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解网

智慧怎样才会现前

发布时间:2023-12-14 21:02:36作者:楞严网

  智慧怎样才会现前

  禅宗的宝典《景德传灯录》《指月录》这些书等于是发明佛法究竟见地的园地,百花齐放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有些人看了以为自己懂了,开悟了。那么就要请他好好看禅宗另外一部宝典《禅林宝训》,看看古来禅门行者的行谊和德风如何,你说你悟了,但是你日常的行履是否也能像他们一样可以成为千古的典范?

  有一位禅宗的大善知识杨歧方会禅师,他的门风非常严峻,曾经有个和尚要来随他参学。这个和尚去向杨歧禅师庙子的知客师登记,知客师不允,不让他挂单。这个和尚心想:“你不准我挂单,那我待在这个屋檐底下,总可以吧。那时外面天气正冷,人家连屋檐底下也不给他停留一下,赶你赶不走,最后使用冷水泼出来,把他勉强御寒的衣单都泼湿掉了,可是这样还是没有打退这个和尚求法的心。这样连续了两三天,最后终于感动了杨歧禅师,这才让他入门随众参学。像这个和尚这样的一心只为求法,弃饥寒荣辱于不顾,杨歧禅师也只不过许他一个“差堪受教’而已。有的人在佛门中稍微一点事不顺心,什么样乱七八糟的想法、说法都来了。像这样,那你不要谈修道了,这一点点逆势你都受不了,就反弹,难道是要等师长来拍你的马屁吗?你让善知识来拍你马屁,那你的佛法就完蛋了,连这善知识也一样陪你完蛋了。

\

  《禅林宝训》强调一个人的心性和在修道上的重要操守。比如其中有一个“宝寿姜辣万年’的公案,讲宝寿禅师,他在丛林当库房的时候,方丈和尚派侍者要来要一块姜,大概是因为身体不好要和药用的。可是宝寿却回应说:“不行,拿钱来,常住的东西也是你要就给的啊!’这一段故事在当时的丛林间就传为美谈,而那间庙子的方丈和尚也非常肯定宝寿的做法。因为一个佛教的寺庙里,一切都要平等合道的,没有特权。

  我们十方禅林算是打七专修的道场,本来就定以法为中心,其他事务性的种种,都走来迁就法、来配合法的。学习某法门,就以这法门为准,一切以朝向这个法门的修学成果为目标,不断地来改善各种相关的人事和设施。真正的修法、学法不讲人情世故,绝不是世俗的送往迎来那一套。你来道场参学使要过一个如法的道人的团体生活,放下一切,精进专一地投入法海中。这样如果会让你有一点不痛快,那你就不用进来。要进来就至少一个礼拜,一个礼拜以后,你觉得你还可以,那你再继续一个礼拜。

  学道至少要有杨歧禅师座下那位屋檐下被泼冷水不退的和尚那种精神方可造就,同时也要人人这样,这道场的庄严、尊严才能够建立起来。如果大家来了马马虎虎、散散漫漫地,这个叫做戒学不具足,生活上的律仪不严谨,那又怎么能由戒而生定呢?你没有戒就没有定,没有定就没有慧,那你来道场的目的不就落空了吗!办道场的人岂能为了一般的人情而辜负了大众道业的成就,所以在十方禅林我们非常注重树立一个接承像《禅林宝训》这样一种道人操持的道风。

  像南老师对法的尊严的要求,那不得了的。以前有不少人要供养南老师大额款项,南老师一毛钱也不要,他说:“我若收了那些钱,我还能教得了人家吗?’他老人家很慈悲,但在法上,该怎么指正你,他嘴巴不会软,手也不会软。当你的错误自己不知道,他帮你检点出来,而且往往把你骂得体无完肤。这个就是法的庄严、法的尊严,这很要紧。法宝的超越性绝不可在我们的手上堕落,因此古德常讲:“宁可将身堕地狱,不把佛法当人情。”

  世间的财宝买得了一般的知识,买不了真智慧,真智慧是要对一切困难挫折无怨的清净心才会现前的呀!清净心走完全无条件的,走真心向道,不是为了什么利益拜托人家来修法,也不是你还要人家迎逢你去求你来修法。佛法在修学上,要来你来,来了还要考验你,那有将就你、迁就你这回事!有的话那就是修行人在堕落、在贬值。钱财贬值,不可怕,人格贬值那才可怕。

  所以过去大陆的宝华山在受戒,你对也打,不对也打,打到最后,大家只有合掌一句“阿弥陀佛一,就在一句阿弥陀佛中把什么对错的理由都打掉了,自心干干净净的,还有什么理由放不下的!这是佛门的一个特殊教育法——把你的分别心、计较心全部破掉,那你的根器就好了。修道没有这样,那不要谈,才有一点不如意就满腹牢骚在那里,一副要人哄、要人惜的样子,那多不上道啊!所以大家要把心中那不平、不满,看不惯的这些统统拿掉,心中了无挂碍,这样就可以入道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