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行禅师

释一行禅师——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禅宗僧人

一行禅师一般指释一行禅师,是现代著名的佛教禅宗僧侣、诗人、学者及和平主义者,在十六岁时在禅宗寺庙出家,1949年受具足戒成为比丘。

禅宗中有很多著名禅师,一行禅师就是其中之一。一行禅师的功德也非常大,他对众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也在帮助众生更好的修行。虽然一行禅师影响力很深,但是有些人对一行禅师并不是很了解。那下面一起来看看一行禅师的简介吧,这样对他会有更深的认识。

一行禅师的简介

释一行禅师(Thích Nhất Hạnh,1926年10月11日-),越南人,是现代著名的佛教禅宗僧侣、诗人、学者及和平主义者。左翼佛教主要的提倡者。在汉传佛教传统中,出家众都以“释”(越南文为Thích)为姓,一行(Nhất Hạnh)是他的法号。因此有人直接称呼他为一行禅师。

一行禅师,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禅宗僧人,一生都在传播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佛法”,传递正念生活之道,同时宣扬非暴力的和平理念。1967年,一行禅师被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一行禅师的简介

1982年,一行禅师在法国南部建立“梅村”禅修道场,近30年来,在欧洲和北美也建立了多个“正念静修中心”,为佛教界人士、普通人和许多孩子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其著作也已被翻译成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使佛教在西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一行禅师的简介

以上就是一行禅师的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其实大家可以多去了解有关一行禅师的内容,这样对一行禅师会有更多的认识,而且也能修到更多的佛法。

...查看更多

一行禅师作为具有影响力的禅宗僧人以及伟大的心灵导师,他所讲述的内容都有一定的真理,所以大家可以去看看一行禅师的经典语录,这样对一行禅师也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那一行禅师的经典语录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行禅师的经典语录

1.当波浪意识到自己是水,生死便不再是伤害。

2.你的每一瞥、每一个微笑和每一句话,都能到达宇宙的远方,影响着宇宙中每一个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存在。每一件事物都与所有其他事物相联系;每一件事物都渗透入所有其他事物之中。

3.生命只存在于当下。失去了当下就是失去了生命。佛陀的意思是非常清楚的:我们必须告别过去,以便我们可以回归当下。回归当下就是同生命相接触。

4.看看花,看看蝴蝶,看看树木,看看有着一对富有同情心的眼睛的孩子。你心中慈悲的力量将会改造生命,使它变得更美好。

5.过去是一个储藏室,既有痛苦的记忆,也有幸福的记忆。回到过去的痛苦,令当下一刻在生命中消失。要放下过去,回到现在,这不是简单和容易的。

当我们决定了放下过去,回到现在,即是说我们决定了要抵抗心中内结的力量。我们能转化这些结,它们在未来,将不能再把我们拉回去。

6.生命不是一个地址,不是一处我们要到的地方,不是一个目的地,生命是一条路。行禅就是毋需到达目标的走,每一步都能为我们带来安宁、快乐和解脱。

一行禅师的经典语录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以无为的精神来行走。没有通向安宁和解脱的路,安宁和快乐本身就是路。我们与佛、与解脱、与幸福的约会,就是此时此地。我们不应该失约。

7.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触摸一下花朵,都能触摸到太阳,然而自己却不会被灼伤。当我触摸这朵花的时候,我同时感受到了我的心、你的心以及那颗大行星地球的存在。如果你真正深入地来感触一朵花的话,你将触摸到整个宇宙。

8.种子再饱满,也需要大地的滋养。

9.我拾起这片叶子时,我看到它假装在春时诞生,又假装在秋末死去。为了帮助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众生,我们也出现了,然后又消失了。

我们心中有一股不可思议的力量,如果我们在觉照中过日常生活,如果我们慈悲、小心、专注地行走,我们就能够创造奇迹,把我们的世界变成一个适合居住的奇妙的地方。

10.我们的意识就像一把剑,它将实相切成了碎片,接下来我们的所作所为就仿佛实相的各个碎片之间漠不相关似的。

11.挚爱的种子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

12.当有人爱你时,你就会显示出更大的自信。

13.对见解的执着,是精神之道上的最大障碍。

14.无明是贪欲、愤怒、傲慢、疑惑、嫉妒和恐惧的根源。当我们学会把心静定下来以看清楚事物的真相,我们便可以对一切达到全面的了解,因而将苦恼接受,化为爱心。

一行禅师的经典语录

15.每一天,我们都置身奇迹中,那些连自己都未认知到的奇迹:蓝天,白云,绿草,孩子黝黑而充满好奇的眼睛——那也是我们自己的眼睛。所有的一切,都是奇迹。

16.我们的心只忙于追逐昨天的回忆和明天的梦想。唯一去与生命重新接触,就是回到目前这一刻。只有当你重回这一刻,你才会觉醒过来。而就只有这时,你才可以找回真我。

17.胜妙独处法是佛教的一个重要主题。它按佛陀所教导的觉醒的方式来觉照生命存在的本质:放下过去和未来,提起正念,深入观察和揭示当下所发生的一切事物的真相。

18.人的习气,通常提到的有九种:贪爱、嗔恨、骄慢、愚痴、见取见、执着、疑心、嫉妒和自私。其中,最基本的习气就是无明,即丧失了觉照,其它所有的习气都是由此而来。

...查看更多

进入佛教的人对一行禅师应该会有一些了解,他在佛教中的地位很高,而且他也是禅宗中具有影响力的禅师。一行禅师一生都在弘法,做慈善,帮助他人,所以他在禅宗的影响力也是很深的。为了能更好的了解一行禅师,下面一起来看看一行禅师的生平事迹吧!

一行禅师的生平事迹

释一行禅师(Thích Nhất Hạnh,1926年10月11日-),越南人,是现代著名的佛教禅宗僧侣、诗人、学者及和平主义者。左翼佛教主要的提倡者。在汉传佛教传统中,出家众都以“释”(越南文为Thích)为姓,一行(Nhất Hạnh)是他的法号。因此有人直接称呼他为一行禅师。

一行禅师在十六岁时在禅宗寺庙出家,1949年受具足戒成为比丘。

1960年代,一行禅师在西贡组织了青年社会服务学院(School of Youth for Social Services,SYSS),开始投入社会运动。在越战期间,他组织青年,建立医疗中心,并协助安置因为战争而无家可归的人。

之后他得到普林斯顿大学提供的奖学金,到达美国。曾在康乃尔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课程,并且持续推动反战运动,希望美国军队退出越南。1966年,他在美国创立相即共修团(The Order of Interbeing),建立十四项正念练习的课程。

1967年,马丁·路德·金提名他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1973年,越南政府取消他的护照,拒绝让他回到越南,一行禅师流亡到法国。

1976年到1977年间,大量越南船民流亡海外,一行禅师领导了救援活动,希望帮助那些流亡至泰国湾的越南船民。

一行禅师的生平事迹

一行禅师,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禅宗僧人,一生都在传播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佛法”,传递正念生活之道,同时宣扬非暴力的和平理念。1967年,一行禅师被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1982年,一行禅师在法国南部建立“梅村”禅修道场,近30年来,在欧洲和北美也建立了多个“正念静修中心”,为佛教界人士、普通人和许多孩子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其著作也已被翻译成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使佛教在西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一行禅师的生平事迹

以上就是一行禅师的生平事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其实关于一行禅师,大家可以多方面的去了解,这样对一行禅师的认识会更加全面,而自己也会有更多的收获。

...查看更多

一行禅师对五戒的解释

禅法当中有着深厚的智慧和道理,而且禅法的修行也不容易,所以在修行禅法时要认真,也要做到五...
https://m.lengyanjj.com/fxzjct/yxcths/182558.html

一行禅师开示:怒火如何熄灭

佛教中有很多著名禅师,一行禅师就是其中之一。一行禅师是著名的禅宗僧侣,他也是一位伟大的心...
https://m.lengyanjj.com/fxzjct/yxcths/182559.html

一行禅师开示:人为何会陷入痛苦

佛法当中不但蕴含着高深的道理,也有深厚的智慧,而且修行佛法也可以解除痛苦,为此越来越多的...
https://m.lengyanjj.com/fxzjct/yxcths/182560.html

一行禅师开示:生活即是禅修

禅修是修行禅法的一种方式,通过禅修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得到解脱,这样修行禅法时会更...
https://m.lengyanjj.com/fxzjct/yxcths/182561.html

一行禅师:学会放下,幸福就可能出现

一行禅师作为一名伟大的心灵导师,会帮助众生得到解脱,让众生能够收获幸福。但一行禅师也指出...
https://m.lengyanjj.com/fxzjct/yxcths/182562.html

一行禅师:用慈悲心倾听他人的苦痛

慈悲心是每个人都要拥有的,特别是修行者要用慈悲心去听他人的苦痛,这样才能帮助他解除这些苦...
https://m.lengyanjj.com/fxzjct/yxcths/182563.html

一行禅师的代表作是什么

佛教中有许多代表性的人物,一行禅师就是其中之一。一行禅师在佛教中的地位很高,他一生都在弘...
https://m.lengyanjj.com/fxzjct/yxcths/182564.html

结语

一行禅师最不可错过的经典之作,最容易的正念训练,书名是《太阳,我的心:观照的奇迹》,是一本关于提升自我认识,化解各种负面情绪的心灵成长励志书。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因为各种问题而卷入到情绪的漩涡中,一不小心就沦为了悲伤、恐惧、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的“奴隶”。
更多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楞严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