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解网

阿弥陀佛乃万德名号,兼众德而具备、统百行以无余,一名才举,万德齐圆!

发布时间:2024-11-06 19:15:47作者:楞严网
以我心口,称念一佛嘉号,则从因至果,无量功德,无不具足。 从法藏比丘因地所修持,直到阿弥陀佛果上正觉,从因到果所有一切修持功德,只要我们用心口来称念,“无不具足”,当下圆满具备。 其实,这个很好懂的。已经说过好多回了,就像父母辛辛苦苦挣下一笔财产,放在存款单里,给幼小的儿子。这个儿子拿到存款单了,等于父母所有的财富都接受到了。 法藏比丘为我们累积的“六波罗蜜”种种难行苦行的功德,都浓缩在“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里边,给我们娑婆世界愚痴的浪子,说:“给你!我所修持的功德完全委付给你,你称念这六字名号往生净土!”当我们“心口称念”的时候,六字名号功德归我们所有。 我们信顺不疑——所以,《阿弥陀经》里说: 执持名号。 “执持名号”就是心中信顺、口中称念,信行一体、心口不二,这叫“执持名号”。 “执”是抓住不放,一个有形有相的物品,我们看得到,就可以用手来抓它;“持”是不要中途把它丢掉了,就是一直带着,这叫“执持”。 那么,名号就用心来执持。心怎么执持?“执”就是信顺不疑;“持”就是相续不断。“我信顺阿弥陀佛的救度,从现在开始,直到临终阿弥陀佛迎接我回归净土”,这叫“执持名号”。 这样“若一日……若七日……”,并不是“七天过后我就不念佛了”,而是一直到临命终时,所谓“若七日、若八日……若七年、若八年……若七十年、若八十年……”,我们称念这句名号,一直到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现前来接引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叫“执持名号”。在这整个过程当中,善导大师就说: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直到往生为止。 在《阿弥陀经》里边,就是:一心不乱。 不改变,不丢掉,不二心,不怀疑,不杂乱,这叫“执持名号”。 莲池大师有这样一段法语极乐依正,言佛便周。 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广大无边,像《观经》里讲的宝树、宝池、宝楼……种种的依报的环境,是清净无漏的境界。《往生论》里讲种种庄严,共有二十九种。还有正报庄严:诸大菩萨、清净大海众。 “言佛便周”:你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周”是全部都包括了,极乐世界也在这里边,观音、势至也在这里边,清净大海众也在这里边,七宝池、八功德水也在这里边……都在六个字里边。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就在我们面前了,等于是说把极乐世界由远到近,十万亿国土之外的净土——极乐世界虽然很遥远,一称名号,就移到我们眼前,当下诸大菩萨也都来了。佛功德海,言佛便周。 佛的功德广大,无量无边,像大海一样广无边、深无底。这样的功德,我们算也算不清。我们怎样获得呢?“言佛便周”!虽然佛的功德广大无边,但只要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一出口,佛的功德包含无余了。

一切功德,言佛便周。 所有一切功德,只要讲到阿弥陀佛,都完全包含。“周”是圆满,足够了,没有欠缺。 名,往往能够含摄它所具备的义理。 像我们中国,国土面积很大,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但是,你只要讲“中国”就可以了,中国的一切,通通包含在内了,不要你一个省一个省去量。这是一个浅近的比喻。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虽然广大,功德无量无边,你只要讲“南无阿弥陀佛”就够了。 在一个城市里,你讲“他是市长”,就知道他是城市里最高行政领导,这个城市大事小事他都可以来决定,通通都有了。 阿弥陀佛的威神功德无量无边,以释迦牟尼佛的辩才,昼夜宣说,一劫也讲不完。但是,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完全包括了!所以讲“言佛便周”。弥陀万德之名:无一愿不包罗,无一行不体备,无一佛不贯彻。 “无一愿不包罗”:阿弥陀佛的万德名号,没有一个愿不包含在内,阿弥陀佛自己的四十八愿也好,其他诸佛无量无边的誓愿也好,这句名号里边通通包含在内。 有人说:“哎呀,你这个人,你就念南无阿弥陀佛,怎么能往生啊?你不念四十八愿怎么可以?”这就错误理解了。四十八愿在哪里呀?四十八愿在六字名号里边嘛!你念了“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四十八愿就有了。所以说“无一愿不包罗”。 即使四十八愿你一个字不认识、一条愿不会背,但是,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不会有一条愿不兑现的。 比如说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不知道第一条愿(第一条愿叫做“不入三恶道愿”),但是,我们念佛到极乐世界,会不会说“哎呀,因为你在娑婆世界没有背诵第一条愿,到我极乐世界来,给你一个有三恶道的极乐世界”,会不会这样?不会啊!我们虽然不会背第一条愿,我们到极乐世界也是没有三恶道。那么,第一愿就有了。我们也不会再堕落三恶道,第二愿也有了。我们也是“身皆金色、无有好丑”,第三愿、第四愿都有了……所有四十八愿的功德都在六字名号里边,所以,“无一愿不包罗”。 “无一行不体备”:“体备”就是当体具备。六字名号本身就具备了法藏比丘因地所修的六度万行,没有一样缺少。比如有人说要诵经、打坐、参禅、开悟,这些,六字名号里边通通都有。所以,法藏比丘所修行的万行成为我们的,法藏比丘的万行,我们当体具备!当我们口称南无阿弥陀佛时,虽然我们很易行持,但是,法藏比丘的殊胜之行我们都获得了,这叫“无一行不体备”。 “无一佛不贯彻”:诸佛都是一体的,当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所有诸佛都已经念遍了,贯彻了,通达了。一切诸佛的功德,也都摄在六字当中。我们只要称念弥陀一佛,等于念遍了诸佛;我们只要往生弥陀净土一土,就可以遍至十方净土;我们只去拜见阿弥陀佛一佛,也可以再去十方诸土礼拜诸佛。所以是以“一”——阿弥陀佛一佛,贯彻诸佛。 反过来讲,如果我们念别的佛,能不能说也贯彻到阿弥陀佛呢?如果是诸大菩萨,或许祂们修行的法门可以贯彻;以我们凡夫来讲,就不行了,因为其他诸佛没有为我们单独发这个凡夫往生报土的四十八愿,祂们没有发这样简单称名往生报土的誓愿,所以,我们就不容易得到、不容易相应。 可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呢,凡夫做得来,有阿弥陀佛誓愿的保证,我们可以到极乐净土去。弥陀乃万德名号,一名才举,万德齐圆。 南无阿弥陀佛是“万德名号”。这句名号才唱出来,所有的一切功德当下具足圆满,“万德齐圆”。举其名兮,兼众德而具备;专乎持也,统百行以无余。 这副对联写得很好。我们才举阿弥陀佛名号—— “兼众德而具备”:所有的一切功德都具备在名号里边。 “专乎持也”:就专持这句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好像这个行持很单调。 “统百行以无余”:“百”“众”代表一切的意思,一切万行都统摄在名号一行当中,没有超过这之外的。所谓“名号包具万德”。 这是莲池大师在《弥陀疏钞》里所做的解释。 讲到这里,我们一道念十声佛,声音大一点,精神爽一点,好不好?(莲友答:好!) 这个很重要啊,万德洪名不能漏掉啊!好,大家念佛,合掌,念十声: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念得很响!刚才我们说了那么多,都是讲“一称名号,万德具足”,大家打着瞌睡念的佛,万德也具足了,多么容易! 下面,我们学习蕅益大师的法语。蕅益大师说: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 “万德洪名”我们都听说过了。 “阿弥陀佛虽然是万德洪名,但是还差我这一点功德,修的不在里边,所以我修一修,把万德洪名再加满一点,再补充一点……”这个是不正确的。 “德洪名”! “以名召德”:“名”可以召感“德”。我们经常说:“哎,某某人,久闻大名!”他名字里就有一种德能。就好像江湖英雄名声远震,听到他的名字,人家都感到恭敬三分。为什么?因为他就代表一种正气,代表武功高强,所以,见到以后,“哎呀!久闻大名。” 阿弥陀佛的名号代表什么?代表十方诸佛都赞叹,所有一切功德都在这里边,这才叫“万德洪名”。我们听到“南无阿弥陀佛”,知道这是十方诸佛都赞叹护念的名号,是具足一切功德的名号,这才叫闻到阿弥陀佛名号。如果你听到像没有听到,江湖上第一名的大英雄,结果你听到,以为是平头老百姓,这就当面错过了,这说明你不知道他是一个名震天下的大英雄。阿弥陀佛的名声是: 如来尊号甚分明,十方法界普流行, “以名召德”:名能召感实际具备的德能,而且不会有半点遗漏,通通包括在内,这叫“以名召德”。 “罄无不尽”:这个在世间不太好找比喻,因为我们世间的事情,“名”和“实”有点分离。可是阿弥陀佛名号不一样,“以名召德,罄无不尽”。大略可以用帝王的名号来比喻,帝王的名号到了,就等于帝王本身就到了。比如说圣旨到了,圣旨到了皇帝也没有到,不过是皇帝签了字,皇帝签的字到了,就是皇帝到了。 那么,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到了,就是阿弥陀佛的功德到了,就是阿弥陀佛本身到了,没有任何的差别,叫“罄无不尽”,通通包含在内。 封建时代的帝王,整个的江山,哪一省、哪一州、哪一府、哪一县、哪一乡,所有的土地、山河,甚至连一根柴枝,都是帝王的。只要讲“帝王”,通通包括。 阿弥陀佛名号,你只要举到“南无阿弥陀佛”,所有一切功德,大大小小,无一遗漏,从因至果,完全贯彻,所以叫“以名召德,罄无不尽”。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