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台中市的市歌叫做《般若心经》。当然也要借这个机会,解释般若波罗蜜多是什么意思,般若就是智慧。你要做市长、你要做总统、你要做老板、你要做有钱人,要有一个智慧。但是最重要的智慧就是解脱的智慧。有人得癌症很痛苦、有人得癌症当作它只是一阵风,这个叫般若。所以上台也高兴、下台也高兴,所以对于世间的生老病死、所有变化,只要有智慧就可以波罗蜜多。波罗蜜多就是解脱、超越、圆满、成办的意思。所以每个人都要有生命的智慧,来圆满各种世间的事情。心代表精髓,所以这种,整个释迦牟尼佛讲经的精髓的经典,就这两百六十个字--《般若心经》。
所以,我们市长、副市长、立委、里长,大家挂在办公室什么事情就解决,为什么?玄奘法师到印度去取经,结果中途碰到了土人,他们要抓人,然后祭神要烧掉。本来抓一个小孩子要烧的时候父母在那边哭,没办法,大家要轮流。后来看到玄奘法师经过那个地方,当地的土人都黑黑的,怎么来了一个白白嫩嫩的?这个好!就把他抓起来。抓起来以后捆绑起来,烧你好了,烧你来祭神。结果那时候玄奘法师看到情况不好了,他就解释说,你们给我一点点时间,我死之前念念《般若心经》,愿我死也能够度一切苦厄,甚至来世乘愿再来继续完成我该做的。结果他就开始念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一念下去,天气大变,白天变黑暗,鬼哭神嚎,那些土人统统跑掉了。
所以因为这样,玄奘法师从中国到印度的所有的苦难,都是因为念诵这一部心经而解脱。所以为什么心经在我们佛教这么重要?生病的人要念、有忧郁症睡不着的要念、要开智慧的要念,像今天要大超度更要念,所以我们叫《般若波罗蜜》。所以,有时候我们也会叫《摩诃般若波罗蜜》,这就是大智慧到彼岸。如果有一个人有圆满的智慧,就可以从痛苦到解脱,从不圆满到圆满,所以这精髓、精髓是什么?里面讲的就是空性。么叫空性?所以整部般若心经在讲的是无我的空性,怎么说?简单讲一句话,打麻将的人,然后他输赢都没关系,很自在,这个就会赢,这叫做空性。谈恋爱的人如果都不吃醋,都不操心就没问题了。
一个人之所以痛苦,就有个强烈的自我意识,很痛苦、很痛苦。所以一个人能够把自我意识拿掉,然后专心地去做那个工作,那就没问题。不执着感情的人谈感情就般若了,不执着金钱的人来做生意,这样就很顺了,没压力。所以一个人有压力,就像唱歌,你唱歌,强烈的我执,我唱得好,你们要为我鼓掌;我唱得不好,很丢脸,要哭,就唱不好听。佛教里面般若心经说,当你超越自我的时候……。玄奘法师在被烧的时候,他不是怕痛,他是说:可惜,我要到印度取经回到中国来普度众生,但是因缘到了我就接受吧!愿我的愿不改变,所以你们要放火烧我了,这也是我的因缘果报吧!我就认了。他不是说怕痛才在念般若,因为有这个智慧不一样了,超越一切了。
所以台湾人说,凡事犹豫不决必然坐失良机,所以你要超越自我的你就可以突破一切。简单地来讲,般若心经要我们上班的人不为金钱去上班,你可以把工作做好,做医生、做护士、做老师、做市长、做里长,都不是为了个人自私的利益,而是为了社会、老百姓的平安而去做的,一个人以不自私的情况去做的,这样你就可以把一切事情做得很圆满,这个叫波罗蜜多。所以,我们今天黄里长,做里长办大法会,目的希望能够帮助社会,这个就是般若。这样以后里长会做到议员,议员会做到市长,以后会做到玉皇大帝,一直在做好事。但是一个人有私心,他就会下堕。所以,我们这个社会大家都要有般若。
空不是没有,空是不为自己,为别人。所以整个佛教的教化的意义,就在于无我的奉献、奉献。为什么要奉献?因为七月份是孝顺月,众生都是我们的母亲、父亲,我们是要来感恩、报恩的。怎么可以利用父母伤害父母?所以七月份普度,按照般若心经,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要无分别地去帮助他们。帮助父母最好的方法,就是替他们供养诸佛菩萨、替他们救苦救难。今天要普度,超度那些孤魂野鬼、地狱道众生。食物,要帮助他们给贫穷人、弱势团体,这样就有功德力来帮助现世的父母消灾延寿,往生的父母、历代祖先超度。所以 我常常跟里长讲,我说:里长,你现在在做的比市长还伟大,市长是顾人,我们在办法会不是只顾人还顾鬼、顾鬼。那些被杀死的蚂蚁、鸡、鸭、猪,我们超度它们,这个事业广大,这个叫普度的意义。普度是所有的生命都是父母,地狱、鬼道、畜生道、人道、天道、阿修罗道,叫六道轮回的众生,我们都以空性,空就是无分别的慈悲来对待他们。
释迦牟尼佛就是圆满证得空性的,所以叫觉悟者。什么叫空?空不是没有。刚刚讲的,空是什么都跟我有关系,什么都是我要报恩的对象。所以,太阳是我、树也是我,都是我报恩、感恩的对象。地上的蟑螂、蚂蚁都做过我的父母。一个人有了空性就没有自私了,他就会扩大一切。所以你现在读心经了,你的老公外面有外遇有小三,你要符合空性,小三也是我爱的。还有小四,我更要爱,小三又生一个小孩子,我也爱……。因为空就是没有分别,没有占有欲,你才会解脱,如果你有占有欲、有嫉妒心,你会自杀、你会忧郁症,所以这个就没智慧。
首页123尾页
版权所有:楞严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