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捷径 文珠法师讲述
既对佛法有了正确的理解,就应该依解起行,进德修业,将所闻,所信,所解的佛法付之实践,从实践中去止恶生善,断烦恼,证菩提,获得学佛的真实利益,便是修慧。闻慧、思慧,属于散慧,修慧属于定慧,散慧仅可以止恶行善,定慧方能断惑证真。观音菩萨亦是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我们若能从闻而思而解而修,自然可以转凡成圣,自度度人,所以我说:闻、思、修三慧,是学佛的起步。···
成佛捷径
文珠法师讲述
1990年于香港九龙梁显利中心
一、学佛的起步
二、修行的层次
三、修行的法门
四、成佛捷径
我们想成佛,当然要学佛,要修行。然学佛修行,是有一定的步骤与层次。我们必须依照学佛的步骤和修行的层次,按步就班,顺序增进,然后可以断惑证真,觉悟成佛。
世间事业尚且要有一定的计划与方针,始抵于成,何况佛道遥远,菩萨道难行,岂可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更不可能出家三年五载,即可成佛。最近有人,于世间失意,投归佛门,不知进修,妄称明师,自谓是佛,证之佛经,不是魔鬼投胎,破坏佛教,便是破戒修禅,招魔附身,诳言妄语,淆惑视听,自误误人。
今天,本人将特别为各位介绍,有关学佛的步骤,及修学佛法的层次。同时,在佛所说的无量法门中,选择成佛捷径,介绍给各位,希望各位藉此明白学佛的历程,及成佛的步骤。
学佛的起步,应该是闻,思,修三慧。依所见所闻的经教而生智慧,谓之闻慧;依所思维之理解而生智慧,谓之思慧;依修习的禅定,而生智慧,谓之修慧。
又闻慧因善知识而生,思闻从思维而来,修慧由修证而得。因为善知识可以传授佛的正法,可以启发人的智慧,可以指示人成佛的正途。人果能亲近善知识,多闻佛法,多诵佛经,多解佛理,便可萌智慧芽,开智慧花,结智慧果。大乘义章言:‘受教名闻,生解名慧’。可见闻慧,不仅是信受,还要因信受而生理解。可以说,我们对佛所证的真理、所开示的正法,既要信受,更要理解。信是正信,解是正解,便是闻慧。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世间学问尚要学而思之,何况精深的出世佛法。更何况末法时代,去圣遥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所谓善知识,是真是假,是正是邪,是佛是魔,实在不容易辨别。若闻而不思,深加考虑,便信以为真,何止难得法益,反为邪见所惑,为邪师所害。误入歧途,求升反堕,何等冤枉?即使所闻的真是佛法,但闻而不思不修,如人说食数宝,亦无法得益。楞严经:阿难从淫室归来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存道力,而说:‘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佛亦诃斥阿难:‘人间称汝多闻第一,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离摩登伽难。’又说:‘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可知学佛的人,除了多闻,还要思、还要修,方可取证,始得实益。若能继多闻之后,提高理智,将所见所闻的道理,经过冷静思考和分析,决择邪正,明辨真伪,最后获得正确的理解,便是思慧。
既对佛法有了正确的理解,就应该依解起行,进德修业,将所闻,所信,所解的佛法付之实践,从实践中去止恶生善,断烦恼,证菩提,获得学佛的真实利益,便是修慧。
闻慧、思慧,属于散慧,修慧属于定慧,散慧仅可以止恶行善,定慧方能断惑证真。观音菩萨亦是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我们若能从闻而思而解而修,自然可以转凡成圣,自度度人,所以我说:闻、思、修三慧,是学佛的起步。
成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多生多劫长期修学,始可以断惑证真,所谓‘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福慧双足,惑尽智圆,方成佛道。虽然有人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此仅就理言。理虽可以顿悟,事必渐修,如利刀割纸,一落千张,亦有层次。今有狂人,以一生解脱,即生成佛为号召,以蛊惑世间,急功好利的人。诚为智者所不取,且有谤佛谤法之嫌,实在罪过。在楞严经,对于修行的层次,说得最详尽。现在,限于时间,在这里只作简单的介绍。
楞严经先显示如来藏性,人人本具,是成佛的真因;次选择圆通,以示成佛的妙行;,再依修行过程,立六十圣位,使修行人,知渐次增进。最后,展示五十重阴魔,令修行人有所警惕,降伏魔军,杀烦恼贼,然后转凡入圣,而证佛果菩提,可谓层次分明。
六十圣位是:三渐次,干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三渐次是能转之行,其余五十七位是所转之号。但五十七位中,干慧地是路非真,妙觉是真非路,所以六十圣位中,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共五十五位,是真菩提路。守培法师则说:三渐次,干慧地,四加行、等觉、妙觉、加上信、住、行、向、地等五十心,合名五十五位菩提路。此是古人见解互有出入,于此不谈。
楞严经所立的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亦即佛在楞严经中所说‘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修习首楞严王大定的人,依此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进修,终必成佛。但于其中间,欲免魔事,当先严持佛之禁戒,然后修定,因定发慧,则根尘相对,不再起惑作业,而得舍弃妄想攀缘,回归清净真心。本此真心,经历干慧地的观行位,及十信的相似位,转凡入圣后,再经历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四十五位,分断无明,分证法身,最后进入妙觉位,究竟转凡入圣,如是循序进修,位位深入,层次分明,历无量时空,断无量烦恼,度无量众生,方许成佛。至于六十圣位的内容,请阅楞严经。
(一)各宗的成立
释尊垂籎娑婆,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无论说大乘,说小乘,说顿说渐,或显或密,或权或实,皆为对治十二类生的颠倒妄想而说。因为众生的颠倒妄想,有八万四千之多,所以佛说法门,亦有八万四千。八万四千的法门中,门门皆可以入道,皆可以断惑证真,皆可以转凡入圣,觉悟成佛,所谓‘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
佛教传入中国,由于外国圣僧接踵而来,翻译佛经,及中国古德的努力弘传,加以历代帝王的恭敬护持,建寺安僧,使印度佛教,移植中国,得以萌芽,生根,而且枝叶茂盛,发扬光大。至隋唐年间,何止思想成熟,教义精密,同时派别竞起,宗门林立。如隋.吉藏法师所创的三论宗,智者大师所立的天台宗,贤首国师的华严宗,玄奘法师的法相宗,善无畏又传来密宗,善导和尚又提倡念佛宗,还有道宣律师所倡的律宗,以及达摩祖师传来的禅宗,皆是综合前人之研究,而成立的新宗派。虽然,隋唐之前已有俱舍,成实、涅槃、地论、摄论等宗派问世,然皆不久即因其势未盛而衰,或被综合他宗,故隋唐年间所盛行于世的,仅有天台、三论、华严、法相、净土、律、禅、密等八大宗。辗转流传至今,为一般人所接受或熟知的,仅其中的一半,即是天台、净土、禅和密。至于华严、法相,仍有人学习,但弘传不广。律宗则仅存仪表,欠缺内容。佛门大德,虽然频频传戒,但求戒者多,得戒者少,能持戒的人更少。
(二)各宗的要义
一、 天台宗:天台宗以法华经为本经,以大智度论为指南,以涅槃为扶疏,以大品般若为观法,以阐明一心三观的妙理。其始祖该是北齐慧文禅师。慧师依龙树菩萨的中观论思想,开本宗的先河。后传授于南岳慧思,慧思传授于隋智者大师,大师著「法华玄义’以明教相,以‘法华文句\’以解经文,以‘摩诃止观\’示意三观的行因,又以五时八教判释如来一代时教。至此,岂独思想纯熟,而且发扬光大,为研习经教的人所崇尚,亦为显教的代表。弘传至今,其势未衰。因智者大师在天台山开辟此宗,又入寂于天台山,因人立名,名天宗台。
天台宗主张人人本具佛性,人人皆当作佛。人本具的佛性,虽然离言绝相,超然物外,但性具染净,具有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之用。众生随一念染缘,便迷真起妄,成九界圣凡;佛随一念净缘,即反妄归真,圆证无上菩提。由于佛性随缘,成十法界圣凡;而十法界圣凡,又互具互涉,遂成百界;而每界皆具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十如是,因成千如。天台宗依此百界千如诸法中,直显实相,当体即真,故有理即佛之说。欲证此理,必须从闻思修,由名字即佛,进入观行即佛;观行功深,断烦恼,相似见佛性,名相似即佛。相似而已,并非真实,必当百尺竿头重进步,继续努力,分证佛果,谓之分证即佛;最后惑尽智圆,究竟证得佛果菩提,名究竟即佛。
究竟即佛是所证,一心三观为能证,一境三谛是所修所证;以一心三观,观于一境三谛理,而断惑证真,是天台宗主要修学方法。钝根小智,只可以渐次修证,故分为藏、通、别、圆等化法四教,及顿、渐、秘密、不定等化仪四教。若然是上根利智的人,可以圆修三观,圆断三惑,圆悟三谛理,圆证佛之三德。
二、禅宗:禅宗不依经教,不立文字,不立渐次,仅以心传心。此心即是诸佛所证本妙明净之佛心,亦是众生本具清净本然的真心。若能觉悟此佛心,便可以见性成佛,因此又名佛心宗。其始祖是摩诃迦叶尊者,自从灵山会上,承受释尊所嘱:‘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之后,便成为禅宗初祖。后祖祖相传,至二十八祖达摩。达摩原是南天竺刹帝利种,父王名香室,摩为第三王子,名菩提多罗,后受廿七祖般若多罗之法,改名菩提达摩,译名道法。于梁武帝时,渡海至广州,帝迎之到建业,问:‘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人出家,有何功德?’答:‘毫无功德\’。帝问:‘云何真功德?’答:‘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可世求。’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答:‘廓然无圣。\’问:‘对朕者谁?’答:‘不识。\’帝不解。遂渡江致魏,止于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静坐;如是九年,不识者号为壁观婆罗门。孝明帝三召不起。
后有神光大师,独具慧眼,知是圣人,立雪程门求法;达摩祖师初则不理,神光为表示求法决心,自断左臂,祖问:‘所为何事?’答:‘为求法。\’问:‘所求阿法?’答:‘我今心绪不宁,乞师与安。’师说:‘将心来与汝安。\’答:‘觅心了不可得。\’师言:‘我与汝安心竟。\’言下开悟,即传心法,为中国禅宗二祖,改名慧可。
慧可传法于僧灿,僧灿传法于道信。僧灿为禅宗三祖时,因遇周武灭佛之乱,隐居深山,后遇十四岁沙弥道信,信说:‘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三祖说:‘谁缚汝?’答:‘无人缚。\’祖说:‘更何求解脱乎?’于是开悟,嗣僧灿法,为第四祖。后传法于弘忍,弘忍授法于慧能。慧能之后,衣钵不传,应达摩传法偈所说:‘吾本来东土,传法度群迷,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五祖座下,分有慧能、神秀南北两宗;慧能座下又分南岳,青原两派,展转相传,又有沩仰、曹洞,临济、云门、法眼等宗派。今出家人取名,其派系不是曹洞,便是临济,但能修禅悟道者,实寥寥无几。
三、密宗:又名真言宗,又名密教,是对显教而言。学密宗的人,认为此宗所传教法,是法身如来所说境界,深密秘奥,故名为密。密教以毗卢遮那佛经,金刚顶经等为依据,立十位心,统摄诸教,建立曼荼罗,修持三密,所谓‘口持真言,手结印契,意作观想’,使身口意三业相应,便可与本尊之清净三密互相融会涉入,自力他力配合,使行者三业入不思议境界,能迅速转变八识田中有漏业种,发无漏智慧,开佛知见,便可转凡入圣,觉悟成佛,其功力不可议,唯佛能知,非因中行人所能测度,因名密宗。
目前世界各地,所弘传的密宗,派系甚多。例如:中国派系、印度派系、日本派系,以及西藏派系。而西藏派系中,又有红教、黄教、白教、黑教之分,各尊其师,各传其法。不过,无论修习任何派系,任何法门,都要一门深入,既要信师尊师,更要始终不二,精勤修学,方得感应,始可进入不思议境界,而发神通妙用。
四、净土宗:此宗以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主。其始祖该是普贤菩萨。因为释尊最初成道,于三七日中,为法身大士宣说华严大法,普贤菩萨已于华严会上,提倡念佛,以十大愿王导归净土。如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中说:‘是人临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眷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法轮。’
又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花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自行化他,广作佛事,使凡能受持十大愿王的人,临命终时,一刹那中,即可往生极乐国土,见佛闻法,并蒙佛授记,不久即坐道场,成等正觉。所以我说,普贤菩萨是提倡净土法门的第一人。
其实,文殊菩萨又何尝不是提倡念佛法门者?观佛三昧经中,文殊菩萨说偈:‘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弥陀佛,往生安乐利。’此外,法华经,楞严经,楞伽经,大集经,以及龙树菩萨所造的大智度论,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世亲菩萨的净土往生论,无不推崇及倡导念佛法门。
及佛教传入中国,有关专弘净土的经典,亦先后译出,如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大阿弥陀经二卷,无量寿经二卷,观无量寿佛经一卷,阿弥陀经一卷,称赞净土佛摄授经一卷,鼓音王陀罗尼经一卷,皆是赞颂净土、弘扬念佛法门的经典,因名净土七经。
中国东晋时慧远法师,专弘净土,于庐山结莲社,集一百二十三人专修净业,同愿往生极乐。是为中国净土宗之始,而慧远大师亦被称为莲宗初祖。其后有善导和尚,承远大师,法照国师,少康大师,永明延寿禅师,省常和尚,莲池大师,蕅益大师,截流大师,省庵大师,彻悟大师,及近代的印光法师等,皆精进念佛,力弘净土,人称为莲宗十三祖。
(三)各宗的比较
以上四宗,若论教义,各有所长;若论修持,则难易不一。例如:天台宗的教义,广博精深,止观细致微妙,且概括如来一代时教。若想精通教典,解行并进的人,最好研习天台教观。但其教义的精深奥妙,又非钝根小智人,或初学佛法或因事忙之人,所能精通及修证。必须善根深厚,智力超人,又有学问基础,时间充分,经济雄厚,环境幽静,如是刻意学习,十年八载,即使未能精通三藏,亦能明白天台教观,成为弘宗演教的法师。至于解行并进,修习一心三观,甚至反妄归真,觉悟成佛,就不是普通人一生一世可能成办了。
当今之世,有人自己落发,名为出家,不求师承,不习经典,便自称法师。其实此人,能否以佛法为师,修持以自利,尚且成问题,莫论能以佛法为他人之师。可是当今之世,又偏多的是这种法师。
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非上根利智,宿植德本的人,不易修证,何况禅并非一门从语言文字可以研究的学问,而是由实践修证所领悟的工夫。修行过程,全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借助他力,所以修禅之人,非根基深厚,智慧锐利,加以持戒仅严不可。否则,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楞严经说:‘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
又说:‘杀心不除,魔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又:‘偷心不除,魔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又\‘若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则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可知修习禅定,既要断淫,还要戒杀,戒盗,戒妄语,实行诸佛如来四种清净明诲,不令魔鬼得其方便,乃论修证。近代学人,特别是西方国家,对禅的研究,甚感兴趣。因此各国禅学会之成立,彼彼皆然。而法师们,亦喜欢谈禅,或教人修禅。可惜修禅之人,大都杀心未除,淫心炽盛,贪求享受,好大喜功,遂为招魔之由。有人竟沦为魔眷,实在可悲。
我认为际兹末法,众生障深慧浅,加以魔力强大,习禅的人,未能悟道事小,著魔事大。所以,最好禅净兼修,凭借佛力加被,既可却魔,又可往生,一到极乐,便可以一生成办佛事,何乐而不为?
密宗,种类繁多,修法不一,但其基本原则,不外是口持真言,手结印契,心作观想,以谋三密相应,净化身心,消除宿业,自可深入三昧,转识成智,即生作佛。但修学密法,必须庄严道场,供品具足,更要上师传法加持,诚非限于经济、时间,或缺乏师承的人,可能做到。何况凡夫俗子,特别是在家修行,要修到三密相应,实在不易。更何况所谓即生成佛,仅明白佛之理,非具足佛之行,只是理即佛、或观行、分证即佛而已,并非究竟即佛。若证究竟即佛,除修禅定,断烦恼,显佛性外,还要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福足慧足,方名究竟。
现代人每急功好利,贪多务远,往往接受一座法,尚未修得感应,又想接受第二座法。今日来一金刚上师,前去皈依,明日来仁波切,又去求法,结果,一无所得。还有,修习密教,虽有神通,不过是从微妙本心幻妄而生,切勿贪著,否则,贪求执著,或喜说神通,不但淆惑观听,且为招魔之由,不可不慎。
净土宗,念佛法门,三根普彼,利钝兼收,上智下愚,皆可修持。印光大师说:‘吾人心性与佛同俦,只因迷背,轮回不休,如来慈悯,随机说法,普令含识,就路还家,法门虽多,其要唯二,曰禅曰净,了脱最易,禅唯自力,净兼佛力,二法相校,净最契机,末世众生,唯此堪行,否则违机,劳而难成。’
彻悟禅师亦说:‘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乎?后次净心之要,亦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下放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授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净心之要乎?一句佛号,俱摄悟修两门之要,举悟则信在其中,举修则证在其中,信解修证俱摄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罄无不尽,然则一句弥陀,非至道乎?’读此,可知念佛法门之殊胜,为六方诸佛所共赞,为文殊,普贤,马鸣,龙树诸大菩萨所共修,我辈不幸,生逢末法,魔强法弱,如修他宗,欲了生死,诚恐不易,毋宁老实念佛,来得直捷妥当。只要资粮具足,一心不乱,临终决定往生极乐,揖别生死,超出六道轮回。所以佛说之八万四千法门,虽然依教奉行,皆可离苦得乐,趣向菩提,但论难易,如此比较,当选念佛法门,因为念佛法门,何止简便易修,事半功倍,简直是横出三界、一生成佛的捷径。
我说念佛法门,是成佛的捷径,其理由如下:
(一)一生成办
念佛的人,但能深信,切愿,实行,决定往生极乐世界,上品上生者,立即花开见佛,悟无生忍,于十方界,供养承事诸佛,上求下化,得不退转,蒙佛授记,补诸佛缺,一生成办佛事。即使下品下生,经十二大劫,莲花方开,但住莲花胎中,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且常闻法音,胎教便是佛法,自然消业障,增福慧,及莲花开敷,观音势至,为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心,修菩提行,由于寿命无量,更不退堕,所以就此一生,便可以成就佛事,如阿弥陀经说:‘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既至一生补处,当然很快成佛,比较在娑婆世界修行,要经三大阿僧祇劫,快捷得多矣。
(二)成佛真因
凡是念佛求生净土者,除信愿行三资粮外,还要发三种心,修三种福,作为助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说:‘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直心正念真如是至诚心,即是发菩提心,上求佛道;积一切功德,名深心,即是广修六度,下化众生;宏誓无尽,名回向心,是以上求下化功德,回向发愿,往生净土。人能发菩提心上求佛道,广修六度下化众生,正是成佛的真因,因必感果,果证菩提,必然之理。何况发愿求生净土,一生极乐,即得不退,位补佛处,将成菩提,非成佛捷径而何?
(三)即心是佛
念佛之人,念佛之心,便即是佛。观无量寿佛经言:‘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众生心想佛时,是心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大集经亦说:‘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至心想像见佛时,即是不生不灭法。’不生不灭法,便是佛性,专心念佛,至诚恳切时,我心佛心,融合为一,既无能念之我,亦无所念之佛,能所双亡,即念是佛,现前当来,不但见佛,且速成佛。
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成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龙树菩萨说:‘若人愿作佛,心念阿弥陀。’寿昌禅师说:‘念佛心,即是佛。’古德每于念佛时,口放光明,或佛随声出。如善导和尚,念一句阿弥陀佛,则有一道光明从其口出,念十句,百句千句,其光亦然,故人皆称之为光明和尚。又少康大师,每念佛一声,便有一佛从其口出,连唱十声,则有十佛联珠而出。此皆念佛之心与佛心相应,即心是佛所致。
蕅益大师净土案卷下论述中记载一段公案说:桐城有二人结伴为客。伴死,葬之,携资还其妇,妇疑,伴愤甚,往尸处陈祭哭诉,鬼与伴问答如生前,乃同归作证,中途遇事,偶念阿弥陀佛,鬼大唤:何放光怖我?更速转数念,鬼惧曰:汝一念佛,胸辄舒五色光十余丈,眩我心目,不能近汝矣,归语我妇,令自来,当为汝雪冤。伴因此醒悟,出家为僧。嗟嗟,甫举一念,光轮便舒。故寿昌大师云:念佛心,即是佛也,岂今时念佛,他时成佛哉,惜鬼不种善根,不闻佛名,故惊怖,倘本念佛人,仗此良缘,宁不顿超乐土耶。’
由于念佛,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位登补处,一生成办佛事;由于念佛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成佛的真因;更由于念佛时,即心是佛,我心佛心,互融为一,即证实相,即念是佛。所以,我说念佛法门,是成佛的捷径。然则,想一生成佛的人,最好就是念佛,求生净土。当知念佛,并不是消极的行为,更不是等死,而是以一念止妄念,以善念转恶念,以正念转邪念,以觉念转迷念。使人去妄想,除执著,止恶因,从善业,若能信深愿切,精进念佛,求生净土,加上佛的愿力,慈悲摄受,则一期寿终,必然往生极乐。
不过念佛之人,临命终时,最忌贪生怕死,或恋栈财物,或想念亲人,因为心有牵挂,则念不专诚,势为业力所牵,难免堕落。最怕是临终神志不清,未能提起正念,最好是平日能够三业专精,系心佛号,无时或忘,则念佛纯熟,临终便能提起正念,免随杂念恶念而去,念佛的人,应该特别注意这点。
版权所有:楞严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