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中国四大名山 (一)
菩萨摩诃萨,常化身无量,到处救度众生。间亦摄土,显垂灵迹,俾作为外缘,以启导一切有情的梵行,使之种出世因,归于佛化。如是人间净土,在中国境内,所在多有,四大名山,即其中的一类。
普陀山,系浙江定县东的一小岛,为大悲观世音菩萨 (1) 道场。按此山原在印度的南海,梵名补怛洛迦山,译义为小白华,即华严经中,善财第二十八参 (2),觐礼观意菩萨处。后来因中国人普遍敬仰观世音菩萨,而定海县东的小岛,又供有菩萨圣像,香火旺盛,因之此一小岛,遂亦名为普陀山,其附近另一更小之岛, 则名洛迦山,以期媲美印度南海。至今山中佛寺林立,风景宜人,为避暑胜地,每逢香期,远近缁素 (3) 男女,前往朝礼者,不绝于途。
九华山,在安徽青阳县西南四十里,原名九子山,周围二百里,上有九峰,如削刻莲花,故唐时改名九华山,为大愿地藏菩萨 (4) 道场。在我国唐朝时代,菩萨降迹新罗国王家 (5),姓金名乔觉,永徽 (6) 四年,年二十四,携白犬善听,航海来华,端坐此山头,七十五载,至开元 (7) 十六年七月三十夜成道。 先时山主闵公,每斋百僧,必请其足数,菩萨乃向之乞一袈裟 (8) 地,公许之,岂知袈裟一展,遍覆九峰,从此九华山,遂成道场。从闵公子求出家,随侍菩萨,即道明和尚,不久,公亦出家,反以子为师,至今菩萨像旁,每配以贤父子侍立,亦佳话也。菩萨示寂后,于至德 (9) 二年七月三十日,显灵起塔,至今成为佛教圣地。
【注释】
(1) 大悲之名,虽通于诸佛菩萨,而观世音菩萨,为慈悲门之主,故特冠以大悲之号。
(2) 佛弟子善财童子,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出,故名善财。后诣文殊菩萨所发心,从此渐次南行,参五十三位善知识,而证入法界,其中第二十八位,即观世音菩萨。
(3) 缁是紫黑色,素是白色,僧著紫黑衣,俗人多著白衣,故号僧俗曰缁素。
(4) 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在释尊灭后,弥勒未降生前,担负救度众生之任。此菩萨常住地狱拔苦,自誓必度尽六道众生,始愿成佛,故特冠以大愿之号。
(5) 为三韩之一,建国于西汉末年,唐时假中国兵力,灭百济及高句丽,遂统一全朝鲜,至五代时,国又分裂,旋为高丽所灭。
(6) 为唐高宗年号。
(7) 为唐玄宗年号。
(8) 比丘的法衣,一曰安陀会,即五条衣,二曰郁多罗僧,即七条衣,三曰僧伽梨,即九条衣,乃至二十五条衣。其色应避青黄赤白黑之五正色,而用似青似赤似黑之坏染色。
(9) 为唐肃宗年号。
【习题】
(一) 菩萨何故在人间摄土垂迹?
(二) 普陀山是甚么菩萨的道场?
(三) 普陀山原来在何处?今日我国人所指者在何处?
(四) 九子山何故改名九华山?它是甚么菩萨的道场?
(五) 试写出地藏菩萨九华垂迹经过。
(六) 后世塑绘地藏菩萨像者,其身旁常有一少年比丘及老人,此二人是谁?属何关系?
版权所有:楞严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