楞严经讲解网

黄柏霖:观音菩萨点化德山宣鉴禅师

发布时间:2023-10-11 10:42:10作者:楞严网
黄柏霖:观音菩萨点化德山宣鉴禅师

那么接下来我们看一百页的第一行,「非心镜朗然,神珠廓彻,何以使诸相顿离,纤毫不染,心源自在,决定无生」,怎么样证得这个「无生」呢,我们的心就像那个镜子的照性一样,我们的心就像那个明珠一样。那怎么样可以让这个「诸相顿离」呢,就是因为我们有我执跟法执嘛,你只要我执、法执破了,那个觉性就恢复了嘛,就证得无生嘛。那这一段偈子他是开悟的一个境界,这一段事实上是开悟了。「决定无生」就是证得无生了。谁证得无生,法身大士证得无生啊。那法身大士怎么样,他破一品根本无明,他就证得法身啦。

所以这一段,我用一个故事来做一个解释。这是佛门里面非常有名的,这一个,佛门里面一个专门研究《金刚经》的,叫德山宣鉴禅师。德山宣鉴禅师呢他写了一本《金刚经》著作,叫《青龙疏钞》。那因为他住在北方嘛,那么北方在一般禅门里面讲,叫「南顿北渐」。因为当时六祖大师的师兄弟啊,神秀大师在北方,武则天在供养,供养这个神秀大师,那南方就是六祖大师。因为六祖大师他度这个上根利智的、根机非常高的,所以一般他们禅宗的讲法就是「南顿北渐」。

那神秀大师就是「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每天把它擦那个镜子,「勿使惹尘埃」,上面不要有灰尘,那这个叫「渐修」。六祖大师呢一听到神秀大师写这首偈语,他说这个没有入门,他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只要不执着,那不就没有尘埃吗,那你有执着就会有尘埃啊。所以那时候就有讲北渐南顿。其实,我们的佛性就是佛性,没有所谓的顿跟渐,只是因为那个机缘还没有成熟。所以法就是法,开悟就是开悟,没有所谓顿的开悟、渐的开悟,没有。那只是说,刚开始是用方便,那这个是顿修顿悟的。

那刚好这个德山宣鉴禅师听说,南方的禅宗的修行人讲说呢,「不假文字」,一悟即得。他说,哪那么简单的。「不假文字」就是不用读经书啦、不用看经书啦,一悟即得啦。他说,哇,那怎么那么厉害呢,我研究那么久,才写出一部《金刚经》的《青龙疏钞》,你竟然讲说,「不假文字」,一悟即得。他就听不下去了,他就要到南方去跟这些人辩论。他就背着这个《青龙疏钞》就往南走。

往南走以后呢,他在路上就碰到观世音菩萨要考他了。观世音菩萨变成一个老婆婆,在做那个点心、卖点心的。那老婆婆就问他了,老婆婆就问说,因为老婆婆是观世音菩萨化的嘛,老婆婆就考他说,这个你背的是什么呢。观世音菩萨当然知道是《金刚经》的《青龙疏钞》啊,她故意考他的。他说,哦,这个是我著作的《青龙疏钞》啊。她说,哦,你会写《金刚经》的批注,那你很不简单喔,你一定很深入喔。会写,他还不见得悟进去了,信、解、行、证,他可能到解而已啊,还没有行跟证啊。

那观世音菩萨就问他说,那你会写《金刚经》批注,我问你喔,《金刚经》里面讲一个经文叫,这个「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请问你买我什么心。他要买点心嘛,所以你买什么心嘛。那个德山宣鉴禅师一听,整个儍在现场,卡卡地就讲不出来,说,对哦,我要买什么心。就被问倒了,他说,对啊,我要买什么心呢喔。你要知道,过去,三心不可得,你现在讲现在心,那已经变过去了。所以这分分秒秒过去的都是过去啊。所以未来是一个妄想啊,现在已经变过去了。

所以他被观世音菩萨考倒以后,观世音菩萨后来就把点心包起来,不卖给他。因为当时有跟他讲好,你讲得出来,我就卖给你,你讲不出来,我就不卖给你,她就把点心包起来就走了。走了以后呢,他就到南方去呢去见他师父,龙潭崇信禅师。晚上刚好天黑,龙潭崇信禅师刚好点了一根蜡烛,他点燃以后,他跟他师父讲说,要点蜡烛啊。师父把蜡烛点燃以后,师父就,嘘的就把这个蜡烛就吹熄了,就变黑了。本来点蜡烛以后,就灯很亮啊,吹熄以后就变黑啊,他当下顿悟。他为什么顿悟?因为他证入那个见性了,「不假施功,顿超彼岸。」

这个见明跟见暗的见性没有分明暗,但是我们执着就有明跟暗。我们不喜欢黑暗,我们喜欢光明嘛。

但是你会看到那个见到那个明、见到那个暗的那个见性,每一个人人人皆有啊,众生跟佛都平等。那个见性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啊,就是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啊,就是我们的觉性、我们的本性。那个见性是三心不可得,那个见性哪里有过去心呢、哪里有现在心呢、哪里有未来心呢,没有啊。三心不可得,那是本心啊,那叫佛心啊,那个叫做什么,那个叫「诸相顿离」,这里面讲的「诸相顿离,纤毫不染,心源自在,决定无生」就是这个境界。你谁有办法把这个我执、法执破掉,再把无明破一品,你就相应这个境界。就是德山宣鉴禅师他师父点蜡烛,他「嘘」把它吹熄掉,他当下顿悟,见性了。那就是那个境界,那就是「诸相顿离,纤毫不染」。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呢?我们就学刘素云居士、我们就学锅漏匠、我们就学修无法师,你只要能够带业往生,你一样契入。所以我常讲一句话,「久修百千劫,悟在剎那间。」欸,德山宣鉴禅师不是白修的喔,他要不是这样「久修百千劫」,能够写一部《金刚经》的《青龙疏钞》,他有办法当下他师父把蜡烛吹熄,他当下顿悟,「诸相顿离」吗,做不到啊。所以,刚才讲说,没有天生的释迦,也没有天生的弥勒啊,修行就是很扎实的,一步一脚印走过来的。

所以我们用佛性比喻明月,为什么我们见不到月光?因为乌云盖住了嘛。乌云就是我们的习气嘛,我们的见思惑、我们的尘沙惑嘛,乌云推开,月光就照出来了嘛。月光有没有在照?月光一直在照啊,只是乌云挡住而已。那个叫做什么,那叫「神珠廓彻」,「心镜朗然」。就是那个月光一直都在照嘛,只是被乌云障住,乌云就是我们的我执、法执,我们的无明嘛。所以为什么看不到光?因为乌云障住了。所以我们明白这样。老和尚告诉我们,不分别、不夹杂、不间断,老和尚用不分别、不夹杂、不间断,那个心就是真如,那就是佛心。老法师是很慈悲啦,他用这种方式来让我们去契入这个境界,这个很深奥的道理啊,他很简单表达出来。这个是这一段的意思大概是这样。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十五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