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解网

静静的塔头寺让我成了回头客

发布时间:2024-06-11 13:36:50作者:楞严网

天台塔头寺,也叫真觉讲寺,智者塔院就在塔头寺一侧,院内安放智者肉身塔,供人瞻仰。 胡慧红摄

历史是一杯醇香的酒。 大山里的天台深藏着许多寺庙,静静的塔头寺让我情有独钟。

塔头寺这个地方,我和家人已经去过几次,每次踏进或走出都勾起我对她的无限感怀。 塔头寺位于天台县石梁镇的高山上,从天台北站乘公交车上石梁的老公路,可以在瓦厂坦下车,再步行盘山公路1000多米就可到达。可是班车半天只有二次,要是你有自家车就可以直接开到寺庙门口。 我第一次游访塔头寺,那是2002年农历腊月二十五,目的是到那里看望那个我资助的从未见面的特困大学生小丫。热情好客的小丫爷爷、父亲已经烧好茶水、点心,我们边吃边谈。等吃过中饭后,他们陪我去两里多远的地方看塔头寺,那里有一块唐碑。我只知道石梁有许多名胜古迹,但不知道仙人造塔的塔顶离他家这么近。后经证实,塔头寺就是传说中的方广寺。 十几年前,我曾写过民间故事《仙人桥的传说》。一个中秋夜晚,天上下来三位神仙遨游江南,来到台州。他们看到临海、天台的山民砍柴、割草、爬山涉岭很不方便,相约在天亮前各为人间做一件好事,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大仙飞过小岭,看到羊岩山下坑深岭高,准备造一座桥方便行人;二仙来到国清寺,准备造一座塔;三仙来到天台山,见石梁险恶,也想造一座桥。大仙挥动金鞭在羊岩山赶运石头;二仙趁人们熟睡之际,到天台城内挖运锅灶砖;三仙到东海向龙王借来两条龙,要他们在天台山上两坑之间相对卧着,他把龙口舌一拉,就接在一起,成了“舌桥”,就是现在的石梁桥。 天快亮了,众仙必须返回天宫。大仙只得把坑边石头垒垒好,才成了两个桥墩;二仙听到鸡鸣,加快造塔,已经来不及了,塔顶还放在天台山方广寺。虽然《仙人桥的传说》只是民间故事,也无法考证,但是,小丫的父亲告诉我,国清寺的塔顶,放在方广寺,塔顶又叫塔头,当地人把方广寺叫做塔头寺。 吃过中饭后,雪花在空中飞舞,小丫、其父亲和我抄近路向塔头寺行进。我们是从山上往下走,寺庙四周古木参天,真是藏在古木人不知。屋上堆着一层雪花,后门虚掩着,我们是从塔头寺的后门进去,由于天气很冷,我们是惟一的一批客人。这座寺院远远超过我所想像,气势恢宏,建筑很有特色,三座大院的房子是四合院式的,天井是正方形的,也可能我们父辈把这座寺院叫“方广广寺”,就是因为这个吧! 我们先走进两旁挂着五盏大红灯笼“智者肉身塔”大门观看,里面是《仙人桥的传说》中的国清寺的塔顶存放处。这座塔头约有7至8米高,基座有一人多高,放着各种供品,烛光昏暗,第一层“真身宝塔”四个大字,并有智者大师塑像;上面有“天台智者大师”竖匾一幅,智者大师在佛教事业上有其重要的贡献,后人特以此纪念他。 离开了“智者肉身塔”的大院,我们来到右边大院看唐碑,这块唐碑约有2米高,四周用玻璃保护着,竖立在屋内供人观赏。据说日本的塔头寺想用重金把这块唐碑买去,而当地人民爱的是宝,看重的不是金钱,否则我们这次去必定会留下一个很大的遗憾。 今年“五一”,我们资助的天台大学生小丫结婚了,我和老伴去她家喝喜酒,又想起了要去游塔头寺。星移斗转,离第一次去已经过了8年。 吃过早饭,我和老伴就去塔头寺。到寺里的时候还比较早,我们是从后门进去,门口堆放的建筑材料工程还在继续。虽然是“五一”假期,游人还是不多,只有几个和尚在打扫寺庙、上香。 这个寺院与众不同、最吸引我的是2件无价之宝——智者肉身塔和唐碑。生活在喧闹城市惯了的人,到这里难免会感到冷清。而这种难得的清静却让人愉悦、舒畅。现在住在高山上的人已经不多了,路边的茶叶随便可摘,一会儿老伴去采摘了。 我向寺院出家人打听采访方丈的事,听说他是在国清寺,我就东转西找拍了几张照片,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拍了几张唐碑照片总未如愿,不是光线太暗就是玻璃有反光。不久,我告别了塔头寺,去山上和老伴一起采茶,一起体验山民的生活。 这次天台之行,我们饱览了高山风光,领略了纯朴民风,今非昔比的各种变化,又让人回味无穷。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