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解网

释迦牟尼与阿弥陀佛

发布时间:2024-11-23 13:45:47作者:楞严网
释迦牟尼与阿弥陀佛

释迦摩尼与阿弥陀佛是不同的佛。释迦牟尼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娑婆世界人,而阿弥陀佛则是在十劫前已经成佛,居于娑婆世界的西方过十万佛土的极乐世界。

下面是阿弥陀佛及释迦牟尼有简介,希望对您有帮助。

阿弥陀佛:

那是在过去无量数劫以前,是在世自在王佛住世的时代。当时有一国王,即妙喜国的世饶王,常去听佛讲经说法,听了以后,不但欢喜,而且理解,随即发起无上菩提心(即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心),舍弃国家、王位,皈投在世自在王佛座前,出家为僧,法号叫做法藏比丘。

这位法藏比丘,卓而不群,胸怀大志,人家顶多为社会、为国家或为民族著想而已,而他却是为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著想。他眼见芸芸众生,业障深重,福慧浅薄,加之生命又很短促,即使发心修道,也是障道的恶缘多,助道的善缘少,甭说成佛,就是想跳出三界,脱离六道轮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他时常都在心中想:要如何才能帮助这些众生脱离茫茫苦海?如何才能使众生早日成佛?

类似问题,终日缠绕心头,终于有一天,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那就是:自己必须先成为一位十方都赞誉的佛,以便吸引十方无量众生的注目;并要建立一个美妙绝伦的世界,以便一切众生都乐意往生;同时还要有一个绝妙的修行法门,以便十方众生万修万人去。

答案是找到了,但不知要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位十方都赞誉的佛?和哪一种国土最美好?哪一种法门最微妙?于是他去请教老师世自在王佛,他向佛禀白:‘我想成佛,乃想成为一位超越十方一切诸佛的佛!同时希望我将来的佛国,也是一个超越十方诸佛刹土的净土!请问像我这样的心愿能实现吗?’

听了这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心声,世自在王佛对他说:‘譬如一望无际的海水,如果有人用斗去量,经过很多劫的长时间,海水尚且可以量尽。只要人的意志坚定,至心求道,加上不断的努力,就连成佛都不成问题,还有什么心愿不能兑现的呢?’

佛的话给了他极大的鼓励,于是他跪在佛面前:‘请佛慈悲垂示十方诸佛美好的净土,以及庄严净土之法,我听了一定如教修行。’

佛感其至诚,就为他详细的开示各种的修行方法,并为他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的境界。不仅如此,还以不思议自在神力,将所说的诸佛刹土,一一的展现在他的面前,让他清清楚楚的亲眼目睹,身历其境。

资质超卓、绝顶聪明的法藏比丘,即将所见到的诸佛刹土,选其‘胜’而舍其‘劣’,发现其中西方净土,最为殊胜,于是决定在西方建立一个新的世界;又将所听到的各种修行方法,舍其‘难’而选其‘易’,发现其中持名念佛一法,第一方便,于是决定以之作为自己将来普度众生的无上法宝。

这样的精挑细选,去芜存菁,再加上自己的精心设计,总共经历了五劫长的时间,才完成构思其心目中的集十方佛国之美好于一身的绝妙净土。

在这五劫的长时中,他一面构思,一面修行,同时还集结了许多庄严其净土和帮助一切众生修证佛果的大愿。

此时他又回去见佛,向佛作一个修行的报告。他禀告佛:‘我已成功构思我的美妙净土!同时也已成功清净之行了!’

由他后面的这一句话,证明他此时已修到心不起分别、已证入无所执的清净境界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以清净心为因,将来所证的果报国土,一定也庄严、清净。

佛见他修行已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就无限欣喜的吩咐他道:‘你现在可以具体的宣布,你那普令一切众生皆大欢喜的大愿了!’

于是法藏比丘即在佛前,在大众之中,发下他那冠绝古今、脍炙人口的四十八大愿:

一、国无恶道愿 二、不堕恶趣愿
三、身悉金色愿 四、三十二相愿
五、身无差别愿 六、宿命通愿
七、天眼通愿 八、天耳通愿
九、他心通愿 十、神足通愿
十一、遍供诸佛愿 十二、定成正觉愿
十三、光明无量愿 十四、触光安乐愿
十五、寿命无量愿 十六、声闻无数愿
十七、诸佛称叹愿 十八、十念必生愿
十九、闻名发心愿 二十、临终接引愿
二一、悔过得生愿 二二、国无女人愿
二三、厌女转男愿 二四、莲花化生愿
二五、天人礼敬愿 二六、闻名得福愿
二七、修殊胜行愿 二八、国无不善愿
二九、住正定聚愿 三十、乐如漏尽愿
三一、不贪计身愿 三二、那罗延身愿
三三、光明慧辩愿 三四、善谈法要愿
三五、一生补处愿 三六、教化随意愿
三七、衣食自至愿 三八、应念受供愿
三九、庄严无尽愿 四十、无量色树愿
四一、树现佛刹愿 四二、彻照十方愿
四三、宝香普熏愿 四四、普等三昧愿
四五、定中供佛愿 四六、获陀罗尼愿
四七、闻名得忍愿 四八、现证不退愿

他的愿,愿愿庄严净土,愿愿济度众生。并在每发一愿之后皆说:‘若不尔者,誓不成佛。’这是展现他誓要每一愿皆兑现的决心。

他这样是踏著古来诸佛的步伐前进。古来诸佛,无不先立大愿,后依愿起行。因为:立大愿是立大志,立了大志才有大行,有了大行才会有大成就,当愿行圆满之日,即是成佛之时。

职是之故,法藏比丘在发愿后,对修行更加精进,生生世世,不管生在何处,也不管是何身分,他都一本初衷,勇猛精进地修行,常以四事(衣服、卧具、饮食、医药)供养一切诸佛和众生,并广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自利利他,福慧双修。他就是这样的在无央数劫的长时中,成功的积累了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

今天,法藏比丘已经‘愿行圆满’而成佛了!据《阿弥陀经》说,他成佛以来,已有十劫,佛号‘阿弥陀’,其美妙绝伦的国土名‘极乐’,地点就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离此十万亿佛土。



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佛诞生于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古印度,佛陀降生前为一生补处菩萨,住兜率天内院,以因缘成熟,而降生于迦毗罗卫国,以国王净饭王为父。王后摩诃摩耶为母,经典记载佛陀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莲花,从摩耶夫人的左肋入胎,住胎十月,根据当时的风俗,摩耶夫人回娘家分娩,途经兰毗尼园,于无忧树下诞下太子悉达多。据记载太子自摩耶夫人右肋而出,下地能走,周行7步,步步生莲,乃遍观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时有二条龙,一吐温水,一吐凉水,给他洗浴。此日即为浴佛日。
摩耶夫人在太子出生后七天去世,由姨母摩诃波闍波提夫人(即后来的大爱道比丘尼)养育成人。太子天资聪颖,从小通达五明、四吠陀(古印度传统思想),并且相貌英伟,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人能及。17岁时,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妃,生下儿子罗睺罗。虽然太子的贵族生活优裕而舒适的,但因观察到社会贫富悬殊,四姓阶级的不平等,又有众生之间的弱肉强食,尤其有感于生老病死的逼迫,人生的无常,于是生起出家求解脱的志愿与悲心。终于在十九岁那年的二月初八,夜出宫门,出家修道。
净饭王得知太子出家的消息,甚为悲伤,经派人劝说无效,便在亲族中选派了阿若憍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等五人伴随他。出家后,太子先到跋伽仙人的苦行林,又来到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尔后又寻访隐栖于王舍城附近山林的数论派信奉者修习禅定。然而都未能真正得到解脱。于是他又来到伽阇山苦行林,在尼连禅河边静坐思维,实行苦行。经过6年,形体枯瘦,仍未见道。后来体会到真正的修行是离开苦乐二边的中道修行,于是舍弃无谓的苦行,走过尼连禅河,接受牧女乳糜之供,恢复了健康后。来到伽耶山菩提树下,以吉祥草敷设金刚座,东向端身正坐,发誓:“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他在树下静坐49天,克服了内外的种种“魔障”。彻见自己本来面目,止息一切妄想无明,终于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正观缘起法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世人尊称他为“佛陀”(意为觉者),圣号“释迦牟尼”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