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修行时师兄对法照大师应该有一定了解,他是佛教净土宗的第四代祖师,他的出现为佛教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对于法照大师师兄一定要多去了解,同时也要知道法照大师的生平事迹,这样对他了解的才会更深。那下面一起了解一下吧!
法照大师(公元747—821年),身世事迹多不详。有一说云,大师是南梁人,初由东吴来庐山,慕远公之芳踪,结西方道场,专修禅观,一日入定往极乐世界,见承远大师侍于佛侧而大惊悟。永泰年中(公元765—766年),登南岳衡山,师从承远大师受净土法,后始修念佛法门。(公元747—821年),身世事迹多不详。有一说云,大师是南梁人,初由东吴来庐山,慕远公之芳踪,结西方道场,专修禅观,一日入定往极乐世界,见承远大师侍于佛侧而大惊悟。永泰年中(公元765—766年),登南岳衡山,师从承远大师受净土法,后始修念佛法门。
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在南岳云峰,偶于钵中感见祥云高山与寺院,涧溪北面有一石门,内中有一寺庙,题有“大圣竹林寺”金字。大师见此情景虽然清晰,然内心尚疑是自己的幻觉。过了一段时间,于用斋时,又在钵中睹见五彩祥云,楼阁台榭,还见文殊菩萨与诸圣众讲经说法。斋食用毕,景象方消失。大师咨询他僧,知是五台山的景象,遂萌朝拜五台的念头,然障缘甚多,未能成行。
大历4年结夏安居时,大师在湖东寺开办五会念佛道场90天。至6月2日未时(下午1---3点),感应祥云弥覆,在云端中现出楼阁,阁上有几位梵僧,身高一丈有余,手执锡杖,经行修道。又见阿弥陀佛与二菩萨,身形高大,等如虚空。衡山全城,当时没有人见不到的。每个人都焚香礼拜。直到酉时(下午5---7点),圣像才隐去。6月底,大师在道场外,遇到一位老人,对他说:“你曾发愿要去金色世界,礼拜瞻仰文殊大圣,为什么现在还不走?”大师说:“时事动荡,道路艰难,无法上路。”老人说:“只管早去,路上决不会有困难。”说完,就不见了。大师惊异非常,郑重进入道场,诚心发愿:愿以此身,任凭火烧冰冻,绝不退转。至8月13日,大师就和几位同志从南岳出发,一路之上果然毫无阻碍。
大历5年4月5日,大师一行到达五台县,远远就望见佛光寺南边,有几道白光。6日,他们抵达佛光寺,境界果然与大师在钵中所看见的毫无差别。这夜四更,又有异光从北山下来,直射于大师身上。大师连忙进入念佛堂,请问刺史有什么吉祥?有一僧人回答说:“这是文殊大圣的不思议光,常常照注有缘众生。”大师听说后,随即身披袈裟,手持锡杖,威仪无缺;朝着发光的地方,向东北走了50里。见一座山,山下有一沟涧,涧北有一石门。门边有二位童子,年约八九岁,面貌端正。一人自称善财,一人自称难陀,引导大师进入石门。向北行走约5里,见一金门楼,走到门楼下,才看见是一座寺院,见一金门楼,走到门楼下,才看见是一座寺院,金榜题字:“大圣竹林寺”,与钵中所看见的完全一样。寺院方圆有20里,共计120处院落,每处院落都有庄严的宝塔。都是黄金为地,金渠流水,华台玉树,充满其中。
大师进入寺中,到讲堂内,见文殊菩萨在西,普贤菩萨在东,坐于师子之座,万众围绕,正在说法,法音历历可听。大师在二位菩萨面前,至诚礼敬之后,问:“末法时代,凡夫与圣人相距遥远,知识狭隘、陋劣、障碍,污垢尤其深重,众生本来具有的佛性无法显现出来。修学佛法,可是佛法博大深广就象大海一样,不知末法时代,修习哪种法门最为紧要、最为当机?愿大圣为我解说,断我疑惑!”文殊菩萨回答说:“象你这样,现在念佛,正是时候,一切修行门中没有一门能超过念佛法门的,还有一门是供养三宝,这是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为什么呢?我于过去劫中,因观佛故,因念佛故,因供养故,得一切种智。所以一切诸法,般若波罗密多,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知念佛,是诸法之王。汝当常念阿弥陀佛,勿使休息。”大师问:“应当怎样念佛?”文殊菩萨说:“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不断地念,令无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永不退转。”
说完,文殊、普贤二位大圣,同时伸出金色手臂,为大师摩顶授记:“汝以念佛故,不久当证无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愿快速的成佛者,无过念佛,则能速证无上菩提。”当时二位菩萨各说偈语,大师听闻之后,欢喜非常,踊跃作礼,疑惑之网尽除。文殊菩萨又说:“汝可到诸菩萨院巡礼,以承受教授。”大师听从大圣教诲,一处接着一处,依次巡礼,请教各位菩萨。而后到七宝华园,见花开果满,大小如碗。大师摘取而食,感觉身意泰然。从园中出来,又到二位大圣前,作礼辞退。二位童子将大师送出寺门,大师低头作礼。抬头时,寺院菩萨就都不见了。大师心中怅然,悲欣交集,立了一块石头作为标记。
4月8日,大师到五台华严寺般若院西楼下安居。13日,大师与50余位僧人,一同前往金刚窟巡礼,来到无著大师拜见文殊大圣的地方,虔诚礼敬三十五佛。大师礼敬刚满10遍,就件脚下广博、庄严、清净,琉璃宫殿中,文殊、普贤二位大圣与上万菩萨,俱在一处。大师见到之后,深感庆幸、欢喜。随后,大师就与众僧回归华严寺。这夜三更,在华严院系楼上,大师忽然看见寺院东面悬崖沟壑边上,有5盏圣灯,大小一尺。大师心中暗暗祝愿,愿圣灯分为百盏,住立一面。圣灯果然如大师所愿。大师又祝愿,愿化为千炬。圣灯也如大师所愿,分化排列,行行相对,漫山遍野。圣灯激发了大师的热诚,独自一人,在深夜中再往金刚窟,心中有愿,愿见文殊大圣。走到半路,天已大亮,圣灯隐去。大师责备自己,举身扑地。忽见一位梵僧,身高七尺多,自称是佛陀波利。
佛陀波利,汉语的意思教觉护,是北印度罽宾国人。唐高宗仪凤元年,他来朝拜五台山,感应文殊菩萨示化成老人,让他回印度取《佛顶尊胜陀罗尼》,来中国翻译流通。永淳元年,他取回梵文经本到长安,后来就隐居于五台山金刚窟。就在如今的永兴龙首岗,还有波利尊者的舍利骨塔。
版权所有:楞严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