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解网

西天二十五祖

发布时间:2023-07-19 10:22:37作者:楞严网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婆舍斯多,罽宾国人也。姓婆罗门,为禅宗传法第二十五祖。

  婆舍斯多,其母梦得神剑而有孕,既诞生,左手握珠而不开,一日遇师子尊者,显发宿因,出家为其弟子;尊者将斯多之名与前世之名婆舍,合称为婆舍斯多,密授心印。后受王迦胜之礼遇,因师子尊者遇害而潜隐山谷,受当时国王天德之供养,后传法予太子不如蜜多。于东晋明帝太宁三年示寂,世寿不详。
  【简介】
  婆舍斯多,其母梦得神剑而有孕,既诞生,左手握珠而不开,一日遇师子尊者,显发宿因,出家为其弟子;尊者将斯多之名与前世之名婆舍,合称为婆舍斯多,密授心印。后受王迦胜之礼遇,因师子尊者遇害而潜隐山谷,受当时国王天德之供养,后传法予太子不如蜜多。于东晋明帝太宁三年示寂,世寿不详。
  【生平】
  婆舍斯多父寂行,母常安乐。初,母梦得神剑,因而有孕既诞,拳左手。遇师子尊者显发宿因,密授心印。后适南天,至中印度。彼国王名迦胜,设礼供养。
  时有外道,号无我尊。先为王礼重,嫉祖之至,欲与论义,幸而胜之,以固其事。乃于王前谓祖曰:
  “我解默论,不假言说。”
  祖曰:“孰知胜负?”
  彼曰:“不争胜负,但取其义。”
  祖曰:“汝以何为义?”
  彼曰:“无心为义。”
  祖曰:“汝既无心,岂得义乎?”
  彼曰:“我说无心,当名非义。”
  祖曰:“汝说无心,当名非义。我说非心,当义非名。”
  彼曰:“当义非名,谁能辨义?”
  祖曰:“汝名非义,此名何名?”
  彼曰:“为辨非义,是名无名。”
  祖曰:“名既非名,义亦非义,辨者是谁,当辨何物?”
  如是往返五十九番,外道杜口信伏。
  于时祖忽面北,合掌长吁曰:“我师师子尊者,今日遇难,斯可焉。”即辞王南迈,达于南天,潜隐山谷。
  时彼国王名天德,迎请供养。王有二子:一名德胜,凶暴而色力充盛。一名不如密多,和柔而长婴疾苦。祖乃为陈因果,王即顿释所疑。
  又有咒术师,忌祖之道,乃潜置毒药于饮食中,祖知而食之,彼返受祸,遂投祖出家。祖即与授具。后六十载,德胜即位,复信外道,致难于祖。不如密多以进谏被囚。
  王遽问祖曰:“予国素绝妖讹,师所传者当是何宗?”
  祖曰:“王国昔来,实无邪法。我所得者,即是佛宗。”
  王曰:“佛灭已千二百载,师从谁得邪?”
  祖曰:“饮光大士,亲受佛印,展转至二十四世师子尊者,我从彼得。”
  王曰:“予闻师子比丘不能免于刑戮,何能传法后人?”
  祖曰:“我师难未起时,密授我信衣法偈,以显师承。”
  王曰:“其衣何在?”
  祖即于囊中出衣示王。王命焚之,五色相鲜,薪尽如故。王即追悔致礼。
  师子真嗣既明,乃赦密多。密多遂求出家。祖问曰:“汝欲出家,当为何事?”婆舍斯多尊者
  密多曰:“我若出家,不为其事。”
  祖曰:“不为何事?”
  密多曰:“不为俗事。”
  祖曰:“当为何事?”
  密多曰:“当为佛事。”
  祖曰:“太子智慧天至,必诸圣降迹。”
  即许出家。六年侍奉,后于王宫受具。羯磨之际,大地震动,颇多灵异。
  祖乃命之曰:“吾已衰朽,安可久留?汝当善护正法眼藏,普济群有。听吾偈曰:圣人说知见,当境无是非。我今悟真性,无道亦无理。”
  不如密多闻偈,再启祖曰:“法衣宜可传授。”
  祖曰:“此衣为难故,假以证明;汝身无难,何假其衣?化被十方,人自信向。”
  不如密多闻语,作礼而退。祖现于神变,化三昧火自焚,平地舍利可高一尺。德胜王创浮图而秘之。
  【人物介绍】
  《佛祖道影白话解》(一)西天历代祖师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尊者,罽宾国人。初,母梦得神剑,因而有孕。既诞,拳其左手。父引见师子祖,问其故,祖即以手接曰:“可还我珠。”尊者遽开手奉珠,遂舍出家。祖为薙度曰:“吾师密有悬记,罹难。正法眼藏,转付与汝。”得法后,潜隐山谷,国王天德,迎请供养。后王太子德胜即位,信外道法,致难尊者,出衣示之。王命焚衣,五色相鲜,薪尽如故,王即追悔,致礼。后付法衣于密多,即现神变,化火自焚。平地舍利,可高一尺。
  赞曰
  未出门墙 玄珠已握 传此信衣 化被蒙族
  患难不侵 火煅金昱 胜王追悔 法幢高卓
  或说偈曰 ◎宣公上人作
  母梦神剑产奇男 左拳紧握祖意悬
  还我珠来佛接引 今汝急去荷道传
  预言法难须承受 火烧信衣莫惮烦
  百千三昧常游戏 舍利盈尺契真源
  白话解
  尊者,罽宾国人:婆舍斯多尊者是二十五祖,他是罽宾国的人。
  初,母梦得神剑,因而有孕:起初他的母亲作了一个梦,在梦里头有一把神剑。一作这个梦之后,就有孕了。你说这个梦是真的、是假的?说是真的,又是个梦;若是假的,又有孕了。所谓梦,若是明明了了、清清楚楚的,神识并没有昏迷,这种梦可以说是一个真梦;真就是梦,梦就是真。你信它是真的,也是个梦;你不信它是真的,还是个梦。
  既诞,拳其左手:等他出生之后,左手攒着拳头。他的左手不张开,你就怎么想法子要他张开,他也不张开。虽然是个小孩子,但是力量也很大的,就是不张手,拳头好像长到一起似的。大约他的父母已经想了很多方法,要把他的手张开,可是方法都不灵。于是等到他二十岁时,父引见师子祖,问其故:他父亲没有办法了,就去找二十四祖师子比丘,请问他缘故。
  祖即以手接曰:可还我珠。本来他父亲问,什么缘故这个孩子攒着拳头不伸开呢?可是师子尊者并不答覆他这个问题,而是伸开手,好像要接什么东西似的,就说:“你把我的宝珠还给我。”尊者遽开手奉珠:遽,就很快地。婆舍斯多尊者遽然间把手张开来,就把珠子送给二十四祖师子尊者。
  你看!师子尊者就知道这孩子手里拿着他的一颗珠子。那颗如意珠,是给婆舍斯多尊者偷去了?不是偷去,这是做为一个预先授记。他们两位早就约定好了,说:“你手里拿着这颗珠子,到那儿托生去;我到那个地方,就会和你要这颗珠子,你就还给我,那么你父亲就会把你布施出家了。如果不是这样,你的父亲一定舍不得你,不让你出家。所以我们两个人预先这么定好方法;到时候,我和你要珠子,你就把手张开还给我。”婆舍斯多尊者说:“好,就这么办!”就这么办呢,他父亲也很懂事情的,知道若要了解他的手为什么不张开,就必须要问师子尊者。
  遂舍出家:他父亲一看,有这么个奇怪的事情──他手里拿颗珠子,师子尊者一要,他就给他了!这不用说,他一定是和师子尊者有因缘的,于是就送他出家了。
  祖为薙度曰:师子尊者就给他落发,就说:“吾师密有悬记:我的师父第二十三代祖师,早就对我说过。悬记,就是预言,很早很早就预先说,将来会有一个什么事情发生;到时候,看灵不灵验。这悬记是什么呢?罹难:说是我将来弘扬佛法,会遇着一种灾难。可是不要紧,正法眼藏,转付与汝:我现在先把教外别传,实相离相,以心印心,不立文字的这种法门,传授给你(注1)。”
  得法后,潜隐山谷:婆舍斯多尊者得法之后,就隐遁到山里头去修行,不见人。国王天德,迎请供养:这个时候,那个国家的国王叫天德,到山里头请他出来到宫里供养。
  后王太子,德胜即位:以后这个国王的太子德胜,继承帝位的时候,信外道法,致难尊者:他不信佛了,信外道法。所以难怪现在很多人信外道,因为那时早就有这个外道法。德胜王就去难为这位婆舍斯多尊者,给他困难,说师子尊者已遭王难,怎么有可能传法给你呢?出衣示之:婆舍斯多尊者就拿出佛传下的衣钵,给德胜王看。
  王命焚衣,五色相鲜,薪尽如故:德胜王就命令他的臣下,把衣拿去用火烧了。可是这衣越用火烧,它的颜色越鲜明,现出青黄赤白黑这五色。等到火都烧完了,这衣还完全没烧到。
  王即追悔,致礼:德胜王一看这样情形,这衣烧不了,于是生大惭愧心,知道自己做错了;所以就向婆舍斯多尊者顶礼,求忏悔,说:“我以前相信外道,这是不对的,我现在也要皈依三宝,拜尊者为师。”
  后付法衣于密多:以后婆舍斯多尊者又把这衣和法,传给密多尊者。即现神变,化火自焚:于是就现大神变,自己化成三昧真火,把自己烧了。烧了以后,你猜怎样?平地舍利,可高一尺:他的舍利从地面算起,有一尺多高,有那么多的舍利。你看!这如果没有真的功夫,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舍利呢?所以就赞叹他──
  赞曰
  未出门墙,玄珠已握:还没有到房子外边,也就是说他还在胎里边时,这颗如意宝珠已经在他的掌里握了。
  传此信衣,化被蒙族:由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用来表信的衣钵,他用来教化这种不受法王教化的民族。
  患难不侵,火锻金昱:什么患难也侵犯不了他,即使德胜国王用火烧这金色之衣,也都烧不坏。
  胜王追悔,法幢高卓:这时德胜国王也忏悔了,就在当时的国家,立起很高的大法幢。
  或说偈曰
  本来祖师不需要我们称赞,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你赞,他也不增;你毁,他也不减;不增、不减。可是在我们后辈的人来说,因为仰慕祖师这种道德、学问和智慧,就不能不赞叹,于是就写了几句话。我一到美国,就把《心经》或者每几句,或者每一段,用八句偈颂来赞叹。以后对每一位祖师,就只用八句偈颂来赞叹。这本来是不需要的,可是对祖师道德、学问、智慧的仰慕,一句话也说不完的,也好像不能停止,所以在每一位祖师的后面,我用我很愚痴的看法,来写出偈赞。我不称它为诗,因为诗又要讲平仄,很有一种牢不可破的规矩;若说是偈颂,那么不管我说的对不对,都可以听听。今天这偈颂是──
  母梦神剑产奇男:婆舍斯多尊者的母亲梦见神剑,就有孕了,生了一个很奇怪的男孩子。怎么奇怪法呢?
  左手紧握祖意悬:这个男孩子左手紧握,谁也打不开他这只手。这是因为和师子尊者以前有默契。祖意悬,就是有默契,默默中已经约好了。如果不是约好了,为什么师子比丘一见着他,就和他要珠子呢?这珠子如果不是师子比丘的,他要什么呢?如果不是两个人预先定下的,怎么他会伸开手就给师子比丘珠子呢?所以这都是约好了的;也就是唱对台戏,叫他爸爸好把他送出来出家修道。所以祖意悬,就是师子比丘和这个孩子早就约定好了,不过旁人不知道嘛!你们想是不是这样子?
  还我珠来佛接引:师子比丘一伸手,说:“你给我那颗珠啦!”这孩子也很听话的,就把手张开来,将珠子奉还了。所以这其中都有前因后果的因缘,等于佛来接引他一样的。
  今汝急去荷道传:现在你快快去弘扬佛法了!急去,快去出家修行;好来帮着弘扬佛法,荷担如来的家业,传佛心印的法门。
  预言法难须承受:祖师预先就说过佛法会遭难,会受到国王的摧残;你应该接受这种考验,这就是你的考验。
  火烧信衣莫惮烦:火烧信衣,你不要怕;不要怕,自然有感应。将来的国王他信外道的,会对佛教不利,若他到你这儿,你就给他这信衣,他会用火把衣烧了;可是烧了之后烧不了,他就会忏悔,会生信心了!所以你不要怕!
  惮,就是“怕”的意思;烦,就是“生烦恼”。说:“唉!这怎么办呢?”你不需要忧愁!我们修道的人,要打破一切情识;对任何人也不用情感去拉拢关系,也不要以私心和人去交朋友。要用一种真心,但我没有什么情感,我是待人以诚,众志成城,对任何人要比对自己更好。
  不要存心说:“喔!有人害我!”你若不害人,就没有人害你;你不害人,就算人害你,这也没有关系。因为这或者是往昔的罪业来讨债,所以遇着了,怎么样也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怨乎其外,什么事情都认命。
  不要以情识来用事;用这个,就不真了。情,就是感情;识,就是识心。你们哪一个能不用识心来修道,不用感情来修道,只用真心修道,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能在这个最浅显的地方,把这些个毛病都没有,已经是有感应了。
  可是你也不要存一个“我要有感应”的念头;修了两天半,没有感应,就退心了:“怎么我这么没有功夫,还是一点成就也没有?”你要有什么成就啊?你不要尽想快,“不欲速,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就大事不成;不要贪小利。
  所以我们万佛城的出家人,都是“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如愚始见奇”,都是在学笨、学愚痴、学着不会算术、学着吃亏、学着忍辱、学着不占便宜,就学这个;不是尽用那个精细鬼、伶俐虫去骗别人,和人拉拢一点关系。我们这儿都没有这个!所以我们这儿的出家人,各个都是很笨的;越笨越好,越愚痴越好。为什么?因为你们跟的这个师父,就是一个笨师父,笨到极点!所以你们所学的,就是学这个笨法子。虽然在太空时代,我们还要这么老老实实地去做,不用任何一点的科学方法,就以这个笨法子来修行。
  你没有法子用科学的方法来修行!你要拿出你的时间来,拿出你的真心来,拿出你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没有钱的这种精神!要正和世间相反,世间人所好的,我们不好;世间人所贪的,我们不贪;世间人所希望的,我们不希望。我们也不在这儿搞名,也不在这儿搞利,也不在这儿想要出个锋头,想要怎样。这些都要放下!
  我们要埋头苦干,默默耕耘;不要说是:“我到外边去,要卖点修行。”我们这个修行不卖的!不要学我们那个空不了的修行,你叫他“恒空”,他“恒不空”;你叫他“果航”,他“果不航”。不过对你们说是这样,我对他还是说:“你快回来,快回来。”我们要保护着他,他虽然有一些个地方很不对的,但是在这个世界上,也很难找他这样的人。第一,他能持银钱戒;跑出去这么久,对钱方面,他还没有迷。虽然他有一种骄傲执着,希望他慢慢改过了,希望佛菩萨帮助他,令他能生大惭愧。你们大家要护持着他,不要看不起他。
  百千三昧常游戏:三昧有百千种那么多,不过你若一通,一切通;一了,一切了。一种三昧通了,那么每一种三昧就都通了,所以百千三昧同时成就。常游戏,都是像玩似的。


  舍利盈尺契真源:婆舍斯多尊者为什么有那么多舍利?就因为他真不是凡夫,真是很特别的,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所以他把自己烧了,有一尺多厚那么多的舍利。所以在佛教里头,你有真功夫,是功不唐捐。不是说尽打妄语、车大炮,到时候一点实证也没有。我们平时要不打妄语,老老实实修行,也不管有没有成就,就是修行。那么修行到时候,有成就了,更好;没有成就,再修行;就是继续修行,生生世世都要修行,都要把这个弘扬佛法的责任,做为自己的责任。
  很多天没有问你们谁打什么妄想了?我今天再问一问。我讲到这孩子伸手把珠子交给师子尊者,有一个人就打这样的妄想:“现在那颗珠子在什么地方呢?”还有人打另一个妄想,说是那件衣用火烧,怎么烧不坏呢?现在那件衣在什么地方呢?有没有人打这个妄想?
  其实这没有什么奇怪的,珠子是师子比丘给他的嘛,所以师子比丘才说:“你还给我。”若不是师子比丘给他的,师子比丘怎么叫他还,是不是这么回事啊?他那颗珠,也可以说是一把剑,那是变化无穷的如意宝珠。
  我不管你们打什么妄想,我今天对你们讲的话,你们要记得──不要用情识来用功夫!不要用情识来学佛法!要拿出你的真心,老老实实地来学佛法。
  ──宣公上人.一九八一年九月十一日讲解
  注1:二十四祖付二十五祖之传法偈.见《景德传灯录》与《指月录》──
  正说知见时 知见俱是心
  当心即知见 知见即于今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