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解网

鲜为人知的金刚经心咒及金刚经修持心要

发布时间:2024-02-04 14:20:39作者:楞严网
鲜为人知的金刚经心咒及金刚经修持心要

《金刚经》,象征如金刚般能断除一切愚痴迷惘的智慧,自古以来因持诵此经而开启智慧、考试得中的效验,时可见闻,是中国流传非常普遍且重要的经典。

《金刚经》对中国佛教徒来说,是一部耳熟能详的经典,而且这部经对中国佛教的修行人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六祖惠能大师之后。六祖惠能便是因此经之经文而开悟,于是本经成就为禅宗传承中最重要的一部经典。

⊙《金刚经》的修持心要

六祖惠能大师在其《金刚经口诀》序里说:“《金刚经》者,以无相为宗、无住为体、妙有为用。”正说明了《金刚经》所宣说的,就是一个无相的法门。无相即明一切相,所以整个《金刚经》在宗要上、见地上,根本就建立在一个无相上面。在体性上的修证,它是以无住为体。此外,《金刚经》也是一部妙有很彻底,而且完全通透的经典。它不只教我们无相、无住而已,它在妙有的大用上是全体凸显出来的。

我们如何去修持《金刚经》呢?平时我们可以读诵《金刚经》,在读诵的当时,我们就可以马上生起无相的见地,整个悟入无相,也就是同时在修持无相的法门了。

我们的整个思考习惯、深层意识,会因文字般若,语言般若,甚至是法的加持力、佛的愿力加持等等因缘福德,会在闻法当下有突破性的翻转。当我们能止息追逐执著的心时,当我们能窥见法性光明时,当我们能明白原来如此时,就已经影响整个生命,就已经是化暗为明,就已经是力行实践。以下我们就来说明金刚经的心要。

(一)无相为宗

在《金刚经》里开宗明义就是要我们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我们修学《金刚经》者,首先就要在念头里如此地了知,并断除这四相——我、人、众生、寿者相。

再来,同样是属于无相的法门,在《金刚经》里佛陀说:“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这是直接用断、破的观点来看。身相是什么呢?就是指有这个身的现象、相貌。身的表相就佛而言是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们不能以身相来见如来,就是不能以具足如来完全的身相来认定他便是佛。这里所要说的是:三十二相并不是分别众生与佛的重要标准。相是由因缘所成,一旦我们执著它,而有所认定时,它就成了障碍、凝滞、迷失。

所以在《金刚经》的无相法门里就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对我们所有修证者而言,是十分的谨要,可作为我们修行人的一切总纲,是使我们不随任何迷惘魔障的重要心要。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所谓见佛见如来最彻底的“见”就是与佛相应、与法相应,相应即相见。

而佛要如何见呢?不得以身相来见,不得以虚妄来见,如实了知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也就是说在根本上要断一切虚妄,才能见到如来。《金刚经》说:“所谓身相者,即是非身相,是名身相。”所以《金刚经》要我们断除代表诸相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要确切地生起断除这四相的心,除去执著这四相的见地。

所以这又回到前面所提的四相。诸相总括为四相,换个角度而言,亦可以称作有为法,所以经中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用六种无常、虚幻的人间现象来比喻有为法、诸相的虚妄不实,因为如此所以要破之、断之。归纳而言,“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得以身相见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些都是在《金刚经》里当断与当立的见地。

(二)妙有为用

除了无相的见地外,《金刚经》里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见地,我们要牢牢的记住,当世尊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之后,他接着马上提到: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这段话很重要,它彰显了《金刚经》的另外一层风貌。前面所提的是建立无相来破有,而这一段却是破空的很重要叙述。所以《金刚经》里在无相、无我的见地下为何要一直提到福德呢?那是因为要在完全无相、破空之后,所具有的福德才是真福德、大妙用,而真福德是不可得的、不可染的、不可执的。这就是《金刚经》甚深智慧的心要。

修习《金刚经》自古以来持诵的灵验感应事迹非常多,正因为其不只在彰显真空之理,也是一部功德外现、福德妙有,且能与大众深刻感应的一部经。以此立场来看,此经真空妙有,而妙有之大用是很不可思议的。所以能予持诵实践者有莫大的功德利益。

修习此经首先最好能将经文背起来,如此可以帮助我们时时忆起,常常体会,在否定、肯定的交互语言中咀嚼个中深意,甚至当下截断生死轮回的无明心。

如果刚开始无法背诵,我们也可以时常熟读、念诵,或是书写,或是依经中的观念,运用于生活中,具体实践。

⊙金刚般若经真言

那谟婆伽跋帝,钵喇坏,婆罗弭多曳,嗡,伊利底,伊室利,输庐驮,毗舍耶,毗舍耶,娑缚贺。

(《金刚般若经》真言只见于唐·鸠摩罗什的译本中,其他中文译本中并无此真言。)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