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自赞毁他戒
若佛子。自赞毁他。亦叫人自赞毁他。毁他因。毁他缘。毁他法。毁他业。而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这条戒是自己赞自己,而且毁谤其他人。「自赞」:称己功德。称赞自己有道德,有功德。「毁他」:讥人过恶。彼此互形,以显己德而彰人之短处,使名利归于自身,故犯重也。若但以贪心自赞,但以瞋心毁他,各各结染污犯。
「教人」:或教人赞我毁他,叫别人赞叹我,之后毁他人,这结重罪。或教彼自赞毁人,叫他自己赞叹他自己,之后毁谤别人,这结轻罪。「毁他因」﹕贪利之心。因贪名闻利养之心所使,故败坏他人名誉,以扬己德。「缘」:作诸方便。想要种种的毁谤他的短处,就需要找材料,所以这就是一种缘。「法」:陈其善恶。说他有什么什么样不好,什么样种种的恶处。「业」:前人领解。前人领解了,这种业就成功了。
此亦性遮二业。谓毁谤他人好名,乃是王法所禁,在国法上也不容许这么样做;为己利而谤他,亦是佛法所遮止。具缘:此戒五缘成重。(一)众生:前边这个人是众生。(二)众生想。(三)赞毁心:有赞叹自己毁谤他人的心。(四)说赞毁具。(五)前人领解:前边的这个人完全明白了。第三缘「赞毁心」者,是欲彰彼人短处,使名利悉归于己,非为折伏,非为利益彼人。
第四缘「说赞毁具」者:(一)论其种姓,或尊或卑。印度在种姓方面,有几种分级。有剎帝利种,有婆罗门种,有吠舍种,有首陀种,有贱种姓,有贵种姓。剎帝利和婆罗门,这都是贵种姓。(二)其行业,或贵或贱。(三)伎术工巧,或上或下。他这伎术工巧,或者上等的伎术,或者中等、下等的伎术。(四)过犯,或有或无。他这个人的过犯,或者是有,或者是无。(五)结使,或轻或重。结使就是业习,就是烦恼,人的烦恼或轻或重。(六)形相,或好或丑。说这个人相貌是长得什么样,或好或丑。(七)善法,或具或不具。这个人或者具足善法,或者不具足善法。
第五缘「前人领解」者,口业事遂,随语语结重。口业,从口里头说出去的话;事遂,遂他心,已经说出去了;随语语结重,一句一句结一个重罪,一句结一个波罗夷罪。若讨论以上若干问题,而前人领纳明解,这业就成就了。
永明寿禅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阿弥陀佛的圣诞日是十一月十七日,据说就是永明寿禅师的生日。要不然,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他的生日怎么能够知道呢?这是化身阿弥陀佛的生日。怎么知道永明寿禅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呢?永明寿禅师在世的时候,杭州有个钱(俶)忠懿王。钱(俶)忠懿王他问永明寿禅师说:「怎样才能够见着真佛呢?」永明寿禅师说:「你想见真佛呀?!你能够供养一万个人,供万僧斋,就能见佛;要是能千僧斋,就能见菩萨;要是能百僧斋,就能见罗汉。」他说:「那我们为什么不供万僧斋呢?!」于是就搭起大棚来了。杭州地方,佛法兴盛,要是供万僧,那也不难,真就能有上万的和尚。在解放以前,还常有千僧斋的,各寺庙门口都贴条子,某月某日某庙有千僧斋,人都上那儿用斋去。所以这个钱忠懿王就供养万僧斋。
供养万僧斋,人都到齐了,就要念供,该要吃饭了。这时候,最后就来一个很邋遢的、很不庄严的、不修边幅的这么一个人,钱忠懿王就说:「师父!您等一等。」就寻思,他要到这儿,看他这么邋遢,别人都看的都吃不下饭去。永明寿禅师说:「这个,你也平等待遇,也一体同观,你叫他入席。」也就入席了。入席了,这就念供,吃斋,吃完斋,结斋了,人都走了,散了。钱忠懿王就问永明寿禅师:「您说这万僧里头就有佛,哪位是佛?」「就最后来那个,你叫他不入席那个,他就是定光佛。」这个定光佛,他是福建人,俗家姓陈,在杭州出家,他的庙也都在杭州。所以钱忠懿王知道他的庙,这就撒腿就跑,就追他,没等定光佛回到本庙上,走到半路,他就把他追住了。他说:「师父!您是定光佛,您要慈悲我,您要救救我,您要开导我呀!」他说:「谁说我是定光佛呢?」说:「永明寿禅师说的啊!」他说:「永明饶舌!永明饶舌!」就说他太多话了。问他说:「永明寿禅师是阿弥陀佛,你怎么不找他去呢?」这就转回来,往回跑,就找永明寿禅师来了。
这时候,永明寿禅师坐在他的禅座上就圆寂了。圆寂了,在世间话来说,就是死了。永明寿禅师不在世了,于是转回来又去找定光佛去。定光佛回到本庙上,坐在禅座上也死了。两个人,你看!在《楞严经》里就说,大凡人在世的时候,要是说出这个人是某佛某佛的,他就要不在世了。因此,要是自己承认我是某佛在世,那都是骗局。这每逢一露的时候就不在世了,所以从这以后,就知道永明寿禅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了。
佛教的戒律,也讲威仪,这威仪也属于戒。好比说,走路时,前边遇着一道河,这一道河的水很窄,一蹦就可以蹦过去。可是呢,离这地方不远,约一里多路的地方,有一道桥,那么就得绕点路走那座桥。走桥就不用蹦,你这一蹦,就把威仪失了。说这威仪属于戒,因为威仪能够感动人,能够使令人生敬仰。
舍利弗尊者没入佛教以前,他是一个梵志,虽然是个外道,但是他师父的道行也很高,他师父临死以前,嘱咐舍利弗和目犍连,说:「我死后,你们要另找高人。我的这个道,不是究竟的。」舍利弗、目犍连说:「唉呀!咱们师父临死的时候,必是说的颠倒话,怎么说这个话呢?」他们就不怎么样深信。之后,他师父正在弥留之间,就掉泪了。他问:「师父!怎么了呢?您是身上疼痛吗?为什么哭呢?」他师父说:「唉!不是我痛。那某某邻国只有一个太子,这个独生子死了,也没人接王位,你看这多么可悲!」之后,他们就把这记录下来了。待一会儿,他师父又叹息说:「唉!真愚痴!」又问,说:「怎么了?师父!您说怎么愚痴呢?」他师父说:「那邻国太子死了,太子的太太殉节自杀,跳火坑了。你看这多么愚痴!」他们把这两件事记录下来了。
等到以后,他们邻国来了人,就问:「你们太子是某月某日死的,太子的太太也跳火坑自杀了,有这事吗?」答说:「是有,确实有这事。」他们说:「唉呀!原来师父告诉咱们,叫咱们另找高人,这不是颠倒话,这话应当接受,应当信。咱们两个原来是一个师父,如果遇着高人的时候,咱们还是同沾甘露,还是认一个师父。」有一次,舍利弗去街上,看到马胜比丘的威仪举动,那真是了不起!舍利弗就说:「哎呀!我看世间人,没看着这样的威仪,没有这么样的人!这一定是有道的人。」
舍利弗就请求马胜比丘说:「请您给说个指示,给我说个开示。」马胜比丘说:「我太年轻,我不会说什么。」舍利弗屡次的请求,马胜比丘就说四句偈:「我年尚幼稚,学道又粗浅,岂能宣至尊,广说如来意?」我年轻又幼稚,学道的日子又不多,那能宣这至尊无上的法,广说如来的道理?我是做不到的呀!舍利弗还是请求,马胜比丘迫不得已,就说:
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
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马胜比丘说这四句偈,舍利弗顿证初果。
证初果,他就往回跑,跑到家里头就敲门,目犍连在家,说:「什么事呀!」说:「今天得了无价之宝了!」说:「什么无价之宝?」舍利弗说:「今天我遇着一个高人,我请他说话,他不肯说,我再三的请求后他说: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目犍连一听,也证初果。这是根器利,一听这话,就证道了。这是说威仪能化导人,也能够感动人,能够使令人生敬仰,能够使令人佩服。反之,威仪不好,能够令人谤毁,能够使令人失去信仰,所以佛把威仪都定于戒里头了。
版权所有:楞严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