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要达到出离生死,免除轮回,永恒不灭的目的。
心经简介:
现在详细讲解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两句话的玄机,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观自在菩萨在进入深度禅定开慧了生死的修炼过程中,发现五蕴皆空,五蕴就是指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这五蕴概括起来就是一切所知所感,也就是说你所知晓的一切。皆空的意思就是说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化为空无。
禅定可以分为深度禅定,中度禅定和浅度禅定三级。哪怎样分别浅度禅定,中度禅定和深度禅定呢?有两种方法可以分别浅、中、深度禅定:一是根据禅定者出现的景象来划分。二是根据入定者入定的时间来划分。
先说入定后出现的景象划分法:浅度禅定是指打坐之人刚入定不久,由于打坐之人大脑皮层意识已经很安静了,那么打坐之人的深层意识就会活跃起来,深层意识也叫潜意识,也叫第七识末那识。因为人的大脑里存储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存储在浅层,有的存储在深层。当浅层意识不活跃的时候,深层意识就会活跃起来,就象睡觉做梦就是潜意识在活动。当潜意识活跃了,打坐之人就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景色,也有可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也有可能有大、小、沉、浮的感觉,总之一句话什么现象都有可能会发生,这就是浅度禅定的景象。浅度禅定是没有任何开慧作用的,但是对人的生理调整会有作用,比如有些毛病不药而愈了,身体更健康了。
中度禅定也会出现一些景象,但是中度禅定出现的景象比浅度禅定出现的景象更真实一些,更有可能出现六神通中的某一神通,比如天眼通能看到很遥远的地方。比如天耳通能听到很遥远地方的人说话等等。但是这些神通不是很稳定的,而且只有你进入禅定时才会发生,不是你什么时候想要都能有的。当你出现某一神通或看到很久远以前的人或物时就证明你已经进入中度禅定了。
不过中度禅定中出现的景象并不是证明你已经开悟了,而是我们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在发挥作用,阿赖耶识在道教里称为阴神,也有人叫它叫“灵魂”。这个灵魂阴神可以离开人体去投胎转世,也可以附体某个人。像佛法密宗的达赖和班禅转世,就是这个阿赖耶识投胎转世。阿赖耶识就是我们的“心王”!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性情,我们的所作为都是由阿赖耶识发出的。进入中度禅定的人有一定的开慧作用,但是并没有完全开悟,只有进入深度禅定之人才彻底开悟。
深度禅定有什么景象吗?刚开始进入深度禅定之人是什么景象都没有的,就是完全无意识状态,然后就是一片空寂,这个时候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的境界了。一片空寂过后会出现景象,这时的景象不是真实景象,而是真正的神通了,也有可能会是“法身”。这个时候你就可以使用这些神通了。法身在道教中称为“阳神”!出现法身只有过了漏尽通的人才会出现法身,没有过漏尽通的人是不会有法身的。什么是漏尽通呢?漏尽通就是年青男子不再有精子,阴茎缩如婴孩。年青女子没有月经,乳房缩如童子。而且出现法身并不是代表已经修成正果了,道教称法身叫“阳神”,阳神还需要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两个过程,只有合道了,才算修成正果。学佛也是要把法身炼成“真空”成就一切种智了,才算修成正果。
有没有出现法身也是验证你是成罗汉,还是成菩萨的标准。你进入深度禅定后,没有出现法身就入涅槃圆寂了,哪么你修证的是罗汉果位。罗汉又称为自了汉,因为罗汉是开悟后就入涅槃圆寂了,没有去弘法度众生,所以就称为自了汉。如果你出现法身,不把法身炼成真空。那么你就是菩萨,菩萨就可以到处去弘法度众生。像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就是没有把法身炼成真空成佛的菩萨。如果你把法身炼成真空成就一切种智了,那么你就成佛了。
下面说说用入定时间划分高、中、浅度禅定的方法。这种划分法不一定很准确,但应该还是比较靠谱。一般打坐之人能坐三个小时以上至六个小时就算进入浅度禅定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般的人如果没有真正入定,那么他的气血就不畅,身体会僵硬,坐三个小时以上他的生理无法忍受。只有真正入定的人他的身体才不会有任何的不适,所以坐三个小时以上至六个小时很正常。
能坐六至十二个小时就算进入中度禅定了。这种按时间来划分禅定的方法只适合刚入禅定的人,不适合入定很久的人,因为入定很久的人入定并不是循序渐进的,他们是可以飞越式的,刚入定的人肯定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前面就说过这种划分法不一定很准确,但应该还是比较靠谱的。
刚入定的人必须要能坐十二个小时以上才能算是进入深度禅定的境界,前面就说过刚入定的人必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必然过程,是无法超越的。只有多次进入深度禅定之人才不受时间的限制,他们可以一入定就进入深度禅定的境界,更是可以坐几个月或几年不吃不喝不拉,他们可以随时圆寂入涅槃,他们想成罗汉就成罗汉,想成菩萨就成菩萨,想成佛就成佛。他们可以随心所欲,所以修炼真的是很奇妙的!好了,禅定分级讲完了,咱们接着解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一段话的整体意思是说:观世音菩萨在进入深度禅定开慧了生死的修炼过程中,发现世界一切万事万物都可以化为空无,都不是永恒存在的。既然入定后世界一切万事万物可以化为空无,都不是永恒的,自然就可以解除一切烦恼痛苦和苦难了,这就叫度一切苦厄。五蕴前面简单地介绍过,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这五蕴。作者对这五蕴的具体内含不作具体介绍,作者是介绍具体修炼的方法和过程的,不是来解字的,所以有人想了解五蕴的具体内含,可以自己去查资料。
下面要给那些想要入定开慧了生死的人提示几点:现实当中有很多学佛的人参禅打坐,可是能入定的人几乎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这些人没有一个人六根清净的,因为六根不净,他的大脑总是在胡思乱想,杂念不断。由于大脑总是在胡思乱想,杂念不断,那么他的心就静不下来,他的心静不下来,他就不可能入定;所以想要入定了生死的人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彻底戒除贪、嗔、痴、妄、淫、杀、盗、邪这八个字。贪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欲,眼为色欲,绝对不能有贪看、想看、喜欢看的念头,只要你有一点色欲,你的眼根就不清静。耳为声欲,绝对不能有贪听、想听、喜欢听的念头,只要你有一点声欲,那么你的耳根就不清静。鼻为闻欲,绝对不能有贪闻、想闻、喜欢闻的念头,只要你有一点闻欲,那么你鼻根就没有清静。舌为味欲,绝对不能有贪吃、想吃、喜欢吃的念头,只要你有一点味欲,那么你的舌根就没有清静。身为触欲,触就是身体接触和感受到的感受,淫就是属于触欲,触欲的包含内容要比前面的四欲要广一点,所以绝对不能有身体接触以及感受的欲望,否则你的身根就不净。意为意想心意,意为六根之王,意统攝其余五根,其余五根皆听命于意,意也就是心,所以说万物由心造,心不生一物,四大皆空。你的心绝对不能有任何想法,故心不清净,其余五根皆不得清净,你的心有任何想法就是意不清净。因此修行人必先修心!心不修则罔称修行人,修心就是修除六欲,断除六根。六根不断,任你修上十万年你也入不了定,六根六欲概括起来就是一个贪字,人无贪欲,六根自然清净,人造种种恶业,皆是一个贪字,所以贪是万恶之源,这是第一个字贪,绝对要戒除,贪念不除永无出路。
嗔是指嗔怒、生气、发火、憎恨、愤怒、仇恨、怨恨、不满的总称,嗔为七情之一,修行人七情也不可以随便发露的,必须保持安和。你如果有嗔念,就会对某些事情耿耿于怀放不下,那么打坐的时候心也一样静不下来,心静不下来,自然就无法入定,所以必须戒除嗔念,嗔念不除,修行无门。
痴是指痴迷,痴迷是指迷恋一样或几样深陷其中而留恋忘返,不能自拔就叫痴迷。有的人迷恋女色,有的人迷恋酒,嗜酒如命,有的人迷恋收藏古玩,有的人迷恋音乐,有的人迷恋赌博,有的人迷恋歌舞,有的人迷恋绘画,有的人迷恋下棋等等不一而论。痴是最耗费人心力的,凡是痴迷某一物者的人基本上没有一个长寿的,大多数都会短命的,痴就是执着某些东西难舍:所以痴念不除修行无路。
妄是指各种妄想、妄说、妄为的总称,妄字除了影响修行人入定外,还会影响修行人的品行道德,所以妄字对修行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妄字具体表现为:“异想天开,痴心妄想,胡言乱语,胡说八道,睁眼说瞎话,胡作非为,违法乱纪”等等,故妄念不除轮回有路。
淫是指淫欲,淫欲本来属于身触一欲中的,但是淫欲比其它触欲的总和还要难断,比眼、耳、鼻、舌四欲还要难除,淫欲不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发露,就是进入中度禅定后依然会发露,而且很容易被淫魔引诱入魔道,所以把它单独列为一戒。淫欲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学习人人都会的,我们的身体就是因为父母淫欲后所生,淫根深入我们的骨髓,所以想要戒除它也是非常困难的,只有从日常生活中树立起把它当做洪水猛兽,轮回种子,造业的根本,入魔的门径,恩怨的枷锁,修行的障碍。然后把它束之高阁,敬而远之,恐而怕之,愄而惧之,惊而恐之来对待。只有这样对待它,才能从我们的思想中彻底消除淫念,入定时才不会被淫魔引诱入魔道,更不会在入定后看到他人淫欲而去投胎;所以淫欲对修行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必须要彻底戒除,淫欲不除,轮回有种。
杀是指杀生,杀生不属于七情六欲,但是它所造的业障非常大,那么被你所杀的冤魂在你入定后会来向你索命,你会因为惊吓而导致精神错乱或精神失常,而成为疯癫之人,出家修行人要有慈悲心,要爱护一切众生,不得造杀业。由于我们平时无法感受到这些冤魂的信息,你觉得没有什么,但是你入定后肯定会感受到那些冤魂的信息,这不是假的,现实中真的有修行人被吓成精神失常的,这真不是危言耸听,所以修行人必须戒杀,杀不戒则业难消。
盗是指盗窃,盗窃也不属于七情六欲,但是它造成的业障一样很大,也是道德品行的问题,盗窃所造的业障虽不如杀大,但是它所造成的业力依然不小,如果你把一个救人命的钱给盗走了,那么那个等着被救的人肯定没命了,他死后他的冤魂会放过你吗?再比如你把一个人准备创业做起动资金的钱给盗走了,这个人创业就基本上无门了,而且还很有可能毁掉他一生,甚至会让他轻生寻死,如果这个人真的轻生死了,请问他的冤魂会放过你吗?还有就是你入定后看到别人的奇珍异宝财物依然还会起盗念,那么你就成了神盗了,请问上天会让一个神盗成佛成菩萨吗?所以盗念不除修行难入圣。
邪是指邪恶,邪恶是指各种坑、蒙、拐、骗、烧、杀、抢、掳、奸淫、谋害等等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的邪恶行径。凡是犯邪恶的人不要说能修成正果,就是入定也入不了,因为这种人六根不净,品行极差,是天地人诛杀的对象,这种人将来肯定要下地狱的,所以修行人绝对不能犯邪念,邪念不除、地狱是家。
其实修炼很简单,也很容易。只要你能放下一切欲望念想,不执着任何有形的东西,做到无思无欲,作者保证你能入定修成正果。如果你真正做到放下一切,没有欲望念想,无思无欲了,打坐没有任何杂念了,当然入定后还不能出偏差,你如果还修不成正果,那么作者就是个大骗子,将来肯定下地狱!而且永世不得超升。
出家人只做以下三件事
在说具体要做的三件事之前,先说一说出家人是干什么的?只有搞清楚了出家人是做什么的,才能搞明白出家人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哪出家人是做什么的呢?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法,度人出家的目的是“出家证果了生死,断烦恼,免除六道轮回,成就一切种智,普度众生,愿一切众生成就一切种智,离苦得乐”。所以释迦牟尼佛说的《四十二章经》第一章开宗明义就说“出家证果”,而且佛法斋堂里的《食存五观》的第四条和第五条也明确指出“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应受此食”,根据食存五观的内容(详细内容请看作者注解的食存五观)你如果不是为了证果了生死,断烦恼,免除六道轮回,成就一切种智,普度众生,愿一切众生成就一切种智,离苦得乐,那么你就没有资格吃出家人这碗饭,释迦牟尼的饭不养闲人!既然知道了出家人要做的是“证果了生死,断烦恼,免除六道轮回,成就一切种智,普度众生,愿一切众生成就一切种智,离苦得乐”,那么就该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所以出家人只做以下三件事。
第一件事守戒:守戒的目的是要戒除我们后天形成的“贪、嗔、痴、妄、淫、杀、盗、邪”等种种恶习,使自己返朴归真,六根清净,为入定证果了生死打基础,也使自己以后不再增新业。了生死修行需要消除种种影响主观入定的客观因素,只有客观因素完全符合主观入定的要求,你才能轻松入定,否则客观因素会影响主观入定:因为一个六根不净的人是不可能能入定证果了生死的,所以你如果想要证果了生死,就必须要戒除贪、嗔、痴、妄、淫、杀、盗、邪等种种恶习,使自己还朴归真,六根清净。你如果不能戒除贪、嗔、痴、妄、淫、杀、盗、邪等种种恶习,想要入定证果了生死是万万不可能的!
所以守戒是出家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如果出家人不守戒,不能戒除贪、嗔、痴、妄、淫、杀、盗、邪等种种恶习,哪么他(她)就没有资格称为出家人,佛法弟子,而是一个不知惭愧、羞耻、敬畏、上进心为何物,自甘堕落,六道轮回等死的可怜人!(请看前言说明)虽然守戒不是具体在做某件事,但是要完全做到却不易,故“戒不守,则不能入圣”!
第二件事奉献服务它人:奉献服务它人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放下一切,不要执着任何有形的东西,包括自己的身体生命,你如果放不下一切有形的东西,包括自己的身体生命,哪么你就无法做到还朴归真,六根清净,因为一个执着外在有形东西的人,他(她)就还有贪念,有贪念,六根就无法清净,六根不净就无法入定证果了生死。道理和守戒一样,消除妨碍主观入定的客观因素,奉献服务它人是奉献自己一切可以奉献的东西,包括身体生命,一切财物服务它人,不留一丝一毫,无牵无掛,没有任何执念,你的六根才会清净,六根清净了,你才有可能入定证果了生死。道理和守戒一样,消除妨碍主观入定的客观因素:奉献服务它人是在给自己积德消业障,也是入定证果的“不二法门“!所以不能奉献服务它人的人都不是出家人,佛法弟子,他(她)都是指佛穿衣,赖佛吃饭,问佛要钱,混吃混喝等死的可怜人。
第三件事打坐入定:打坐入定的目的是证果了生死,成就一切种智。因为证果了生死,成就一切种智只能从禅定中得来,故佛法修行概括起来就二个字“戒、定”,你如果不打坐入定,就永远也无法证果了生死。守戒奉献服务它人是证果了生死的外在客观因素,打坐入定是证果了生死是主观直接因素。客观因素是完全可以影响主观因素成败的,只有客观因素完全符合主观意愿的时候,你的主观意识才能主宰一切:否则只能是劳而无功:所以成就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都必须要主客观因素配合,二者缺一不可。故打坐入定是证果了生死的唯一方法,就是往生极乐世界也是要入定的。否则连门都没有,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如若禅定就是入定的境界,请看作者讲解的《弥陀经》讲解。
一个不打坐入定的人就不是出家人,佛法弟子,所以出家人只做以上三件事,做其它任何事都叫“不务正业”!一个出家人如果把以上三件事做好了,还有时间和精力,学一学经忏法器也是可以的,因为你主业已经做好了,学一点副业也不妨碍你的主业,而且经忏法器也可以服务它人,所以这不叫不务正业。如果一个出家人守戒,奉献服务它人,打坐入定这三件事没有做好,而是把主要精力用来学经忏法器就叫不务正业,就是一个指佛穿衣,赖佛吃饭,问佛要钱,不知惭愧、羞耻、敬畏、上进心为何物,混吃混喝等死的可怜人,自甘堕落的愚痴者。
凡是看过作者注解的《心经》释义的出家人,不去认真做好以上三件事,混吃混喝等死,他(她)将来都必定堕恶道的,做牛做马偿还释迦牟尼佛的饭钱和单钱,有人看见这话可能会想,你是什么东西?你说我堕恶道,我就真的会堕恶道吗?如果真的有人这么想,那么作者说他(她)肯定是个“心盲”!为什么这么说?因这个人没有一丁点智慧,根本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所以才会对作者说的话不屑一顾。如果这个人还有一丁点智慧,就能从书中看出作者是什么人,就知道作者说的话会不会应验。一个心盲堕落是理所当然的事,将来堕恶道时更不要抱怨没有人提醒过你释迦牟尼佛的饭不可以白吃!释迦牟尼佛的钱不可以白拿!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由于我们人类对后天的习染太深,已经完全迷失了本性,所以想要彻底戒除贪、嗔、痴、妄、淫、杀、盗 、邪这八个字很难很难!有些修行人也知道要六根清净,可他就是六根清净不了,既然六根清净不了,那他也只有等着生死轮回了,谁也没有办法,除非佛菩萨显灵帮他断六根,否则佛菩萨也没有办法,哪作者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断六根呢?好办法到没有,不过可以提几点建议供你参考:
第一、要有远大的理想,发大宏愿,今生今世我必须要修成正果,普度众生,惠及全人类的决心,你有这样的宏愿,并认真去做,佛菩萨就会给你加持。凡是发大宏愿者,并认真去做的人,都会有佛菩萨给他加持的,有佛菩萨给你加持,修行就容易很多了。另外你发完大愿后,也可以直接请求佛菩萨为你加持,加持你早日六根清净,清净入定,早证菩提,普度众生。要反复说三遍,但是你必须要按释迦牟尼佛的要求去做,放下一切,谨守戒律秋毫无犯,否则你就是天天去求佛菩萨为你加持也没有用,你如果完全能做到按佛所说的去做,也可以每隔半年或一年去求释迦牟尼佛或观世音菩萨一次,因为佛菩萨都是一样有感而应的,什么叫有感而应呢?佛菩萨是已经断烦恼之人,他们不可能分身追随每一个众生的,只有你去求他们,他们才会有感应,也就是俗话说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就是这个道理,特别是观世音菩萨被称为寻声赴感,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是应声而应的,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懂得方式方法。
第二、必须要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意志,还要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不达目地不罢休的信心和毅力,坚持是克服一切困难的灵丹妙药,坚持是达到任何目标的唯一途径。
第三、你要知道任何欲望都是阻碍你修行的障碍,我不要这些欲望会不会死呢?答案是肯定不会死,既然不会死,我为什么要这些欲望呢?难道比我了生死修成正果更重要吗?难道非要到老了孤苦拎仃一个人,疾病缠身,痛苦呻吟的时候再后悔吗?古人云:“年少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要自甘堕落。
第四、日常生活必须按以下内容去做,知足常乐,不求一切,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随遇而安,不妄想妄为。不管你遇到任何不如意的事情都不要着急,也不要生气,更不要烦恼,要顺其自然,心宽体胖,放下一切执念,要忍世人难忍之事,要容世人难容之人。
要少一点自尊心,多一点奉献和服务他人的精神,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要慈心下气,在你没有修成正果之前,你没有什么比别人高的,多奉献,多服务他人,是给自己消业障,只有把自己的业障消除干净了,你才有希望修成正果。
心要像镜子一样,事来则映,事去则空,不要把任何事情留在心中,不要放不下。对待万事万物都要一式同人,不要有高低贵贱的分别心,只有可怜人和需要帮助的人,不存在富人、贵人、贱人。要时时检查自己的言行是不是有过错?要时时反省自己是不是有贪念了?只有如此才能成就你的功行,这就是修行。
真正的修行人绝对不能有任何执念,必须要放下一切,对他人绝对不能有是非对错分辨之心,如果有人要割你的头,你必须要让他割。如果有人要挖你的心,你也必须要让他挖。如果有人要你的钱,你也必须给他,绝对不能有任何的不悦,你如果能做到如此,那么你现在就是佛。
你如果有执念,放不下,对他人有是非对错分辨之心,那么你打坐的时候心就静不下来,心里就会老想着那些事情,心静不下来,打坐就入不了定,入不了定就了不了生死。是非对错只能对自己,绝对不能对别人。同样也不能有功利之心,不要总是想着我去做多少功德,会有什么福报,你如果有这种想法就是贪,同样会妨碍你入定,所以真正的修行人绝对不能有任何执念,必须放下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二、要破除打坐时易犯的“四病”。四病就是作病、止病、任病、灭病。这四病绝大多数人都会犯,所以绝大多数人即使能入定也修不成正果,由于他们修炼的方法不正确,自然也就修不成正果了。第一病作病:作病是指采取一些有作为的方法集中意念帮助自己入定,可是这些人执着这些方法永远不放,致使自己永远也入不了定。一般常用的方法有数数、默经、听息、观息、观想,叩齿、吞津咽气,搬运等等方法吧。作病就是这些人执着这些方法不放,哪如何破解作病呢?破解的方法就是到了没有杂念了,心比较安静了,身体也比较舒适了,就要放弃那些方法,顺其自然。但是一旦入定后,会出现一些景像或声音或身体有某感触时,你的心意就不能跟着他们跑了,如果你的心意跟着出现的现象跑了,那么你就犯任病了,哪怎么办呢?就是要用“觉观”之心。觉是知觉感觉的觉,观就是观察的观。觉观就是用你的心去看着那些现象自然变化,你的心不能去参与,既不能跟着现象 跑,也不要想去阻止那些现象的发生,始终要保持一颗觉察之心。你的心不去参与,又能觉察,就是观了,所以就叫“觉观”之心。
止病就是指你出现杂念时,用另外一个念头去阻止前面的那个念头继续发展,就叫止病。另外当你入定后出现的景像、声音、身体有感觉的时候,想要阻止它们继续发展,也是属于止病,还有比如打坐时会出现痛、痒、麻、重以及看到恐怖的景象,或听到恐怖的声音也都不要制止,更不可以停止打坐。破解止病的方法依然是“觉观”,觉观就是你的心不要想去阻止任何现象的发展,也不要参与任何现象的发展,只是在那里看着那些现象自然发展就是“觉观”,也就是你的心不能有任何想法,要“无心”。
任病就是指你的心跟着出现的现象跑了,比如你入定后出现某些景像,于是产生好奇心,想去寻根探源,或跟着景象的发展,而产生喜怒哀乐的感受都是属于任病。再比如你听到某些声音产生好奇心,然后想去寻根探源,看看到底是哪发出来的呢?或者产生喜欢或不喜欢的感觉都是属于任病。还有身体发生某些感触,感觉很舒服,希望这种感觉一直保持就好,这也是任病。任病一般都是在入定后比较容易犯的病。一般在没有入定之前,基本上不存在任病。因为在没有入定之前无论产生什么想法都是正常的,而且这些想法都是属于杂念,所以不存在任与不任,打坐的目的是入定开慧了生死,入定就是不能有任何想法,有任何想法都是不正确的,所以破除任病的方法依然是“觉观”,觉观就是不要想去阻止某些现象的发展,也不能去参与某些现象的发展就叫“觉观”。觉观就是无心,无心就是没有任何作为。没有任何作为就是没有任何想法。
灭病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意识灭掉成为死人,也有人称为枯禅。这样做是不正确的,也是修不成正果的。学佛是让自己的意识自然升华到佛性的境界,佛性是永恒的,是不生不灭的。意识自然升华也叫开慧开悟,所以学佛是绝对不可以把自己思想意识灭掉的,要让它自然升华到佛性的境界才叫修成正果。把自己思想意识灭掉,叫做“一念无明”,一念无明就是说从此以后不会再有念头了,也就是他的灵魂出窍成死人了,它跟自然升华到佛性境界,修成正确还差十万八千里呢!修入一念无明的人称阿罗汉果位,他们还是要轮回的。人的思想意识也是一种能量,只是这种能量比较高级,带有思想意识,可以自己支配的,不像其它物质能量自己无法支配自己,但是其它物质能量可以被更高级的物质能量支配。一念无明也叫有余涅槃,有余涅槃是相对于无余涅槃来说的,无余涅槃是不生不灭叫无余涅槃。有余涅槃还是要轮回的,就像第八识阿赖耶识还会去投股转世,或被佛菩萨收服支配。
灭病一般只有进入中度禅定境界后才容易做到把自己的意识灭掉,一般浅度禅定的人是无法做到把自己的意识灭掉的,但是浅度禅定的人会有想把自己的意识灭掉的想法,所以犯灭病的人是修不成正果的,大家入定后一定要注意。
三、如何正确处理入定后出现的各种现象。无论是浅度禅定还是中度禅或是深度禅定者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现象,比如看到风景,人物、物体、声音、身体大小沉泘以及出现神通等等等现象,只能用两个字“觉观”,觉观要贯穿整个修炼的全过程,觉观就是不要想去阻止各种现象发生或继续发展,也不要参与到现象中去,产生好奇心,或跟着现象变化自己的情绪也跟着变化。想去阻止各种现象的发生或发展叫“止病”,跟着各种现象变化自己的情绪也跟着变化叫做“任病”。觉观就是不做任何事情,只是看着各种现象自然变化,就象你在电影院看电影一样,只能看,不能动感情,更不能想。“觉观就是没有想法,没有想法就是不动心,不动心就是无心”。佛经经常说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无心,无心就是不动心,不动心就是没有想法”。
另外初学打坐的人还容易犯睡病一定要克服,睡病如果克服不了,那么你永远也修不成正果。不过犯睡病的人如果能把睡病克服了,还是很容易入定的,因为这种人心宽体胖,能吃能睡,没有太多的烦恼,没有太多的想法,所以很容易入定,只要方法得当是很容易修成正果的。现在就简单说一下克服睡病的方法,打坐的时候不要把眼睛完全闭上,也不要全部睁开,只露一线之光,似闭微闭,然后用你的耳朵去听自己的心跳,也可以用你的心去听你自己的心跳,而且还要把心跳的数字默记下来,只要你的身体和头没有东倒西歪,数心跳数睡着了也没有关系,他其实是已经入定了,如果身体和头东倒西歪,而且还有呼噜或鼾声,那就是真的睡着了,这绝对不可以的。为了防止睡觉,也可以用一个笨办法,就是在你打坐的上方吊一只木桶,要固定不动,木桶大小比你的头要大一些,打坐时你的头钻进木桶里面去,你一旦睡着了,身体和头东倒西歪,头就会碰到木桶而觉醒,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作者已经把修炼方法和修炼过程以及修炼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如何应对都已详细说明白了,希望那些真正想修行的人认真仔细看清楚每一句话,发大宏愿,彻底断除六欲,认真仔细去修,作者保证你修成正果。因为至从释迦牟尼讲法以来,已经二千五百多年了,从来没有人象作者把了生死的“真法眼藏”说的如此详细、彻底、明了,就是释迦牟尼当年讲法四十九年也没有把了生死的“真法眼藏”说的如此详细彻底、明了,更不要说其他人。自古以来皆是传道不传法,“法皆是耳提面授,口口相传,绝不公开的”!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是一样,就一句“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谁能参透其中玄机呢?没有明师指点,你只能在那里望文兴叹!所以你今天得大因缘,不用到处去参拜高僧明师,就算你去参拜高僧明师,缘份不好,高僧明师不会给你指点任何“法要”,要你自己去悟。今天你一书在手,了然于心,你千万不要辜负作者的期望。
下面继续注解经文: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注释:这一段话是要你明心见性的。明心见性的目的是让你明白不要执着任何“一相”,因为任何“相法”都不是永恒不灭的,只有无思无虑,寂然不动的如来本性才是永恒不灭的。修行人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出离生死,永恒不灭的目的。所以明心见性就是让你明白证悟这个道理和过程。而且只有证入这一境界,才是出离生死的唯一方法,没有第二个法门。就是道教的内丹修炼也是一样的,也要证入无思无虑,寂然不动的境界才有希望修成大罗金仙的,只不过道教内丹是以命了性为方法,而佛法则是以性了命为方法,两者虽然入手方法不同,但是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要达到永恒不灭的目的。舍利子是佛法所化,等同于佛性,佛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舍利子也是如此。这一段话的具体含义是:修行人你的心要象舍利子一样,不要去分辨什么是色,什么是空,在佛性面前色和空都是一样的,是没有分别的。色和空在舍利子面前也是一样的,没有分别的,所以在舍利子和佛性面前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没有任何差别。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受是指你接受到的感知,如冷、暖、寒、热、湿、干等等感受。想是指你的思想,你的想法。行是指你日常的行住坐卧,吃喝拉撒睡。识是指你识别感知,也称为知识。受想行识这四个字概括起就是一切感知感觉,亦复如是,也是这样的意识。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具体含义,就是说你的心对一切感知感觉,都要像舍利子一样,不要有任何分别之心。打个比方说你看到某些东西,你不要去想,唉这个东西很漂亮唉,唉那个东西很差劲唉!或听到某些声音就想,唉那个声音很好听哦!唉这个声太难听了!或闻到某些气味就想,唉这个气味很好闻哦!唉那个气味太难闻了!或在吃饭的时候想,唉这个菜的味道不错,那个菜的味道太难吃了。再比如冬天天气比较寒冷,正好又赶上下雨,你就不要想这个鬼天气太遭糕了,要是出太阳就好了,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你的心不要对任何事情生出想法要清净,就叫“无心”,你能做到无心就是明心见性了。无心就是不生想法之心,所以明心见性就是见一切事物不生心,也叫无心而住。以上内容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打坐时也是一样对待。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一段话是接着说明让你如何明见性。舍利子,是诸法空相是说舍利子对万事万物都是没有感觉的,有与没有是没有任何差别的。诸法空相是针对前面的受想行识而说的。舍利子等同于佛性,佛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所以舍利子也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这一段话的具体含义是说:修行人你的心要象舍利子一样,不要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不要有想要这个,不想要哪个的意思,对待万事万物都不要生心,要把一切事物都当成是不存在的,是空的,要心空无心,这就叫诸法空相,舍利子就是无心的。这一段话不仅是日常生活中如此,打坐时也是如此。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这一大段话还是说明前面两段以舍利子开头的,要你如何明心见性。是故空中无色这一句话是说,即然诸法空相了,那么空中就不存在色了,也就是心不生一物,四大皆空。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等等等等到菩提萨埵这一段话是接着空中无色说的。既然心中无物,诸法空相了,心空不存在色了,自然也就没有受想行识各种感知感觉了,即然没有受想行识各种感知感觉了,自然也就没有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六欲和六尘的区别了。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眼界是六根六欲和六尘的代表,因为眼为六欲之首,而且六欲合而为意,意即心,心神发于眼,眼为心苗,眼睛为心灵的窗户。眼空即心空,所以眼首即没有了,还会有后面的五欲吗?所以无眼界代表六根六欲六尘。即然六根六欲六尘都没有了,自然就可以进入到无意识了,进入到无意识了就是无意识界的意思。
从乃至无意识界这一句开始到后面的菩提萨埵为止,都是属于深度禅定后的境界,不是平常所能做到的。只有进入深度禅定时才能做到无意识,即然能做到无意识了,自然就不会有无明了,无明也叫一念无明,一念无明也叫无明烦恼。无无明这句话意思是:这个时候就不会有无明烦恼了,无意识界的界字是境界的意思,乃至无意识界的意思是可以到达无意识的境界了。亦无无明尽这句话是接着前面无无明说的,它的意思是说这个时候无明烦恼还没有永远彻底了断。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两句话是接着前面亦无无明尽说的,它的意思是说这个时候就不会有生老病死了,但是也还没有达到永远没有老死永恒不灭的境界,就叫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苦集灭道是接着亦无老死尽说的,这里解释一下苦集灭道四个字的含义。苦集两个字的意思是招来苦难,灭道两个字的意思是,以后修行道路上不会有障碍而半途夭折了。另外苦集灭道在佛法中称为“四圣谛”,无论它是四圣谛,还是其它什么,只要按字义和中心思想去理解就可以了,不用管太多,任何文字表达的都是人间的事物。既然是人间事物,有什么圣谛不圣谛呢?只不过是说话人的身份不同而已。无苦集灭道整句话的具体含义是,你达到这个境界时,就不会再招来苦难和修行上的障碍了。灭道两个字按四圣谛解还没有达到涅槃道灭的时候。就叫无苦集灭道。从无无明起到后面的菩提萨埵这一段都是在说明“乃至无意识界”的现象的。
无智亦无得这句话是接着无苦集灭道说的,其实这一段从是故空中无色到后面菩提萨埵都是在用各种方法来说明空中无色和乃至无意识界的。无智亦无得的具体含义是,你已经进入无意识的境界了,你也无法知道什么,你也无法得到什么,也叫“混然无知”。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这两句话是说明无智亦无得的。菩提萨埵的意思是菩萨。这两句话的整体意思是说:你已经进入无意识境界了,即什么也无法知道,什么也无法得到,只能像菩萨一样坐下去,也可以这么说:你只要像菩萨一样坐下去,你将来就可以成为菩萨。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掛碍,无掛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一段话是告诉你如何修炼的,这一段话的整体含义是说:你即然要按禅定开慧了生死的方法去修炼,那么你的心就不要牵挂任何东西,你如果能做到不牵挂任何东西,那么你就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了,当心害怕会发生意外,这一句是无有恐怖的解释。你即然想了生死,又没有心理负担了,当心害怕会发生意外,自然就不会生出各种妄想杂念了,这一句是指远离颠倒梦想的。另外远离颠倒梦想这句话也指你日常生活中,要你不要执着人间的俗世,执着人间俗事就叫颠倒梦想,放下一切相法就叫远离颠倒梦想你既然没有心理负担,又没有妄想杂念了,只要象菩萨一样坐下去,自然就会修成正果的,这一句是指究竟涅槃的。究竟涅槃就是修成正果的意思。
三世诸佛依般苦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两句话是说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功效的。三世是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三世诸佛是指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佛。阿耨多罗是无上的意思。三藐三菩提是正等正觉的意思。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两句话的整体含义是说: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佛,都是按照禅定开慧了生死的方法修成无上正等正觉的。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这一段话是观世音菩萨自己赞叹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神奇功效的。咒是有神力的语言,观世音菩萨自己赞叹禅定开慧了生死心法说:禅定开慧了生死心法就像大神的咒语一样,能解除所有苦难,而且是真的,不是假的。是大明咒这一句话的意思是:禅定开慧了生死心法就象是无量光明的咒语一样,能照破一切黑暗没有死角。是无上咒这一句话的意思是:禅定开慧了生死心法就象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咒语一样,没有任 何力量能超越它。是无等等咒这一句话的意思是:禅定开慧了生死心法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神奇的修炼方法了,没有任何一个修炼方法比它更神奇的了。
故说船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一段是观世音菩萨自己给禅定开慧了生死心法说了一段咒语,作者前面说过,咒是有神力的语言,而且作者自己目前没有任何神通,所以不作注解,请见谅!
最后要给女佛子说几句话,释迦牟尼佛说:万物皆有佛性,而且佛性平等。可是男子修成正果成佛的就比较多见,女子修成正果成佛的就很少见,真的如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有二:一、佛学自古以来皆是传道不传法,得窥了生死法要之人少之又少,女子得窥了生死法要的就更少;所以女子修成正果的就如凤毛麟角了。
二、由于女子性柔弱,不如男子性刚劲勇猛,意志不如男子坚强,故女子能断七情,绝六欲者,亦是如凤毛麟角,所以女子修成正果的少之又少。
综合以上两点,中国几千年来女子修成正果成佛的一个没有。修成正果成罗汉者仅三五人而已,真是悲哉!作者把佛法几千年来不公开传授了生死的“真法眼藏”今天彻底公开了,希望女佛子们发大宏愿,发大勇猛精进之心,修成正果,为佛法争光,为现代女子做出榜样,你将千古留芳!女佛子如果能断七情,绝六欲,能入定不出偏差,作者保证你能修成正果。女佛子如果能断七情,绝六欲,能入定不出偏差却修不成正果,那么作者肯定下地狱,而且永世不得超升。
版权所有:楞严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