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解网

轻松学佛法摘要:修持篇 二

发布时间:2023-07-19 10:22:37作者:楞严网
轻松学佛法摘要:修持篇 二

不能得罪小人

中国历史上有这一段故事,从前李炳南老师常常提醒我们要注意。郭子仪是唐朝的大将,安禄山造反是他平定的,以后做了宰相,文武全才。那时宫廷里头有个小官,地位不高,大概像现在科长的地位。他是元帅,他是首相,这个人到他家里来,他是以大礼接待,非常隆重,还穿着朝服。

客人走了之后,家里人问他,多少地位很高的人来访问,你都没有这样对待,对他为什么要这么隆重?他告诉他家人,他说这个人好嫉妒,傲慢、报复的心非常强,我们如果得罪了他,将来他要是得志,那我们家就完了,所以这种人不能得罪。

这个人叫卢杞,以后真的做了宰相,凡是得罪过他的人几乎不是贬职,就是杀头,他统统报复。唯独对郭子仪很客气,为什么?郭子仪没有对他不礼貌。李老师讲,这是郭子仪有智慧,经验丰富。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对于傲慢的人,对于有嫉妒心的人,有报复心的人,我们决定不能得罪他。不要看他现在没有什么地位,将来一旦得志的时候怎么办?这一生没有得志,来生遇到怎么办?果报通三世。

所以佛菩萨教我们对一切众生要恭敬,礼敬诸佛。礼敬诸佛不容易,法身大士才能做到,普通人做不到。你能把恶人都看成菩萨吗?不可能。你能把蚊虫蚂蚁、花草树木都看成菩萨,都用真诚心、恭敬心吗?做不到。法身菩萨做到了,为什么?法身菩萨见性不着相。不是不见相,见相,但从相上见性,就是见性不着相。所以他的心,真正是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

而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你修到清净平等觉,你就是阿弥陀佛。其实它不在外,我修成了,所有一切众生全是阿弥陀佛。为什么?我把它转过来了,我有能力转。谁修到谁就转境界,转娑婆为极乐,转自性为阿弥陀,学佛了学会转境界就得受用,你转不过来就不得受用,这个道理不可以不知道。

文摘恭录—净空老和尚讲述之净土大经科注(第九十六集)

人最重要的,首先要学自爱

要相信老祖宗的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先解决自己的问题,然后才能解决别人的问题;自己问题不得解决,是 永远不能解决别人问题的。

我们没有诸佛菩萨那种智慧、神通、善巧方便,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大慈大悲心发足了,我们的性德自然会流露。也不必 去学,自己就通了,为什么?那是自性本具的,不是从外头来的。慈悲能够除掉我们身心一切障碍,故要救度一切众生 ,先救度自己。

文摘恭录自—净空老和尚讲述之净土大经科注(第九十 九集)

忠恕

今天无论什么人做什么坏事都要原谅他,用孔老夫子的方法 ,忠恕。忠,没有偏心,不偏不邪,真诚心是忠;恕是原谅 他,就像原谅自己一样。我们自己做很多错事,没有责备自己,别人做错了,怎么可以责备别人。要冷静下来,认真去学习祖宗的教诲,学习佛菩萨的经典,这就对了。

文摘恭录自—净空老和尚讲述之净土大经科注(第九十 九集)

不为名利动摇

不为名动摇,我不要名;不为利动摇,我不要利;什么都不要,只全心全力把这个事情做好,一切名闻利养都给别人, 哪个人想要都给他,岂不是皆大欢喜!自己永远住在清净平 等觉上,这一点重要,与法性才相应。

佛法是讲德行跟智慧

佛法是讲德行跟智慧,这两样不断向上提升,你会非常快乐 。

这跟地位、财富不相干,我们有这个缘分认识很多高地位的人、国家领导人,见面时他给我诉苦;也遇到大富长者,拥 有亿万财产的,不快乐。他们睡觉要吃安眠药,而且养成习惯了,不吃安眠药不能睡觉,你说糟不糟糕?

人生要活得快乐,这才真正懂得人生,不一定要财富与地位。有智慧、有德行,社会大众自然尊敬你,你生活虽然简单、朴实,但是会非常健康、非常快乐。

方东美先生所说的话,一点都不错,「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就是被他这一句话吸引到佛门来,最高的享受我们 要追求。

文摘恭录—净空老和尚讲述之净土大经科注(第一一四集)

遵守五戒

「五戒」是特别要求接受三皈的同学,你既然以佛为师,这五条一定要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条叫做根本戒;你不能遵守,就不是佛的弟子。

忍辱

能不能成就的关键在「忍辱」。你要是不能忍,遇到一点点不如意的事情就退心,不干了,怎么会有成就!有成就的人 ,遇到什么样的打击都不灰心。

净空老和尚法语 文摘恭录自—净土大经科注(第一一七集))

精进

精进,才能成无上道。如果懈怠,就没有成就,会被淘汰。 没有成佛之前,等觉菩萨还要精进,我们怎么敢放逸?而学习经教的人不能一天不读经,我自己读经的标准是四个小时 ,一般在早晚,晚上两个小时,早晨两个小时。如果晚上早 一点睡觉,早上早一点起床,五点钟起来我就读三个小时, 决定不能中断。读经这里头有快乐,法喜充满,愈读愈欢喜 ,虽然同样一部书,读了好多遍,真的百读不厌,愈读愈欢喜。

净空老和尚法语 文摘恭录自—净土大经科注(第一一七集)

平常心是道

有成就的,古今中外没有例外的,肯定会招来嫉妒障碍。别人对你恶意的批评,诱惑你堕落的那种赞叹,赞叹有的时候不是真的好事,比毁谤还厉害。毁谤,你有警觉,而赞叹不知不觉的,你就堕落了,很可怕,都要小心。

处事待人,平常心是道。平是平等,常是永远,永远保持一个平等。你能够持得住,换句话说,赞叹是帮助你,毁谤也是帮助你。

遇到毁谤,不必去辩,愈描愈黑,那你已经上当,已经堕落了。应该怎么样?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对他永远是感恩的心,这就对了,不需要任何表达,过几年他就知道了。

用不着辩白,再大的冤枉都是消业障,愈是重大的毁谤、陷害,消的业障愈多,要感恩!你看看,他造业,造不善业,帮助我提升,能不感激吗?你还能怨恨吗?那你就错了。

净空老和尚法语 文摘恭录自—净土大经科注(第一一七集)

佛菩萨度众生全是义务的

「一切众生流浪生死,惟此一念,更无二念」。六道轮回是这一念,往生极乐世界也是这一念。我们这一念是求生净土不退成佛,成佛是为了度众生,不为自己。佛为什么度众生?知道众生跟他是一体,众生迷惑颠倒,不能不帮助,虽然帮助一切众生,心里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没有丝毫染污。

我们要学帮助一切众生,自己不受干扰,心里一句佛号没有改变。佛菩萨、阿罗汉在世间度众生全是义务的,不收供养。而众生要种福,我们收了替他做好事,就是给他种福。这个供养我们自己拿来享受就错了。

文摘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四二五集02-040-0425

身体分分秒秒都不是自己的

诸佛的八万四千法门,我们做不到,是真的,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要知道用这个方法来练自己,练不到,到极乐世界也 提升品位。为什么?我们淡薄了,我们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 ,执着没那么严重了,过去很严重,现在一心想极乐世界, 对这个执着淡了,愈淡往生极乐世界品位愈高。

如果真的把五欲六尘、财色名利统统放下了,生到极乐世界 ,不在凡圣同居土,在方便有余土,大幅度的提升了。再能 够把一切分别,大小乘的分别、无量法门的分别,统统放下 ,品位更高了,生实报庄严土,跟佛愈来愈接近。

所以真用功,在人事物里头不要当真,不要有控制,不要有占有,不要有我来支配,不要有这个念头,这些全是妄想。 为什么?《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既然是虚妄,就不是真的,你就没有办法占有。不说别的了 ,就说身体,我们能不能占有这个身体?自己以为是占有了 ,等寿命到了死的时候,你还能占有吗?不能。到死的时候你才觉悟到,原来这个东西占有不到,不是我的。

「现在就要晓得,分分秒秒都不是自己的,为什么?它生灭法。生灭的速度很快,是就在眼前,就在眼前你看不到,你 没有感觉,这是什么回事情?我们现在讲频率太高了,所以没看见,我们这个眼看错了。

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个现象的生灭,这讲全宇宙,都是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速度所生的生灭现象,一千六百兆分 之一秒是一个生灭。这一个生灭里头,佛把它分四个阶段, 成、住、坏、空,再乘四,一千六百兆再乘四。不乘四我们 也见不到,这个就在眼前,没有一法不如是。

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六二集02-040-0462

一切众生本来是佛

佛的三昧、神通、智慧不是他独有的,不是他专利的,佛说得很清楚,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佛完全看透了,看明白了,一切众生跟他没有两样;换句话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要知道。

所以佛不稀奇,本来都是,只要你能够见色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闻声也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六根缘外头境界,统统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你就成佛了。要不要学经典?不需要。要不要什么打坐的?统统都不需要,那都是形式,那不重要,放下重要。

就是这三大类的烦恼、习气,起心动念叫妄想,分别叫尘沙烦恼,执着叫见思烦恼,就这么个玩意。三种烦恼你统统具足,你就叫六道凡夫,你生生世世在哪里?在六道轮回。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为什么?六道轮回是见思烦恼变现出来的,就是执着,执着变现出六道轮回,自己在里头就受,受用六道轮回。

于一切法统统不执着了,你的清净心现前了,《无量寿经》上的经题,修行的总纲领,五个字,清净是阿罗汉,平等是菩萨,觉就是佛,觉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佛讲的就这个东西,非常简单。

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六二集02-040-0462

感恩伤害我的人

有同学问我,有一些人毁谤,侮辱,障难,陷害,为什么我都不在意,若无其事,对他们以清净平等心对待,每天学佛还给他们回向,这是为什么?我告诉大家,他们跟我没有接触,对我不了解,人云亦云,这样造的罪业。他要常常跟我在一起,就不会了,为什么?他对我了解,他认识我。我为什么还得回向他,还得给他供长生牌位?这是我报恩的心。他对我有什么恩?他那些毁谤造谣生事对我都有恩,消业障。

我无量劫也造了业,恶业,业障怎么消?这样就消掉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只接受他这一方帮助我消业障的功德,绝没有记恨,所以他对我没有干扰,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好像他无缘无故来陷害我,我哪有不报复的道理?哪有不辩论的道理?我统统没有,如果有辩论,不如念佛,念佛比辩白好。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六八集02-040-0468

从五分钟开始练清净

「《安乐集》」,就是道绰大师,「破之曰:十念相续,似若不难。

然诸凡夫,心如野马,识剧猿猴」,这个剧是超过,「甚于」。你看猿猴,我们居住这个山上就有,常常下来,你能看哪一个猴子坐在那里不动,看能不能有一分钟,不可能,决定坐不了一分钟。古人将野马、猿猴比喻作动荡不安,牠安定不下来,我们凡夫的念头就像这样的,妄念纷飞,前念灭后念生。

这念头是些什么?无不是攀缘六尘,眼对色尘,耳对声尘,鼻对香,舌对味,身对触,念头对法尘,六根对的色声香味法,什么时候停止过?眼可以不见,耳可以休息也不听,第六意识像野马像猿猴一样,它不停,它能想过去,能想未来,能想此界,能想他方。睡觉还会作梦,睡觉那个梦从哪里来的?第六意识,我们叫下意识,说明它停不住。这是事实,只要我们稍微冷静观察自己,观察自己的念头就知道了。

因为念头太多,所以定不下来,净念相继,我们做不到。经题上告诉我们修行的标准,清净、平等、觉,最浅的是清净心,我们的心何尝有过短暂的清净?不要说长,短暂清净,五分钟、十分钟,有没有?一天能够有几次五分钟到十分钟是清净的,功夫不错了。清净是什么?没有妄念,只有阿弥陀佛这一念,除这一念之外没有第二念。

一天当中有个十分钟五分钟,这可以说是有一点功夫了。能有这个基础,希望你把这个清净的时间拉长,从五分钟十分钟,能到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能够延续到半个小时,你决定得生。只要你每天有这么长的时间,清净心现前,你在日常生活当中,生智慧,不生烦恼。从五分钟开始练,练到每天能有半个小时,真的就有把握。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六八集02-040-0468

积习成性,善根坚固

「各须宜发信心」,各是每个人,须是必须,每个人必须要发信心,宜是应该,要发真诚的信心。「预自克念」,预是预备,自己要克服自己的妄念,将这一句佛号,在五分钟当中没有一个妄念,在十分钟当中没有一个妄念。所以念佛不能有人打搅,平常最容易打闲岔的电话,手机要关闭,电话要拔掉,要不然它会干扰你。

念佛的时候不接电话,不与任何人往来,一心称念。「使积习成性,善根坚固也」,这是目的。为什么要这样修法?养成一个习惯,善根才能坚固。我们现在有善根,善根是散乱,不起作用。

下面是举佛告诉大王的话,「人积善行,死无恶念。如树先倾,倒必随曲也」。人积的是善,死的时候没有恶念,这个人必定生善道。像树,它先倾向一方,树倒下来,一定是在那一边。这就是养成习惯比什么都重要,积习成性,善根坚固。

「若刀风一至,百苦凑身。若习先不在怀,念何可办?」人在命终时,神识离开身体,苦不堪言,预先没有把这个事情放在怀里头,临时念佛来不及,临时念佛没有坚固的善根,这个痛苦抵不住。真正有善根的人,离开没有痛苦,就是一念往生也没有痛苦。张善和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如果有痛苦他不能往生。你看他一称阿弥陀,牛头人就不见了,业消了,阿弥陀佛来迎接了,哪有痛苦?这个事情天天要办,不要等临时,临时恐怕来不及了。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六八集02-040-0468

真正做到一向专念全放下了

「是故本经,宗于专念」,宗就是以一向专念为修行的宗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净宗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不专决定不能成就,要专就得放下。「蕅益大师曰:现前一句所念之佛,亦本超情离见,何劳说妙说玄」。这是对老同修所说的,修禅的、修密的、学教的,总是谈玄说妙,蕅益大师劝导大家,专心念佛就是超情离见,一心专注。

超情离见是禅宗说的,说妙说玄是教下说的,天台、华严、法相、三论都是谈玄说妙。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那些统统放下,如果不放下,一向专念就做不到了,真正做到一向专念全放下了。《金刚经》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连佛说的一切法都要放下,何况世间这些事。所以祖师教我们万缘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

蕅益大师在此地说,「只贵信得及」,净宗最可贵的就是真正相信,一丝毫不怀疑。「守得稳」,守得稳指什么?指这一句佛号念念相续。大势至菩萨所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就是守得稳。六根、六尘不放在心上,知道那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佛号是真的,希望把这句佛号念好,让这句佛号念念相续。心里头真有阿弥陀佛,心口相应,没有杂念,没有妄想,「直下念去」,蕅益大师教我们。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六八集02-040-0468

刻定课程,决定无缺

「或是昼夜十万」,像黄念祖老居士,他十四万声,「或者五万、三万」,自己定功课,一万也可以,「以决定不缺为准」,功课定了不能缺。为什么要定数?是防止懈怠,这个要知道,用意在此地,念佛往生不在乎多少。这也是蕅益大师讲的,能不能往生全在信愿之有无,真有信,真有愿,往生的条件具足了;品位高下全在念佛功夫的浅深,没有说多少,都是蕅益大师讲的。

于是我们就知道,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讲的定数是怕我们懈怠,你一天十万声佛号没有念完,你的功课没做好,用意在此地。那我们现前一个例子,刘素云居士,她不是念佛号,她是听经。一天听十个小时,十个小时的内容,就是一个小时,一个小时重复听十遍。一部经从头听到尾听完了,从头再听,十年不间断。除听经之外,她念佛号,这也是专修、专念,她成就了,给现前念佛人做个好榜样。

他说,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生,誓无变改,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你要照这样去做的话,决定得生。定这么紧,十万、五万,除了不懈怠之外,还有一个用意,养成一个好习惯,跟佛相应,念念不忘阿弥陀佛。

所以听经也是好事,听经是什么?忆佛念佛,念佛是心上有佛,忆佛,常常想到经上所讲的,这忆佛,经上所说的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二十九种庄严成就,这增长信心,没有杂念。不念佛的时候他就打妄想,打妄想,将来有障碍。所以定数,定的数多,十万声,不能打妄想,打妄想念不下去,养成习惯,妄想自然没有了。听经也是断妄想。两种方法都可以,自己去选择一种,决定往生。

「又云:要到一心不乱境界,亦无他术」,如果你想念到一心不乱,也没有其他的方法。「最初下手,须用数珠」,记数,「记得分明,刻定课程,决定无缺。久久纯熟,不念自念。然后记数亦得,不记数亦得」,记不记数没有关系,只要念熟了。念熟了怎么?没有杂念了,没有妄想了,除了这一句佛号很熟,其他的都生疏了,都远离了,这个时候记不记数没关系了。叫你记数就是让你远离妄想,是这个意思。你还有杂念,还有妄想,记数有好处。

「若初心便要说好看话,要不着相,要学圆融自在,总是信不深,行不力」。蕅益大师说得好,一开头说这些好听的话,我不着相,他不着佛相,他着这个世间妄想杂念的相,错了。真正不着相,真正圆融自在,没有十几年几十年的功夫,做不到,所以总是信不深,行不得力,修行功夫不得力。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六八集02-040-0468

要学会不受外面境界干扰

念佛功夫在哪里看?在境界里头,不妨碍我了,这个人有功夫了。我看得清楚,听得清楚,我没有分别,我没有执着,这就是功夫,对于境界里头能随缘不攀缘,清净心。

这看到的时候就想批评,就有自己意见,这个不好,这什么?你被外面境界干扰了,你往生很困难。为什么?临命终时还有人干扰你,你无始劫来冤亲债主很多,你要学会本事不受干扰,你不怕他。这个本事要在日常生活当中锻鍊成功,怎么个学法?要学随他去,什么都好。

到临命终时所有一切干扰也是随它去,自己守住这一句阿弥陀佛,我绝不许可其他的杂念干扰我们的心,这清净心。统统在日常生活当中练,特别是在人事环境上练,人事环境是最不好练的,在这下功夫,不受人事物的干扰,什么都好。

记住,蕅益大师教给我们自心现量,什么境界现前,你想到自心现量,一笑了之,它不干扰我,我也不干扰它,天下本无事。他干扰我,我被染污了,我干扰他,我也被染污了,见如不见,学这个本事。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六九集02-040-0469

用心不专是修行人的大病

念佛功夫重要,读诵、听经重要,为什么?都是为清净心。听经,专心听讲,这个时候心清净,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有杂念,有妄想就听不见了,听而不闻,想别的东西去了。这个事情,一面听经,一面读经,一面打妄想,我想现在这样的人很多,不在少数。

这就是为什么他用心不能专,叫不纯、不一,不一就是不专,不能相续,道理全在此地。这是修行人的大病!这是修行不能成就关键之所在,要不把这个毛病治好,这一生往生没指望,只能种一点善根,等下一次的机会,下一次的机会说不定是无量劫。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什么样的艰辛苦难我们都愿意受,我们要求一念净心,不再搞别的了。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六九集02-040-0469

净业三福是戒律

学佛从哪里学起?章嘉大师告诉我「戒律很重要」。戒律是什么?我们在净业三福看到了,就是我们前面所读的,这个是佛陀对弟子最根本的教诫,必须要遵守,这个三条是最高修学指导原则。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佛对弟子要求的基本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不能做佛的学生,做佛的学生必须具备这个条件,很严格。

我们今天说皈依三宝,找个法师,做个仪式,是真的吗?没有这四句条件,佛不承认你,那皈依证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具足这个条件,佛承认你,你有资格做他的学生,那么可以行拜师礼。

第二条就是入门,入门的时候,「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接受学佛最高的指导原则,就是三皈,我们开经的时候念的。「皈依佛,二足尊」,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佛是觉悟的人。我们过去迷惑颠倒,从迷惑回头,依靠觉,真正的依靠,依靠自性觉,自性觉就是佛。释迦牟尼佛觉悟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了,我们可以依靠他。依靠他怎么样?我们自己要做到自性觉,这才叫真正皈依。

所以佛法里面讲信,不是讲信他,信他,你一辈子是依赖别人,那别人走,你怎么办?佛教我们要依靠自己,不能依靠别人。佛自性觉了,我们现在怎样?我们现在自性迷,所以佛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依照这个榜样,学什么?学自性觉,跟他一样,是这么个意思。

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你自己不认真的干,没用。从三皈开始,三皈是概念,是智慧。你跟谁学?现在佛陀不在了,自性觉在哪里?在经典。经典很多,要看自己的程度,看自己的欢喜,你喜欢哪一部,这部经典程度我能够接受,对我来不太深,也不浅。选定就是一部,不能搞多。这一部经,这一部经帮助你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一门。

中国古人讲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生不要改变,就这一门,「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门是你的心集中了不散乱,心能够集中不散乱,这就是禅定。定久了自然开智慧,智慧开了,经里面什么意思完全明了,为什么?经,佛是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我现在见到自性了,我对于经典上所说的,理解的程度跟佛完全相同,不会有一点差错。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73集 2013/10/12

读诵是好办法

佛所制定的戒律,佛全做到了。其实佛哪里有什么戒律,佛的生活言行,记下来就是戒律,他本来就是这样的,完全没有,意见都没有,是自然的,没有造作,自自然然与性德相应。所以明心见性就成佛,成佛就是大圆满,戒定慧的大圆满,十善业的大圆满,那是自然的。我们迷失了自性,在六道里头搞轮回,时间太长了,真正是无量劫迷在这个里头,染上严重的习气。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我们看了也很受感动,听了也觉得不错,但是落实在生活当中,做不到了,我们的毛病、习气全出来了。佛知道,佛不是不知道,佛用的方法善巧微妙,就叫你念,天天念,念的遍数要多,半个小时念一遍,念熟了,一天念三十遍。

为什么要念这么多遍?能摄心,能帮助你把清净心找回来。初果心就清净了,刚刚得清净心。为什么?这五种烦恼没有了,身见没有了,边见没有了,没有边见,不会跟人对立,跟人、事、物对立的念头都没有了,成见没有了,自以为是的念头没有了,邪见没有了,入门,所以清净心得到了,不圆满。

到四果阿罗汉,清净心圆满了。再提升,就到平等心了。清净心里头有三辈九品,平等心里头也有三辈九品,觉里面还是有三辈九品,慢慢提升,达到究竟圆满。读诵是好办法!这是佛佛相传,教导我们的。所以学习年龄愈小愈好,根扎得牢,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要严持诸戒。这都对自己。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72集2013/10/11

布施能把悭贪拔除

菩萨第一个就是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施有大功德,施不着相,三轮体空,就成就大功德,成就大智慧。财施果报是财富,法施果报是智慧,无畏施果报是健康长寿,这三种布施得三种利益。菩萨只有这三种布施,不把三种利益放在心上,心地清净光明,充满了智慧福德,那么这种智慧福德帮助众生离苦得乐。

众生的病最严重的就是贪,贪财、贪色、贪名、贪利、贪五欲六尘,这个贪就把人拘束在六道轮回的牢笼之中,出不来了。为什么出不来?贪。能把这个贪拔除,其他的病都好治,这是最严重的。那么佛给我们对治的方法是从最重的下手,最重的拔掉了,其他的容易了。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71集2013/10/10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的行为,要能给世人做榜样、做 模范。所以起心动念,想一想,这社会大众要都起像我这个念头好不好?如果觉得不好,不妥当,这个念头不能起。

自私自利的念头不能起,偷盗的念头不能起,害人的念头不能起,这个都是戒律所不许可的。戒杀好不好?连小动物都爱,你能不爱人吗?小动物都不伤害牠,你会伤害别人吗? 不可能。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人人都喜欢,佛家的根本大戒。

对国家、社会,佛有四条重戒,不作国贼,不谤国主,不漏国税,不犯国制,国制就是国家的法律。这是佛教弟子对国家、民族一定要遵守这四条。国家下命令把佛教灭掉,也要服从,不能反抗。

中国历史上有过四次,三武一宗灭法,灭的时间只有一、二年,佛教兴了,为什么?下面皇帝看到,佛教徒这么好,这幺听话,你灭他,没有反抗,这是最好的好榜样,人民的好榜样,所以皇上下命令,又复兴起来了。

我们要遇到,用什么态度?要跟古人学。古人没有反抗,我们反抗,那我们就错了,古人不开这个例子,我绝不开这个例子。一定要做得更好,何况这一个地区不能容纳,还有别的地区,世界很大。

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55集

修行的基本四德

《华严》是显教最大的一部经典,佛在这里面教导我们,理、事圆满究竟。贤首国师有一篇论文,文字不多,写得非常好,把这样一部大经,理论、现象、修行的方法、果德全说出来了,真不容易。这篇文章,《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一共分为六段。前面三段讲宇宙的真相,宇宙万物,说明真相。第四段讲我们修行基本的四德。

第一个,随缘妙用。我们这里讲随顺,随顺就是随缘。随缘里头妙用,妙用是智慧。不是真正的智慧,我们做不到,随缘是大菩萨才能做得到。妙用,妙用是不着相,也就是说,他随缘是清净心、平等心,是真实智慧,他不是烦恼,他没有染污,他没有分别,这叫妙。

第二,威仪有则。威仪,也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表现的仪态,处事待人接物,有则,就是有规矩,是一切众生的好榜样。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给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榜样,菩萨。第三个,柔和质直。

这是讲我们的风度,处事、待人、接物,态度柔和,质直是诚心诚意,用真诚心,柔和,谦虚、和谐,待人接物。最后一句,代众生苦。代众生苦落实在哪里?落实在前面三句。我们表演的人规规矩矩,这也很苦,为什么?为众生。他不懂得孝顺,我把孝顺做出来给他看;他不知道尊重人,我对于一切人得尊重,做出来给他看。不做出来,别人怎么知道?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73集 2013/10/12

放下就是

成佛要不要读那么多经?不需要;要不要学那么多法门?不需要,放下就是。所以许多大彻大悟,不认识字的,一堂课也没听过的。释迦牟尼佛就是一个好榜样,他是从禅定里面开悟的。一生讲那么多经,那经谁教他的?没人教。你有问题向他请教,他给你讲,记录下来就是经典。问题不论大小,不论浅深,他没有一样不知道。

《华严经》,内容是讲整个宇宙万事万法,没人教他,他开悟的时候说出来的,《法华》,没人教他,那么多的经论,全是从自性里面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流露,要缘,就是要有感,佛就有应。众生有疑难,佛以自性本有的智慧帮他解决。

这个智慧一切众生个个皆有,所以佛才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为什么现在不是佛?那就是你在自性上起心动念了,有分别、有执着,这个东西把自性障碍了,自性里面的德用起不来。那起来的什么?烦恼,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贪瞋痴慢,完全随顺自己了,随顺这个色身,妄心,妄心就是贪瞋痴慢疑,所以生烦恼、不生智慧。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他自然生智慧。智慧,离苦得乐,那个乐里头是真乐,凡夫无法想象,境界不一样。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72集2013/10/11

学佛从哪里学?从三皈五戒学起

学佛从哪里学?从三皈五戒学起。皈是回头,依是依靠,我们从迷惑颠倒回头,依靠自性觉,佛就是自性觉悟,这皈依佛了;我们从错误的知见回头,依靠正法,经教是正法,改邪归正,这皈依法了;从一切染污不善回头,依清净心,僧,他代表的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

六根怎么清净?出家人修行他怎么个修法?法门无量无边,有一个总纲领,与总纲领不相应就错误了,就是邪法;与总纲领相应叫正法。总纲领是什么?是放下。放下起心动念,放下分别执着,在什么时候?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见色,不为外境所转,自己能做主。眼在色尘里头不起心不动念,这是什么人?法身大士,圣贤僧;不起心不执着,这是小乘,阿罗汉辟支佛。

修行,这就是修行总原则、总纲领。见色,眼根在色尘上修行;闻声,耳根在声尘上修行,听得清清楚楚,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换句话说,眼看得清楚,耳听得清楚,别把外面境界放在心上,就这么一句话。

放在心上就生烦恼,就又起贪瞋痴慢;不放在心上,没事。不是叫你不见不闻,见闻觉知里头都不起心动念,都没有分别执着。八万四千法门,是方法,是门径,是手段,统统修这一桩事情,就是修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

也就是章嘉大师教给我们的,放下起心动念,放下分别执着,就这个意思,就没事了。真正放下,清净心现前了,平等心现前了,大彻大悟了。清净平等是禅定,依照这个方法就叫做持戒,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开悟了。无量法门总不离这个原则,离这个原则不是佛法。掌握住原则,自然具足众戒,自然不犯威仪,这就给社会大众做出最好的榜样。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71集2013/10/10

急难的时候要想到念佛

我们在急难的时候,要想到念佛,把其他的都放下。古来这些大德,唐朝张善和是我们最好的例子。临命终时,他看到许多牛头人来问他讨命,他一生应该没有宗教信仰,卖牛肉的,一生杀多少牛。临终的时候牛头人问他要命,这个时候他害怕了,喊救命。正好门外有一个出家人从他门口走过,听到里面人喊救命,进去看看,问他怎么回事情,他就说出来。这出家人一听就明白,这是冤鬼索命,立刻就烧了一把香,放到他手上,叫他赶快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他就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念了几声之后,他说牛头人不见了,阿弥陀佛来了,接他往生,紧急关头。

我们今天生在这个时代,不定什么事情出乱子,出车祸了,这很常见的事情,出车祸第一句话就是阿弥陀佛,你就会没事。无论遇到什么危险,心上阿弥陀佛马上就能现前。所以平常要念得熟,不要在这个节骨眼就喊亲喊娘那就错了,救不了你。这个时候一定要念阿弥陀佛,念观音菩萨,要念熟,平常一定要念得很熟,它才起作用。见鬼见神都不害怕,大声念佛,那个境界统统就没有了。

早年我在美国遇到一个年轻人,在美国读书,毕业之后拿到博士学位,在美国工作,这是个念佛人。她在工作的地区不远的地方租了一个房子,一个人住。没有想到这个房子是鬼屋,真的不是假的。她说每天晚上到十二点钟,鬼就出现,这个鬼的样子非常难看,很恐怖,身上味道非常难闻。她就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这鬼就不敢接近她,保持一定的距离;她不念,他就往前走。念到早晨天快亮了,鬼走了,天天来。她真有胆量,女孩子。我说妳为什么不换个房子?她说我不要换,这个对我有好处,逼着我念佛,没有这个境界现前,我怎么会这么用功,她把他当作逆增上缘。那个鬼真的是她的冤家,是问她来讨命的。所以这些不定什么时候会遇到,遇到的时候要不害怕,知道念佛,也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害怕比什么都重要,用一句佛号就能把它敌住。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71集2013/10/10

贪心要断干净

贪心要把它断干净,还有一点点一丝毫没放下,就是麻烦。麻烦到什么程度?怕你在临终那一念,念头起来了,不能往生。那这一生错过了,还要等下一次,下一次不知道是哪一生、哪一劫,时间太长了。所以千万不要为这个身体想,为这个身体想,贪瞋痴慢疑全都出来了。怎样把这个烦恼断掉?就是要把身舍掉,常读大乘经上,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不但相是假的,念头不是真的,所以《金刚经》后半部,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讲得透彻。修净土,求往生,念头不起则已,念头起来就是阿弥陀佛,口里念的是阿弥陀佛。世间事离不开因果定律,就不要操心了,有佛菩萨在做主宰,有护法龙天在执行。只要心正行正,起心动念不违背经教,言语造作都能相应,好事!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76集2013/10/14

先学戒再受戒

我在章嘉大师面前受三皈,大师不劝人受戒,跟李老师一样。李老师劝人受三皈,不劝人受戒,为什么?怕你做不到,慈悲心。那章嘉大师有一次跟我讲,教我学戒,学一条,这一条你做到了,世间人不承认,佛菩萨承认。五戒五条都做到了,你是真正佛菩萨三皈五戒的弟子。请个法师传授,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未必能做到。章嘉大师跟我讲的都是实话,没有一句话是虚假的,先学再受,所以我出家,两年之后才去受戒。先学习,知道怎么一回事情再去受。

去受的时候自己心里要清楚,是假的,不能得戒,为什么不能得戒?传戒师不守戒,那你怎么会得戒?又何况蕅益大师说过,中国的出家人,从南宋以后就没有真正的比丘了。蕅益大师是个精通戒律的人,跟我们现代弘一大师一样,弘一大师出家专攻戒律。蕅益是我们净土宗第九代的祖师,精通戒律,所以他受戒,受完之后马上就退比丘戒,为什么?比丘戒至少要有真正五个比丘传戒,你才能得戒;没有真正五个比丘,你不会得戒的。所以他一生自称菩萨戒沙弥。菩萨戒,没有法师授,自己在佛菩萨形像面前发心要受持,都可以得戒。但是比丘戒不行,一定至少是五比丘,规定是十个,这三师十证,正式的,十三个人。蕅益大师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章嘉大师教人,教真的不是教假的。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76集2013/10/14

修清净行就是行善

我们明白之后,修清净行,就是行善。这清净行怎么修?断恶不要着断恶的相,不要把断恶的相放在心上;行善不要把行善放在心上。这个为什么?这个心是妄心,真心里面没有东西,真心是清净平等觉,妄心里头有念头。没有这些念头,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个心就是真心。不要去找真心,把虚妄的清除掉就是真心,用这个真心来修善。这个善,狭义的就是十善业道,广义的,一切利益众生的都是善。利益自己的都是错误,为什么?利益自己增长我见,增长我慢,那不是麻烦来了吗?那是烦恼。不放在心上,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为什么?我们的目标就想到极乐世界去。想到极乐世界去,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代表全体的佛法,一法不漏。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76集2013/10/14

从十善学起

学佛从哪里学起?从十善学起。三皈、五戒、十善,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三皈是起心动念,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觉正净,要与这个相应,这就是真正佛弟子。下面落实五戒十善,戒是戒,善是善,善是世间人共同遵守的,戒是佛特别给你约定的,你要是犯了,你看,犯十善叫恶行、恶业,恶业还加上破戒,这罪加一等。世间人作恶没有破戒的罪;学佛的人,作恶又加上破戒的罪。所以章嘉大师的话很值得我们玩味,他老人家叫我们不要急着去受戒,先学,学得真有把握了,你再去受戒。持戒有功德,一条戒有五位护戒神保佑你。那你要是破戒了,不但没有神保佑你,连鬼神瞧不起你。

所以古时候你要求受三皈,人家就问你,十善业道有没有做到。没有做到不给你受;真正做到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才传你三皈,你要受戒的,传你五戒,你可以做到。现在没有了,现在你来受,报名,就给你授了,授了之后他不负责任。我们自己要清楚,自己要真干,受了一定要真干。否则的话就是假的,假的就是冒牌的,冒牌这个罪很重,不是佛弟子,冒充佛弟子,这有罪的。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76集2013/10/14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骗别人,骗人,过去生生世世妄语欺骗人,两舌,挑拨是非,这个罪很重,妄语两舌在地狱是拔舌地狱。还有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骗人,说得非常好听,他在利用你,利用完了之后,没有一句话他会兑现,这你上当了,你被骗了。

最后一个是恶口,恶口是说话很难听,很粗鲁,叫人家听得很不舒服,生烦恼。口业,佛说四种;身讲了三种,杀盗淫,这是身;意说了三种,贪瞋痴;口说四种。口业最容易造,十善,口业最难持,要真正觉悟,要真正明了。

前面第八品我们读过,佛在这部经上讲三种净业,他把口业摆在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摆在第一。我们在很多经上看到,都身口意,身摆在第一,身,第二口,第三是意。这个经上把口摆在第一,用意很深。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讥是讥笑,讽刺,批评。

无论是善意恶意,都要想到听的人他有什么感受,反过来别人说这些批评的话,我听了有什么感受,推己及人。现在有人对我批评,这是古人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能不能接受?我不能接受,别人也不能接受。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75集2013/10/13

一生当中决定不跟人结怨

有智慧的人,一生当中决定不跟人结怨。如何能够不跟人结怨,太难了,为什么?有时候是无意,无意结怨。你说话是无意,别人听到是有意,麻烦就大了。所以言语要谨慎,佛制定不妄语、不两舌,而且还不绮语、不恶口,四种。四种口业你都不犯,你才不会跟人结怨,有一种都会跟人结怨。

口业是最容易造的,尤其有很多人养成习惯了,遇到事情他喜欢讲,于自己不相干的也要批评。有没有想到,你的批评,人家听到的时候有什么反应,有没有想到这些。纵然你批评是正确的,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自己不敢说话了,念佛就好。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75集2013/10/13

用柔和、谦虚、恭敬的行为处事待人接物

诸佛菩萨、孔孟这些圣人,待人接物言语都柔和、谦虚、恭敬。弟子们对老师的五种德都认真的学习,夫子五德,温良恭俭让,孔子为人温和、善良、恭敬(对人对事恭敬)、节俭、谦让,世间圣人。出世间圣人就是十善,得真干,不复杂,不多。

我们净宗学会成立,我提出净宗同学的修行,就是日常生活,我们用什么心态生活,用什么样的行为处事待人接物。我们提出净业三福,最高指导原则,落实在十善,在六和(六和敬)、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就这五条。这个五条真正做到了,你就是在世间的活佛、活菩萨。太多了做不到,没用处,愈简单愈好,就这五个科目。

我们的净业,儒释道三个根,就从净业三福里面出来的。净业三福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后面,修十善业。这三个是根之根,没有这三个根,三皈五戒十善做不到。这三个是根本的根本,一定要要求,要求自己把它做到。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75集2013/10/13

学习的祕诀

无论用什么法门,法门无量,修行方向目标是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终极的目标就是见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及彼国土」,经念熟了,想经中的境界,就是想念极乐世界。「盖念佛妙行,众善中王。乃妙中之妙,径中之径」,这几句话说绝了。念的人多,讲的人也多,真正干的人不多,这什么原因?没透,对经上讲的这些话,没有透彻的认识到,只是粗浅的认识,所以你没有能够落实到生活,透了才管用。

念佛的理深,念佛的方法精密,怎样才能够透彻的了解它?学这一部经就够了。要学多久?至少要十年,十年专门学这一部。经文天天要念,念熟了,念一遍大概要四十分钟,再快的半个小时也行。如果你有时间,一天至少要念二十遍,二十遍就是十个小时。为什么?这十个小时你没有妄念,你没有杂念,把你的妄念杂念打掉,目的在此地。这就是修定,用念经来修定。

每一天念二十遍,这就是戒律,因戒得定,你的清净心念出来了,平等心念出来了。大概这样念,要念个三五年,一般的根性,三五年得定,就是清净平等现前。功夫不能间断,继续再念,再有三五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念佛跟参禅没有两样,方法不一样,道理相同,果报一样。但是果比禅还殊胜,禅只是大彻大悟了,没有生净土;这个大彻大悟,往生净土见阿弥陀佛了,比它殊胜。

在学习之前,至少要把黄念祖老居士这个注解集注,从头到尾看三十遍。为什么?深信不疑,你明白了,你念经才愈念愈有味,法喜充满,不会感觉到疲倦。这叫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是祕诀,真的是妙中之妙,径中之径。这个径是小路,小路里头的小路,直截了当,不拐弯的。专修,十年之后就成佛了,这都是说普通的中等根性的人。上等根性的人,不超过三年,他就成就了。下下根人,十年不能成就,再来个十年,决定成就,二十年,没有不成就的道理。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74集2013/10/12

用柔和、谦虚、恭敬的行为处事待人接物

诸佛菩萨、孔孟这些圣人,待人接物言语都柔和、谦虚、恭敬。弟子们对老师的五种德都认真的学习,夫子五德,温良恭俭让,孔子为人温和、善良、恭敬(对人对事恭敬)、节俭、谦让,世间圣人。出世间圣人就是十善,得真干,不复杂,不多。

我们净宗学会成立,我提出净宗同学的修行,就是日常生活,我们用什么心态生活,用什么样的行为处事待人接物。我们提出净业三福,最高指导原则,落实在十善,在六和(六和敬)、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就这五条。这个五条真正做到了,你就是在世间的活佛、活菩萨。太多了做不到,没用处,愈简单愈好,就这五个科目。

我们的净业,儒释道三个根,就从净业三福里面出来的。净业三福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后面,修十善业。这三个是根之根,没有这三个根,三皈五戒十善做不到。这三个是根本的根本,一定要要求,要求自己把它做到。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75集2013/10/13

顺境、善缘没有贪恋,逆境、恶缘没有瞋恨,这叫修行

修行要在生活当中修,离开生活到哪里修?山上挖个洞,去到那里修,修个十年、二十年,一下山马上就迷惑了,贪瞋痴慢出来了,不行,真正修行,红尘里头修,火中的莲花才可贵,水里莲花不稀奇。烈火当中,这就是现在的社会,烈火,在这个里头不染着,保持你的清净平等,这个功力超过古人,因为古人诱惑没这么大,他那个火不旺,现在的火非常旺,愈旺愈殊胜。古佛也佩服你,你经过这样的锻鍊,在他们不行。

在五欲红尘里头锻鍊,练到什么?练到样样都不沾染,你就通过了,顺境里面没有贪恋,顺境、善缘没有贪恋,逆境里边,逆境、恶缘没有瞋恨,这叫修行。念经念佛,每天磕头,算不算修行?不见得。真正修行,七情五欲看破了,不再沾染了。跟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有欢乐也有悲哀,那是什么?恒顺众生。如果不恒顺,佛不能学,都学成木头了,都没有感情了,变木头了。

佛菩萨,你看他有情有义,他把这个世间法做得那么圆满,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叫正法,这叫真正修行。所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关键就在这个字。那人在世间,他在世间迷,佛跟众生就这两个差别,佛不离世间觉,世人不离世间迷,迷在里头,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觉了,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叫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有乐,没有烦恼,没有习气,没有分别执着。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58集2013/9/30

练心于法

练心于法,法就是六尘,六根在六尘上练,练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练不被染污,不被我见染污,这是根本,不被贪染污,贪爱,不被瞋恚染污。不如意的境界生瞋恚,喜欢的境界生贪爱,为什么?不知道外面法是假的。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知道那是假的,就不会被染污;不知道是假的,把假的当作真的,上当了,亏吃大了。所有的麻烦都是把假当作真,顺境生贪恋,逆境生怨恨,就造业了。这个业感召来的果报,告诉你果报也是假的,六道轮回不是真的,十法界也是假的。

什么是真的?勉强说个真的,一真法界,实报庄严土,真的。那个真的也不是真的是真的,跟假的对比,它算是真的。为什么?假的剎那生灭,它有生灭现象;真的?它没有生灭现象,所以叫它做真的。极乐世界没有生灭现象,所以人在那个地方,永远不衰老,他不变;我们这个世间人衰老,剎那剎那在变化。

科学知道,但是科学家没看破;佛知道,佛看破了,佛告诉我们身不是自己,不要为身的爱好,满足身的欲望,我们去造业,那就错了,那就是六道凡夫。佛菩萨阿罗汉觉悟了,不随顺身的嗜好,他不造这个业,知道七情五欲假的,幻相,没有一样是真实的。

所以在境界里头,境界里头就是在练,锻鍊,把真的练出来。像矿石在冶炉里头炼金,矿淘汰掉,纯金提炼出来。这个纯金就是真心,真心是自己,也叫本性,也叫真如,这是真的。这个东西非物质、非精神,也不是自然现象,它是真的,不生不灭,清净不染,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能生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它变现出来的。

遇着缘它能现,没有缘它不现,所以不能说它空,也不能说它有,说它有,它什么都没有;说它没有,它能现相。但是所现的相不是真的,全是生灭,剎那生灭,也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八地以上才能掌握,就是他才能看清楚;七地以前的法身大士知道,模糊不清楚;没有证得法身时候,完全不知道,何况凡夫。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78集2013/10/15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