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解网

楞伽经原文及白话文注解

发布时间:2024-01-08 11:31:57作者:楞严网

  念诵楞伽经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增加更多的幸福和快乐,使我们的劫难和痛苦得到消减,也可以为我们化解心中的怨气和仇恨,使我们的内心更加的清明和轻松,而且通过念诵楞伽经还可以帮助我们破除一切的魔障和迷茫,使我们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那么楞伽经原文及白话文注解是什么呢?

  《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亦称《入楞伽经》、《大乘入楞伽经》。其译名分别出自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年)的求那跋陀罗、北魏的菩提流支、唐代于阗(今新疆和田)僧人实叉难陀。各译为四卷本、十卷本、七卷本。由于求那跋陀罗的译本最早,更接近本经的原始义,因此流传广、影响大。我们也以四卷本为工作底本。

  楞伽经原文及白话文注解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宋·求那跋陀罗 奉诏译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第一卷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

  第一分 本经由来 大慧提出百八问

  如是我闻(这都是我亲见亲闻的):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与大比丘僧,及大菩萨众俱,从彼种种异佛刹来。(那时,佛住在南海滨楞伽山山顶,各种奇妙的宝花遍地盛开,庄严着佛宇和道场。一天,佛要举行法会,大和尚以及大菩萨们从自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聚会)是诸菩萨摩诃萨,无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游戏,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这些菩萨们个个都有很高的德性,都得了无量三昧自在之力,能运神通游戏于三界。他们推举大慧菩萨为首席,向佛请教修行佛法的微心妙旨。【注】①摩诃萨,即大菩萨。②三昧,又名三摩地、三摩提、三摩帝,为定慧等持之意,就是既有禅定又有智慧。有智慧,若不住定中,则是狂慧,多堕邪疑。住定中,无智慧,则会退失其定,乃至还堕生死。此智慧,是指三种智慧,一是知空之智慧,二是知无相之智慧,三是知无作之智慧。③神通游戏,是指佛菩萨以神通和智慧度化众生,能于三界出入无碍,自由自在。其神通游戏之力得之于三昧)一切诸佛,手灌其顶,自心现境界,善解其义。(十方世界之佛都来为他们灌顶加持,使他们入于佛觉三昧。得诸佛灌顶,与会大众心现如来智慧境界,因此能够深刻理解佛法之义)种种众生、种种心色、无量度门,随类普现,于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通达。(他们得到佛的神力加持,一切国土种种众生、众生种种心性、度化众生的种种法门,都在心中一一呈现出来,并对五法、三自性、八识,以及二种无我等法达到了究竟通达。【注】五法,即相、名、妄想、如如、正智。三自性,即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八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藏识。二种无我,即人无我,法无我。关于它们的含义,佛在后面有所解说)

  尔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俱游一切诸佛刹土,承佛神力,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以偈赞曰:(当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在禅定三昧中,承佛神力,遍游了诸佛刹土,然后神意回归楞伽法会,从座起身,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唱偈赞叹佛的功德。【注】刹土,即国土。诸佛刹土,即住有佛的一切国土)

  “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偈义:世间法是生灭法,离开生灭来看世间,世间犹如虚空花,生生灭灭如梦幻。佛陀是智者,知道一切法不可得,无有诸法生灭,悲悯众生之苦而兴大悲心,出世说法。【注】一切法,指世间一切及受、想、行、识、智等)

  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一切法如梦如幻,应远离种种心识,于诸法不作分别。佛陀是智者,知道一切法不可得,悲悯众生之苦而兴大悲心,出世说法。【注】心识,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藏识等八识。识者,为分别、计著等义)

  远离于断常,世间恒如梦,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世间的一切如同梦幻,无断灭无常住,必须远离断常之见。佛陀是智者,知道一切法不可得,无生老病死,无灵魂不灭,无世界常住不灭,悲悯众生之苦而兴大悲心,出世说法)

  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焰,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佛陀是智者,知人无我、法无我,无有烦恼和智境界,心常清净,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一切法相,悲悯众生之苦而兴大悲心,出世说法。【注】人无我,即说我体性空,无我无人无众生。法无我,即说不仅无我体,亦无我的受、想、行、识、智,是说色受想行识都是互为缘起展转相生,诸法性空无实性。尔焰为梵语的音译,意译为所知、境界、智母、智境,即为能生智慧者)

  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远离觉所觉,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佛陀是智者,知一切诸法本空,无生死可了,无有涅槃可得,无有真实不虚的涅槃佛,无有真实不虚的佛涅槃,远离自心虚妄之觉以及虚妄所觉,不起有见,亦不起无见,二者俱离。不执有涅槃,亦不执无涅槃)

  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释迦牟尼佛在寂静中观一切法不生不灭,达到了远离生死,不取不受,今世后世永远清净的圣境)

  尔时,大慧菩萨偈赞佛已,自说姓名:(大慧菩萨唱偈赞佛之后,接着自报姓名) “我名为大慧,通达于大乘,今以百八义,仰咨尊中上。”(我的名字叫大慧,已经通达大乘法。今天我以百八个问题请教于佛,仰仗世间尊中之尊开示解答)

  世间解之士,闻彼所说偈,观察一切众,告诸佛子言:(世尊听了大慧的偈,环顾法会大众,对佛子们说)“汝等诸佛子,今皆恣所问,我当为汝说,自觉之境界。”(你等佛子们,今天你们将心中的疑问尽管提出来,我会以亲证的自觉境界给你们一一解答。【注】世间解,佛十号之一,因佛了解世间及世出间的一切情状,故号为世间解)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承佛所听,顶礼佛足,合掌恭敬,以偈问曰:(大慧菩萨听了佛的话,便顶礼佛足,合掌恭敬,以偈问道)

  “云何净其念,云何念增长?(如何才能清净心中的妄念,为何心中的妄念总是增长不休)

  云何见痴惑,云何惑增长?(为什么说众生的知见痴惑,为什么众生的痴惑会增长不已)

  何故刹土化,相及诸外道?(佛世界是怎么化现出来的,为什么其中有各种外道。【注】外道,指佛教以外的其他教派,有离于真理,不受佛化,别行邪法之意)

  云何无受次?(为什么说妄想和诸识的生起没有次第)

  何故名无受?(怎样才能称为不取不受)

  何故名佛子?(为什么称一切众生为佛子。【注】《法华经》譬喻品中佛说,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

  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众生解脱后又去哪里,迷时谁被束缚,悟时谁被解脱)

  何等禅境界?(有几种禅定境界)

  云何有三乘?(为何有三乘说教。【注】三乘,指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惟愿为解说。(这九个问题,但愿世尊能为我们解说)

  缘起何所生,云何作所作?(世间诸法是如何缘起而生的,为何身口意要造业)

  云何俱异说?(什么是“俱不俱生、异与不异“等外道邪说)

  云何为增长?(邪见是怎么增长起来的呢)

  云何无色定,及以灭正受?(什么是无色定,什么是涅槃寂灭而得正受。【注】无色定,是指无色界的四空定,即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正受,即妄想不起,诸识不流转,清净无烦恼,心境光明,纳法在心的精神状态)

  云何为想灭?(怎样才能称为受想灭)

  何因从定觉?(如何得以从定起觉,在定中生起菩提智慧。【注】从定起觉,是指通过修习禅定而得到开悟或觉悟,最终止灭种种妄想)

  云何所作生,进去及持身?(为何所作不同,受生不同。是怎样入胎而形成此身的呢)

  云何现分别?(六识是怎么生出来的,为什么会对事物心现分别)

  云何生诸地?(众生为什么会生出不同境界)

  破三有者谁,何处身云何?(谁能破生死,离三界。出离三界后,成什么身,又到何处。【注】三有,即欲有、色有、无色有,义同三界)

  往生何所至?(欲求往生,去到哪儿)

  云何最胜子?(为什么称菩萨为最胜子)

  何因得神通,及自在三昧?(是什么原因得到神通以及自在三昧力。【注】自在三昧,又作自由三昧,即远离烦恼、暗昧的束缚,达到自由自在之境界)

  云何三昧心?(什么是三昧清净心)

  最胜为我说。(这十四个问题,希望最胜尊能为我们解说)

  云何名为藏?(为何称第八识为识藏)

  云何意及识?(什么是意,什么是识)

  云何生与灭?(为什么事物有生、灭)

  云何见已还?(什么叫把生灭之见还回去)

  云何为种姓,非种及心量?(什么叫种性,外道种性是什么样的心量)

  云何建立相,及与非我义?(应建立什么样的无相观,如何来看无我)

  云何无众生?(为什么说无众生可得)

  云何世俗说?(那些是世俗之言论)

  云何为断见及常见不生?(什么是外道的断见和常见,怎么才能不生断见和常见。【注】断见又称断灭论。常见又称常邪见、常论)

  云何佛外道其相不相违?(为什么说佛相和外道相二者不相违。【注】此相是指形像。不相违,即无有差别。无差别,即一切相皆是由心所成相,本质上都是性空幻有)

  云何当来世,种种诸异部?(为什么佛灭后,佛教会分出各种宗派)

  云何空何因?(怎样来说诸法性空的道理)

  云何刹那坏?(诸法刹那坏说的是什么)

  云何胎藏生?(为什么有托胎受生)

  云何世不动?(为什么世界变化迁流的无常之性不动)

  何因如幻梦,及乾闼婆城,世间热时焰,及与水月光?(是何原因,说世间的一切犹如乾闼婆城、热浪焰流、水中月华,如梦如幻。【注】乾闼婆城,由乾闼婆神于空中所化现之城郭)

  何因说觉支,及与菩提分?(因何演说七觉支以及菩提分。【注】七觉支,是助菩提智慧生长的七种方法,即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除觉支、舍觉支、定觉支、念觉支。菩提分,即追求菩提智慧之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即三十七道品,包括四念住、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

  云何国土乱?(为何国家有战争和内乱的发生)

  云何作有见?(为何人们认为一切都是实有的呢)

  云何不生灭,世如虚空华?(为什么说诸法不生不灭,见世事犹如眼见虚空花)

  云何觉世间?(如何才能觉悟世间呢)

  云何说离字?(为什么说要离开文字相)

  离妄想者谁?(能离开妄想的是谁)

  云何虚空譬?(为何拿虚空譬喻诸法)

  如实有几种?(有那些是真实的)

  几波罗蜜心?(诸佛所说的度到彼岸的心法有几种。【注】波罗蜜,梵语,意为自生死迷界之此岸而至涅槃解脱之彼岸。依诸经论,有六波罗蜜、十波罗蜜、四波罗蜜等)

  何因度诸地,谁至无所受?(怎样才能超越十地至于佛地,有谁能到达无所受的佛境界呢。【注】据大乘同性经下卷所载,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等四乘各有十地,总称四乘十地)

  何等二无我?(怎样才能修入二无我。【注】二无我,即人无我,法无我)

  云何尔焰净?(怎样才能修得智障净)

  诸智有几种?(智慧有几种)

  几戒众生性?(众生修持的禁戒有几种)

  谁生诸宝性,摩尼真珠等?(是谁生出如摩尼珠般的种种宝性。【注】摩尼,又作如意摩尼、摩尼宝珠、末尼宝。《大品般若经》第十卷列举此珠之德,说此珠能除杂热、风、冷诸病,能灭毒病,及眼痛、翳盲、癞疮、恶肿等。珠体能令水色改变)

  谁生诸语言,众生种种性?(是谁生出种种语言,众生语言差别因何而来)

  明处及伎术,谁之所显示?(世间五明及百工技艺是谁所显示的呢。【注】明处,指五明,即古印度的五种学术,即语文学的声明、工艺学的工巧明、医药学的医方明、论理学的因明、宗教学的内明。显示,不是发明的意思。发明,是世间概念。显示,是佛法的概念。从表象来看,科学与技术的发明者是人。而从真相来看,所有的发明皆由如来藏妙真如所出,为它所显示。不仅如此,即使发明人也是如来藏妙真如所生。一切法皆虚幻,科学技术也是法,亦如幻。大彻大悟之人,对如幻之法是绝不执著的,对科学技术也不例外)

  伽陀有几种,长颂及短颂?(偈颂有几种,何谓短句与长颂。【注】伽陀,即偈颂)

  成为有几种?(什么是世间学问成就,共有几种)

  云何名为论?(什么是论藏。【注】佛经是如来所说,论是大菩萨或祖师所著)

  云何生饮食,及生诸爱欲?(为什么世间生出各种饮食,众生生出种种爱欲)

  云何名为王,转轮及小王?(有何功德称为王,其中什么叫转轮王,什么叫小王)

  云何守护国?(国土为什么要守护)

  诸天有几种?(天有几重天,各天啥模样)

  云何名为地,星宿及日月?(大地、星宿及日月等名字是怎么来的)

  解脱修行者,是各有几种?(世上有几种解脱者和修行者)

  弟子有几种?(佛之弟子有几种)

  云何阿阇梨?(何为轨范师。【注】阿阇梨,即轨范师、导师)

  佛复有几种,复有几种生?(佛名有几种,佛有几种身)

楞伽经原文及白话文注解

  魔及诸异学,彼各有几种?(魔和外道各有多少种。【注】魔,梵语魔罗,指能害善法者。异学,指外道。凡诽谤佛法,借佛名义骗财骗色、宣淫宣欲、蛊惑人心、贪图供养、危害社会者,不是魔,便是外道)

  自性及与心,彼复各几种?(有几种自性和几种心)

  云何施设量?(作法布施时应持什么样的心。【注】施设,建立、安立之义。量,此指知见、知识、理论、智慧等)

  惟愿最胜说。(这四十九个问题,但请最胜尊为我们解说)

  云何空风云?(为何天空现风云)

  云何念聪明?(为什么有人天生聪明)

  云何为林树?(为什么世间会有森林丛树的密布)

  云何为蔓草?(为什么大地会滋长蔓草,枝藤蔓延)

  云何象马鹿,云何而捕取?(为什么世间会有象、马、鹿等动物,为什么人们要去捕取它们)

  云何为卑陋?(为什么有人生的卑贱和丑陋)

  何因而卑陋?(是什么原因导致卑贱和丑陋)

  云何六节摄?(为什么要用六节来统摄一年时间。【注】西域以两月为一节,一年分为六节)

  云何一阐提?(一阐提是指什么人。【注】一阐提是梵语,此指极恶,无信仰者)

  男女及不男,斯皆云何生?(为什么世间有男有女及不男不女,这都是怎么生出来的。【注】不男,指男根不满者、刀去男根者、嫉妒别人的男根者,以及遇男变为女,遇女变为男者,和半月能男,半月不能男者)

  云何修行退,云何修行生?(为什么有的修行人中途会生退心,为什么众生会生出修行心)

  禅师以何法,建立何等人?(禅师们教授哪几种修禅方法,修禅是为了建立什么,达到什么目的)

  众生生诸趣,何相何像类?(往生各道的众生各是什么形相,各有多少种类)

  云何为财富,何因致财富?(什么是财富,致富的因缘是什么)

  云何为释种,何因有释种?(何为释迦种族,为何有释迦种族)

  云何甘蔗种?(何为甘蔗种。【注】本行经说,大茅草王得道成仙,一次被猎人射伤,血滴落地上,生出二甘蔗,炎日炙烤,开出一男一女。男名善生即甘蔗王,释种为其后裔)

  无上尊愿说。(这十六个问题,愿无上世尊为我们解说)

  云何长苦仙?(为什么有仙人要长修苦行)

  彼云何教授?(应师从何人修学佛法)

  如来云何于,一切时刹现,种种名色类,最胜子围绕?(为什么佛能在任一世间现身一切刹土,随类不同显示众色相,在佛的周围有众多菩萨围绕)

  云何不食肉,云何制断肉?(为什么修行人不能食肉,佛对断除肉食定了什么制度)

  食肉诸种类,何因故食肉?(有哪些类众生食肉,他们为什么要食肉)

  云何日月形,须弥及莲华,师子胜相刹,侧住覆世界,如因陀罗网,或悉诸珍宝,箜篌细腰鼓,状种种诸华,或离日月光,如是等无量?(为什么天上有日月?为什么须弥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诸佛报身的净土为何为莲华藏世界?为何最好的世界又名为师子胜相刹?为什么世界犹如器皿,有覆有仰,有侧有横?为何无尽虚空中的无量世界,犹如帝释天的宝网,重重无尽。为什么种种世界各不一样,有的形如珍宝,有的形如箜篌,有的形如腰鼓,有的状如种种花,有的无日月光明,如是有无数种世界。【注】因陀罗网,即庄严帝释天宫殿之网,网有千珠,珠光交映)

  云何为化佛,云何报生佛,云何如如佛,云何智慧佛?(什么是化佛,什么是报生佛,什么是如如佛,什么是智慧佛。【注】化佛,又名应化佛、变化佛,指原无而忽有之佛,即应机宜而忽然化现之佛形。如观无量寿经说,无量寿佛身的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陀恒河沙化佛。此众多化佛皆由无量寿佛法身所化;报身佛,为由佛的智慧功德所成之身,如毗卢遮那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如如佛,即法身佛,即佛的清净法身,无形无相;文殊菩萨司一切如来的智慧,又名智慧佛)

  云何于欲界,不成等正觉,何故色究竟,离欲得菩提?(为什么佛不在欲界成等正觉,非要升到色究竟天后,离欲而得三藐三菩提呢。【注】等正觉,即三藐三菩提,即与其他诸佛相等的正遍知正觉)

  善逝般涅槃,谁当持正法,天师住久如,正法几时住?(佛灭后,谁在此世间住持正法,世尊会住世多久,佛的正法能住世多久。【注】善逝、天师,都是佛号)

  悉檀及与见,各复有几种?(佛的度生方法与解脱知见各有几种。【注】佛之说法有四悉檀,一是世界悉檀,二是各各为人悉檀,三是对治悉檀,四是第一义悉檀)

  毗尼比丘分,云何何因缘?(修行戒律分几种,为什么佛要为出家人制定戒律。【注】毗尼者,律也)

  彼诸最胜子,缘觉及声闻,何因百变易,云何百无受?(缘觉及声闻是何原因有百种变易生死,怎么才能入无余涅盘而不受后有。【注】声闻,指因听闻佛陀说四谛法声教而悟道者。缘觉,指因听佛说十二因缘法而悟道者)

  【注1】十二因缘,又称十二支缘起、十二缘生、十二缘起、十二因生等,是佛教观察三世六道轮回原因的基本理论。这十二因缘为:无明(痴)、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其中,“无明”是指众生的种种无知烦恼和一切执著;“行”是指众生的种种造业;“识”是指投胎受生意识;“名色”是指父母精卵结合发育成的胚胎;“六入”是指六根之身;“触”是指身体接触外境;“受”是指对外境身心的苦乐感受;“爱”是指喜爱贪爱;“取”是指追取、摄取;“有”是指有业报、有感果(感来生之报);“生”是指受生,“老死”是指身体的衰老和死亡。据大缘方便经载,缘痴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入,缘六入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死、忧、悲、苦恼大患所集,此为大苦因缘。即此十二支中,各前者为后者生起之因,前者若灭,后者亦灭,故经中以“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之语,说明世间事的相互关联性。由此可知,断无明,离贪欲,出爱网,止诸妄业,便断了生死轮回。

  【注2】四谛法是佛陀关于四谛的说法,是为声闻种性者而说的修行法门。四谛,又名四圣谛、四真谛,分别为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的大义是:生是苦,老是苦,死是苦,愁、叹、苦、忧、恼是苦,怨憎会是苦,对所爱别离是苦,求不得是苦,略摄一切五蕴是苦。“集谛”的大义是:因有贪爱造业导致再次受生,受生之后又会生出喜爱和贪心,为了满足喜爱和贪心,便会追求获取,这就招致种种烦恼,烦恼越集越多。“灭谛”的大义是:彻底离欲灭贪,舍断对女色、男色的贪爱,舍弃对世间可喜可爱的贪爱,从贪爱中解脱出来,不受其污染。“道谛”指的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等八圣道。正见者,即如实知苦、知苦之集、知苦之灭、知趋向灭苦之智慧。正思惟者,无欲之思惟、无怨恨之思惟、无害之思惟。正语者,离妄语、离两舌、离恶口、离绮语。正业者,离杀生、离吝啬不给、离邪淫。正命者,舍离邪命,以正命而营生。正精进者,立志、精修、勤奋、不懈、策励自心,对已生之恶及不善法令断,对未生之善法令生,对已生之善法令住、不忘失、倍修习、广修习、令圆满。正念者,于身观身而住,诚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的贪、忧。所谓于身观身,即观自身之呼吸,观自身之状态,观自身的行、住、坐、卧、醒、语、默,观自身之不净,观身体四大分解后的情状,观死后身体的膨胀、青黑、腐烂,观死后尸体被动物所食,后来只剩骸骨,骸骨后来粉碎成为尘土。正定者,离诸欲、离恶、不善法,有所寻(思索)、有所伺(于身观身),离生喜、乐(指世间喜、乐),具足初禅而住。寂止寻、伺,内心清净,心专一性,无寻、无观,从定生喜、乐(指没有了烦恼,内心获得清净、安宁而生的喜悦),具足第二禅而住;离喜(指离二禅之喜),住于舍(舍弃对身体的爱惜眷念),正念、正知,以身受乐(指离喜、住舍后所得之乐),体验圣者们所说的“舍、具念(保持正念)、乐住”具足第三禅而住;离乐(指三禅之乐),离苦(苦恼、烦恼),先前的喜、忧已断灭,入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一切寻、伺、喜、乐都舍尽,最后舍心也无),具足第四禅而住。——参看《大念住经》。

  云何世俗通,云何出世间?(什么叫世间神通,什么叫出世间神通)

  云何为七地?(什么是修行七地)

  【注】地,指心地,即心的境界。由菩萨地修至佛地要经过七地,包括种性地、解行地、净心地、行迹地、决定地、决定行地、毕竟地七位。①种性地,成就佛道种性而不坏,包括持戒、生发十心。十心,即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②解行地,依次前进修行大乘法,对出世之道得到了解,包括十住、十行、十回向。十住,即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十行,即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十回向,即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做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③净心地,即四种妙圆加行和菩萨初地。四种妙圆加行,即暖地、顶地、忍地、世第一地。菩萨初地,即欢喜地。④行迹地,即菩萨二地以上乃至七地。于此间修道,心中尚有行相。⑤决定地,即第八地。至此地者,决定趣向无上菩提。⑥决定行地,即第九地。乃在无上菩提中作修行,向上增进。⑦毕竟地,即第十地及如来地。第十地中因行圆满,如来地中果德已极,故称毕竟地。——参看《菩萨地持经》、《楞严经》。

  惟愿为演说。(这十五个问题,请佛为我们解说)

  僧伽有几种,云何为坏僧?(僧众共有几种,什么为破坏僧团的行为。【注】僧伽,为梵语,略称僧,又称和合众、和合僧、海众)

  云何医方论,是复何因缘?(什么是医方论,为什么要学习医方论。【注】医方论,即五明论之医方明,即诊治人们疾病的经验、学问、方法)

  何故大牟尼,唱说如是言,迦叶拘留孙,拘那含是我?(何故如来说,过去诸佛都是我自己。【注】大牟尼,是对佛陀的称呼。牟尼,是圣人、仙人之义。迦叶,即迦叶佛,过去七佛中之第六佛。拘留孙,即拘留孙佛,过去七佛中之第四佛。拘那含,即拘那含佛,过去七佛中之第五佛)

  何故说断常,及与我无我?(为什么佛要批判外道的断见和常见,说无有神我,无有我生)

  何不一切时,演说真实义,而复为众生,分别说心量?(为什么佛不始终只说诸法实相的第一义法门,而要为众生们分别演说各种不同心量的法门呢)

  何因男女林,诃梨阿摩勒,鸡罗及铁围,金刚等诸山,无量宝庄严,仙闼婆充满?”(此世界为什么生有男女林、诃梨树、阿摩勒树?为什么世界四周围有鸡罗山、铁围山、金刚山,其上布满无数珍宝,到处是乐神。【注】男女林者,有种树木所结之果形如男女。诃梨者,树似木梡,花白,子似栀子。阿摩勒者,其叶似小枣,花亦白小,果如胡桃,其味酸而且甜。闼婆,即干闼婆,乐神名)

  无上世间解,闻彼所说偈。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善哉善哉问,大慧善谛听,我今当次第,如汝所问说:(佛听了大慧菩萨所问,心想,这些问题关系到大乘的各个法门,而诸佛所宣示的大乘法门都是以说心为第一。于是对大慧说:问的好,问的好。大慧你好好地听着,这些问题,我现在就依次为你解说。【注】世间解,佛十号之一。佛具一切智,对世间与出世间诸法,对一切众生及非众生之情状,是无所不知,无不通达,故称之无上世间解。度门,即法门,即众生超凡入圣的门户)

楞伽经原文及白话文注解

  【提示】以下为佛陀对大慧所问的总结性评论及对大慧的开导。

  “生及与不生,(总结所问,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诸法的生与不生问题)涅槃空刹那,(涅槃的问题,空的问题,刹那生灭问题)趣至无自性,(以及诸法有无自性)佛诸波罗蜜,(佛的种种度脱法门)佛子与声闻、缘觉、诸外道,及与无色行,(佛子、声闻、缘觉,各种外道,欲界、色界、无色界天人,各是什么样的状况,所作所行有什么不同)如是种种事。(问的主要是这类事)须弥巨海山、(还有关于须弥世界的巨海和大山)洲渚刹土地、(世界的洲渚和土地)星宿及日月、(世界的星宿及日月)外道天修罗、(外道天的阿修罗)解脱自在通、(解脱自在与神通)力禅三摩提、(佛的十力与禅定三昧)灭及如意足、(妄想寂灭与四如意足。【注】四如意足是四种使修行能如意成就的力量。一为欲如意足,即乐修善法,使善法具足;二为念如意足,即勇猛断除贪嗔痴心,使心清净,正念具足;三为精进如意足,即修行精进不止,功无间断,证得一切佛法;四是慧如意足,即远离诸幻,无念无取无著,一切外境不能动,具足一切清净智慧。谓成此四者,能得如意自在神通)觉支及道品、(七觉支与三十七道品)诸禅定无量、(各种禅定和四无量。【注】四无量,即佛菩萨为普度无量众生,令离苦得乐,应具的四种心或四种德性)诸阴身往来、(中阴身的往来生死)正受灭尽定、(正受的灭尽定)三昧起心说、(住三昧定中的起心说法)心意及与识、(心意和八识)无我法有五、(二种无我、五法、三自性)自性想所想,(自性的想与所想等)及与现二见、(以及关于外道执著的种种二见)乘及诸种性金银摩尼等、(用金、银、宝珠等来比喻人、天、声闻、缘觉、菩萨等五乘种性的差别)一阐提大种、(一阐提大体有几种)荒乱及一佛、(众生荒乱、一佛与多佛)智尔焰得向、(如何灭除智障,得向圣道进发)众生有无有、(众生究竟是有,还是无有)象马诸禽兽云何而捕取、(为什么要捕取禽兽)譬因成悉檀、(用譬喻、事因、推论来成就教化)及与作所作、(以及能作与所作)郁林迷惑通。(隐入山林禅修,豁然开悟,迷惑尽除,通达诸法)心量不现有,(所问的这些都是心量问题,离开心量,一切无所有。【注】心量,心的显现、心的境界、心的活动)诸地不相至,(没有真实不虚的修至诸地)百变百无受,(没有真实不虚的百般变化、变易生死和不受后有)医方工巧论、伎术诸明处。”(也没有真实不虚的医术、工巧技术等五明。【注】五明,即当时古印度的五种学术知识和能力,即语文学的声明、工艺学的工巧明、医药学的医方明、论理学的因明、宗教学的内明)

  【提示】这段话隐含的意思是,一切诸法,种种分别,种种名和相,都是虚妄不实的,悉皆如梦如幻,不可计以为实。倘若一一计度,执著于心,则只会徒增妄想,将永陷于迷惑而不能解脱。

  “诸山须弥地,巨海日月量?(诸须弥山、巨海、日月有多大)下中上众生,身各几微尘?(十方世界众生各有多少数量)一一刹几尘?(有多少大千世界。【注】刹者,刹土。大千世界为一刹土)弓弓数有几?(几肘为一弓)肘步拘楼舍?(几弓为一拘楼舍)半由延由延?(几拘楼舍为一由延。【注】肘、弓、拘楼舍、由延为古印度长度单位)兔毫窗尘蚁?(几多兔毛成一羊毛数,几多微尘成一窗尘数)羊毛[麩-夫+廣]麦尘?(几多羊毛尘数成一大麦重量的尘)钵他几[麩-夫+廣]麦?(半斗有几粒大麦)阿罗[麩-夫+廣]麦几?(一斗有几粒大麦)独笼那佉梨?(一斛有几粒大麦,十斛有几粒大麦)勒叉及举利,乃至频婆罗,是各有几数?(勒叉、举利、频婆罗各是几多数。【注】勒叉,十万数。举利,一亿数。频婆罗,一兆数)为有几阿[少/兔]?(一世界有几多尘。【注】阿[少/兔],即一尘)名舍梨沙婆,几舍梨沙婆名为一赖提?(几多芥子数为一草子数。【注】舍梨沙婆,即芥子。赖提,即草子)几赖提摩沙,为摩沙陀那?(几多豆为一铢重量。【注】赖提摩沙,即豆子。摩沙陀那,即重量单位铢)几摩沙陀那,复几陀那罗?(几多铢为一钱重。【注】陀那罗,即重量单位钱)复几陀那罗,为迦梨沙那?(几多钱为一两重。【注】迦梨沙那,即重量单位两)几迦梨沙那,为成一波罗?(几两为一斤重。【注】波罗,即重量单位斤)此等积聚相,几波罗弥楼?(计算起来,须弥山有多重。【注】弥楼,即须弥山)是等所应请,何须问余事?”(若是像这些事都来问我,想要搞得一清二楚的话,也就没有必要再问关于修行的事了)

  【提示】此段话的含义是,修行人应当集中关注与修学相关的事,如果所有的事都想一一搞清楚,那是浪费精力和时间。这是告诉大慧,有些事是不当想,不当问的。

  “声闻辟支佛,佛及最胜子,身各有几数?何故不问此?火焰几阿[少/兔]?风阿[少/兔]复几?根根几阿[少/兔]?毛孔眉毛几?”(佛陀诘问大慧,你为什么不问声闻、辟支、佛、菩萨各有多少数量,火焰、风、毛孔、眉毛有几多数量呢?这是再次强调不要去纠结于毫无意义的事)

  “护财自在王,(那么,什么是应当搞清楚的呢?佛举例说,例如,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好帝王)转轮圣帝王,(怎样才能称得上是一个治理盛世的转轮圣王)云何王守护,(王者应怎样来守护国土)云何为解脱。(怎样才算得上得到解脱)广说及句说,如汝之所问,众生种种欲?(还有包括你所问的众生的种种欲望)种种诸饮食?(为什么世上生出各种饮食)云何男女林,金刚坚固山?(为什么世间生有男女林,为什么使世界四周围有金刚山,山上布满无数珍宝)云何如幻梦,野鹿渴爱譬?(为什么用如梦如幻来譬喻事物,用野鹿极度饥渴将春时焰误认为水而奔逐求饮来譬喻妄想)云何山天仙、揵闼婆庄严?(为什么鸡罗山、铁围山、金刚山上充满天仙乐神)解脱至何所?(解脱后又去哪里)谁缚谁解脱?(迷时谁被束缚,悟时谁被解脱)云何禅境界,变化及外道?(什么是禅境界,为何有神通变化,外道有哪些)云何无因作?(什么是外道的无因生论)云何有因作,有因无因作,及非有无因?(为什么说一切生起皆是有因,为什么又说一切生起既非有因亦非无因,以及为什么说诸法非有无因生)云何现已灭?(现起即灭说的是什么)云何净诸觉?(为什么要净六识)云何诸觉转,及转诸所作?(七识是怎么流转的,它们又是怎么牵转你的所作所为的)云何断诸想?(怎样才能断除妄想)云何三昧起(如何从定起觉生正见)?破三有者谁(能破除三界生死的是谁)?何处为何身?(出离三界后,成什么身,又至何处)云何无众生,而说有吾我?(为什么本无众生,而众生却说有“我”)云何世俗说?(哪些说法是随世俗的说法)惟愿广分别。”(等等,像这些问题希望你们能够一一弄明白)

  “所问相云何,及所问非我?(还有你所问的六道众生各是什么形相,以及所问的“无我”问题)云何为胎藏,及种种异身?(为什么有托胎受生,以及佛有几种身)云何断常见?(什么是外道的断见和常见)云何心得定?(如何得以从定起觉,在定中生起菩提智慧)言说及诸智?(是谁生出种种语言,哪些是智,哪些是识)戒种性佛子?(修持的禁戒、众生的种性差别、为什么称一切众生为佛子)云何成及论?(什么是世间学问成就,什么是论藏)云何师弟子?(何为轨范师,弟子有几种)种种诸众生,斯等复云何?(关于男女及不男的问题)云何为饮食?(为什么世间生出各种饮食)聪明魔施设?(关于聪明、魔、施设量的问题)云何树葛縢?(为什么世间会有森林、奇树和蔓草)最胜子所问?(关于最胜子围绕的问题)云何种种刹?(为什么有种种佛世界)仙人长苦行?(为什么有仙人要长修苦行)云何为族姓?(关于释迦种族的问题)从何师受学?(应师从何人修学佛法)云何为丑陋?(为什么有人生的卑贱丑陋)云何人修行?(为什么有的修行人中途会生退心,为什么众生会生出修行心)欲界何不觉,阿迦腻吒成?(为什么佛不在欲界成等正觉,而要升到色究竟天后,离欲而得三藐三菩提呢。【注】阿迦腻吒,即色究竟)云何俗神通?(什么是世间的神通)云何为比丘?(为什么佛要为比丘制定戒律)云何为化佛?(什么是化佛)云何为报佛?(什么是报生佛)云何为如如、平等智慧佛?(什么是如如佛、平等智慧佛)云何为众僧?(僧众共有几种)佛子如是问,箜篌腰鼓花,(还有你问的,为什么大千世界有各种形状)刹土离光明,(为什么有的世界无日月光明)心地者有七。(什么是修行的七种心地等)所问皆如实,此及余众多,佛子所应问。”(这些问题当然都是需要如实知道的,象此等问题,还有其它众多关于修学的知识,也是佛子所应问的)

  “一一相相应,远离诸见过,悉檀离言说,我今当显示,次第建立句。”(佛陀对大慧说,为了使众佛弟子远离错误的知见,使佛子们能离开言说事而善解佛法,我现将大慧所问一一对应,作出解答,建立相应的一百单八句)

  “佛子善谛听,此上百八句,如诸佛所说:(佛子们听好了,对于以上一百单八个问题的答案,概括起来,都在诸佛所说的)不生句生句,(关于生与不生句)常句无常句,(关于常与无常句)相句无相句,(关于相和无相句)住异句非住异句,(关于住非住,异非异句)刹那句非刹那句,(关于刹那非刹那句)自性句离自性句,(关于自性相和离自性相句)空句不空句,(关于空与不空句)断句不断句,(关于断灭、不断灭句)边句非边句,(关于二边非二边句)中句非中句,(关于中道非中道句)常句非常句,(关于常非常句)缘句非缘句,(关于缘起非缘起句)因句非因句,(关于有因非有因句)烦恼句非烦恼句,(关于烦恼非烦恼句)爱句非爱句,(关于有爱非有爱句)方便句非方便句,(关于方便法非方便法句)巧句非巧句,(关于善巧非善巧句)净句非净句,(关于净除非净除句)成句非成句,(关于所成非成句)譬句非譬句,(关于譬喻非譬喻句)弟子句非弟子句,(关于弟子非弟子句)师句非师句,(关于师非师句)种性句非种性句,(关于种性非种性句)三乘句非三乘句,(关于三乘非三乘句)所有句无所有句,(关于诸有与无所有句)愿句非愿句,(关于愿非愿句)三轮句非三轮句,(关于三轮非轮句。【注】三轮,一指惑业苦之三道;一指风轮、水轮、金轮;一指神通轮、记心轮、教诫轮;一指神足轮、说法轮、忆念轮)相句非相句,(关于相非相句)有品句非有品句,(关于有道品非有道品句)俱句非俱句,(关于俱生非俱生句)无句非无句,(关于无有非无有句)缘自圣智句非缘自圣智句,(关于缘自得圣智非缘自得圣智句)现法乐句非现法乐句,(关于现得法乐非现得法乐句)刹土句非刹土句,(关于国土世界非国土世界句)阿[少/兔]句非阿[少/兔]句,(关于一尘非一尘句)水句非水句,(关于水非水句)弓句非弓句,(关于尺度非尺度句)实句非实句,(关于实非实句)数量句非数量句,(关于数量非数量句)计数句非计数句,(关于计数非计数句)数句非数句,(关于有数非有数句)明句非明句,(关于光明非光明句)虚空句非虚空句,(关于虚空非虚空句)云句非云句,(关于云非云句)风句非风句,(关于风非风句)地句非地句,(关于地非地句)工巧伎术明处句非明处句,(关于五明非五明句)心句非心句,(关于心非心句)施设句非施设句,(关于建立非建立句)自性句非自性句,(关于有自性与无自性句)阴句非阴句,(关于五阴非五阴句)众生句非众生句,(关于众生非众生句)慧句非慧句,(关于智慧非智慧句)涅槃句非涅槃句,(关于涅槃非涅槃句)尔焰句非尔焰句,(关于智境非智境句)外道句非外道句,(关于外道和非外道句)荒乱句非荒乱句,(关于荒乱非荒乱句)幻句非幻句,(关于如幻和非如幻句)梦句非梦句,(关于如梦和非如梦句)焰句非焰句,(关于火焰非火焰句)像句非像句,(关于影像非影像句)轮句非轮句,(关于轮转非轮转句)揵闼婆句非揵闼婆句,(关于乐神非乐神句)天句非天句,(关于诸天非诸天句)饮食句非饮食句,(关于饮食非饮食句)淫欲句非淫欲句,(关于淫欲和非淫欲句)见句非见句,(关于见非见句)波罗蜜句非波罗蜜句,(关于智慧波罗蜜非智慧波罗蜜句)戒句非戒句,(关于持戒非持戒句)日月星宿句非日月星宿句,(关于日月星宿非日月星宿句)谛句非谛句,(关于第一义和非第一义句)果句非果句,(关于果位非果位句)灭句非灭句,(关于灭去非灭去句)起句非起句,(关于生起非生起句)治句非治句,(关于对治非对治句)相句非相句,(关于相续非相续句)支句非支句,(关于七觉支非七觉支句)巧明处句非巧明处句,(关于心巧聪明非心巧聪明句)禅句非禅句,(关于禅那非禅那句)迷句非迷句,(关于迷惑非迷惑句)现句非现句,(关于现非现句)护句非护句,(关于护守非护守句)族句非族句,(关于种族非种族句)仙句非仙句,(关于仙人非仙人句)王句非王句,(关于王者非王者句)摄受句非摄受句,(关于摄受非摄受句)宝句非宝句,(关于宝性非宝性句)记句非记句,(关于有记法非有记法句)一阐提句非一阐提句,(关于一阐提非一阐提句)女男不男句非女男不男句,(关于男女和不男非男女和不男句)味句非味句,(关于滋味非滋味句)事句非事句,(关于事非事句)身句非身句,(关于身体非身体句)觉句非觉句,(关于觉知非觉知句)动句非动句,(关于动非动句)根句非根句,(关于六根非六根句)有为句非有为句,(关于有为非有为句)无为句非无为句,(关于无为非无为句)因果句非因果句,(关于因果非因果句)色究竟句非色究竟句,(关于色究竟天非色究竟天句)节句非节句,(关于时节非时节句)郁树藤句非郁树藤句,(关于树林藤蔓非树林藤蔓句)杂句非杂句,(关于杂行非杂行句)说句非说句,(关于言说非言说句)决定句非决定句,(关于决定非决定句)毗尼句非毗尼句,(关于持戒非持戒句)比丘句非比丘句,(关于比丘非比丘句)处句非处句,(关于十二处非十二处句。十二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处、触、法等)字句非字句。”(关于文字非文字句。这一百单八句中)

  【本按】经书浩瀚,穷一生未必能竟。然诸佛所说之义,都在一百单八句中。一百单八句,可汇成一句,即是言离一切相,离言说事,离自性,一切法无所有。其实一个“非”字,已将甚深空空义说尽,了知非义,诸法离言说,便无有可说。

  大慧,是百八句先佛所说,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佛告诉大慧,以上百八句为先佛所说,你和其他大菩萨都应当修学)

  楞伽经通俗释义白话注解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第一卷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

  第二分 佛说诸识生、住、灭 如何转为如来身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大慧菩萨心想,对于先佛所说的百八句,在会的大众未必都曾尽闻,即使尽闻,未必都尽解。与其将问题集在一起问,还不如一个一个地问。于是,又开始重新提问:世尊,各种识是怎样的生起、形成和灭去的?)

  佛告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佛告诉大慧:诸识有二种情况的生、住、灭,但不是靠想象就能知道的)诸识有二种生,谓流注生及相生;(第一,诸识有二种生:一是像流水般的连续生起;二是由此识辗转生彼识,因生彼识,又辗转生此识,此即识的相因相生)有二种住,谓流注住及相住;(第二,诸识有二种住:一是像流水般的连续形成:二是因此识不灭,彼识亦不灭,此即识的相住)有二种灭,谓流注灭及相灭。(第三,诸识有二种灭:一是像流水般的连续灭去;二是因起用真识,洞见诸法虚妄,故于诸法不作分别,于是眼等六根之识不生而灭去,此为相灭,也就是真识起,妄识灭)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佛对大慧说,想要弄清楚诸识是怎样的生起、形成和灭去的,先要知道诸识有三种相,即转相、业相和真相。【注】转相,由此识转生彼识。业相,识的造业之相。真相,识的虚妄相)

  “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大慧,粗略地说,识有三种:即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广义地说,识有八相:一是对色的见与分别;二是对声的见与分别;三是对气味的见与分别;四是对滋味的见与分别;五是对触觉的见与分别;六是对眼等五识总的觉知与分别,即对事物和环境的总的觉知与分别;七是思量和记忆;八是藏识。【注】①对色的分别,即是所说的眼识;对声的分别,即是所说的耳识;对气味的分别,即是所说的鼻识;对滋味的分别,即是所说的舌识;对触觉的分别,即是所说的身识;对这前五识的总体分别,即是所说的意识;思量和记忆,称为末那识。②真识,又名,庵摩罗识、真如识、清净识、无垢识、真如识,即离妄之识、真如本觉之识,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属真识)大慧,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那么,什么是现识呢?佛告诉大慧,譬如明镜持诸色像,六根摄六尘起现识,也是这样的。【注】现识者,就是见,如幻而见一切法。见一切法,也只是见,但不作分别。如来藏是一切法的作者,见一切法者也是如来藏,使如来藏见一切法者是藏识,所以藏识别名又叫现识)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那么,现识与分别事识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佛告诉大慧,有现识,便会辗转生出分别事识。现识不坏,分别事识不坏;现识坏,分别事识随之坏。【注】分别事识是对所见到的进行分别比较。再具体的讲,八识中除藏识,其余七识总称为分别事识)大慧,不思议薰及不思议变,是现识因。(那么,现识是怎么生起来的呢?佛告诉大慧,心的不思议薰和不思议变,是生起现识的原因。【注】真如心能无中生有,现天地,造万物,生诸有,变迁事物,称为不思议变。真如心能被自己所生虚妄诸法所熏染,计著其有,将其分别而现,显示种种相,并作分别事,称为不思议薰)大慧,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薰,是分别事识因。”(那么,为什么有了现识,便会辗转生起分别事识?佛告诉大慧,心采种种尘,以及心被从无始以来就形成的妄想习气所熏,是生起分别事识的根本原因。【注】外尘,即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又称六境。这其中的法尘,即是对眼识等五识的合见或叫总体觉知。取尘,指对六尘的采摄。妄想,即妄作分别,计著其有,对一切不实作攀缘、计度、思量)

  “大慧,若覆彼真识,种种不实诸虚妄灭,则一切根识灭,是名相灭。(那么,什么是相灭呢?佛告诉大慧,若是返回本心清净真识,则种种不实攀缘、计度、分别等妄想便会不生灭去,妄想不生灭去,则六根之识也会随之灭去,这就是相灭。【注】覆,通“复”,为还、返回之义。根识,即眼等六根之识,即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识)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佛告诉大慧,分别妄想习气即阿赖耶识是六识相续生起的原因,若返回了本心清净真识,则六识相续生起即流注生的原因也就灭去,六识相续生起的原因灭去,则六识也就相续灭去,即所谓的流注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随着六识的灭去,则第七识即末那识也就相继灭去。【注】所从,是说七识也是因依从妄想习气而生。所缘,是说第七识缘于意识即第六识而生)大慧,所以者何?是其所依故。(大慧,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是因为第七识生起的所依、所缘没有了,所以第七识的流注生也就随之相继灭去了)依者,谓无始妄想薰;(第七识生起的所依是什么呢,也是无始妄想习气)缘者,谓自心见等识境妄想。”(第七识生起的所缘是什么呢,即自心所现眼等六识的分别妄想境界)

  “大慧,譬如泥团、微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亦复如是。(佛作譬喻道:譬如泥团和泥土细尘,这二者既不是相同,亦非不同;金属与金属器具,亦是如此)大慧,若泥团、微尘异者,非彼所成,而实彼成,是故不异;(若说泥土细尘与泥团不同,则泥土细尘就不是不从泥团而来,但泥土细尘是由泥团而来。所以说泥土细尘与泥团不异)若不异者,则泥团、微尘应无分别。(但是,若说泥土细尘与泥团不异,也不对,若泥土细尘与泥团不异,则二者就没有了区别)如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如同泥团与微尘,转识和藏识,在真相上,也是非异非不异。若转识和藏识不同,则藏识就不是转识生起的因。若说转识与藏识相同,则转识灭去时,藏识岂不也就灭去,但真相是,转识灭时,藏识并不灭。【注】转识,即八识中除藏识的其余诸识)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若自真相灭者,藏识则灭。”(佛告诉大慧,自心的清净真识是不会灭去的,灭去的只是妄想及眼等六识,也就是心的造业相。若是清净真识灭,藏识亦应灭。【注】真相识,即真识。又,如来藏中含藏有二种识,一是真识,一是阿赖耶识,统称藏识。真识是清净自性、本觉之识。阿赖耶识是无始以来形成的种种妄想习气)

  “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佛对大慧说,说藏识灭,则无异外道的断灭论)大慧,彼诸外道作如是论:(外道的断灭论是这样说的)谓摄受境界灭,识流注亦灭;若识流注灭者,无始流注应断。(当禅定进入不取不受境界时,识的流注即灭去;若识的流注灭去了,则无始以来的生命相续流注也就相应断灭了)大慧,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更有异因。(大慧,外道说的生命的相续流注是虚有的,是由眼、识、色、光,四者的集会而生出的虚妄相。但外道不这么认为,他们说,生命的相续流注另有别的原因)大慧,彼因者,说言若胜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时、若微尘。”(这个别的原因是什么呢?有的说是胜妙,有的说是士夫,有的说是自在天,有的说是时节,有的说是微尘等)

  【本按】总结以上所说,藏识是其它七种识生起的本因,也就是说其它七种识都是因阿赖耶识而不断的生起。因自心分别色声香味触等五尘,故有眼耳鼻舌身等五根之识的生起,而为何会作分别,是阿赖耶识分别妄想习气所致;随着眼等五识的生起,意识便会生起,而为何会随之生起,也是阿赖耶识分别妄想习气所致;随着意识的生起,第七识即末那识便会生起,而为何会随之生起,是阿赖耶识计著习气、攀缘习气所致。末那识是思量心,里面有种种烦恼妄想。若于诸法不起分别心、计著心和攀缘心,转变妄想习气,回归本心清净真识,则眼等六识不生、妄想不起;妄想不起不起,则烦恼永断。烦恼断,是返回真识故。真识是自心本具清净自性,永不断灭。因妄想习气尽、真识常住,故能永断无明烦恼。

  “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佛告诉大慧,心自性有七种,即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注】一、集性自性,集即集聚,就是说心有集苦烦恼之性;二、性自性,即是说心对诸法有作善恶分别之性;三、相性自性,即是说心对诸法有作自相、共相分别之性;四、大种性自性,即是说心有生出地、水、风、火、四大种之性;五、因性自性,即是说心于诸法有因此而生之性;六、缘性自性,即是说心于诸法有缘起之性。缘即相助,即条件。诸法之成须依靠众缘提供相助和条件,然种种助缘都是心的自性相;七、成性自性,即是说心有成就一切诸法之性。一切法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然种种因缘和合相都是心的自性相。离心,一切不生,无有)

  “复次,大慧,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佛再告诉大慧,诸佛说,法有七种第一义:即在心境界上的第一义,在慧境界上的第一义,在智境界上的第一义,在见境界上的第一义,在超二见境界上的第一义,在超子地境界上的第一义,在如来自到境界上的第一义。也就是说,修学佛法,在这七个方面都要掌握其第一义,才能成就自觉圣智。【注】(1)第一义者,即终极之义,出世之义,究竟之真理。第一义者,一切法毕竟不生不灭,不可得,毕竟空,无所行。(2)心境界,即凡夫和外道的无明烦恼境界。慧境界,即菩提智慧境界。智境界,即明事理境界、知识境界。见境界,即见识境界。二见,即偏于二边的见,包括有无之见、断常之见,俱不俱之见、异不异之见、善不善之见、生不生之见、相不相续之见等等。超子地境界,即超越佛子境界的境界)大慧,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自性第一义心。(佛告诉大慧,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阿罗汉、大菩萨等在这七个方面都是持第一义心,以第一义心来观察一切法而获得正觉)以性自性第一义心,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法。(三世诸佛、阿罗汉、大菩萨等,都是以第一义心观察心自性,从而成就如来世间法、出世间法、出世间上上法的。【注】如来世间法,即世间修德集福之法。出世间法,即涅槃寂灭,离生死之法。出世间上上法,即成就佛菩提之法。如苦集二谛是世间法,灭道二谛是出世间法。外道、凡夫之智,称为世间智。声闻、缘觉之智,称为出世间智。诸佛、菩萨之智,称为出世间上上智)圣慧眼,入自共相建立;(佛是以圣慧眼观察自相与共相,而建立一切说法。【注】圣慧眼,即圣智慧眼,即佛眼。自共相,为一切相的总称。名子、色相、人相、众生相是共相,我的受想行识是自相;各物各性为自相,共同之处为共相;相同的见、识为共相,不相同的见、识为自相。佛说,一切法皆入自共相)如所建立,不与外道论恶见共。(佛以圣慧眼建立的说法,与外道邪论之恶见是完全不同的)大慧,云何外道论恶见共?(那么什么是与外道邪论恶见为类同呢)所谓自境界妄想见,不觉识自心所现,分齐不通。(即指对自心所现境界起妄想,不能认识到,其实一切都是自心所现,故在说法上理不通,界限不清。【注】分齐,指限界、差别。又指有所差别之内容、范围、程度,或指具有程度差别之阶位、身分等。为佛教论书中之常用语汇)大慧,愚痴凡夫性,无性自性第一义,作二见论。”(最后,佛对大慧说,与佛的圣智性不同,愚痴凡夫的特性是,对自心所现自共相的观察不是建立在第一义上,故于诸法作有无之见、断常之见等二见)

  【本按】从第一义来讲,一切事物、现象、根识、思量等,都是自心所现,一切自相、共相都是心的自性相,此等诸法如幻而有,虚幻不实,其生非生,其有非有,故无需作分别谁是真,谁是假,谁有谁无,谁善谁恶,谁生谁灭,谁苦谁乐,谁可得,谁不可得,谁能谁不能,等等,远离一切分别、取舍妄想,不作思量,以能忍之心、宽厚之心、平等之心、平淡之心、随顺之心,对待一切,为人处世,修学佛法,转变自身妄想习气,成就真实智慧,使自心得到彻底解脱。

  “复次,大慧,妄想三有苦灭,无知爱业缘灭,自心所现幻境随见,今当说。”(欲要修成正果,需要把握正确的禅修观,否则会心入魔道。为了让修禅者明白这个道理,佛对大慧说:有修禅定者,不是以诸法皆空无所有的正智来观察一切,而是对三有之苦、种种无知、种种造业、导致生死的爱欲作灭的观想,其实这是妄想。在这样的观想中,自心会现种种幻境,修禅者不觉,而将其执为成就,以为真实。这是很危险的。今天我必须和你们说说这个问题。【注】三有,即欲界、色界、无色界。须知,修禅所现一切境界,都是虚幻的,不可得的。若认为已得或可得,所现为实,便是妄想。若修禅定不减妄想,反增新的妄识,便是背离了修禅的宗旨,这是不可取的)

  “大慧,若有沙门、婆罗门,欲令无种、有种因果现,及事时住,缘阴界入生住,或言生已灭。大慧,彼若相续、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破坏断灭论。所以者何?以此现前不可得,及见始非分故。”(佛告诉大慧,如果有沙门和婆罗门认为人身是由自然物质、父母、六识这三缘和合而生,欲修灭此身心得涅槃果,或幻想时节停住,或妄想于阴界入生常住身,或妄想生者已灭而入寂灭,那是不可能成就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修行是建立在有种种相续、有事物、有生、有作、有涅槃、有修、有业、有果报、有苦集、有断灭等见之上,落在了外道的破坏断灭论中。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一切都不是真实现,不可得。佛说,其禅修观非正知正见,从一开始就错了。【注】沙门,即出家修道者。婆罗门,即净行者。无种者,此指自然物质。有种者,此指父母。事时,指时节。阴界入,即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相续,指生的相续和识的相续。道,指修道。谛,指苦集二谛)

  “大慧,譬如破瓶,不作瓶事;亦如焦种,不作芽事。(佛拿瓶子和种子作譬喻,对大慧说,譬如瓶子破了就盛不了水,种子焦了就发不了芽,若禅修观错了就不到解脱之果)如是,大慧,若阴界入性,已灭、今灭、当灭,自心妄想见。(佛说,若认为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等一切诸法已灭、今灭、当灭等,便是自心的妄想之见)无因故,彼无次第生。(五阴十八界十二入本就无有,因为无有,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生灭。禅修观建立子虚乌有之上,也就不可能有真实成就)大慧,若复说无种、有种、识,三缘合生者,龟应生毛,沙应出油,汝宗则坏,违决定义。(再说,若此身真是由自然物质、父母、六识这三缘相合而生,则龟应生毛,沙应出油。如果你真的这么想,则你的修禅宗旨也就坏掉了,以为它违背了无生之义。【注】决定义,即第一义。第一义,即无生之义)有种、无种说,有如是过,所作事业,悉空无义。(因三缘合生说有如是过错,所以所修悉皆落空,不能成就)大慧,彼诸外道说有三缘合生者,所作方便、因果、自相,过去、未来、现在,有种无种相,从本已来成事,相承觉想地转,自见过习气,作如是说。(佛告诉大慧,那些外道之所以说有三缘相合生,是因为他们的教法、因果观、自心相、三世相、有种相、无种相,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觉想,他们游走在妄想之地,相承相传,使坚持错误的邪见成为顽固的习气,所以才作如是说法)如是,大慧,愚痴凡夫,恶见所害,邪曲迷醉无智,妄称一切智说。”(结果呢,那些凡夫愚痴被‘有见’、‘无见’、‘常见’、‘断见’等恶见所害,心性邪曲,迷无所知,但却自以为智,妄称三缘相合生是一切智者所说)

  “大慧,若复诸余沙门、婆罗门,见离自性,浮云、火轮、乾闼婆城,无生,幻焰水月及梦,内外心现,妄想无始虚伪,不离自心。(佛告诉大慧,如果沙门、婆罗门了知三昧幻境为自心生起的自性相,而能离开之,则见所现幻境如浮云成像,如火焰成轮,如乾闼婆城现于空中,悉皆无生。如幻焰,如水中月,如梦境般而现的三昧幻境,乃是内外诸法在自心的显现,是由无始以来的虚伪习气生出的妄想,一切相不离自心)妄想因缘灭尽,离妄想说所说,观所观,受用建立,身之藏识于识境界、摄受及摄受者,不相应。(若能这样的话,则引起妄想的因缘便会灭尽,对三昧幻境不生执著,不起妄想,则能离开妄想而说所说,观所观,建立受用,使心中藏识与六识与六根摄受以及六尘不相对应)无所有境界,离生、住、灭,自心起,随入分别。大慧,彼菩萨不久当得生死涅槃平等,大悲巧方便,无开发方便。”(由此可至于无所有境界,离生、住、灭相而生其心,随入一切境界,这样的菩萨不久当能获得生死与涅槃平等,获得大悲说法巧妙方便,不用开发,便得此方便)

  【注1】为何佛说,不用开发,便能获得大悲说法巧妙方便?因为一切智慧和种种方便,本住自心,故到达自觉圣智境界后,即不用开发,便能随众生心量而自心自在地说法。这就像云散日出,暗退明现,复归本来清净自心,慧性显露,妙智、善法之海,无需开发,自然升出,不用不增,用之不减。

  【注2】所谓生死、涅槃平等者,是说,本就无有生死,哪有什么可离可灭。是说,三界生死为妄想,离了妄想,悉数无有。是说,离了妄想,即是涅槃,涅槃即是离妄想。是说,在三界之外,无另有涅槃可得。是说,随处离妄想,随处即涅槃。是说,离了妄想,即无烦恼;无有烦恼,即是涅槃境界。如何才能离妄想?复归心的本来清净,观一切法如梦如幻、不生不灭,观无一法可得,亦无一种可失,观照自心起心动念的虚妄,渐达心无攀缘,无所挂碍,无欲无求,无有恐怖,无有烦恼,无有分别,无颠倒梦想的寂定境界,究竟涅槃。

  “大慧,彼于一切众生界,皆悉如幻,不勤因缘,远离内外境界,心外无所见,次第随入无相处,次第随入从地至地三昧境界,解三界如幻,分别观察,当得如幻三昧;(佛告诉大慧,若沙门、婆罗门于禅定中观一切众生界全都如幻,不在因缘及因缘和合名相上用心,远离内外境界,知心外无所有,一切唯心所现,然后入于无相境界即无生境界,从初地一直修至十地,直至成为等觉菩萨,觉悟智慧证入与佛相等,深解三界如幻,妙观诸法之相、众生之机,当得如幻三昧)度自心,现无所有,得住般若波罗蜜,舍离彼生,所作方便;(到了这一步,即可在三昧定中作无相行,度自心众生,虽度无数众生,但不作有所度想,安住于无所有的智慧彼岸,离生灭法,得说法方便无碍、行与所作无碍)金刚喻三摩提,随入如来身,随入如如化,神通自在,慈悲方便,具足庄严,等入一切佛刹、外道入处。(待功德圆满,即可以金刚般坚固正定心转入佛地,得成如来身,随入真如法性,依其起诸变化,神通自在,慈悲方便,具足庄严,平等出入一切佛界、魔界)离心意意识,是菩萨渐次转身,得如来身。”(总之,离开自心的心意、意识,是菩萨能渐次转身为如来的修行证道唯一法门)

  【注】(1)众生界,即指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阿修罗界、人界、天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又指众生生存之世界。(2)内境界,指眼等七识。(3)外境界,指色等六尘。(4)如幻三昧,指深解三界如幻,持如幻观,观察认识一切,所得三昧。亦指菩萨在三昧禅定中作如意变化,入如幻世界,做如幻度生佛事。(5)般若,为一种观见诸法实相,远离妄想的智慧,非是俗世言称的智慧。(6)波罗蜜,意思为到解脱之彼岸。(7)三摩提,即心的正定。(8)如如,即诸法一如,不生不灭,不二平等。(9)心意,为八识中的第七识,即末那识。(10)意识,为八识中的第六识。

  “大慧,是故欲得如来随入身者,当远离阴界入心、因缘所作方便、生住灭妄想虚伪。(佛告诉大慧,所以,要想修得方便自在的如来应身,应当远离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等种种妄想相以及对因缘和合法、生住灭法的分别妄想)唯心直进,观察无始虚伪过妄想习气因。(以诸法唯心的正智向无相直进,观察无始以来的虚妄烦恼都是由妄想习气所导致)三有思惟无所有,佛地无生,到自觉圣趣。(思惟三界无所有,乃至于佛地亦无生,直至到达自觉圣智境界)自心自在到无开发行,如随众色摩尼,随入众生微细之心,而以化身随心量度,诸地渐次,相续建立。(由此可到无需开发智慧即可自心自在地说法,作种种利益众生之行,如同摩尼珠随众显色,能以微细智入众生微细之心,随众应现化身,随其心量而说法,示以方便度门,令依此修行,渐次入地,相续建立正知正见)是故,大慧,自悉檀善,应当修学。”(所以,菩萨应当修学如何修得自觉圣智,以自觉圣智来布施善法)

  【注】①如来随入身:指佛的应身、意生身。②三有:即欲有、色有、无色有,义同三界。③自觉圣趣:即自觉圣智境界,自证圣境。④摩尼:如意宝珠。⑤悉檀:成就,布施之义。佛以四种机缘方便说法,遍施一切众生,称为四悉檀。一、世界悉檀。由于世界众生沉陷太深,根器浅薄,故佛先随顺凡情,以其所欲乐闻,为之方便说法,令生欢喜。二、为人悉檀。佛欲说法,必先观众生各人根器之大小,宿业之浅深,然后机宜而为说法,令生正信,增长善根。三、对治悉檀。如对众生贪欲多者,则教其观种种不净;对嗔恚多者,则教其修慈心,对愚痴多者,则教其观因缘。此为对症给药,遍施众生。四、第一义悉檀。第一义,即实相之理,究竟了义。当佛知众生善根已熟,即为说诸法实相,令众生真正契入教法,故又称入理悉檀。菩萨救度众生应依其四种悉檀。

  第三分 佛说藏识与转识 圣智三相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所说心意、意识、五法、自性相,一切诸佛菩萨所行、自心见等,所缘境界不和合,显示一切说,成真实相,一切佛语心。(大慧又向佛提出新的问题,对佛说:世尊说过,在心意、意识、五法、自性相等几个方面,一切诸佛菩萨的利益众生之行和自心见识等,都不与所对应的内外境界相和合,而为众生说一切法,显示其真实相,所说的都是为佛语和佛心)为楞伽国摩罗耶山、海中住处诸大菩萨,说如来所叹,海浪藏识境界、法身。”(恳请世尊为参加这次楞伽山法会,以及住在周边海中的大菩萨们说一说,什么是不与所缘境界相和合,说一说,如来称叹的像海浪般的藏识境界,说一说如来法身)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言:“四因缘故,眼识转。(佛告诉大慧:以眼识为例,眼识转生,有四种因缘)何等为四?(是哪四种)谓:自心现摄受、(一是自心对自心所现作摄取,生出现识)不觉无始虚伪过色习气、(二是不易觉察的从无始以来就形成的对色作妄想分别的虚伪顽固习气。【注】此习气臧于如来藏中,所以称之为藏识,藏识又名识藏)计著识性自性、(三是计著有诸识有所识)欲见种种色相。(四是想见种种色相的欲望)大慧,是名四种因缘(大慧,就是这四种因缘使得眼识生起)。水流处,藏识转识浪生。”(随着现识境界像水一般的流注生出,在藏识的作用下,便辗转生出眼识,如同大风吹起海水生起波浪)

  “大慧,如眼识,一切诸根、微尘毛孔俱生,随次境界生,亦复如是。(和眼识相同,所有的根识,甚至是细微毛孔的感觉,也都是随着现识的生起而次第生起。【注】境界,此指五种现识,即眼等五根之见)譬如明镜现众色像,大慧,犹如猛风吹大海水,外境界风飘荡,心海识浪不断。(佛对大慧说,心就像一面镜子,将色等五尘摄入其中,生出五种现识,显现众尘像,称为外境界。就像猛风吹进大海掀起大浪,现识生起后,心为外境界所动,飘荡如风,心海便会翻起五种识浪。现识不停地生起,识浪就不会不断地涌起。【注】心海:譬喻心相如海。大到宇宙,小至微尘,一切万有,无不是由心现,所现无边无际,故喻心相如海)因所作相异不异,合业生相,深入计著,不能了知色等自性,故五识身转。”(因各自所作诸业有异有不异,种种造业合在一起,便会生出对现识即外境界的分别相,并将其深入地计著,而成眼等五识。这便是由现识转生分别事识。由此,便不能了知色等五尘的虚妄性,而使自身转为五识身。【注】所谓五识身,是指身有五识。五识者,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大慧,即彼五识身俱,因差别,分段相知,当知是意识因。(佛告诉大慧,在成为五识身后,因眼等五识各自不同,故而是各作各的分别。在有了五识后,自心又会将五识合在一起进行觉知和比较,于是便辗转生出意识即第六识。所以说,眼等五识的生起是意识随之生起的原因。【注】对五识的总体觉知,称为法尘。对法尘的善不善分别所生起的心识即为意识)彼身转,彼不作是念:‘我展转相因’。(五识转生意识是不知不觉的过程。从五识辗转生出意识时,意识不会作这样的想,我是因五识辗转相生的)自心现,妄想计著转。(意识是自心所现的妄想,也就是自心对法尘的计著,辗转生出的分别妄想)而彼各各坏相俱转,分别境界,分段差别,谓彼转。(与由五识辗转生出意识相同,五识分别坏去后,意识也会随之转坏,这就识的相坏。六种识都是对事物的分别境界,它们是先后生起,由此至彼,各作分别,这称为转)如修行者入禅三昧,微细习气转而不觉知,而作是念:‘识灭然后入禅正受’,实不识灭而入正受。(佛告诉大慧,回归清净真识,于诸法不生分别和计著,并不是要灭去六根功能,只是对事不作分别和计著。比如修行者入了禅定三昧,微细习气便被不知不觉的转变了,对一切诸法不再作分别、计著等妄想。但得禅定三昧正受,并非是因为心里念想着‘识已灭去,我入无生三昧’,然后得到三昧正受。实际上,入于禅定三昧后,六根的功能并没有灭去,只是心于诸法不再作分别和计著,不再起妄想妄念而已。)以习气种子不灭,故不灭。以境界转,摄受不具,故灭。”(为什么六根识的功能不灭呢?因为六根的识是自心自性,如来藏中的习气作为生起七种识的种子,它是不会自己灭去的,种子不灭,思维妄想与六识也不会灭。说六识灭,是说六识不起,是说自心从妄想境界转至正智境界即清净境界,于一切摄受不再作分别、计著,这即是妄想识灭。【注】《大乘入楞伽经》卷二曰:“以彼不灭习气种故,但不取诸境,名为识灭。”。不取诸境者,即对六尘不作分别和计著)

  “大慧,如是微细藏识究竟边际,除诸如来及住地菩萨;诸声闻、缘觉、外道修行所得三昧智慧之力,一切不能测量决了。(佛告诉大慧,习气即微细藏识究竟是怎样的情况,唯有诸佛及七地以上菩萨才能知道。一切声闻、缘觉、外道修行者,凭他们所得的三昧智慧之力,是丝毫不能测度得知的。【注】七地以上菩萨,包括不动地菩萨,善慧地菩萨,法云地菩萨,以及等觉菩萨)余地相,智慧巧便分别决断句义,最胜无边善根成熟,离自心现妄想虚伪,宴坐山林,下中上修,能见自心妄想流注。(佛告诉大慧,修到了第八不动地的菩萨,之后的修习是,以智慧善巧方便力分别决断即理解诸佛所说句义,依最胜尊所说第一义修学佛法,使无边善根渐臻成熟。当离开自心所现妄想及虚假幻象,最好选择一处安静的山林,坐在其中清心修禅,由下到中到上,一步步地向上而修,便能见到自心妄想的流注情况)无量刹土诸佛灌顶,得自在力神通三昧。(到了这时,会有无量刹土诸佛来为之灌顶,于是他获得三昧神通,得其自在生发运用之力)诸善知识,佛子眷属,彼心意、意识,自心所现自性境界虚妄之想,生死有海,业、爱、无知,如是等因,悉以超度。(修到了这一步,种种善知识便已俱备,成其眷属,他可算是登堂入室的佛子了。至此,他的心意、意识,以及他对自心所现自性境界的虚妄之想等招来无边生死苦海的业、爱、无知等,全都被超度,悉数寂灭。他从生死苦海中真正解脱出来)是故,大慧,诸修行者,应当亲近最胜知识。”(佛告诉大慧,修行者应当亲近这样的最胜知识,不可与二乘、外道为伍。因为,除佛以外,只有此类大善知识了知藏识真相,能给你开示,助你开悟,在其指导下,你的修行能不入歧途,摘得正果。【注】最胜知识,即最解佛法之义的善知识,所知最全面的善知识)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世尊想把所讲的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波鼓冥壑,无有断绝时。

  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

  (偈的含义是:藏识是习气,常住心中,自己不自灭。由于自心为外境界所动,飘荡起来,犹如猛风吹起,转而在心海上生出种种识浪,腾跃不止。若不息止计度心、攀缘心,则识浪生起便永无断绝时)

  青赤种种色,珂乳及石蜜,淡味众华果,日月与光明,

  非异非不异;海水起波浪,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各种色像、滋味、花果,以及日月和光明,它们既相异又不相异。如同海水起波浪,诸浪虽不同,但都是海浪。七种识也是如此,其识虽不同,但都是自心所现分别妄想境界,是在内因外缘的和合中由心而生的分别妄想境界。【注】内因,即藏识。外缘,即色等五尘)

  譬如海水变,种种波浪转,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就像海浪随着风的改变而转变,七识也是随着内因外缘的改变而转变)

  谓彼藏识处,种种诸识转,谓以彼意识,思惟诸相义。

  (藏识是诸识生起的本因,种种诸识皆是依藏识辗转生出。所谓生诸识,即是用分别心思维诸法之相)

  不坏相有八,无相亦无相。譬如海波浪,是则无差别,诸识心如是,异亦不可得。

  (八种识性皆不坏,诸识无生亦无灭。就像海浪皆水浪,变化不定无差别,种种诸识皆心识,虚幻之性无差别)

  心名采集业,意名广采集,诸识识所识,现等境说五。”

  (什么是心意,心是采集造业者,意就是心的采集。什么是诸识,识就是心采五尘进行认识后现出五种分别境界即五识境界。【注】此业,是指生出六识。即心采五尘生出现识,然后又起分别妄想,生出分别事识)

  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曰:(为穷诸识究竟,大慧以偈再问)

  “青赤诸色像,众生发诸识,如浪种种法,云何惟愿说。”(问:众生心中生起的种种诸识相五花八门,就像海浪般的形态万千。这是为什么呢?还请世尊解说)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世尊也以偈回答大慧)

  “青赤诸杂色,波浪悉无有,采集业说心,开悟诸凡夫。(答:像海浪般的五花八门种种诸识悉皆虚妄,非真实有生。说心是采集造业者,是为开悟凡夫,令凡夫远离妄想)

  彼业悉无有,自心所摄离,所摄无所摄,与彼波浪同。(并无真实不虚的采集造业,不要计著有真实的采集造业。同时,自心应离开六根所摄六尘,知诸法皆空无所有,摄与所摄虚妄无所有,知幻即离,于所摄不作分别,心不被外尘所动,对诸法不起攀缘妄想,使自心始终清净。如此,诸识便不会生起,就没有了心的造业。这与大海平静不起波浪是相同的)

  受用建立身,是众生现识,于彼现诸业,譬如水波浪。”(对身体的受用觉知,是众生的现识。有了现识,又会辗转生出分别事识,就像譬喻的海水起波浪)

  尔时,大慧菩萨复说偈言:(大慧以偈再问)

  “大海波浪性,鼓跃可分别,藏与业如是,何故不觉知?”(问:大海及海水起波浪是可见可分别的。为什么藏识不能觉知到呢,诸识的生起也不能觉知到呢)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世尊仍以偈回答大慧)

  “凡夫无智慧,藏识如巨海,业相犹波浪,依彼譬类通。”(佛答:这是因为凡夫无智慧,所以不能觉知到。说藏识如巨海,业相似海浪,这只是打个譬喻,目的是使众生容易理解。【注】业相,此指诸识之相,即对事物的分别相)

  尔时,大慧菩萨复说偈言:(大慧以偈再问)

  “日出光等照,下中上众生;如来照世间,为愚说真实,已分部诸法,何故不说实?”

  (偈义:佛的智慧如日出之光普照众生,无分下中上。如来智慧光照世间,为众生演说真实相,是令众生能离开虚妄,走出迷境。为什么佛在过去诸部法中不说一切真实相呢)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世尊仍以偈回答大慧)

  “若说真实者,彼心无真实。(佛答:因为众生之心不在真实境界中,若说真实相,反会令其生疑)

  譬如海波浪,镜中像及梦,一切俱时现,心境界亦然。(众生的心境界是虚妄境界,其一切事一时俱现,就像海水遇风起浪,镜子显现色像,夜眠生起梦境)

  境界不具故,次第业转生。(由于众生不具清净境界,所以才会辗转生出种种诸识)

  识者识所识,意者意谓然。五则以显现,无有定次第。(所谓识,即识其所见识,不仅眼等五识如此,意识也是如此。眼等五识的生出是不分先后,没有一定的次第)

  譬如工画师,及与画弟子,布彩图众形,我说亦如是。(如同画师教弟子绘画,需要用到种种色彩,佛对弟子说法也是如此,需要借用种种名词来表达其义)

  彩色本无文,非笔亦非素,为悦众生故,绮错绘众像。(色彩本来不是画,也不是画笔,也不是素布,但为了取悦众生,而被用来绘画众图像。同理,各种名词也不是所要说的,也不是心地,它只是用来表达所要说的,同一词汇用在不同地方,会有不同含义)

  言说别施行,真实离名字,分别应初业,修行示真实。(修学佛法不要计著于言说句,真实义是离开名词的,需要自心自悟。如实修行之佛子应为修行者分别开演诸识真相,从现识开始说起,显示诸法真实义。【注】初业,此指自心采集色等五尘,生出现识)

  真实自悟处,觉想所觉离,此为佛子说。(真实义全靠自悟得到,悟得真实后,就应当离开觉与所觉、想与所想。这是我对佛子说的)

  愚者广分别,种种皆如幻,虽现无真实。(愚夫对一切都加以分别,然自心所现一切皆如梦幻,虽现非真实)

  如是种种说,随事别施设,所说非所应,于彼为非说。(由于众生之心不在真实境界中,所以应根据众生根性,就事说事,按其所乐,分别施教。如不能因机施教,因人而教,所说不与所教对象相应,则说了等于没说。【注】施设,此指以法说教)

  彼彼诸病人,良医随处方,如来为众生,随心应量说。(如同良医治病需根据其病对症下药,如来为众生说法,也是随其心量相应而说)

  妄想非境界,声闻亦非分,哀愍者所说,自觉之境界。”(只要心有分别妄想,那就不是清净境界。声闻人的境界也不是彻底的清净境界。如来所说清净境界,即自觉之境界。【注】哀愍者,此指如来。无量寿经曰:‘如来普慈哀愍,悉令度脱’)

  “复次,大慧,若菩萨摩诃萨,欲知自心现量摄受及摄受者妄想境界,当离群聚、习俗、睡眠,初中后夜,常自觉悟修行方便。当离恶见经论言说及诸声闻缘觉乘相,当通达自心现妄想之相。”(末了,佛对大慧说:修大乘的菩萨,若想知道自心所现的摄受及摄受的妄想境界,当离开人群和喧闹场所,离开日常习俗,克制睡眠,日修夜修,觉悟修行方便法门,并应当离弃外道恶见经论所说以及声闻缘觉小乘病相,当能通达了知自心现起妄想的情状。【注】求佛果为大乘,乐阿罗汉果、辟支佛果为小乘。即菩萨乘为大乘,缘觉乘、声闻乘为小乘。此外,还有人乘、天乘、梵乘等。人乘者,即受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戒可生为人。天乘者,即以十善法运载众生,使其得以生于欲界天。梵乘者,即以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运载众生出生死海,生于色界、无色界。十善法,即十戒,一为不杀生戒,二为不偷盗戒,三为不邪淫戒,四为不妄言戒,五为不绮语戒,六为不恶口戒,七为不两舌戒,八为不贪欲戒,九为不嗔恚戒,十为不邪见戒——参看《十善经》)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建立智慧相住已,于上圣智三相,当勤修学。(佛接着说:大菩萨通达了自心现妄想之相后,当依自觉自悟建立起不生妄想的智慧,定住自心,住在智慧境界中,在此基础上,勤奋修学圣智三相)何等为圣智三相当勤修学?(什么是圣智三相呢)所谓无所有相、一切诸佛自愿处相、自觉圣智究竟之相。(即:无所有相、一切诸佛自愿处相、自觉圣智究竟之相)修行得此已,能舍跛驴心慧智相,得最胜子第八之地,则于彼上三相修生。”(修得了圣智三相,能超越二乘慧智相,成八地菩萨。成了八地菩萨,即可依圣智三相修成佛果。【注】跛驴者,因声闻缘觉二乘于圣智三相不能行,故喻为跛驴。最胜子,此指第八地菩萨)

  “大慧,无所有相者,谓声闻缘觉及外道相,彼修习生。”(佛告诉大慧,无所有相是声闻缘觉及外道所能修得的最高慧智相。这是最基本的智慧相,也是由小乘果到大乘修行的开端)

  “大慧,自愿处相者,谓诸先佛自愿处修生。”(自愿处相,是指发成就无上佛果的大愿心,过去所有的佛都是凭发大愿心修成圣果的)

  “大慧,自觉圣智究竟相者,一切法相无所计著,得如幻三昧身,诸佛地处进趣行生。”(自觉圣智究竟相,是指对一切法相都不加分别与执著,而后得到如幻三昧身,能神通自在地出入三界,教化众生。如此可向佛地进发,成就圣果。【注】自觉圣智,即通过自觉自悟得到的超凡入圣的无相正智。究竟相,彻底的清净相、平等相。如幻三昧身,即通过修习如幻三昧,将五识身转为诸识不生的等持正定身。入此身,视一切法如幻,于一切法不生分别,不起妄想,能作如幻神通变化,出意生身,故称如幻三昧身)

  “大慧,是名圣智三相。若成就此圣智三相者,能到自觉圣智境界。是故,大慧,圣智三相,当勤修学。”(佛告诉大慧,这便是圣智三相。若成就了此圣智三相,便可到达到如来的自觉圣智境界。所以,对圣智三相,菩萨们应当勤奋修学)

  第四分 佛说圣者自觉之境界 诸法不异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知大菩萨众心之所念,名圣智事分别自性经。承一切佛威神之力,而白佛言:(当时,大慧菩萨心里明白,佛的自觉圣智有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等,知道诸菩萨已闻说八识法,又念着欲闻三自性法,故再请佛说自觉圣智是如何分别自性的经,于是对佛说:)“世尊,惟愿为说圣智事分别自性经,百八句分别所依。(请世尊为我们说,自觉圣智是如何分别自性的经,诸佛百八句都是依此经而说诸法的。【诸】此分别,是指对诸法的观察和认识)如来应供等正觉,依此分别说菩萨摩诃萨,入自相共相妄想自性。(一切诸佛,都是依自觉圣智教菩萨们如何观察和认识所入自相和共相都是妄想自性相。【注】入相,即住在某个认识知见中,以为其真实不虚。相有法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等。比如计著法的有无和计度法的同异,便是入法相;比如计著自身摄受是真,觉自身有境界,便是入我相、法相;比如计度人与动物、鬼神不同,便是入人相;比如计度人与人的差别,计著身体的真实,便是入众生相;比如计著年龄,计度身体的好坏,便是入寿者相。顺境则喜,逆境则悲,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法相。轻蔑他人,狂傲自大、觉境界比别人高,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法相。觉己善他不善、人有贵贱,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法相。觉自己是有所作、有所说、有所度,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法相。觉自己得了法、有智慧,是有我相、法相。佛说,菩萨应离一切相)以分别说妄想自性故,则能善知,周遍观察人法无我,净除妄想,照明诸地,超越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诸禅定乐,观察如来不可思议所行境界,毕定舍离五法、自性,诸佛如来法身智慧善自庄严。(依于佛说的分别诸法的自性经进行修行,便能善知诸法,周遍观察到人无我、法无我,从而达到净除妄想,了然照见种种心地,超越声闻缘觉二乘及外道贪著的禅定乐境界,观见到如来不可思议的心行境界,是完全舍离了五法、自性相的,法身清净,智慧胜善,本自庄严的境界。【法身】即佛的真身,即佛的自性身,即佛的妙真如,即佛的自心。佛的法身无形无相,不可说,然是真实而有。自心者,不是肉心,不是大脑,不是物,不是身体的某个部分,也不是思想本身,也不是识的本身,不在身外,也不在身内,说它在一切处,又不在一切处,它虽不可见,但一切都由它生出,三界六道由它而现,所有众生皆为其子)起幻境界,升一切佛刹兜率天宫,乃至色究竟天宫,逮得如来常住法身。”(当到了人法无我境界,便可禅修如幻三昧,起幻境界,升诸天宫,入兜率天宫,乃至色究竟天宫,直至得见如来常住法身。【注】兜率天,即欲界六天之第四天,为弥勒菩萨所住处。色究竟天,为色界十八天之一,为色界天之最顶,为修最上品四禅者报生之处,实乃其自心所现)

  佛告大慧:“有一种外道,作无所有妄想计著:觉知因尽,兔无角想,如兔无角,一切法亦复如是。(佛告诉大慧,外道不是执有,就是执无。有一种执无的外道作一切法无所有的妄想计著,他们觉知生起诸法的因缘已尽,就像兔角一样的不存在了,说是由于因缘已尽,所以一切法都无所有了,也像兔角一样的无所有)大慧,复有余外道,见种求那,极微、陀罗骠形处、横法各各差别,见已计著,无兔角横法,作牛有角想。(而执有的外道见四大种、微尘、陀罗骠等各具德性和形态,对诸法之间的差别横生计度。他们不像执无的外道那样,于法横生如兔无角的计著,而是计著诸法实有,就像牛之有角。【注】种,指地水火风四大种。求那者,物的德性。极微者,极细微尘。陀罗骠,指地、水、火、风、空、时、方、神、意等九法。形处者,形态体量。横法者,横计)大慧,彼堕二见,不解心量,自心境界妄想增长,身受用建立妄想限量。(佛对大慧说,执无的外道堕于无见,执有的外道堕于有见,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诸法唯心,从而导致自心境界妄想增长,依身体的受用建立起妄想心量。【注】二见,此指无见和有见)大慧,一切法性亦复如是,离有无,不应作想。(佛对大慧说,一切法无非妄想心量,应离有无二见,不作有想,亦不作无想。【注】佛说法是离有离无的。说无,是为了破有见。说有,是为了破无见。诸法实相是,有是如幻而有,其性无实,虽生无生,虽灭无灭)大慧,若复离有无而作兔无角想,是名邪想。(佛又对大慧说,若因佛说有无俱离,于是便作兔无角想,以为有无俱离的意思,就是诸法如兔子之角,根本无有,这亦是邪想)彼因待观,故兔无角,不应作想。(也不应作诸法谁有谁无的分别,即不应想某法是有,某法如兔角般的根本无有。【注】待,相对、对待)乃至微尘分别事性,悉不可得,大慧,圣境界离,不应作牛有角想。”(从四大至微尘,以自觉圣智观察一切事物,其性都是不可得。圣智境界是有无俱离的,对诸法既不应作兔无角想,亦不应作牛有角想,不生一切妄想)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得无妄想者,见不生想已,随比思量观察不生妄想,言无耶?”(大慧又问:无妄想者,对诸法不生有见和无见之想,观察自心的思量使之不生分别妄想。‘无’,是否就是观察不生有的妄想,诸法便为无的意思?)

  佛告大慧:“非观察不生妄想言无。(佛答:说无,不是说观察诸法不生有的妄想,诸法便是无)所以者何?妄想者,因彼生故,依彼角生妄想。(为什么这么说呢?妄想的意思是,依此见而生彼见。比如依牛角的有见,通过比较而后,生出兔角为无的分别妄想)以依角生妄想,是故言依因故。(因为是依角而生有无妄想,所以说,妄想的生出是因先有此识而后生出彼识)离异不异,故非观察不生妄想,言无角。(说离开异和不异的分别妄想,不是说观察不生有的妄想,诸法便为无。无的意思是,诸法真实本就为无。观察不生有的妄想,诸法是无;观察生有的妄想,诸法还是无)大慧,若复妄想异角者,则不因角生;(佛进一步对大慧说,无就是无,这与生不生妄想没有关系。但若生出牛有角兔无角等异见妄想,则其妄想就不是因角而生,而是因自心的分别而生)若不异者,则因彼故,乃至微尘分析推求,悉不可得。(若见有角和无角不异,则是因诸法无有之性而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将牛角碎为微尘,一直分析推求下去,最终会归于无有,悉不可得)不异角故,彼亦非性。(因有角和无角不异,所以有也是非有。一切物都如是。【注】非性,非如实不虚而有)二俱无性者,何法何故而言无耶?(诸法的异与不异本来就不是真实的存在,为什么要讨论是什么原因要说诸法无的呢)大慧,若无故,无角观有,故言兔无角者,不应作想。(佛告诉大慧,论诸法实相都是无有。若将诸法进行比较,见牛有角而兔无角,然后得出结论,言说牛有角而兔无角,这就不对了,不应作这样的想。此话的含义是,‘无’不是相对于‘有’的无,不是建立在分别妄想之上的无,‘无’,就是实为无有,不是因不生分别妄想,诸法便为无有)大慧,不正因故,而说有无,二俱不成。”(佛对大慧说,不以正因来论有无,则有无二论俱不成立。【注】什么是正因,正因就是一切诸法之有实为无有,本就无有,不随妄想有便有,也不随妄想无便无)

  “大慧,复有余外道,见计著色空事形处横法,不能善知虚空分齐,言色离虚空,起分齐见妄想。(佛恐修行者在‘无’的知见上受到外道的影响,故对大慧说,有一种外道的知见计著色与虚空的相状、性状,横生差别对立之见,他们不能知道色与虚空的真相,认为色与虚空异,色是色,空是空,色与虚空相互对立,而起分齐之见,此属妄想。【注】分齐,区别、差别、对立之义)大慧,虚空是色,随入色种。(佛告诉大慧,虚空也是色,色空不异。因色空不异,故能相容,色种能随入虚空。【注】色种,此指四大种)大慧,色是虚空持所持处所建立。(佛告诉大慧,色空不异,故色能为虚空所持,在所持处建立诸色)性色空事,分别当知。(对于色性、虚空性,当作如是认识)大慧,四大种生时,自相各别,亦不住虚空,非彼无虚空。(佛告诉大慧,地水火风四大生时,其坚湿暖动各有自相,看起来独立于虚空,但四大中并非无虚空,四大之性并非不空)如是,大慧,观牛有角,故兔无角。(和观四大而生虚空之见相同,愚夫由观牛有角而生出兔无角之见)大慧,又牛角者,析为微尘,又分别微尘,刹那不住。彼何所观,故而言无耶?(佛又对大慧说,色空不异,有无也不异。牛角的有即是无,将牛角碎为微尘,一直分解下去,最终会归于无有。至于对微尘的分别心念也是在须臾之间生起,须臾之间灭去,同样是虚无的。既然有即是无,有即非有,那么他们通过什么样的观察得出分别,说牛有角,而兔无角呢。【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无受想行识,无色声香味触法)若言观余物者,彼法亦然。”(智者观四大和虚空不异,观牛角的有和兔角的无不异,观其它事物也是如此,无有异和不异)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当离兔角、牛角、虚空、形色异见妄想。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当思惟自心现妄想,随入为一切刹土最胜子,以自心现方便而教授之。”(最后,世尊告诉大慧菩萨:应当远离像兔无角而牛有角、虚空是空而色是色,这样的异见妄想。修菩萨行的人应当思维种种相都是自心所现妄想相,以此正智随入一切世间,以自心所现最胜方便法门,教授众生。【注】最胜方便法门,是指第一义的方便法门)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的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色等及心无,色等长养心,身受用安立,识藏现众生。(偈义:色、声、香、味、触、受、想、行、识皆空无有。自心计著由自心所现的色、声、香、味、触,常养在心,由此而建立五根受用之身,心现种种众生。这一切都是藏识所致)

楞伽经原文及白话文注解

  心意及与识,自性法有五,无我二种净,广说者所说。(为度化众生,如来广说心意、八识、五法、三自性、二种无我等法)

  长短有无等,展转互相生,以无故成有,以有故成无。(长、短、有、无等识都是因相互比较分别,相依相互辗转生出。依无见而生有见,依有见而生无见。依短见而生长见,依长见而生短见。一切分别妄想的生起皆如是)

  微尘分别事,不起色妄想,心量安立处,恶见所不乐。(用分析微尘法观察诸色,便见色无有,于色即不起妄想。将自心安立于无生境界,自然不生恶见,不乐恶见)

  觉想非境界,声闻亦复然。救世之所说,自觉之境界。”(凡夫的六识觉想境界不是真实境界,是虚妄境界,声闻境界亦如是。佛说,以上之所说的真实知见,是救世如来说的自觉之境界)

  楞伽经通俗释义白话注解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第一卷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

  第五分 佛说净诸识

  尔时,大慧菩萨为净自心现流故,复请如来,白佛言:“世尊,云何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为顿为渐耶?”(大慧菩萨为如何净除自心七识流注的问题,再请佛开示:世尊!如何教一切众生净除自心的七识流注,是顿净呢还是渐净呢?)

  佛告大慧:“渐净非顿!如庵罗果,渐熟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佛回答大慧:是渐净,而不是顿净。就像庵罗果是逐渐成熟的,而不是一下子成熟的。如来教一切众生净除自心七识流注,也是如此,是逐渐净除,而不是一下子净除的)譬如陶家造作诸器渐成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又譬如,陶工制作一件陶器是要花费一些时间的,而不是顿时就做出来的。如来教一切众生净除自心七识流注,也是如此,是逐渐净除,而不是一下子净除的)譬如大地渐生万物非顿生也,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再譬如,大地万物也不是顿时就生长起来的。如来教一切众生净除自心七识流注,也是如此,是逐渐净除,而不是一下子净除的)譬如人学音乐书画种种技术渐成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又再譬如,学习音乐书画等艺术,也要有长期的功夫积累,才能学有所成。如来教一切众生净除自心七识流注,也是如此,需要不断的用功,逐渐的除去,一下子净除不掉)譬如明镜顿现一切无相色像,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顿现无相、无有所有清净境界。(佛又说道:净除自心七识流注,是渐净,不是顿净。但现无相、无有所有清净境界,是顿现,而不是渐现,就像明镜显现一物无有,是顿现,而不是渐现)如日月轮顿照显示一切色像,如来为离自心现习气过患,众生亦复如是,顿为显示不思议智最胜境界。(又如太阳或者月亮出来的时候,顿时照明显示天下万物,如来顿现无相、无有所有清净境界,是因为彻底离开了自心的虚伪习气,不再染著六尘。众生也是如此,七识流注净除,顿时显示不思议智最胜境界)譬如藏识,顿分别知自心现及身安立受用境界,彼诸依佛亦复如是。顿熟众生所处境界,以修行者安处于彼色究竟天。(比如,藏识转变,便顿时分别知道一切相皆为自心所现,于是将自身的受用安立于正受境界,所有的报身佛都是如此。净除了自心七识流注,根器成熟的众生所处境界,是以修行者的身份安处在色究竟天。【注】依佛:依佛法而现的有形象的佛)譬如法佛所作依佛光明照曜,自觉圣趣亦复如是,彼于法相有性无性恶见妄想,照令除灭。”(又比如,依法佛而有的依佛,光明照耀十方世界。得自觉圣趣者亦是如此,他们对法相,其有见无见等恶见妄想,在智慧的照耀下,顿时除灭)

  “大慧,法依佛说,一切法入自相、共相,自心现习气因,相续妄想自性计著因,种种不实如幻,种种计著不可得。(佛将话题延伸说道:大慧,依佛说,一切诸法包含在自相和共相两种相中,这两种相都是因自心妄想习气而现,因妄想自性的相续不断地计著,故有种种不实如幻现,然种种计著之事都是不可得的。【注】法依佛,同依佛。相续不断地计著是因无始虚伪习气所致)复次,大慧,计著缘起自性,生妄想自性相。(大慧,自性计著缘起,便会生起妄想自性相。【注】也就是说,计著有诸法缘起,便会生起妄想自性相。种种不实如幻相是因妄想自性的相续不断地计著而现,所以说,种种不实如幻相其实就是妄想自性相)大慧,如工幻师,依草木瓦石作种种幻,起一切众生若干形色,起种种妄想,彼诸妄想,亦无真实。(佛告诉大慧,如同幻术师将草木瓦石变幻成种种人形是不真实的,诸法缘起而生也是不真实的)如是,大慧,依缘起自性起妄想自性。(佛告诉大慧,缘起是自性,妄想也是自性。妄想自性是依缘自性而起的)种种妄想心,种种相、行事妄想相。计著习气妄想,是为妄想自性相生。(有种种妄想心,就会起种种相、种种行事妄想相。妄想是因自心的计著习气而生。计著习气是生妄想的因,妄想是现不实如幻相的因,这就叫做妄想自性相生。【注】种种相者,即种种事物,即色、声、香、味、触、法。所现者各别各样,各别各样名之为相。一切事物不过是一种相,离相,一切法无所有)大慧,是名依佛说法。”(佛对大慧说,如听到有佛作这样的说法,那是依佛在说法,不是法佛在说法。法佛不说法)

  “大慧,法佛者,离心自性相。(那么,什么是法佛呢?佛告诉大慧,法佛即依佛的清净自心,是依佛所依本体,是离开心自性相的,就像镜子是离开镜中之像的。【注】法佛,即法身佛)自觉圣所缘境界,建立施作。(自觉圣智者是依法佛及圣境界建立说法,教化众生,作所作。【注】自觉圣,此指依佛)大慧,化佛者,说施、戒、忍、精进、禅定及心智慧,离阴、界、入、解脱、识相分别,观察建立超外道见、无色见。”(那么,化佛是什么情况呢?佛告诉大慧,化佛对众生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法门。其说法是建立在离开五蕴、十八界、十二入、解脱想、分别事识之上的,对诸法的观察超出外道之见及无色天人之见。【注】无色见者,计无色定为涅盘定,即计著身心灭尽为涅槃)

  “大慧,又法佛者,离攀缘,攀缘离,一切所作根量相灭,非诸凡夫、声闻、缘觉、外道计著我相所著境界,自觉圣究竟差别相建立。是故,大慧,自觉圣差别相,当勤修学,自心现见,应当除灭。”(佛恐大众仍有不解,故又对大慧说,法佛是清净无染,离攀缘妄想的。离攀缘,则一切所作相及六根之识的分别相悉数尽灭,这不是凡夫、二乘及外道计著的二种有我的所著境界。自觉圣的境界是在与凡夫、二乘及外道的差别中建立。大慧,对于自觉圣与凡夫、二乘及外道在境界上的差别所在,应当勤奋修学,对自心所现的二见、邪见,应当除灭。【注】二种有我,即执著有我人,有我的受想行识,或虽觉无人我,但还觉有我之所受、我之所得)

  第六分 佛说两种声闻相

  “复次,大慧,有二种声闻乘通分别相:谓得自觉圣差别相,及性妄想自性计著相。”(佛由依佛、法佛再说到声闻乘。对大慧说,声闻乘的修行最终是二种境界,一种是得自觉圣差别相,一种是性妄想自性计著相。【注】性妄想,即对事物之性生起的分别妄想)

  “云何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何为得自觉圣差别相的声闻)?谓无常、苦、空、无我境界真谛,离欲寂灭,息阴界入自共相,外不坏相如实知,心得寂止。(即悟了无常、苦、空、无我境界的真谛,因而离了三界爱欲,寂灭了攀缘念想,息了六识及自共相妄想,保持其所得境界不坏,以为这个不坏相是离生死另外所得,所得真实,以定在其中作涅槃想,由此心得寂止。【注】心得寂止,即止息六识,压住念想,使之不起。这与诸佛的回归真识,离自性相,心自寂静,是不同的)心寂止已,禅定解脱,三昧道果正受解脱不离习气、不思议变易死,得自觉圣乐住声闻,是名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此类声闻心得寂止后,离苦烦恼,在禅定中得到解脱。但其所得三昧道果的正受解脱,仍不脱妄想习气,不离不思议变易生死。他们执著其所得感受,执著自我感觉的圣乐,住在其中。这样的声闻,名为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因为他们所得境界与自觉圣智境界是有差别的,故名为得自觉圣差别相。【注】不思议变易生死:二种生死之一,为离三界生死之身后以至成佛之外生死。由烦恼之力起善恶之业,由此业所感之三界六道果报,名为分断生死。阿罗汉、辟支佛以得菩提为实在、度化众生为实在的法执为缘,作大愿大悲之行,感得出过三界的殊胜细妙之身,名为不思议变易生死。由分段生死之粗身,转为殊胜细妙之身,故名变易。其殊胜细妙之身寿命无定限,妙用难测,故名不思议。其殊胜细妙之身为大悲意愿所成,故亦称意识身。因其离了三界烦恼,故亦称无漏身。因其断尽三界爱,故亦称出过三界身。意识身与意生身是不同的,意识身是阿罗汉、辟支佛行大愿大悲业所感得的报身,意生身是初地以上菩萨为济度众生,依‘意’所出所化之身)

  大慧,得自觉圣差别乐住菩萨摩诃萨,非灭门乐正受乐,顾愍众生及本愿,不作证。(佛嘱咐说,大慧,大菩萨应以悲愿度化众生,不于寂灭门取涅槃及三昧道果的正受之乐。【注】灭门,即寂灭法门。乐正受乐,即乐于正受之乐。不作证,即不取涅槃)大慧,是名声闻得自觉圣差别相乐,菩萨摩诃萨,于彼得自觉圣差别相乐,不应修学。”(佛教导说,大慧,大菩萨对声闻的得自觉圣差别相三昧之乐,不应修学)

  “大慧,云何性妄想自性计著相声闻?(何为性妄想自性计著相的声闻)所谓大种青黄赤白、坚湿暖动、非作生自相共相,先胜善说见已,于彼起自性妄想。(即认为四大种的青黄赤白性、坚湿暖动性等各自之性和非作而生的共性,是先圣所见所说,所以是如实的,对此加以执著,从而生起自心妄想。【注】①性者,此指四大之性。四大之性是心的自性,计著四大之性是自心妄想,对四大之性的计著,即是对自性的计著。一切法无自性,法的一切性,都是心自性。离心自性,无一切性。②非作生,即非造作而生,非作者生)菩萨摩诃萨于彼应知应舍,随入法无我想,灭人无我相见,渐次诸地,相续建立。(大菩萨应对先圣所说的四大种之性,既应知晓,亦应舍弃,由知四大皆空,随入法无我想,灭人无我而法有我见,渐入诸地,相续建立正知正见。【注】四大种各有各性,这是应当知道的。然四大皆空,实无所有,所以一切分别都是空。合成身体之四大是空,身体自然是空。身体是空,人我自然为空。人我为空,何来我的受想行识,自然为空。人空、法空,无有不空,有何可计?是故佛说,应远离一切妄想、忧虑和恐怖)是名诸声闻性妄想自性计著相。”(这样的声闻,即名为性妄想自性计著相声闻)

  第七分 佛说常与不思议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说常及不思议,自觉圣趣境界及第一义境界。世尊,非诸外道所说常不思议因缘耶?”(因如来谈常及不思议,外道也谈常及不思议,为使修学者不产生混淆,大慧菩萨问佛道:世尊说,常及不思议者,是自觉圣趣境界和第一义境界。佛说的常及不思议同外道说的因缘常不思议不一样吗?【注】常,指常境,常住。不思议,指不思议境界、不思议智慧、不思议身、不思议殊胜景象、不思议殊胜功德等。自觉圣趣境界,是离生灭法,离一切妄想的第一义境界,故称常境。四教仪说:‘常境无相,常智无缘。’)

  佛告大慧:“非诸外道因缘得常不思议。所以者何?诸外道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若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者,何因显现常不思议?”(佛告诉大慧,佛说的常及不思议非外道说的常及不思议。分别在哪里呢?那些外道说的常及不思议不是指因自觉圣智而成的境界。如果常及不思议不因自觉圣智而成,则因何而现常及不思议呢?)

  “复次,大慧,不思议若因自相成者,彼则应常;由作者因相故,常不思议不成。(佛告诉大慧,若不思议是因自觉圣智而成,则其应是常境。外道说,另有作者是常及不思议的生因,执此邪计,则不得常不思议。【注】外道认为,胜妙天、自在天等主宰者是常不思议的作者)大慧,我第一义常不思议,第一义因相成,离性非性得,自觉相故有相。第一义智因,故有,因离性非性故。譬如无作、虚空、涅槃灭尽,故常。(大慧,佛说的第一义常不思议是因第一义而成,若离于自心,则无有所得。因为常不思议为自觉之境,故而有之。有第一义的因,才有第一义的常不思议。为什么呢?因为第一义是离有无之法,不是生灭法、有为法,所以是常。什么是常?比如,自心无作、虚空无为、涅槃寂灭,便是常。【注】性非性,此指是有是无、是异是不异、是俱生是不俱生等二边见)如是,大慧,不同外道常不思议论。如是,大慧,此常不思议,诸如来自觉圣智所得如是。故常不思议自觉圣智所得,应得修学。”(佛告诉大慧,佛说的常不思议,是因自觉第一义而成的常不思议,而外道说的常不思议,是由所谓的另有作者而生的常不思议,二者完全不同。诸佛自觉圣智的常不思议就是这样得到的。对自觉圣智所得常不思议,应当修学)

  “复次,大慧,外道常不思议无常性,异相因故,非自作因相力,故常。复次,大慧,诸外道常不思议,于所作性非性无常,见已思量计常。”(为什么说外道的常不思议非是常不思议?佛告诉大慧:这是因为外道的常不思议是将非有计为常,将凡不是自己所作的,即由所谓的主宰者所作的,以为那便是常。佛对大慧说,外道所计的常不思议及其作者,是非有非常,他们是将自己妄想的作者及见到的幻象,思量为常)

  “大慧,我亦以如是因缘,所作者性非性无常见已,自觉圣境界,说彼常无因。(大慧,我是这样子的,因见外道妄想的作者及其常不思议是非有的,其妄想是无常的,故以自觉圣境界,说外道的常是无有道理的常,以其无有和无常,不能生常)大慧,若复诸外道因相成常不思议,因自相性非性,同于兔角。(佛对大慧说,若外道妄想的作者及妄想心所现相能成常不思议,那么,这个常不思议岂不如同兔角了,因为妄想自性相不是真实而有的,是虚妄的)此常不思议,但言说妄想,诸外道辈有如是过。所以者何?谓但言说妄想同于兔角,自因相非分。”(外道的常不思议,只是一种妄想的言说,其说有如是过错:一、同于说兔有角;二、以非常计常,以非有计有,知见不正)

  “大慧,我常不思议,因自觉得相故,离所作性非性故常,非外性非性无常思量计常。(佛告诉大慧,他以自觉圣智所得的常不思议,是离有所作,离有离无的,故是真常。这不同外道的将妄想心所现非有无常之法,思量计著为常。【注】外性,此指外道。非性,此为非有之有)大慧,若复外性非性无常思量计常不思议常,而彼不知常不思议自因之相,去得自觉圣智境界相远,彼不应说。”(佛对大慧说,外道将妄想心所现非有无常之法,计为常不思议的常,却不知常不思议境界是以自觉圣智所得之相,这就使他们远离了自觉圣智境界。故外道没有资格谈论常不思议)

  “复次,大慧,诸声闻畏生死妄想苦,而求涅槃,不知生死、涅槃差别,一切性妄想非性。(佛由外道说到小乘,对大慧说,声闻人畏惧生死之苦而忻求涅槃,不知生死与涅槃的差别是心的妄想,一切有为法都是妄想法,无有真实性)未来诸根境界休息,作涅槃想,非自觉圣智趣藏识转。(声闻人是以未来的六根休息而不起六识作为涅槃。这样的涅槃,不是通过得自觉圣智使藏识转变,因计著、分别、攀缘等妄想习气尽,妄识自然不起、妄想自然不生的究竟涅槃。【注】①诸根境界,指眼等六识。②六根休息,不起六识者,是熄灭五欲,寂止苦乐之觉,断灭忧喜心。五欲者,是眼、耳、鼻、舌、身五根对应色、声、香、味、触五境所起之五种情欲)是故凡愚说有三乘,说心量趣无所有。(因凡夫愚痴之人不解涅槃真义,故说法有三乘,说涅槃是六根和思量趋于无所有,即所谓但尽生死,即为解脱。而不知佛法没有三乘分别,不知生死皆妄想,本就无所有。【注】三乘,指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是故,大慧,彼不知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自心现境界,计著外心现境界,生死轮常转。”(佛对大慧说,因凡愚妄说三乘,妄计涅槃,所以他们不能知道三世诸佛涅盘是依自心本来寂静所现自性境界,非是离自心别有一个涅盘。他们妄计心外另有涅盘,故变易生死不了,生死轮常转。【注】变易生死,虽与色身的六道轮回生死不同,其所报之身寿命无定限,但由于不属无为法,尚有不净,故最终还得受死,重入轮回)

  “复次,大慧,一切法不生,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谓自心现性非性,离有,非有生故。(佛告诉大慧,一切法不生,是三世诸佛所说。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一切法皆是自心现,所现非实有,离开有的妄想,一切法非有生,涅槃亦是)大慧,一切性不生,一切法如兔马等角,愚痴凡夫不实妄想,自性妄想故。(佛对大慧说,一切法不生,就像兔马生角,根本无有。愚痴凡夫见有一切法,为不实妄想,是因自心生出妄想)大慧,一切法不生,自觉圣智趣境界者,一切性自性相不生,非彼愚夫妄想二境界,自性身财建立趣自性相。(佛对大慧说,一切法不生。什么是自觉圣智所达境界?自觉圣智所达境界是观一切法皆是自性相,知其虚妄,毕竟不生。佛的自觉圣智所证境界非是愚夫的二种妄想境界,这二种妄想境界,即是对属于自性相的由自心所现的诸法起分别心和取舍心。【注】自性身财,此指自心所现一切法)大慧,藏识摄所摄相转,愚夫堕生住灭二见,希望一切性生,有非有妄想生,非贤圣也。(佛对大慧说,由于藏识的作用,自心摄取六尘,转而生出六识,愚夫不知其虚妄,于是便堕入或生或灭、或住或断等二见。希望一切法都是有生,于是便生出是有是无二种妄想。这当然不是贤圣境界)大慧,于彼应当修学。”(佛教导大众说,应当修学一切法不生观)

  第八分 佛说三乘五类无间种性

  “复次,大慧,有五无间种性。(最终能否成就常不思议,要看修行者的种性。所以,佛对大慧说,有五种无间种性。【注】无间种性,即修行者的特质品性,佛将其分为五种,每种相对比较纯一无杂)云何为五?谓声闻乘无间种性、缘觉乘无间种性、如来乘无间种性、不定种性、各别种性。”(是哪五种?即声闻乘无间种性、缘觉乘无间种性、如来乘无间种性、不定种性、各别种性)

  “云何知声闻乘无间种性?(什么是声闻乘的无间种性)若闻说得阴界入自共相断知时,举身毛孔熙怡欣悦,及乐修相智,不修缘起发悟之相,是名声闻乘无间种性。(声闻乘人厌苦心切,急于求证果,当闻说“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四谛法能断五阴、十八界、十二入所生的烦恼,出离苦海之时,浑身愉悦,欢喜修此总相智,而不乐修缘觉乘人观十二因缘而得悟道的法门。这就是声闻乘人的特质品性。【注】阴界入自共相,相当于身心烦恼的总和。相智,即四谛之总相智,为有漏智,声闻根钝,乐修此智)声闻无间见第八地,起烦恼断,习气烦恼不断;不度不思议变易死,度分段死。(声闻种性最高可修至辟支佛的第八地,仅能息止烦恼,使之不起,但引起烦恼的习气,尚残存在那里,故虽得解脱分段生死却未能离开变异生死。【注】第八地,此指辟支佛的六通地。据大乘同性经卷下载,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等四乘各有十地,总称四乘十地)正师子吼:我生已尽,梵行已立,不受后有。如实知,修习人无我,乃至得般涅槃觉。”(声闻人修至八地后,便像狮子吼那样宣称:我生已尽,断苦集,梵行已立,不受后有,修道证灭。我如实知,修入人无我,故得般涅槃。【注】般涅槃,简称涅槃)

  “大慧,各别无间者,我、人、众生、寿命、长养、士夫,彼诸众生作如是觉,求般涅槃。(佛告诉大慧,有个别声闻仍留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长养相、学问相,有此种种相还想求得般涅槃。【注】长养,指养身养心养道根。士夫,指有知识、有学问)复有异外道说,悉由作者,见一切性已,言此是般涅槃。(还有一种声闻随外道邪端异说,认为在三昧中见到的种种超凡景象都是由某神造出来的,是真实的,说是见到了这些景象,便是得涅槃)作如是觉,法无我见非分,彼无解脱。(此二种声闻作这样的涅槃观,可知未见法无我,这是得不到解脱的)大慧,此诸声闻乘无间外道种性,不出出觉。(佛对大慧说,此类声闻乘种性无异外道种性,生不出出离三界的觉悟)为转彼恶见故,应当修学。”(为转变此二种声闻的恶见,菩萨应当加强佛法修学)

  “大慧,缘觉乘无间种性者,若闻说各别缘无间,举身毛竖,悲泣流泪。不相近缘,所有不著。种种自身,种种神通,若离若合,种种变化,闻说是时,其心随入。(佛告诉大慧,缘觉乘无间种性是,闻说十二因缘因果循环转动不停,顿时紧张的浑身毛发竖直,由于惧怕而悲泣流泪,于是便远离人群和世间事,独善寂修,不再牵挂亲情、挂念世事,舍弃世间一切。在闻说能修得种种神通身,在神通中,或离一身为多,或合多身为一,或一身作种种变化时,便心有所入)若知彼缘觉乘无间种性已,随顺为说缘觉之乘。(若菩萨知他为缘觉乘无间种性,应当随顺其性,为他说缘觉乘法)是名缘觉乘无间种性相。”(缘觉乘无间种性就是这样的情形)

  “大慧,彼如来乘无间种性,有四种:(佛告诉大慧,如来乘有四种无间种性)谓自性法无间种性、离自性法无间种性、得自觉圣无间种性、外刹殊胜无间种性。(一是自性法无间种性,即能悟三自性而得道的无间种性;二是离自性法无间种性,即能悟一切法都是自性法,能离自性相而得道的无间种性;三是得自觉圣无间种性,即能通过自觉自悟证得佛的一切种智而得道的无间种性;四是能平等看待众生及所有法界,能以悲愿力生出殊胜佛土的无间种性。【注】外刹,指佛刹、佛土)大慧,若闻此四事一一说时,及说自心现身财建立不思议境界时,心不惊怖者,是名如来乘无间种性相。”(佛告诉大慧,若听闻佛说三自性法、离自性相法、自觉圣智五法、种种佛土殊胜不可思议时,及说是以自心智慧和功德建立常不思议境界时,心不惊不怖者,他便是如来乘无间种性)

  “大慧,不定种性者,谓说彼三种时,随说而入,随彼而成。”(佛告诉大慧,不定种性者,是说众生因闻说声闻乘、缘觉乘、如来乘这三种法的其中一种时,便随着所授之法而入道,因此得到不同的成就。因为他们的修道成就取决于遇到什么样的善知识,闻到什么样的法,而不在自己的根性,故言不定)

  “大慧,此是初治地者,谓种性建立,为超入无所有地故,作是建立。(佛告诉大慧,为了使初发心修治者都能渐渐证入一切法毕竟无所有之诸法实相境界,故将三乘人作五种分别)彼自觉藏者,自烦恼习净,见法无我,得三昧乐住声闻,当得如来最胜之身。”(佛说,住三昧乐声闻者,若能自觉觉悟烦恼是所藏习气所致,自净引起烦恼的习气,见法无我,当能证得如来之身。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声闻乘人也能成佛。但前提是,需要发心成佛,在断除了人我执后,再断法我执,便能证得佛果,得常不思议)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说偈言:(世尊想世尊想把所讲的再宣示一遍,而说偈言:)

  “须陀槃那果,往来及不还,逮得阿罗汉,是等心惑乱。(佛说:声闻乘从初果到四果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的惑乱)

  【注】须陀槃那果即须陀洹果,为声闻乘四果中最初之圣果,又称初果。即断尽见惑之圣者所得之果位。往来者,梵语斯陀含,为声闻乘四果中之二果,其修为已断见惑,并断欲界九品思惑之六品,死后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人世界一次,便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不还者,梵语阿那含,为声闻乘四果中之三果,其修为已彻底断尽见惑和欲界思惑,不再还来欲界受生。阿罗汉为小乘之极果,意即修到此果位者,解脱生死,不受后有,为声闻乘的最高果位。阿罗汉虽已断三界所有见思惑,但未能断尘沙、无明二惑,此亦心的惑乱。尘沙惑为妨碍菩萨自由自在教化众生之惑,故又称化道障惑,须以假观破之。无明惑为障覆中道之理之根本无明,须以中观破之。见惑,即见道之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是障碍见道之惑。思惑者,系指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而起贪嗔痴慢四惑,因惑的程度不同,故分九品,称为九品思惑。见思惑为界内通惑,须以空观破之。

  三乘与一乘,非乘我所说,愚夫少智慧,诸圣远离寂。

  (佛为什么要说三乘种性、一乘种性及非乘种性呢?这是因为愚夫缺少智慧,所以需要根据其不同的特质品性,来分别说法。诸圣了知五无间种性都是自心现分别,故而远离,不起妄想。【注】三乘种性,此指声闻乘种性、缘觉乘种性、声闻乘的各别种性。一乘种性,此指如来乘种性。非乘种性,此指不定种性)

  第一义法门,远离于二教,住于无所有,何建立三乘?

  (佛自觉圣智第一义门法门是远离二教的,是住于无所有境界的,怎么会建立三乘分别呢。这都是为普度众生而设立的权宜变通法。【注】二教,此指分别法。佛说法,只说一,不说二。比如说,只说牛角兔角都无所有,而不说牛有角,兔无角。又比如说,只说色空不异,而不说色是色,虚空是虚空)

  诸禅无量等,无色三摩提,受想悉寂灭,亦无有心量。”

  (四禅无量,以及四种无色定,都是心量问题,若是色、受、想、行、识五阴悉数寂灭,则见心量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什么意思呢?即说,四禅无量以及四种无色定境界尚不离相,还不是佛说的常境及不思议。【注】诸禅,指色界中之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无量,此指禅定境界的漫长无量。无色三摩提,即四种无色定。一是空无边处定,思惟‘空无边之相’而安住之;二是识无边处定,思惟‘识无边之相’而安住之;三是无所有处定,即超‘识无边’处,破其识相,思惟‘无所有之相’而安住之;四是非想非非想处定,即超‘无所有’处,思惟‘非想非非想之相’而安住之)

  “大慧,彼一阐提非一阐提,世间解脱谁转?(佛认为一切众生都能度化,为不舍一切众生,故在说完三乘人后,佛又对大慧说,一阐提非一定永远都是一阐提,否则有谁能使他们从世间解脱呢?【注】一阐提,为成佛无期之义)大慧,一阐提有二种:一者,舍一切善根,及于无始众生发愿。(佛告诉大慧,一阐提有二种:一种是断了善根者;一种是发愿度尽一切众生才证佛果的菩萨)云何舍一切善根?谓谤菩萨藏,及作恶言:‘此非随顺修多罗、毗尼解脱之说。’(为什么会断了善根?因为他们诽谤菩萨藏,说依菩萨藏而修,得不到解脱,说菩萨藏不是解脱法,故而不肯随顺信受而修之。【注】菩萨藏,为大乘经的总称,是菩萨修因证果的方法。修多罗,即契经。毗尼,即戒律)舍一切善根故,不般涅槃。(因为此种人断了善根,所以不得涅槃,离不了生死)二者,菩萨本自愿方便故,非不般涅槃,一切众生而般涅槃。(第二种一阐提,即发愿度尽一切众生的大乘菩萨,非是不入涅槃,而是要等到一切众生悉入涅盘后,再入涅盘)大慧,彼般涅槃,是名不般涅槃法相,此亦到一阐提趣。”(佛告诉大慧,其实大菩萨们早就知道自己是涅槃的,说自己不涅槃,只是名为不涅槃,不住涅槃相而已,看起来好像和舍一切善根一阐提不涅槃没二样)

  大慧白佛言:“世尊,此中云何毕竟不般涅槃?”(大慧问佛:世尊!为什么您说‘毕竟不入涅槃’?)

  佛告大慧:“菩萨一阐提者,知一切法本来般涅槃已,毕竟不般涅槃,而非舍一切善根一阐提也。(佛告诉大慧,菩萨一阐提知一切法本来就是寂灭的,也就是说一切法本来就是涅槃的,在一切法自身不涅槃之外,毕竟无另有一个涅槃可得。菩萨的不涅槃,是知涅槃非涅槃,而舍一切善根一阐提的不涅槃,是不知涅槃非涅槃,二者完全不一样)大慧,舍一切善根一阐提者,复以如来神力故,或时善根生。所以者何?谓如来不舍一切众生故。以是故,菩萨一阐提,不般涅槃。”(佛告诉大慧,舍一切善根一阐提,由于如来神力的作用,能在某个时候生出善根,转为非一阐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如来不舍弃一切众生。正是这个希望,使许多大菩萨不入涅槃。【注】如来者是谁,如来者是自觉圣智者心。众生是谁,众生即是自心现。是故,只要达到自心一切善,便无有不善者。若见有不善者,是自心尚未尽善。何谓度众生,度众生即度自心。何谓修行,修行即修自心。何谓涅槃,涅槃即离开生灭相,进入不生不灭境界。何谓不生灭境界,不生不灭境界即如来常不思议境界、离相境界。如何能入不生不灭境界,按大乘法如实而修可至。如来神力非虚,自心之力不可思议,广大佛土,无边殊胜,无不能成。所谓神力,即自心慧性及功德修行所生之力)

  楞伽经通俗释义白话注解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第一卷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

  第九分 佛说三自性 二种无我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三自性。(佛告诉大慧,大菩萨应当善于认识了解三自性)云何三自性?谓‘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什么是三自性?即妄想自性、缘起自性和成自性。【注】通俗的说:妄想自性,即心的妄想,又名‘遍计所执性’。缘起自性,即事物缘起是心的自性,又名‘依他起性’。缘起者,就是依什么而生起。成自性,即自心具有成就圆满功德、无上菩提、常不思议之性,又名圆成实性)大慧,妄想自性从相生。”(佛对大慧说,心的妄想是因着相而生起的)

  大慧白佛言:“世尊,云何妄想自性从相生?”(大慧问佛:为什么说心的妄想是因着相而生起的)

  佛告大慧:“缘起自性事,相相行。显现事相相,计著有二种妄想自性。如来应供等正觉之所建立,谓名相计著相,及事相计著相。名相计著相者,谓内外法计著;事相计著相者,谓即彼如是内外自共相计著。是名二种妄想自性相。(佛告诉大慧,缘起自性之事,是心的种种行相,即和合众缘,造作或变化事物。将事物之相显现出来,并生起计著相,便生出二种妄想自性相即二种心的妄想。以如来应供等建立的正觉,知道心的妄想,一种是计著名相,一种是计著事相。计著名相的妄想是,计著一切事物的名称,分别此是此,彼是彼。计著事相的妄想是,计著一切事物的内外自共相。这便是心的二种妄想相。【注】说白了,妄想自性即是心的妄想相,一是在名上起执而生妄想,一是在分别上起执而生妄想)若依若缘生,是名‘缘起’。(那么,什么是缘起呢?佛解释说,所谓缘起,即一切诸法都是依藏识,合众缘而生。【注】众缘者,包括内缘和外缘。参看“一切佛语心之二”。又,藏识从何而来,众缘从何而来?究竟其源,都从自心而来。离心,则无有缘起之事。若执著缘起之名和缘起之事,亦是自心妄想)

  “云何‘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妄想,圣智所得及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来藏心。”(那么,什么是成自性?佛告诉大慧:一切诸佛都是离开名相和事相妄想而得自觉圣智的。以自觉圣智成就圆满功德、常不思议,名为成自性。成就了这一切,即是佛的如来藏心。【注】如来藏心,为真如之异名。我们的心是有垢不净之心,佛心是无垢明净之心。欲成佛道,先要除去心中之垢染,恢复其本来的清净明净)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名相觉想,自性二相。正智、如如,是则成相。”(名相和事相,是二种妄想自性相。正智、如如,是为成自性)

  【本按】佛用三自性解释了一切事物、现象、受、想、行、识的生起及显现,解释了为什么能够成就一切,乃至修道成佛。每个人的自心都具有这三自性,所以人人都有妄想,都有烦恼,而人人又皆可成佛。为什么人人皆可成佛?因为人人都有成自性。若非如此,则从来就无有成佛者,也没有西方极乐世界。众生愚昧,不识自性,故为虚妄所迷,妄想所蔽,不信道,不信佛法,只信所谓的现实和自己的拥有,所以佛才说众生颠倒。对于科学的问题,也是不出这三自性。也就是说,一切的科学都是出自这三自性。科学也是幻,也是人心造。因人心无止境,所以科学探索与发明也是无止境。若人认为在地球之外一定还有其他星球有生命,则科学一定能为你证明,真的还有其他星球有生命,甚至是有很多星球有生命。同样,若认为人可以穿越时空,则科学也一定能为你证明,人真的可以实现穿越时空。但有二点是科学永远做不到的,那就是使人长生不老,使宇宙不毁灭。何以故?有二点,一是一切科学都是有为法,二是科学跳不出因果律。再说化学与物理学问题,化学过程现象和物理过程现象,表面上是自然现象,但本质是缘起自性和妄想自性现象。也就是说,若无缘起自性和妄想自性,则一切物理、化学、自然现象皆不生不现。所以说,修道学佛者一定要离开一切执著,包括对科学的执著,既不反对科学,也不为科学所困,以一切法如梦如幻无所有看待一切事物,以一切都是自心现量看待一切事物,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大慧,是名观察五法自性相经,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佛告诉大慧,以上说的法名为如来从五法观察自性相经,是如来以自觉圣智所至境界,菩萨应当修学此经)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善观二种无我相。(佛知道,欲证得佛果,懂了八识,认识了三自性,这还不够,还得善于观察二种无我。于是对大慧说,再告诉你,修菩萨的要善于观察二种无我的诸法实相)云何二种无我相?(什么是二种无我的诸法实相)谓人无我及法无我。”(即如实知见人无我和法无我)

  “云何人无我?(什么是人无我的知见)谓离我、我所,阴界入聚,无知、业、爱生,(人无我的知见,即是离开有我,以及有我所在、所得、所受的错误认识,知“我”为五阴十八界十二入所聚相,是缘于无知、造业、爱欲所生。简言之,即言我体为五蕴假合集聚,实无真实我体。【注】无知,指无明烦恼)眼色等摄受,计著生识,一切诸根,自心现器身藏,自妄想相施设显示,(知眼取色、耳取声、舌取味,如此,六根各取六尘,执著其有,加以分别计度,便生出六识;知六根乃是自心所现,所生六识是自心妄想相的分别显示。【注】器身,指六根之身)如河流、如种子、如灯、如风、如云,刹那展转坏,(知诸识的生起如河流水,如种子发芽,如灯生焰,如风兴起,如云涌现,种种分别认识刹那间就会转坏)躁动如猿猴,乐不净处如飞蝇,无厌足如风火,(知人的妄心躁动如猿猴,对名利财色的追逐爱好就像飞蝇扑向不净,其贪得无厌如同飓风烈火)无始虚伪习气因,如汲水轮,生死趣有轮。(了知这些都是由从无始以来所形成的虚伪恶习所导致,并看到由于人的不净爱好以及心的贪得无厌,致使堕于三界生死轮回,如同汲水车轮般的转动不停)种种身色如幻术,神咒机发像起。(观察种种身心如幻、诸色如幻,身相色相的幻起如同神咒发起幻术。【注】入楞伽云:譬如死尸咒力故行,亦如木人因机运动)善彼相知,是名人无我智。(持如上观者,是为善知识,是为人无我智)

  “云何法无我智?(什么是法无我的智慧)谓觉阴界入妄想相自性。(法无我智就是觉悟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皆是妄想相,妄想相就是自性相)如阴界入离我、我所,阴界入积聚,因业爱绳缚,展转相缘生,无动摇。(法无我智了知,如离开人我和我的所见、所得、所受、所行,则无有五阴十八界十二入妄想相。了知,我的生老病死相、我的种种受想行识相、一切事物在眼中的生住灭相,这所有的阴界入积聚相,都是因自身造业、自心爱欲所致,业爱如绳,缚住了自心,使自心妄想不断,相互缘起,展转而生,不能停止)诸法亦尔,离自共相,不实妄想相。(同我的受想行识是心的自性相一样,所有诸法都是心的自性相。法无我智是,离开种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名相、事相等一切自共相,知其皆为不实妄想相)妄想力,是凡夫生,非圣贤也,心意识、五法、自性离故。(佛对大慧说,凡夫执著于妄想,其力非常坚固,毫不动摇。但圣贤则不然,因为他们离开了心意、六识、五法、自性相,故于一切法不生妄想)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分别一切法无我。(佛对大慧说,修菩萨行的人应当善于观察认识无有我的一切法,一切法中无有我)善法无我菩萨摩诃萨,不久当得初地菩萨无所有观地相。(善于观察认识法无我的菩萨,不久便能修得初地菩萨无所有的人、法二空境界。【注】初地,即菩萨乘十地的第一地欢喜地)观察开觉欢喜,次第渐进,超九地相,得法云地。(通过观察人法二无我而开悟的菩萨,心中生出大欢喜,发心修学精进,一步步提升智慧,以至超越九地境界,到达法云地。【注】九地,即菩萨乘十地的善慧地,此地菩萨能发动真如妙用,自出智慧,善能说一切法。法云地,即十地菩萨位)于彼建立无量宝庄严大宝莲华王像、大宝宫殿,幻自性境界修习生。(在法云地的菩萨,随着其修习的加深,将在禅定中现出有无量宝庄严的绘有圣王彩像的宝莲宫殿,这是由自心幻化而出的自性境界)于彼而坐,同一像类诸最胜子眷属围绕,从一切佛刹来佛手灌顶,如转轮圣王太子灌顶。(见到自己盘坐在大宝宫殿的莲花座上,周围有一群与自己同类的菩萨围绕着自己,见到有无数的佛手从各自的佛土伸来为自己灌顶,就好像转轮圣王为太子灌顶)超佛子地,到自觉圣法趣,当得如来自在法身。(随着超越菩萨十地,将证得自觉圣智的常不思议。这时,当得如来自在法身。【注】说是得如来自在法身,其实并非是得到,而是一种转化,通过转化,使如来藏得到净化,进入清净光明、摄诸广大法界的神通自在境界。形象地譬喻,成佛过程,就是修心过程,就是清除自心垢染的过程,就是开发自心智慧的过程,就是使自心妙用得到发动使用的过程,就是成就心的常不思议境界过程,就是获得圆满报身的过程)见法无我故,是名法无我相。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如实而见法无我,便是法无我相。佛对与会大众们说,对法无我相,你们这些大菩萨应当好好修学)

  第十分 佛说诽谤正法相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大慧菩萨再请佛开示)“世尊,建立诽谤相,惟愿说之。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离建立诽谤二边恶见,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请您为我们说说,什么是诽谤佛法,使我和其他菩萨离二边恶见,不谤佛法,早得无上正等正觉。【注】建立,即形成知见、见解。二边,指偏离中道的两种极端,如断常二边、苦乐二边、有无二边、增减二边等)觉已,离常建立,断诽谤见,不谤正法。”(明白了什么是诽谤佛法,就能离常见、断见、有见、无见等二边恶见,不犯错误,不谤正法。【注】①常见,又作常邪见、常论。二见之一。为‘断见’之对称。主张世界是常住不灭,人死后‘我’不消灭,且能再生而得以相续。执着此见,即称常见。灵魂不灭说,即属常见之一例。②断见,又称断灭论。二见之一。为‘常见’之对称。即偏执世间及我终归断灭之邪见。谓无因果相续之理,有情之身心死后即归于断灭,无后世受罪、福、苦、乐之果报。主张此等断见者,如富兰那迦叶即说无善、无恶,亦无善恶之报,被称为断见外道,属外道十六宗之一。倡虚无主义者,亦属断见之一例。③正法,即如来所说的法,即显示真理、正道、真实的法,即能使人灭贪欲,断爱网,断诸恶趣,断生死流转,获平等观,得至善,正知、智慧,不起妄想,至涅盘界的法)

  尔时,世尊受大慧菩萨请已,而说偈言:(世尊接受大慧菩萨的请求,以偈说道)

  “建立及诽谤,无有彼心量。身受用建立,及心不能知。愚痴无智慧,建立及诽谤。”(偈义:外道建立的各种知见及对正法的诽谤,不是他们自心真实证得的东西。他们建立的身心受用全是虚妄,他们不识自心,愚昧无智慧,故而形成错误知见,对佛法进行诽谤)

  尔时,世尊于此偈义复重显示,告大慧言:(接着,佛对此偈的含义进行详细解释,告诉大慧说)“有四种非有有建立。(将非有计作有,于是便生出四种诽谤相)云何为四?(是哪四种)谓非有相建立、非有见建立、非有因建立、非有性建立,是名四种建立。(即对非有相的诽谤、对非有见的诽谤、对非有因的诽谤、对非有性的诽谤,这四种对正法的诽谤)又诽谤者,谓于彼所立无所得,观察非分而起诽谤,是名建立诽谤相。”(对正法作这四种诽谤者,他们于自己的立论,其实并无所得,然未得说得。由于他们的观察不正确不真实,故而生起对正法的诽谤。也就是说,因其持有错误知见而生起对正法的诽谤)

  “复次,大慧,云何非有相建立相?(什么是对非有相的诽谤相,其表现是什么呢?佛对大慧说:)谓阴界入,非有自共相,而起计著,此如是,此不异,是名非有相建立相。(对非有相的诽谤相,即对阴、界、入等法虚妄非有的差别生起计著,说这个就是如此,那个和这个不一样。对虚妄非有的相作分别,名为非有相建立相)此非有相建立妄想,无始虚伪过,种种习气计著生。”(此对虚妄非有的相建立分别妄想,是长期以来虚妄不实的种种计著习气所导致)

  “大慧,非有见建立相者,若彼如是阴界入,我、人、众生、寿命、长养、士夫见建立,是名非有见建立相。”(什么是对非有见的诽谤相,其表现是什么呢?佛对大慧说:对非有见的诽谤相,即在阴、界、入中,计著有我、有人、有众生,计著寿命、养生、学问等等,建立种种邪见。对非有的我、人、众生、寿命、长养、士夫起有的邪见,名为非有见建立相)

  “大慧,非有因建立相者,谓初识无因生,后不实如幻,本不生,眼色明界念前生,生已,实已还坏,是名非有因建立相。”(什么是对非有因的诽谤,其表现是什么呢?佛对大慧说:对非有因的诽谤相,即认为初始的时候,识是无因而生的,即自然而然生出的,只是生后不实如幻。佛说,既然如幻,哪里还有生呢?本来就不生。其实,每一识的生起并非无因,比如,眼识是因眼睛、色尘、光明、分界等四缘相合而不断地生起,只是生出后随即转坏。认为诸识是无因而生,名为非有因建立相)

  “大慧,非有性建立相者,谓虚空、灭、般涅槃、非作,计性建立(什么是对非有性的诽谤,其表现是什么呢?佛对大慧说:对非有性的诽谤相,即计著虚空、灭、涅槃、非作等法,由此而建立种种错误之见)。此离性非性,一切法如兔马等角,如垂发现,离有非有。(佛说,一切法都是自性相,离自性非有。一切法不生,如同兔马之角不生,又如翳目妄见垂发,其实不现。应离开有生,一切法非有生)建立及诽谤,愚夫妄想,不善观察自心现量,非贤圣也。(种种错误知见及对正法的诽谤,都是愚夫的妄想。之所以会生出妄想,是因不善观察一切法都是自心所现而造成的。不知自心现量者,不能称为圣贤)是名非有性建立相。(将离性非有的一切法当作实有,名为非有性建立相)是故,离建立诽谤恶见,应当修学。”(佛告诫,修行者应当学习如何离开以上四种诽谤佛法的恶见)

  第十一分 佛说种种譬喻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善知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趣究竟,为安众生故,作种种类像。(佛在以上说,一切法皆非实有。接着告诉大慧,佛在说法中常作种种譬喻,听闻者也不能将譬喻事当做实有。佛对大慧说,菩萨们应当知道,佛在说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等法时,之所以要借用种种譬喻,是为了安众生之心,使众生容易理解佛之所说。【注】类像,指类比、譬喻)如妄想自性处,依于缘起,譬如众色如意宝珠,普现一切诸佛刹土,一切如来大众集会,悉于其中听受经法。(佛举例说,比如,说妄想自性相是依缘起自性而起时,就拿如意宝珠来譬喻众生之心,形容众生之心就像如意宝珠能幻化出众色那样,于禅定三昧中,由自心幻化而普现一切诸佛刹土,见一切如来与大众集会,在集会中听佛说经论法。佛拿如意宝珠来譬喻众生之心,不应因此就以为如意宝珠为实有,也不应以为自心就是如意宝珠,或自心确实如同如意宝珠)所谓一切法如幻,如梦、光影、水月,于一切法,离生灭、断常,及离声闻、缘觉之法,得百千三昧,乃至百千亿那由他三昧。(佛说一切法如梦如幻,如光影,如水月,是为了使众生远离一切法的生灭见、断常见,离开声闻、缘觉境界,不著一切相,不作一切执著,不起一切妄想,心得正定。心得正定,可入百千三昧,乃至无量数三昧。【注】百千亿那由他,形容无量数。百千三昧,是说有种种三昧。据大品般若经、大般若经、大智度论等载,三昧有一百零八种,包括首楞严三昧、宝印三昧、狮子游戏三昧、金刚三昧、入法印三昧、出诸法三昧、观顶三昧、毕法性三昧等等)得三昧已,游诸佛刹,供养诸佛,生诸天宫,宣扬三宝,示现佛身,声闻、菩萨大众围绕,以自心现量度脱众生,分别演说外性无性,悉令远离有无等见。”(得了百千三昧,能在三昧中遍游佛刹,供养诸佛,升至诸天宫,宣扬三宝,乃至示现佛的化身,对围绕的声闻、菩萨大众演说离性非有、心外无法,令他们都能远离有无、异不异等二见,以自心所现智慧度脱众生。【注】三宝,系指为佛教徒所尊敬供养之佛、法、僧三宝)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心量世间,佛子观察,种类之身,离所作行,得力神通,自在成就。”(偈义:菩萨应如是观察,世间一切皆是自心现量,于一切不作分别,不生妄想,入三昧正定,得如幻变化身,现种种神通,离相而行,随入一切处演说佛法,度脱众生,自在成就)

  第十二分 佛说一切法空、无生、无二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佛言:(大慧菩萨再请佛开示)“惟愿世尊,为我等说一切法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世尊!请为我们详细解说一切法空和无生无二之义、离自性相等法)我等及余诸菩萨众,觉悟是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已,离有无妄想,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让我等菩萨彻底觉悟一切法空和无生无二的真理,远离自性相,不生有无、异不异等妄想,迅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今当为汝,广分别说。”(佛告诉大慧:好好听着,用心思考和忆念,现在我就为你详细解说)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大慧说:好的!世尊!我恭敬受教了)

  佛告大慧:“空空者,即是妄想自性处。(佛告诉大慧:空空者是指一切法相皆是妄想自性相)大慧,妄想自性计著者,说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大慧,对妄想自性相计著者,应当对他们说空,说无生,说无二,说离自性相)

  “大慧,彼略说七种空,谓相空、性自性空、行空、无行空、一切法离言说空、第一义圣智大空、彼彼空。”(佛对大慧说,空的含义大略有七种,即相空、性自性空、行空、无行空、一切法离言说空、第一义圣智大空、彼彼空)

  “云何相空?(什么是相空)谓:一切性自共相空(即一切法的自相共相其性皆空,如幻差别)。观展转积聚故,分别无性,自共相不生。(观察一切法,都是从缘的集聚展转而生,其生非生,其有非有,因无所有,在自共相上面也就没有什么差别)自他俱性无性,故相不住。(因自己和他人俱都不生无所有,是故,也就没有长生不老,没有相的常住)是故说,一切性相空,是名相空。”(所以说,一切法相都是空的,这就是相空的含义)

  “云何性自性空?(什么是性自性空)谓:自己性自性不生,是名一切法性自性空,是故说性自性空。”(即是说,法的自己性是自己不生,这就叫做一切法的自己性是自性空,所以说一切法自性空。【注】一切法都是自心生,法是不自生的。从真实来看,法的自体性、自身种种性,都是空的。自体空,是不生。自身种种性空,是虚幻不实,比如火的暖性、铁的坚性、水的湿性、风的动性、冰的冷性、花的香性、盐的咸性、物的所有物理化学属性,都是虚幻不实的)

  “云何行空?(什么是行空)谓:阴离我、我所,因所成,所作业方便生,是名行空。”(即离开有我、我之所想、我之所有、我之所境等见,知无我无人无众生,一切所作之业、所行方便等,都是因缘假合而成,所成非成。这称作行空。【注】行,指所作所为及其所成)

  “大慧,即此如是行空,展转缘起自性无性,是名无行空。”(佛对大慧说,既然所行为空,则知以所行为缘展转生起的所受、所识、所得、所酬亦是性空无有。这称作无行空,即无行故空)

  “云何一切法离言说空?(什么是一切法离言说空)谓:妄想自性无言说。故一切法离言说,是名一切法离言说空。”(即一切言说都是妄想自性相,实无所说事物,实无言说者及有言说。所以,一切佛法都是离于言说的。离开言说句,一切法不有,离开言说相,无有言说者及所言说,名为一切法离言说空)

  “云何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什么是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谓:得自觉圣智,一切见过习气空,是名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即修得自觉圣智后,一切执著习气全都净除转空。一切执著习气空,名为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注】见过的见是指种种分别、种种计著,见过的过是指过错、过失、过患)

  “云何彼彼空?(什么是彼彼空)谓:于彼无彼空,是名彼彼空。大慧,譬如鹿子母舍,无象马牛羊等,非无比丘众,而说彼空。非舍舍性空,亦非比丘比丘性空,非余处无象马,是名一切法自相。彼于彼无彼,是名彼彼空。”(彼彼空为外道所计之空。所谓彼彼空,即计此空彼不空。以鹿子母为例:鹿子母本名为毗舍佉,捐资为佛建造精舍大讲堂,内中只住比丘大众,而不畜养象马牛羊等家畜。外道说空,如同说鹿子母舍空,只说此中无象马牛羊,而不说此中无比丘大众,只说此处无象马牛羊,而不说其它处亦无象马牛羊空。这是此空彼不空,不是究竟的空义。究竟的空义是舍空、象马牛羊空、比丘大众空,此处空、别处亦空,一切法皆空。说此空彼不空,名为彼彼空。【注】比如,只说生死是空,但不说涅槃亦空,即属彼彼空)

  “是名七种空。彼彼空者,是空最粗,汝等远离。”(这就是七种空,其中的彼彼空是最粗糙的空,你们要远离这种空)

  “大慧,不自生,非不生,除住三昧,是名无生。(接着,佛告诉大慧,说诸法不自生,不是说心不生诸法。除住灭想定的三昧境界不是由心而生的外,一切法都是由心而生,其生虚幻,是名无生【注】住三昧,即在禅定中达到灭想而心定不动的境界。这不是生的境界,而是寂灭境界。这种境界不是由妄想心生出来的,而恰恰相反,是寂灭心的妄想而现的境界。是故说灭想定境界不是由心而生)离自性,即是无生。(佛告诉大慧,离自性,无一切法,这即是无生)离自性刹那相续流注及异性,现一切性离自性,是故一切性离自性。”(离开了自性的刹那相续流注及分别,即见一切法离自性不生无有。所以说,应离自性相观一切法)

  【本按】或许我们自己就有这样的体会,即当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做某件事时或者高度专注想着某个事情时,这时,身体的触觉、耳朵的听觉、鼻子的嗅觉也都没有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见、闻、觉、知是心自性,触觉、听觉、嗅觉、味觉、视觉等都是心的自性相,当将心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做某件事或聚精会神想着某件事时,心的见闻觉知性就被部分休息了,于是触觉、听觉、嗅觉便随之消失,甚至对眼前的人和事物都不再作分别。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一切的有和无都是虚幻的,离自性相便无所有。当在一个清净处对自己起心动念作平静观察时,即觉自心心念生生灭灭,虚幻不实。而人为什么会起妄念,此是自心习气和造业所致,只要有造业,习气就会使自心生出妄识、妄想。也就是说,妄念的生起,习气是因,造业是缘,因缘相合,必生妄想。人人都有习气,人人都在造业,所以人人都有妄想。

  “云何无二?(什么是无二呢)谓一切法,如阴热,如长短,如黑白。大慧,一切法无二。非于涅槃彼生死,非于生死彼涅槃。异相因有性故,是名无二。如涅槃、生死,一切法亦如是。”(佛说,无二即一切法不异,不要做分别妄想,譬如冷与热不异、长与短不异、黑与白不异,包括生死与涅槃亦不异,非是有生死才有对应的涅槃,亦非有涅槃才有对应的生死。种种异相分别皆是来自心的有的妄想,离自性相,一切法不有,何况有二相,这就是无二的含义。如同涅槃、生死不二,一切对立法都不二。【注】说涅槃、生死不二,不是说生死就是涅槃,而是说生死是空,涅槃境界也是空,在空性上,二者没有分别。这是在告诉外道及声闻,不要执著于禅定中的所见所得或所受,应观一切法如幻,得圣者智慧)

  “是故,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应当修学。”(佛告诉大众,空、无生、无二是佛智的最基本观察,离自性相是入道的基本修持,佛弟子应当修学)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我常说空法,远离于断常。(偈义:我常常对众生说空法,是为了令众生远离有无、断常等二边见)

  生死如幻梦,而彼业不坏。(虽说生死如梦幻,但造业必有报,因果不空)

  虚空及涅槃,灭二亦如是。(如同虚空是空,涅槃也是空,灭生灭死,同样是空)

  愚夫作妄想,诸圣离有无。”(愚夫妄想,执有执无,诸圣观一切法无二,悉离有无之见)

  尔时,世尊复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大慧,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普入诸佛一切修多罗,凡所有经悉说此义。(佛告诉大慧,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是十方三世诸佛一切大乘契经的通义,所有大乘契经都说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注】修多罗:契经)诸修多罗悉随众生希望心故,为分别说显示其义,而非真实在于言说。如鹿渴想,诳惑群鹿,鹿于彼相计著水性,而彼水无。(虽然所有佛经所说此四义,但佛随众生的不同种性及所愿望,而在说法上有所区别,分别显示其义。所以说,真实的东西不在言说事中,要通过自心观察才能悟到。众生听佛说法,不能像鹿那样,由于饥渴极了,而将远方的阳焰妄想为水,被自心诳惑,奔逐趋求,到了跟前,才知道那里并没有水)如是一切修多罗所说诸法,为令愚夫发欢喜故,非实圣智在于言说。(一切佛经所说诸法,也都是一种显示,是为了令众生发菩提心,生起欢喜。佛的自觉圣智不在于佛的言说,只有依佛所示去真实修证才能得到自觉圣智)是故当依于义,莫著言说!”(所以,当依佛说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四义,去努力修学,不要著于言说)

  【本按】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是佛的最基本智慧。观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是众生修证大道的最基本所持。知空,需要先识自性。知无生,需要先知空。知无二需要先知无生。当此四义皆知,就不应再生执著,心起妄想,当发成佛誓愿,精究佛法,广行六度,努力修证,平等看待一切,逐步成就一切种智。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第二卷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十三分 佛说依无我如来藏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大慧菩萨对佛说:世尊,您在经中说过,诸佛如来藏自性清净,能转一切众生身为三十二种妙相身。【注】如极乐世界之众生,其身皆为三十二相,就是由阿弥陀佛依本愿力所转化)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众生皆有无价之宝如来藏,常住不变,但被垢衣包裹而不能自见)而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恚、痴不实妄想尘劳所污。(这垢衣就是五阴十八界十二入,如来藏它被贪欲、恚、痴等不实妄想尘劳所污染)一切诸佛之所演说。(一切诸佛都是这么说的)云何世尊同外道说我,言有如来藏耶?(大慧问,为什么世尊和外道所说大致相同,世尊说有如来藏,而外道说有神我,如来藏和神我,是不是同一个概念呢)世尊,外道亦说有常作者,离于求那,周遍不灭,世尊,彼说有我。”(世尊,外道也说,有一个受用之“实我”或“神我”为常住不灭的作者,它离于物性,独立存在,这与是一切法作者的常住不灭的如来藏有什么区别呢?)

  【注】依大智度论卷四所载,如来三十二相为:一、足下平满相;二、足下千辐轮相;三、纤长指相;四、足跟圆满相;五、手足指缦网相;六、手足柔软相;七、足趺高满相;八、股骨如鹿王纤圆相;九、垂手过膝相;十、马阴藏相;十一、身广长圆满相;十二、身毛右旋相;十三、一孔一毛不相杂乱皆出微妙香气相;十四、身皮金色相;十五、大光明相;十六、身皮细滑尘垢不着相;十七、七处隆满相;十八、两腋下隆满相;十九、身如师子相;廿、身广洪直相;廿一、肩圆好相;廿二、四十齿相;廿三、齿密齐平相;廿四、齿白如雪相;廿五、狮子颊相;廿六、得上味相;廿七、广长舌相;廿八、声如梵王相;廿九、莲目相;卅、眼睫如牛王相;卅一、顶上肉髻相;卅二、眉间放光白毫相。以上三十二相,行百善乃得一妙相,称为‘百福庄严’。

  佛告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佛告诉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的“我”)大慧,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如来应供等正觉,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门。”(佛对大慧说,他在演说空、无相、无愿、如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等法时,为什么要同时说如来藏呢?一是为了断除愚夫对无我的畏惧,二是为了向众生显示离妄想无所有境界的如来藏法门)

  【本按】佛说的如来藏,是可实证,如实而见的。而外道所言的“神我”或“实我”,只是存在于他们的妄想之中。二者完全不同,绝不能混为一谈。我们的修行,是依托如来藏进行修行,没有如来藏,一切不成。若将修行寄托于“神我”或“实我”,其结果只能是徒增妄想和愚昧,离解脱越来越远,甚至会导致精神分裂,成为疯子。是故,佛子为人说法,应离神我邪说,只说如来藏,或说无我,不说神我。如来藏,即众生自心,有时称真如,有时称妙真如,有时称法身,有时称法性等等。

  “大慧,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不应作我见计著。(佛特别提醒,现在的菩萨和未来的菩萨,都不应像外道那样起“神我”或“实我”见,于此计著)譬如陶家,于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轮、绳方便作种种器,如来亦复如是,于法无我,离一切妄想相,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就像制作陶器的工匠,通过使用人工、水、木轮、绳子等便利,将一泥团制成各种陶器,以供不同人受用。佛也是根据不同人,在教导众生时,对说法有所变化,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这是因机施教,是智慧的善巧方便,所说虽有所变化,但说的都是二无我,是令众生离开一切妄想相)以是因缘故,说如来藏。(为了解除各类众生的我执,所以佛才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是名说如来藏。(为了区别于外道所计的“神我”或“实我”,佛才提出如来藏这个名称)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希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了开示引导计“我”的各类外道,佛才说如来藏。说如来藏是为了令一切众生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希望修行者能够尽快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注】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和无愿门。一、空门,即观一切法空,无自性,皆从因缘和合而生,无我,无生,一切诸行不真实、不常、恒空。若能如是通达,则于诸法而得自在。二、无相门,即由知一切法空,而观人相、我相、男相、女相等等之相,为无所有,不可得。若能如是通达诸法无相,即离差别相而得自在。三、无愿门,又作无作门、无欲门。即由知一切法无相,则于三界无所愿求。若无愿求,则不造作生死之业。若无生死之业,则无业报之苦,而得自在)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如来之藏。(出于这些原因,所以,佛才说如来藏)若不如是,则同外道所说之我。(若不是因为这些而说如来藏,则同外道在说“神我”或“实我”,二者没有差别)是故,大慧,为离外道见故,当依无我如来之藏。”(佛告诉大慧,所以,为离开外道的邪见,当依无我认识如来藏,说如来藏。【注】依无我认识如来藏,说如来藏,即观一切法皆自心现,即说一切相皆自性相。心者是谁,心即如来藏。我们所在的世界是如来藏生,世界上的种种一切是如来藏生,我是众生,一切众生是如来藏生。然一切之生如梦幻生,一切之灭如梦幻灭,一切之成如梦幻成,一切之行如梦幻行,一切所受如梦幻受,一切之有如空中花、水中月,如海市蜃楼,非是真实有。即观一切法性空无所有,但如来藏性空实有。即观人无我、法无我,然在一切无我中有如来藏。即观我身非我,如来藏是我。即说一切法无所有,但业报实有,为什么业报实有,因如来藏实有故。所以,为了不使众生恐怖,为了不使众生执空,在说无的时候,亦要说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人、相续、阴,缘与微尘,胜自在作,心量妄想。”(偈义:计著神我,计著法的相续,计著我的受想行识,计著缘、微尘、胜妙天、大自在天,全是心的妄想)

  第十四分 佛说成就四法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观未来众生,复请世尊:“惟愿为说修行无间,如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者大方便。”(大慧听闻入三解脱门境界可疾得无上正等正觉,为未来众生着想,再请佛开示大菩萨于三解脱门是如何修行而得大方便的。【注】修行无间,指不间断不掺杂的修行)

  佛告大慧:“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佛告诉大慧,大菩萨修行是通过成就四法,得到大方便的。【注】方便的意思是自在、圆通、无阻碍、随心所欲之义。这里说的方便,是指大菩萨的意生方便和教化众生方便。关于意生方便,佛在后面有所解说)云何为四?谓:善分别自心现;观外性非性;离生、住、灭见;得自觉圣智善乐。(是哪四法,善于观察分别一切法皆是自心现;善于观察一切法离性非有;善于离生、住、灭见;得自觉圣智而获善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大菩萨的修行就是通过成就这四法,得到大方便的)

  “云何菩萨摩诃萨善分别自心现?(什么是大菩萨善于观察分别一切法皆是自心现)谓如是观三界唯心分齐;(即观三界差别唯心而现,万法分别唯是心识。【注】分齐,指差别、区分、分界)离我、我所,无动摇,离去来;(离有我及我所有、我所在、我所作、我所行、我所受、我所识、我所想、我所得、我所见等我所相,心不动摇,离有来有去,离生死轮回妄想)无始虚伪习气所熏;(观自己的受想行识相的生起,皆是因自心受无始以来形成的无数的虚伪习气熏染所致)三界种种色行系缚,身财建立,妄想随入现。(观三界种种事物、事物的种种变化,观自身之智及自身所得,都是随自心妄想随入而现)是名菩萨摩诃萨善分别自心现。”(这就是大菩萨善于观察分别一切法皆是自心现)

  “云何菩萨摩诃萨善观外性非性?(什么是大菩萨善于观察一切法离性非有?【注】外性:一切法唯自心所现,非在心外。非性:非真实有)谓焰梦等一切性,无始虚伪妄想习因,观一切性自性。(即观一切有为法如阳焰,如梦幻,而如幻之法的虚妄生出,都是因无始以来的虚伪妄想习气所致;观一切法都是心自性。【注】人生如梦,虚妄而现,梦醒即涅槃,醒来即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善观外性非性,是名菩萨摩诃萨善观外性非性。”(大菩萨就是这样观一切法离性非有的)

  “云何菩萨摩诃萨善离生、住、灭见?(什么是大菩萨的善于离生、住、灭见)谓如幻梦一切性,自他俱性不生,随入自心分齐。(即知如梦如幻一切法,不自生出,亦不由他生出,总之不生无有。将这样的知见作为自心认识一切事物及一切众生的原则)故见外性非性;见识不生及缘不积聚;见妄想缘生于三界,内外一切法不可得;见离自性,生见悉灭。(依此原则,故见一切法离性非有;见六识不生,无有诸缘积聚;见种种妄想的生出是缘于将三界当作实有,实际上,内外一切法都是性空无有,不可得;知见离了自性相,便不会起生、住、灭见,生、住、灭见悉数寂灭。【注】外法,指眼、耳、鼻、舌、身等五根,以及色、声、香、味、触等五尘。内法,指意根和五蕴中的受、想、行、识)知如幻等诸法自性,得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已,离生、住、灭见。(大菩萨在了知诸法如幻之性后,得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后,自心思维便离开了生、住、灭见。【注】无生法忍,即观诸法不生不灭之理而生出正确的认识,于一切法不作分别,不起妄想,安住在无生境界中,心不妄动。又作无生忍、无生忍法、修习无生忍)是名菩萨摩诃萨善分别离生、住、灭见。”(这就是大菩萨的善于分别诸法,离生、住、灭见)

  “云何菩萨摩诃萨得自觉圣智善乐?(什么是大菩萨得自觉圣智而获善乐)谓得无生法忍,住第八菩萨地,得离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得意生身。”(即得无生法忍后,便达到第八菩萨地。到了第八菩萨地,便离了心意、意识、名相、事相、如如相、正智相、缘起相、成就相、我相、人相、法相等一切相,得意生身。【注】第八菩萨地,即不动地。所谓不动,是指其心如如不动。善乐者,指得意生身及得清净智慧是大菩萨的喜乐之事)

  “世尊,意生身者,何因缘?”(大慧闻佛说意生身,心想有很多人都不知道意生身是怎么回事,于是插话问:世尊,什么是意生身,意生身是因什么得到的)

  佛告大慧:“意生者,譬如意去迅疾无碍,故名意生。(佛先告诉大慧什么叫意生:比如说,随着意念能迅疾而去,毫无阻碍,这就叫意生。也就是说,当八地菩萨心里忆念某处时,无论远近,其处随念即现,如同迅疾而至)譬如意去石壁无碍,于彼异方无量由延,因先所见忆念不忘,自心流注不绝,于身无障碍生。(又比如,所想去处连石壁也阻挡不住,八地菩萨对于先前远到异国他方的所见所闻忆念不忘,心里挂念着那里的众生,随着自心念头的不绝生出,便能以种种化身毫无障碍的迅疾到达他所忆念的众生处。【注】由延,印度的里程计量单位,每由旬有三十里、四十里、五十里、六十里的不同说法,但说四十里为一由旬者居多)大慧,如是意生身,得一时俱。(佛告诉大慧,如上所说,意生身者,是能够随着心意,意到身到)菩萨摩诃萨意生身,如幻三昧力、自在神通,妙相庄严圣种类身,一时俱生。(已修得意生身的大菩萨,便具备了如幻三昧力、自在神通,种种庄严妙相之身,便能一时俱生)犹如意生无有障碍,随所忆念本愿境界,为成熟众生,得自觉圣智善乐。”(大菩萨之所以能得意生无有障碍,是出于他们记着自己的普度众生的本愿,以欲教化众生为缘,得意生身。意生身他们得自觉圣智后所获得的善乐)

  “如是,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住第八菩萨地,转舍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身,及得意生身,得自觉圣智善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当如是学。”(最后,佛告诉大慧,就像他说的,大菩萨得无生法忍,住于第八菩萨地,舍离心意、意识、名相、事相、如如相、正智相、缘起相、成就相、我相、人相、法相等一切相,以及得意生身,成就自觉圣智后的善乐,即叫做大菩萨修行成就四法,得大方便。你们应当如是作这样的修学)

  第十五分 佛说诸法因缘 离因离缘离妄想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世尊:(大慧菩萨再请佛开示) “惟愿为说一切诸法因缘之相(希望佛能够说一说诸法因缘相)。以觉缘因相故,我及诸菩萨离一切性有无妄见,无妄想见渐次俱生。”(以觉了诸法生起的因缘,我和其他菩萨便能离开一切法的有无妄见,不起诸法渐生、俱生等种种邪见)

  【注】什么叫因缘相,如果说色像是法的静态的相,那么因缘相便是法的动态的相。类似的譬喻,就像一部动态的电影是由许多个静态的画面相续而成的那样。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但这个梦幻是怎么现出来的?于是佛说是在因缘和合下生诸法。在这个梦幻之中,事物总是在发生着变化和运动,有事物在不断地生出来,又有事物在不断的灭去,事物在运动,生命在运动,“我”的见、闻、觉知和受、想、行、识也处在流注运动中,如同一个个泡沫不断地泛起,随即又一个个不断地灭去。这一刻,也许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和想什么,但下一刻,我们不知道自己会作什么和想什么,或遇到什么、见到什么、听到什么、得到什么、失去什么,等等,一切看起来都是不可预知,不能掌控。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一切都是因缘作用的结果,是因缘和合在无形中使众生的“梦境”发生着变化,一个个“梦境”不断地来,一个个“梦境”不断地去,相续流注,不得停息。所以,“我”也就有了我的人生。从因缘的角度观察,一切法的生灭相、相续相,都是因缘和合相,大慧菩萨就是这么看的。那么,什么是因缘呢?因缘,是因与缘的合称。因者,是因此的意思,因此而作、因此而生、因此相续、因此而变、因此而灭等等。缘者,是缘于、缘自、缘起的意思。总的说,缘是指诸法生起的所依因素或条件,因是指诸法生灭的原因,具体的说就是自心所藏的习气。有因无缘,其法不生。有缘无因,其法不生。所以说,是因缘和合生诸法。这个因,是众生自心所种。这个缘,是众生自心所造。因不去,业不灭,众生的世间“梦”就会一直做下去,永远也不会醒来,该遭的罪,会去遭,该受的苦,会去受,该得的福报,会得到,该下地狱,必然逃不掉,该生天堂,当会往生。此即因果报应也。

  【本按】必须了解,佛的因缘说是针对外道的无因生论、神我论、自在天论等邪论而说的。在佛出世的那个时代,有无因外道主张万物系无因而生(自己自生),有数论外道说有常住之神生出一切有知无知,有摩陀罗外道说大自在天是世界与生命的真实创造者和生死的主宰者,等等。佛以自觉圣智观察所见,批判外道邪论说,世界及世界中的一切都非无因生,非神我生,非大自在天所造,而是因缘和合生。了解了因缘说的背景,便知不可执著因缘名相,即认为因缘为实有,或认为一切法的本质都是因缘,或认为有一个独立的实有的叫做“因缘”的东西主宰着一切,等等,若是作这般想,那就又错了。一切诸法和一切因缘都是自性相、自心现,离自性,一切无所有。一切诸法如幻,因缘亦如幻,一切不著,才能得真正解脱。应知,若说有创造者、主宰者,那就是我们的自心,是自己主宰着自己,是自己的造业和自己的善恶之念决定着自己的未来报应,是自己的修行和自心的觉悟决定着自己的未来成就。

  佛告大慧:“一切法二种缘相,谓外及内。(佛告诉大慧:一切法都是依缘而生,这个缘,概括起来有二种,即外缘和内缘)外缘者,谓:泥团、柱、轮、绳、水、木、人工诸方便缘,有瓶生。(什么叫外缘?外缘者,是指身外的种种方便因素。比如和合泥团、柱、轮、绳、水、木、人工等方便缘,便有泥瓶生,泥瓶即外缘所生法。【注】外缘者,即佛称的外钩锁)如泥瓶、缕叠、草席、种芽、酪酥等方便缘生,亦复如是。(如泥瓶、缕叠、草席、种芽、酪酥等,都是依外方便缘而生的)是名外缘前后转生。(这就叫做外缘的前后转生。【注】什么是前后转生,即前面的转生出后面的。比如由泥团、柱、轮、绳、水、木、人工等方便因素,转生出泥瓶,这个前,是指泥团、柱、轮、绳、水、木、人工等方便因素,这个后,是指泥瓶。仔细品味一下这个转生,所有的事物其实都是外缘,由前面的转生出后面的,前面的是后面的外缘,后面的又将是后面的后面的外缘,所有的事物不都是这么转生出来的吗。所以说,一切事物都是缘。这是正智所见)云何内缘?(什么叫内缘)谓:无明、爱业等法。(内缘者,是指自身的无明、爱欲、造业等法。【注】内缘者,即佛在大缘方便经中说的十二因缘,亦是佛称的内钩锁)得缘名,从彼生阴界入法,得缘所起名。(之所以将无明、爱欲、造业等法称之为缘,是因为从无明、爱欲、造业等法转生出三界六道、生死轮回。也就是说,因三界六道、生死轮回的现出是缘于无明、爱欲和造业等法,故将无明、爱欲和造业等法称之为内缘)彼无差别,而愚夫妄想,是名内缘法。”(其实外缘、內缘并无差别,种种缘皆是自心生、自心现,然所生所现虚幻,实为无所有。但为了令愚夫断除妄想,故立内缘名)

  “大慧,彼因者有六种,谓,当有因、相续因、相因、作因、显示因、待因。(佛告诉大慧:生起诸法的种种因,概括起来有六种,即当有因、相续因、相因、作因、显示因、待因。【注】这六种因,是内外诸法生出的总因)当有因者,作因已,内外法生。(当有因者,即因有所作,便有相应的内外法生出。【注】也就是说,因有了先前的造业,必定当有后来之事的生出,这是计著“有”的妄想习气所致。从当有因来说,一切所报,善与不善,皆是自招)相续因者,作攀缘已,内外法生阴种子等。(相续因者,是指相续而有。即心有攀缘妄想,就会作攀缘事,作了攀缘事,便有相应内外法生。【注】阴者,五阴。五阴即色、受、想、行、识。色是外法,受、想、行、识是内法。内外法都是生于心的妄想,因有攀缘妄想,故有内外法生。而攀缘妄想的生起,乃是分别习气、我执习气和爱的习气所致。所以说,习气是生内外诸法的种子。内外法生阴种子,即是说,内外法是因攀缘妄想习气生。攀缘者,是对六尘的攀缘,是对所贪所爱的追逐、求取。攀缘心是妄想心,攀缘与妄想不异)相因者,作无间相,相续生。(相因者,是指因有前念而有后念,后念接前念,次第而起,相续而生,无有间断。这是思量妄想习气所致)作因者,作增上事,如转轮王。(作因者,是指作增上之事,如转轮王已获胜报而求更上之报。【注】所谓增上,是增强、增高、增多的意思。有增上的愿望,必会作增上之事。这是增上妄想习气所致)显示因者,妄想事生,已相现,作所作,如灯照色等。(显示因者,是指妄想事生出后,将会被自心显现出来,作的过程及所作之事都会被显现出来,就像灯光照色显物一样。这是计著“生”的妄想习气所致。【注】显示因者,是心的显现功能和记忆功能。其显现和记忆是持续的,因为是持续的,所以就造成了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真实发生的感觉,所以就会生出有无之见,所以就会起执著心、攀缘心,所以一觉醒来后,觉得自己还是自己,世界还是这个世界。然而,一切都是如梦如幻)待因者,灭时,作相续断,不妄想性生。”(待因者,是指妄想灭时,一切所作相继断灭,由此而入涅槃,成不妄想性。这是无漏习气所成就。【注】涅槃是待妄想断尽,待妄想断尽即入涅槃,待因,即是待妄想断尽)

  “大慧,彼自妄想相愚夫,不渐次生,不俱生。(佛告诉大慧,没有种种因缘,就没有诸法的生起。诸法是既不是渐次生,亦不是一时俱生,而是一切法不生。但凡夫作俱不俱生分别妄想)所以者何?若复俱生者,作所作无分别,不得因相故;(为什么这么说呢?若诸法是一时俱生,则分不出哪个作者,哪个是作者所作,分不清哪个是因缘,哪个是果)若渐次生者,不得相我,故渐次生不生,如不生子,无父名。(若诸法是渐次生,然缘不可得,我亦不可得,哪里还有诸法的渐次生,这就如同无有父母,哪里还有生子)大慧,渐次生相续方便,不然,但妄想耳!因攀缘、次第、增上缘等,生所生故。(佛对大慧说,诸法渐次生,由这生那,再由那生其它,相继而生,相继相续,看起来很自然,其实不然,诸法的生起都是心的妄想相啊!诸法是因攀缘心与内外缘和合所生出。【注】次第缘,即前面说的“相因”。增上缘,即前面说的“作因”)大慧,渐次生不生,妄想自性计著相故。(佛告诉大慧,无有诸法渐次生。持诸法渐次生之见,是计著妄想自性相的缘故)渐次俱不生,自心现受用故,自相共相外性非性。(一切法既无渐次生,亦无一时俱生。一切受用相皆是自心所现,离自性,一切感觉感受非有)大慧,渐次俱不生,除自心现不觉,妄想,故相生。(佛对大慧说,诸法既不渐次生,亦不一时俱生,除非不觉一切法自心现,故在妄想中见有法的渐次生或一时俱生)是故,因缘作事方便相,当离渐次俱见。”(所以,对因缘所成之事及因缘和合生,不要去想是渐次生还是俱生,不要起渐次生或俱生之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一切都无生,亦无因缘灭,于彼生灭中,而起因缘想。(偈义:一切法既无渐次生,亦无一时俱生。既无因缘和合,亦无因缘离散。愚夫于不生不灭中而起因缘和合及因缘坏灭妄想)

  非遮灭复生,相续因缘起,唯为断凡愚,痴惑妄想缘。(佛之所以这么说,非是否定因缘和合生诸法,否定因果的循环报应,而是为了断除凡愚对因缘的痴惑妄想)

  有无缘起法,是悉无有生,习气所迷转,从是三有现。(若说究其有没有因缘和合生诸法,如实处见,毕竟诸法悉皆无有生。因众生之心为无始虚伪习气迷惑转动,故而三界现。【注】三有即三界)

  真实无生缘,亦复无有灭,观一切有为,犹如虚空华。(就真实性而言,无有生出诸法的缘,亦无有缘的散灭,观一切有为法犹如虚空花)

  摄受及所摄,舍离惑乱见,非已生当生,亦复无因缘,一切无所有,斯皆是言说。”(见有摄取摄受及有可取可受,都是心的惑乱,应当舍离其见。没有先前已生,也没有将来当生,亦非真实有因缘,这一切都是无所有。所谓诸法之生、诸法缘起,皆是假名言说而已)

  第十六分 佛说言说妄想相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言说妄想相心经。(大慧菩萨再请佛开示:世尊!请为我们开示言说妄想相心经。【注】佛说诸法之生、诸法缘起,皆是假名言说,大慧菩萨怜悯凡愚执著言说相,故复请如来再说言说妄想相心经)世尊,我及余菩萨摩诃萨,若善知言说妄想相心经,则能通达言说、所说二种义,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言说、所说二种趣,净一切众生。”(世尊,我们众菩萨如果明白了言说妄想相,便能通达言说和所说的真实义,可疾得无上正等正觉,以言说和所说的二种方便,净化一切众生,令其清静)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佛告诉大慧:好好听着,用心思考和忆念,现在我就为你说)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大慧说:好的!世尊!我恭敬受教了)

  佛告大慧:“有四种言说妄想相,谓相言说、梦言说、过妄想计著言说、无始妄想言说。(佛告诉大慧:凡夫言说是妄想相,有四种妄想言说,即相言说、梦言说、过妄想计著言说、无始妄想言说)相言说者,从自妄想色相计著生;(相言说,是计著自心所现色相,在妄想中加以分别,而生起的妄想言说)梦言说者,先所经境界随忆念生。从觉已境界无性生;(梦言说,犹如做梦,是忆念所历境界,而生起的妄想言说。已觉悟者观察,一切所历境界无有真实性)过妄想计著言说者,先怨所作业,随忆念生;(过妄想计著言说,是随着对过去的怨仇、所作之业的忆念而生起的妄想言说)无始妄想言说者,无始虚伪计著过,自种习气生。(无始妄想言说,是因从无始以来虚妄的计著种种事,自己种下妄想习气,随妄想习气而生的言说)是名四种言说妄想相。”(此即四种言说妄想相)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以此义劝请世尊:(大慧菩萨以这个问题再向世尊请教)“惟愿更说言说妄想所现境界。世尊,何处、何故、云何、何因,众生妄想言说生?”(请再为我们说一说发生妄想言说时的妄想境界。众生的妄想言说是在何处、因何原因而生起的?言说声是怎么生出来的?)

  佛告大慧:“头、胸、喉、鼻、唇、舌、龂、齿和合出音声。”(佛告诉大慧:言说是用声音表达的。头、胸、喉、鼻、唇、舌、龈、齿互相配合,发出种种声音。【注】佛只回答了言说声是怎么生出来的这一问,但对其它未作回答。为什么不作回答,因为佛已经说得很清楚,因四种妄想而生四种言说,四种言说,本身就是四种妄想,四种言说境界即四种妄想境界)

  大慧白佛言:“世尊,言说、妄想,为异、为不异?”(大慧菩萨未理解佛意,继续追问:言说与妄想,两者是异还是不异?)

  佛告大慧:“言说、妄想,非异、非不异。(佛告诉大慧:言说与妄想非异非不异)所以者何?谓彼因生相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妄想而生言说,而言说相本身就是妄想相,故二者即非异又非不异)大慧,若言说、妄想异者,妄想不应是因;(佛告诉大慧,若言说、妄想二者相异,则妄想不应是生起言说的因)若不异者,语不显义,而有显示。(若言说、妄想二者不异,则没有了言语显示来表达其心意,其要表达之义就无从显示)是故非异、非不异。”(所以说,言说与妄想非异非不异)

  第十七分 佛说言说与所说事都非第一义

  大慧复白佛言:“世尊,为言说即是第一义,为所说者是第一义?”(大慧又问佛:是言说句是第一义,还是言说所说者是第一义?【注】此是问佛是依言说句,还是依言说之事,来理解佛法第一义)

  佛告大慧:“非言说是第一义,亦非所说是第一义。(佛告诉大慧:既非言说句是第一义,亦非言说之事是第一义)所以者何?(那么什么是第一义呢)谓第一义圣乐,言说所入是第一义,非言说是第一义。(佛告诉大慧,第一义是圣智之乐,言说句所要表达的真理才是第一义,而非言说是第一义。【注】譬如,以灯照物,灯与光不是第一义,灯光显现之物的才是第一义)第一义者,圣智自觉所得,非言说妄想觉境界。是故言说妄想,不显示第一义。(第一义是圣者智慧自觉所得,非依言说句进行妄想而得的所谓觉悟境界。凡夫言说是从妄想生,言说的也是妄想境界,所以说,妄想言说和言说的妄想境界,都不显示第一义。【注】佛说法的言说句不是第一义,其言说句所要显示的才是第一义。如何才能见到佛法所示的第一义,只有依教而修,通过自我觉悟的不断提升,达到圣智自觉境界后,方能如实得知)言说者,生灭动摇展转因缘起,若展转因缘起者,彼不显示第一义。(言说说话,是有生有灭,有动摇有辗转,随因缘而起的,凡是随着因缘辗转而起者,都是无常法,不显示第一义)大慧,自他相无性故,言说相不显示第一义。(言说本身的自相和依他缘起相都无自性,故言说相不显示第一义。【注】无自性者,即性自性空,其性虚幻不实,无有常性)复次,大慧,随入自心现量,故种种相外性非性,言说妄想不显示第一义。(言说为自心所现,体现的是自心的心量。言说时,自心计著的种种相、自心的种种妄想相,都是虚幻不实的。所以,言说妄想不显示第一义。【注】外性,指自心所现的一切法。自心所现非自心本体,如同梦境非做梦者。非性,非有,非真实)是故,大慧,当离言说诸妄想相。”(所以,应当离开言说的妄想相,离一切相)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诸性无自性,亦复无言说,甚深空空义,愚夫不能了。(偈义:一切法虚幻无有,言说也不例外。什么是第一义,自觉圣智所得甚深空空义,这是愚夫所不能了解的)

  一切性自性,言说法如影,自觉圣智子,实际我所说。”(一切法都是心自性,言说也不例外。言说也是法,它犹如梦幻泡影,应离开言说妄想相。以自觉自证修得圣智,见诸法空空,如实观察一切法,才是我要说的)

  第十八分 佛说离四种分别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大慧菩萨请佛开示) “世尊,惟愿为说,离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一切外道所不行,自觉圣智所行。(世尊,希望您为我们说一说离“异与不异、俱不俱生、有无非有非无、常和无常”等四见,使我们不行一切外道,行于自觉圣智的正道)离妄想自相、共相,入于第一真实之义。(使我们离开一切妄想,入于第一义境界,即诸法空空的真实相境界)诸地相续渐次上上,增进清净之相,随入如来地相,无开发本愿。(在修行地上步步提升,增进清净智慧,最终到达如来境界,以无开发本愿力普入刹土化诸众生。【注】无开发:无作而作,无为而为)譬如众色摩尼境界无边相行,自心现,趣部分之相,一切诸法,我及余菩萨摩诃萨,离如是等妄想自性、自共相见,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令一切众生一切安乐,具足充满。”(就像在摩尼珠所现无边景象中作无边行,自心现相,自心取行,对一切诸法,能离自心妄想,离我相、人相,离一切相,疾得无上正等正觉,早日成就佛道,使自己具足充满能令一切众生获得一切安乐的功德。【注】大慧在这里将自心譬喻为摩尼珠,将世界的显现譬喻为摩尼珠现众色像)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能问我如是之义,多所安乐,多所饶益,哀愍一切诸天世人。”(佛对大慧说:好啊!好啊!你所问的关系到众生安乐,是饶益众生的大事。你作此问,是出于对三界众生的悲愍)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佛告诉大慧:好好听着,用心思考和忆念,现在我就为你分别解说)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大慧说:好的!世尊!我恭敬受教了)

  佛告大慧:“不知心量愚痴凡夫,取内外性,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自性习因,计著妄想。”(佛告诉大慧:愚痴凡夫不识自心,不知一切法皆是自心现量,对内外诸法取‘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分别相,这都是妄想,是因自性习气导致的对内外诸法的计著。【注】内外性,亦名内外诸法。色、声、香、味、触属于外法,受、想、行、识属于内法)

  “譬如群鹿,为渴所逼,见春时焰而作水想,迷乱驰趣,不知非水。(譬如渴极的鹿群,将远方的阳焰妄想为水,迷乱之中,驰而趋求,而不知实乃错觉。【注】春时焰:阳焰,指浮尘为日光所照时呈现的一种远望似水之相)如是愚夫,无始虚伪妄想所熏习,三毒烧心,乐色境界,见生、住、灭,取内外性,堕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想,妄见摄受。”(如同渴鹿,愚夫受无始虚伪妄想熏染,形成妄想习气,五欲横流,三毒烧心,喜乐声色境界,起生、住、灭见,执取内外诸法,堕于“异与不异、俱不俱生、有无非有非无、常和无常”妄想之中,虚妄而见有所得所受。【注】三毒:贪、嗔、痴三种烦恼)

  “如乾闼婆城,凡愚无智而起城想,无始习气计著想现,彼非有城,非无城。(比如对虚幻的乾闼婆城,无智愚夫作真实之想。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愚夫从无始以来就计著一切,形成了顽固的妄想习气。就真实性而言,此城非有。就眼见而言,此城非无。一切法皆如是。【注】乾闼婆城:虚幻出现于空中的楼阁、山川、林野、城郭等景象)如是,外道无始虚伪习气计著,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不能了知自心现量。”(外道的情形和这差不多,因无始虚伪习气故,计著种种法,以为实有,对诸法取‘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分别见,不能了知一切法皆是自心现量)

  “譬如有人梦见男女、象马、车步、城邑、园林、山河、浴池种种庄严,自身入中,觉已忆念。”(譬如有人做梦,梦中见到男、女、象、马,乘车的,步行的,还有城邑、园林、山河、浴池等等景象,自己置身其中。觉醒后还对梦境忆念不舍)

  “大慧,于意云何?如是士夫,于前所梦忆念不舍,为黠慧不?”(大慧,你是怎么看的,其人对梦境忆念不舍,这是聪明吗)

  大慧白佛言:“不也,世尊。”(大慧答:不是,世尊)

  佛告大慧:“如是凡夫,恶见所噬。(佛告诉大慧:这样的人无智慧,连梦境都忆念不舍,不知其虚妄,以妄为真,可见其病入膏肓,为恶见所噬)外道智慧,不知如梦自心现量,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外道的智慧也和这个恋梦人一样,不知世间如梦,一切法皆是自心现量,起“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

  “譬如画像不高不下,而彼凡愚作高下想。(譬如,画像中人没有高下之分,而那些凡夫愚痴按“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四种分别,一定要分出高下来)如是,未来外道,恶见习气充满,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自坏坏他。(同这差不多,未来外道,心中充满恶见习气,执著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以其邪见,既坏了自己又坏了他人)余离有无、无生之论,亦说言无,谤因果见,拔善根本,坏清净因。(在其之中,有一类外道将佛教无生之论引为己用,也说“无”的话,否定报应,诽谤因果,拔灭众生善根,宣淫纵欲,毁坏人的清净修行)胜求者当远离去,作如是说:‘彼堕自他俱见有无妄想,已堕建立诽谤,以是恶见,当堕地狱。”(求胜法者应当远离外道的邪见,作这样的说,他们已堕入自己和他人的邪见妄想中,堕入对佛法的诽谤,坚持这样的恶见,否定因果报应,必然堕入无间地狱)

  “譬如翳目见有垂发,谓众人言:‘汝等观此’,而是垂发,毕竟非性非无性,见不见故(譬如有人眼睛生翳,妄见空中有垂发,对众人说,你们看啊,有头发从空中垂下来,但他见到的垂发,毕竟非有非无。他见到了为有,别人不见为无)。如是,外道妄见,希望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诽谤正法,自陷陷他。”(外道的妄见和这个翳目人的妄见是一样的,将希望寄托于非有的东西,作种种计著,生‘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建立邪论,诽谤佛法,害了自己,有害了他人)

  “譬如火轮非轮,愚夫轮想,非有智者。(譬如火轮不是轮子,而有愚夫却把火轮当成轮子。将虚的火轮当成实的轮子,显然是无智的表现。【注】火轮:旋火轮之异名。是将火把转圈形成的轮形火环)如是,外道恶见,希望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想,一切性生。”(外道的恶见和把火轮当轮是一样的,将希望寄托于虚幻的东西,作种种计著,生‘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分别妄想,执著一切法真实有生)

  “譬如水泡似摩尼珠,愚小无智作摩尼想,计著追逐。(譬如水泡看起来好像摩尼珠,有愚夫无智,将水泡当成了摩尼珠,作宝追逐之)而彼水泡非摩尼、非非摩尼,取不取故。(但水泡非是摩尼,亦非不是摩尼。若不把水泡当成宝来追逐,水泡就不是摩尼。若把水泡当成宝来追逐,则水泡就成了摩尼)如是,外道恶见妄想习气所熏,于无所有说有生,缘有者言灭。”(外道的恶见和把水泡当成摩尼珠来追逐是一样的,受妄想习气所熏,把本就无所有的东西说成有,把无生说成有生,把诸法的缘起缘灭计著为真实而有)

  “复次,大慧,有三种量、五分论,各建立已,得圣智自觉,离二自性事,而作有性,妄想计著。(再者,为使众生得圣智和自觉觉悟,佛教给众生三种量修证法,建立五分论说教法。应知,三种量和五分论是离开二自性的,若是不知这一原则,而对三种量、五分论所及之事作真实不虚、真实而有之想,是为计著于法,不离妄想。【注】三种量:现量、比量、圣言量。量即考量、量度之意。现量者,以现证现得来考量印证。比量者,以比对来考量印证。圣言量者,以如来正教为准绳。五分论:即,宗、因、喻、合、结。宗,相当于命题或论点。因,原因。喻,比喻。合,合而论之,合而比较。结,结论。五分论是论述的五个步骤,先立宗,提出所论,然后陈述事出原因,而后应用譬喻进行说明,使人易懂,然后综合所论,归纳要点,使人正确领会,最后作出结论。二自性:指妄想自性、缘起自性)大慧,心意意识身心转变,自心现摄所摄,诸妄想断。(佛告诉大慧,当心意意识得到转变,身心变得清净,自心对自心所现及所摄受不再计著,诸妄想便断了。【注】心意即第七识,意识即第六识)如来地自觉圣智修行者,不于彼作性非性想。(在如来因地中以自觉圣智修行者对自心所现及所摄受是不作有无之想的。【注】入楞伽经云:诸修行者,转心意识,离能所取,住如来地自证圣法,于有及无不起于想)若复修行者,如是境界,性非性摄取相生者,彼即取长养及取我人。”(若是有修行者持这样的境界——对法及非法生摄取相者,他即著生长养育相、寿者相、我相、人相等世间相)

  “大慧,若说彼性自性自共相,一切皆是化佛所说,非法佛说。(佛告诉大慧,对于法性、自性、自共相的一切说法,都是化身佛所说,非是法身佛说,法身佛是不说法的。【注】譬如在梦中梦见自己说话,说话者是梦中的我,而非现实中的我。化佛由法佛所化,化佛说法亦如是。金刚经中说“如来无所说”,即有此意)又诸言说,悉由愚夫希望见生,不为别,建立趣自性法,得圣智自觉三昧乐住者,分别显示。”(为什么会有化佛说法呢?皆是因为愚夫希望见到有佛说法,故而见到有佛现身说法。愚夫希望见到佛说法不是为了别的,是为了建立取得自性法,得圣智自觉三昧之乐而住之,因众生境界的差别,化佛所作显示是分别有所不同。【注】这是什么意思呢?佛是在告诉我们,应离一切相,凡一切相皆是虚妄,见有化佛说法也不例外。对化佛说法同样不应生起有无之想)

  “譬如水中有树影现,彼非影非非影,非树形非非树形。(譬如水中现出岸边树木的影子,树形俱全。说它不是树,而是影子,但树形俱全,历历在目。说它是树,但又不可得。说它有树的形状,但树的形状是虚的。说它没有树的形状,但又不对。故水中树影非影非不是影,水中之树非有形非不有形。不需要作什么是影非影、是有形是无形的分别,那就是一个虚假的存在)如是,外道见习所熏,妄想计著,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想,而不能知自心现量。”(一切法相犹如水中树影,虚妄不实。以外道的智慧不能知道一切法都是自心的现量,他们受恶见所熏,计著种种法相,作妄想分别,生“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之想)

  “譬如明镜,随缘显现一切色像,而无妄想。(譬如明镜随缘映出种种色像,却不作分别妄想)彼非像非非像,而见像非像,妄想愚夫而作像想。(镜中的像,非像非不是像,但有愚夫见镜中像,不知像非像,把镜中像妄想为真实)如是,外道恶见自心像现,妄想计著,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和这个愚夫一样,因恶见习气故,外道计著自心所现像,起各种妄想,总是按“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的习惯思维,一定要分出个结果来)

  “譬如风水和合出声,彼非性非非性。(譬如,风与水合,起浪作声,其声音非有自体性,亦非没有自体性。若说它有自体性,但离开风缘和水缘,其声不有。若说它没有自体性,但又可以听闻)如是,外道恶见妄想,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诸法缘起,亦如声尘。一切法无自体性,亦非没有自体性。而外道不知,总是要按非此即彼之想,对诸法作四种分别。则是对法的计著和妄想)

  “譬如大地无草木处,热焰川流,洪浪云踊,彼非性非非性,贪无贪故。(譬如,在大地空荒处,烈焰当头,受其煎熬,感觉热焰翻滚奔流,洪浪云涌。而这热焰洪流非有非不有,心贪者,则现,不贪者,不现。【注】热焰洪流是虚妄的,并不真实存在。对心贪者,热焰洪流是有,越贪者,感受越烈。对清净不贪者,自心始终清凉,热焰洪流则不有。这可以检验我们的心是贪非贪、大贪小贪)如是,愚夫无始虚伪习气所熏,妄想计著,依生住灭、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缘自住事门,亦复如彼热焰波浪。”(愚夫心贪,受无始以来的虚伪习气所熏,攀缘六尘,追名逐利,贪心计著,对虚妄之事作“生住灭、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妄想分别,由是烦恼增盛,三毒烧心,亦如身处热焰洪流之中,备受煎熬)

  “譬如有人咒术机发,以非众生数,毗舍阇鬼方便合成,动摇云为,凡愚妄想计著往来。(譬如,有人用咒术发动机关,令木人动作说话,凡愚不知究竟,产生妄想,以为其是真众生中人,与其往来。【注】西土有外道咒,可令毗舍阇鬼入木人中,使之走动说话如人)如是,外道恶见希望,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戏论计著,不实建立。”(如同将木人当成真人,外道坚持恶见,对虚妄诸法妄作“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种种分别,希望都是真的,以此建立不实戏论,加以计著)

  “大慧,是故欲得自觉圣智事,当离生住灭、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恶见妄想。”(佛告诉大慧,要想修得自觉圣智,必须远离“生、住、灭”以及“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恶见,于一切诸法不作妄想分别)

  【本按】“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是对内外诸法的四种分别相。持此四相,便是行外道,不可不知。为了令修行者远离四见,不行外道,佛举了群鹿、乾闼婆城、夜梦、画中像、翳目、旋火轮、水泡摩尼珠、水中树影、明镜显像、风水作声、热焰川流、咒术机发等十二个例子,解说四见的虚妄情形,告诉我们四见生起的原因。我们总是不自觉落在四见中:一是一异之见,即作二者相同或不同之想;二是俱不俱之见,即作是此是与生俱来的或不是与生俱来之想;三是有无非有非无之见,即作此为有此为无,或此为非有此为非无之想;四是常无常之见,即作此为不灭(有常)此有断灭(无常)之想。非此即彼,执于两边,背离中道。而真实情况是,一切诸法既非异亦非不异,既非有亦非无,无有真实不灭的“常者”,无有真实“无常者”,无有真实的生,无有真实的灭。之所以著于四见,乃是自心无始虚伪分别妄想习气所致。之所以坚持四见,愚顽不化,乃是不悟世间如梦,不知一切法皆是自心现量,无有自性;不知诸法缘起缘灭,实无有生,实无有灭;将虚妄之有当作真实有,希望是真,以为可得;攀缘六尘,追名逐利,喜乐声色境界,贪心计著。如此,永不得解脱,不得自在。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幻梦水树影,垂发热时焰,如是观三有,究竟得解脱。(应观三界如幻梦,如水中树影,如翳目妄见垂发,如热浪焰流,如作如是观,究竟得解脱)

  譬如鹿渴想,动转迷乱心,鹿想谓为水,而实无水事。(愚夫渴求名利权色,犹如渴鹿追逐春时焰,迷乱了心性。渴鹿将远处春时焰妄想为水,而其并非是水。愚夫追逐名利权色,以为真实可得,而实际皆不可得)

  如是识种子,动转见境界,愚夫妄想生,如为翳所翳。(藏识是种子,愚夫妄想由此生,随心动转见境界。如同眼睛覆翳妄见垂发,心为虚伪习气所熏,于法妄见有分别)

  于无始生死,计著摄受性,如逆楔出楔,舍离贪摄受。(凡愚从无始以来的生生死死中,计著所得所取所受。若要出离轮回,解脱烦恼,需要通过修行,以楔出楔,舍离贪欲,不取不受。【注】逆楔出楔,言以妄灭妄如同以楔出楔。为何说修行解脱是以妄灭妄,一切修行犹如幻梦,故谓妄)

  如幻咒机发,浮云梦电光,观是得解脱,永断三相续。(观一切有为法如同幻咒驱使木人,犹如浮云、梦幻、电光,如是可得解脱,永断三相续。【注】三相续:世界相续相、众生相续相、业果相续相——见楞严经卷四)

  于彼无有作,犹如焰虚空,如是知诸法,则为无所知。

  (如作如是观:三相续犹如热时焰、虚空花、梦中事,诸法无有生,一切无所作,是为‘无所有’智)

  言教唯假名,彼亦无有相,于彼起妄想,阴行如垂发。(说法言教皆是虚假的名相,彼非真实有。若对言教起妄想,则真理会被荫覆,徒生邪见妄行,如目生翳,妄见有垂发,妄然说垂发)

  如画垂发幻,梦乾闼婆城,火轮热时焰,无而现众生。(如同画中人、空中垂发、梦中事、乾闼婆城、旋火轮、热浪焰流等,皆是虚妄之事,毕竟无有众生,是虚幻而现)

  常无常、一异、俱不俱亦然,无始过相续,愚夫痴妄想。(诸法的常与无常,异和不异,俱不俱生,亦是如此,虚幻不实,是无始以来的虚伪习气的延续,使愚夫堕于对诸法分别的痴心妄想)

  明镜水净眼,摩尼妙宝珠,于中现众色,而实无所有。(如明镜,如水泡,如摩尼宝珠,眼见其中现众色,然所现众色实为无所有)

  一切性显现,如画热时焰,种种众色现,如梦无所有。”(一切诸法的显现亦如是,如画中景物般的虚妄,如热浪焰流般的虚无。种种众色的显现,如梦如幻,实为无所有)

  “复次,大慧,如来说法离如是四句,谓: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离于有无建立诽谤分别,结集真谛缘起,道灭解脱。(为了不使众生错误理解佛法,佛对大慧说,如来说法是离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这四句,离于建立在二边之上的四种分别相,不生诽谤相。如来说法是为了向世间众生显示如实之真理,显示解脱烦恼、寂灭涅槃之道。【注】结集:集法。真谛:不妄之真理,法之第一义。道灭:道谛与灭谛,修道而入寂灭涅槃。缘起:说法的缘起)如来说法以是为首:非性、非自在、非无因、非微尘、非时、非自性相续,而为说法。(如来说法的首要是:一切诸法无自性、无生,一切诸法非自然生自然有,非无因而生、非微尘生、非时节生、非自行相续)复次,大慧,为净烦恼、尔焰障故,譬如商主,次第建立百八句无所有,善分别诸乘及诸地相。”(为了净除修行人的烦恼障和所知障,像商队的主人带领商队一步一步向前走那样,相继建立无所有的百八句,分别演说修行的不同层次和境界。【注】诸乘诸地:声闻乘十地、缘觉乘十地、菩萨乘十地等)

  楞伽经通俗释义白话注解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第二卷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十九分 佛说四种禅

  “复次,大慧,有四种禅。云何为四?谓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如禅、如来禅。”(佛告诉大慧,按出世间修行的不同层次和境界有四种禅。哪四种?依次为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如禅、如来禅)

  “云何愚夫所行禅?谓声闻、缘觉、外道修行者,观人无我性,自相共相骨锁无常苦不净相,计著为首。如是,相不异观,前后转进,想不除灭,是名愚夫所行禅。”(什么是愚夫所行禅?指声闻、缘觉、外道修行者所修的禅。他们观无我人,观一切事物无常,观身体不净及死后情状,观人生是苦,以此四观为心要,计著其中。如此这样,虽然能有所成就,但所成之相,不离计著四观,虽然智慧能够渐次转进,乃至得灭尽三昧,但因执着无常、苦、不净,终不能除灭妄想。这样的禅,名为愚夫所行禅)

  “云何观察义禅?谓人无我自相共相,外道自他俱无性已,观法无我彼地相义,渐次增进,是名观察义禅。”(什么是观察义禅?即已觉知人无我,无我的生、住、灭,没有外道的所谓的自生、他生和俱生,由人无我进一步观察法无我的各种之义,随着禅定层次的增进,破人法二执。这样的禅,名为观察义禅)

  “云何攀缘如禅?谓妄想、二无我,妄想如实处不生妄想,是名攀缘如禅。”(什么是攀缘如禅?攀缘是追求的意思,“如”是真如,真如即真实、真相、真理、真性的意思。攀缘如禅如实观知自心攀缘妄想、人法二无我,亲证真如,知妄想不生,于不生不灭的如实处不生妄想。这样的禅,名为攀缘如禅)

  【注】观察义禅与攀缘如禅的区别在于,观察义禅是依法无我义而观,止灭妄想,然对真如尚未得如实亲证;而攀缘如禅是追求真理真性,亲证真如,故能不生妄想。

  “云何如来禅?谓入如来地,得自觉圣智相三种乐住,成办众生不思议事,是名如来禅。”(什么是如来禅?由证真如究竟,得佛自觉圣智,住第一义境界,得天乐、禅乐、涅槃乐三种乐,成就办成众生所不思议事。这样的禅,名为如来禅)

  【注】(1)如来禅又名如来清净禅,是如来所得之禅定。依此禅定起无作之妙用,别于外道和二乘人所得之涅槃,谓之如来禅。证道歌曰:‘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禅源都序上一曰:‘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来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磨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此以如来禅为至极之心法,达磨所传之宗旨名。(2)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如禅、如来禅,是禅定的四种境界,愚夫所行禅是禅定的最低层次,如来禅是禅定的最高层次。到了攀缘如禅才能进入妄想不生之地,到了如来禅才能登峰造极,妄想俱尽。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凡夫所行禅,观察相义禅,攀缘如实禅,如来清净禅。

  譬如日月形,钵头摩深险,如虚空火烬,修行者观察。

  如是种种相,外道道通禅,亦复堕声闻,及缘觉境界。

  舍离彼一切,则是无所有。

  一切刹诸佛,以不思议手,一时摩其顶,随顺入如相。”

  (偈义:在四种禅定中或见如日月形,或见红莲华,或见深海相,或见虚空相,或见火烬相,凡修禅定者见此种种相,不应取著,著则堕于外道邪禅,及落二乘境界。应当善观察自心所现,舍离所见一切相,这一切都是无所有。如能这样,则诸佛大放光明,以不思议手而来摩顶,随后顺其可入如来地)

  第二十分 佛说涅槃义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般涅槃者,说何等法谓为涅槃?”(这时,大慧菩萨再次请佛开示:世尊!关于涅槃,有许多说法,哪一种才是涅槃真实义?【注】般涅槃即涅槃)

  佛告大慧:“一切自性习气,藏意意识见习转变,名为涅槃。(佛告诉大慧,一切心意、意识及习气都是自性,转变了所藏的生起心意、意识的习气,心意、意识不再生起,即名涅槃。【注】习气,即藏识。心意,即第七识,名为末那识。意识,即第六识。末那识是思量妄想心,意识是分别善不善妄想心)诸佛及我涅槃自性空事境界。”(我和一切诸佛的涅槃自性皆在空事境界。【注】涅槃自性,是说涅槃是自性。当转变了自性,从自心的妄想境界回到空事境界,即名涅槃)

  “复次,大慧,涅槃者,圣智自觉境界,离断常妄想,性非性。(换个说法,凡是般涅槃者,都是修到了圣智自觉境界,离了断见和常见妄想,见性非性,非断非常)云何非常?(为什么说非常)谓自相共相妄想断,故非常。(即涅槃是断除了对自相和共相的妄想,没有了“我”不断灭相。无了“我”常,常便非常)云何非断?(为何说非断)谓一切圣,去来现在得自觉,故非断。”(即一切自圣者在过去、未来、现在皆得自觉圣智而不失,此为常住,故非断)

  “大慧,涅槃不坏不死。若涅槃死者,复应受生相续;若坏者,应堕有为相。是故涅槃离坏离死,是故修行者之所归依。”(佛对大慧说,涅槃是不坏不死的。若是涅槃者有死,死后则应受生而得到相续。有生有灭,便不是涅槃;若是涅槃境界有坏,则涅槃便是有为相,有为便不是涅槃。所以说,涅槃是离坏离死。因涅槃是不坏不死的,所以,涅槃是修行者之所归依)

  “复次,大慧,涅槃非舍非得,非断非常,非一义非种种义,是名涅槃。”(又,涅槃是无舍无得,无断灭无常住,非是一种含义,也不是多种含义,这便是涅槃。【注】涅槃是大觉后的空空境界。之所以说涅槃是无舍无得,因本就无有可舍,无有可得。之所以说涅槃是无断灭无常住,因本就无有可断,无有可灭,无有可常住之法;涅槃是大觉后的无取无著境界。之所以说涅槃是非一义非多义,因无论作哪一义想,或作多义想,皆是心有所见所著,有所见所著,即非涅槃)

  “复次,大慧,声闻、缘觉涅槃者,觉自相共相,不习近境界,不颠倒见,妄想不生。彼等于彼,作涅槃觉。”(比如,声闻缘觉二乘观生命之苦,世事无常,身体不净,因此厌离生死心切,对外境界不乐亲近,求断贪嗔痴慢等烦恼,止息妄念,灭苦集而得安乐,于此作涅盘觉。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涅槃,因为二乘尚有苦见、无常见、身见、不净见、烦恼见、断灭见,计著于有所舍和有所得,还是在妄想境界中)

  “复次,大慧,二种自性相。云何为二?谓言说自性相计著、事自性相计著。(又,有二种自性相计著相,是哪二种?即言说自性相计著相和事自性相计著相。【注】所谓自性相计著相,即计著于自心的自性相。言说相和事相都是自性相,计著言说相和事相,即是计著自心自性相)言说自性相计著者,从无始言说虚伪习气计著生;(言说自性相计著相,是由无始以来的虚伪习气计著于虚妄的言说而生出)事自性相计著者,从不觉自心现分齐生。”(事自性相计著相,是因不觉一切相皆是自心所现,作种种分别而生。【注】若了知一切言说相与事相皆为妄想自性相,性空幻有,何须计著。佛为什么要在此说二种自性相计著相,旨在告诉修行者,涅槃境界是离开一切言说和事物表象的)

  第二十一分 佛说二种神力加持

  “复次,大慧,如来以二种神力建立,菩萨摩诃萨顶礼诸佛,听受问义。(又,大慧,当大菩萨向佛顶礼,听佛说法,问佛法义时,如来会以二种神力加持他们,使之建立正知正见)云何二种神力建立?谓三昧正受为现一切身面言说神力及手灌顶神力。”(以哪二种神力加持,即在大菩萨入三昧正受后,佛示现一切身相为其说法的神力,以及以手为其灌顶,使之心现佛智境界,善解说法之义的神力。【注】三昧正受:三为正,昧为受,三昧即正受。正受,禅定之异名,离妄想为正,纳法不著为受)

  “大慧,菩萨摩诃萨初菩萨地,住佛神力,所谓入菩萨大乘照明三昧。(佛告诉大慧,当菩萨修到了初地,得到佛手灌顶神力,住在神力中,即能入大乘光明定。【注】初菩萨地,即菩萨乘十地的第一地。大乘照明三昧,亦名大乘光明定)入是三昧已,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以神通力为现一切身面言说,如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及余如是相功德成就菩萨摩诃萨。”(入了大乘光明定,可见到十方世界诸佛以神通力现一切身相为其说法,如华严会中金刚藏菩萨及其他有功德成就的大菩萨即是。【注】金刚藏菩萨,为密教贤劫十六尊之一,其名常出现于诸大乘经典中,于华严经第六会十地品,特举为上首)

  “大慧,是名初菩萨地,菩萨摩诃萨得菩萨三昧正受神力,于百千劫积集善根之所成就,次第诸地对治所治相,通达究竟,至法云地,住大莲华微妙宫殿,坐大莲华宝师子座,同类菩萨摩诃萨眷属围绕,众宝璎珞庄严其身,如黄金瞻蔔、日月光明。(佛告诉大慧,初地菩萨入三昧正受得佛二种神力是于百千劫中积集善根所成就。得佛神力后,须向上精进修行,依次对治除去所执,于法获得究竟通达,直至法云地,住大莲华微妙宫殿中,坐大莲华宝座,与同类菩萨共同修行,身边眷属围绕,服饰缀满众宝璎珞,华丽庄严,身体发出瞻蔔般的香气和日月般的光明。【注】法云地:菩萨乘十地的第十地。菩萨眷属:指跟随菩萨闻道受教者。瞻蔔:又作薝葡,香树名)诸最胜子从十方来,就大莲华宫殿座上而灌其顶,譬如自在转轮圣王及天帝释太子灌顶,是名菩萨手灌顶神力。”(这时有最胜子从十方而来,以智慧水为其灌顶,就像自在转轮圣王和天帝释为其太子灌顶一样,此名菩萨手灌顶神力。【注】最胜子:此应指等觉菩萨。等觉菩萨是觉悟智慧与佛相等,即将成佛,或未取成佛的大菩萨。如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弥勒、地藏等,便是等觉位的大菩萨。十方世界有无数等觉菩萨)

  “大慧,是名菩萨摩诃萨二种神力(大慧,这就是菩萨得佛示现一切身相为其说法的神力及佛菩萨手灌顶神力二种神力的情形)。若菩萨摩诃萨住二种神力,面见诸佛如来,若不如是,则不能见。”(若是菩萨住二种神力中,便能面见诸佛,若不如此,则不能见)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凡所分别三昧,神足诸法之行,是等一切悉住如来二种神力。(又,大菩萨得百千三昧,能运神足游于十方世界,皆是因得如来二种神力而住其中故)大慧,若菩萨摩诃萨离佛神力能辩说者,一切凡夫亦应能说。所以者何?谓不住神力故。(大慧,若大菩萨离佛神力也能善演法门、辩论说法,那么一切凡夫亦能如此。为什么凡夫不能呢?因凡夫不得如来神力故)大慧,山石、树木及诸乐器、城墎、宫殿,以如来入城威神力故,皆自然出音乐之声,何况有心者,聋盲喑哑无量众苦皆得解脱。(大慧,山石、树木、乐器、城墎、宫殿,因如来入城,得佛威神力,都会自然发出音乐之声,何况是有情之人。以佛威神力,聋盲喑哑无量疾苦皆得解脱)如来有如是等无量神力,利安众生。”(如来有无量广大的神力,利益有情众生,使人人都得安乐)

  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如来应供等正觉,菩萨摩诃萨住三昧正受时,及胜进地灌顶时,加其神力?”(大慧又问佛:世尊,为什么诸佛如来要为住三昧正受时及在胜进地得菩萨手灌顶时的大菩萨加被神力。【注】此胜进地,应指法云地)

  佛告大慧:“为离魔业烦恼故,及不堕声闻地禅故,为得如来自觉地故,及增进所得法故,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咸以神力建立诸菩萨摩诃萨。(佛告诉大慧,是为了令修行者能离魔业烦恼,不堕声闻所持境界,得如来自觉境界,增进所得智慧。所以,如来应供等正觉要以神力加持菩萨,使之建立正智正见。【注】声闻地禅,即上所言愚夫所行禅)若不以神力建立者,则堕外道恶见妄想,及诸声闻、众魔希望,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以神力加持,则菩萨易堕外道恶见妄想,及某些声闻、众魔的追求,从而不得无上正等正觉)以是故,诸佛如来咸以神力摄受诸菩萨摩诃萨。”(所以,诸佛如来皆以威神力加被诸大菩萨,成就大愿,不退菩提)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神力人中尊,大愿悉清净,三摩提灌顶,初地及十地。”(偈义:佛的二种神力在人天中至尊尊贵,这二种神力皆出自佛之清净大悲本愿。大菩萨在三昧中得佛灌顶,能从初地一直修至十地。【注】由此可知,大菩萨修行之所以能向上迅速增进,得广大神通,皆因如来神力加持故。这是佛对广大众生的慈悲恩惠)

  第二十二分 佛说缘起非真实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佛说缘起,即是说因缘,不自说道。(大慧知因缘之说有正有邪,为立正去邪,向佛提出八问:世尊,佛说诸法缘起,即是说一切法依因缘而生,为什么不说因缘即是道呢)世尊,外道亦说因缘,谓胜自在、时、微尘生,如是诸性生。(世尊,外道也说因缘,将大自在天、时节、细微物质说成是生出一切世间及世间万物的因缘,也就是说,万物是由大自在天、时节、细微物质生出,或是自生。【注】胜自在:此指大自在天)然世尊所谓‘因缘生诸性’言说,有间悉檀,无间悉檀?(但世尊所说的‘因缘生诸法’与外道的因缘说,二者之间是有异还是无异?【注】诸性即诸法,法即性,一切法皆是性。悉檀,是理论、宗旨、旨意之意)世尊,外道亦说‘有无有生’,世尊亦说‘无有生、生已灭’。(世尊,外道亦说有生无生,而世尊也说无有生、生起即灭)如世尊所说‘无明缘行,乃至老死’,此是世尊无因说,非有因说?(如世尊说的十二因缘,因无明而造业,乃至于最后有老死,而无明是无因而生,这是世尊的无因说,而非有因说吗)世尊建立作如是说,此有故彼有,非建立渐生。(世尊对事物的建立作这样的说法,因有此故有彼,事物的建立非是渐次而生)观外道说胜,非如来也,所以者何?(观外道所说的大自在天非是世尊说的如来藏,这是为什么呢)世尊,外道说因,不从缘生而有所生。(世尊,另有外道说事物生出之因不是因缘,而是自然自生)世尊说观因有事,观事有因,如是因缘杂乱,如是展转无穷。”(世尊说,是因此有事,事中有因,这是否有点杂乱,是否表示事物的生起辗转无穷)

  佛告大慧:“我非无因说及因缘杂乱说。(佛告诉大慧:我不作无因说,也不作因缘杂乱说)此有故彼有者,摄所摄非性,觉自心现量。(说诸法缘起是因有此故有彼,然一切缘起而生非有真实性。觉者知道,一切诸法缘起而生皆是自心现量。【注】摄所摄,此指诸法缘起及见诸法有生)大慧,若摄所摄计著,不觉自心现量,外境界性非性,彼有如是过,非我说缘起。(大慧,凡计著诸法缘起而生,而不知缘起而生乃为自心现量,种种事物并非真实而生,真实而有,那就不是佛说的缘起。【注】外境界,此指事物。性非性,是说事物之性是非生非有)我常说言,因缘和合而生诸法,非无因生。”(我经常说,因缘和合而生诸法,是说诸法非是无缘无故的生出,岂同外道无因生邪说)

  【本按】一切诸法缘起是自性,一切因缘是自性,见诸法有生是自心现量,这完全不同外道的不识自性,将非因计为因,非有计为有,非生计为生,起妄想见。事生有因,事出有因,祸福有因,愚智有因,烦恼有因,一切之因,皆出自心,守护好自心的一片净土,才是集福消灾之道,离苦得乐之道。

  第二十三分 佛说一切诸法但为言说

  大慧复白佛言:“世尊,非言说有性,有一切性耶?(大慧又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并非因言说有法才有法,本来就有一切法。【注】这是大慧对佛说的一切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的怀疑)世尊,若无性者,言说不生。(世尊,若说一切诸法无有,则言说亦应不生,言说也是法啊)世尊,是故言说有性,有一切性。”(世尊,所以说,一切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是不合道理的。所以说,言说有法,就一定有一切法,因有一切法,故而有言说)

  佛告大慧:“无性而作言说,谓兔角、龟毛等,世间现言说。(佛告诉大慧:对无所有的东西作言说,如同世间谈论并不存在的兔角、龟毛)大慧,非性非非性,但言说耳。(大慧,诸法如幻,非有非不有。言说某事,并非那个事就是真的有,一切但为言说而已)如汝所说,言说有性,有一切性者,汝论则坏。”(如你所说,言说有法,一定有一切法,这便坏了自己的言论,使自己的言论站不住脚)

  “大慧,非一切刹土有言说,言说者,是作耳。(大慧,非是所有世界均有言说,有些世界是以动作来表达意思的)或有佛刹瞻视显法,或有作相,或有扬眉,或有动睛,或笑,或欠,或謦咳,或念刹土,或动摇。(有的世界是以瞻视示意,或以扬眉、动睛、面笑、欠身、咳嗽、默念、摇动肢体等作为语言)大慧,如瞻视及香积世界、普贤如来国土,但以瞻视,令诸菩萨得无生法忍及殊胜三昧。(大慧,香积世界、普贤如来国土之佛只是以瞻视令诸菩萨得无生法忍及殊胜三昧。【注】维摩经香积佛品曰:上方界分,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土名众香,佛号香积)是故,非言说有性,有一切性。”(所以说,非是有一切法,就一定有言说)

  “大慧,见此世界蚊蚋虫蚁,是等众生无有言说,而各办事。”(大慧,再看这个世界中的蚊蚋虫蚁等众生,不用言说,也能各办其事)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如虚空兔角,及与槃大子,无而有言说,如是性妄想。(偈义:如虚空,如兔角,如石女之子,一切法无所有,对无所有作有的言说,这是自心现妄想)

  因缘和合法,凡愚起妄想,不能如实知,轮回三有宅。”(对虚妄的因缘和合所生法,凡愚不能如实而知,故起种种妄想,致使在三界火宅中轮回不休,备受煎熬,不得解脱。【注】三有,即三界。宅者,火宅。法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第二十四分 佛说惑乱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常声者,何事说?”(大慧又提出一个疑问:世尊说涅槃非断非常,一切法非常非无常。但你的“常”句,是为什么事说的呢)

  佛告大慧:“为惑乱。以彼惑乱,诸圣亦现,而非颠倒。(佛告诉大慧,是为惑乱说的。因为诸圣亦现惑乱。虽诸圣亦现惑乱,但此惑乱非众生的颠倒惑乱。【注】所谓颠倒惑乱,即是将虚妄的当作真实的,将真实的当作虚妄的,将非有当作有,将有当作无有。诸圣亦现惑乱,此惑乱是指心现种种相。凡一切相皆是自心现,凡夫有现,诸圣亦有现。不同的是,凡夫于相起妄想,圣者于相不起妄想。佛说诸圣惑乱非颠倒,是说诸圣于自心所现相不起分别等妄想)大慧,如春时焰、火轮、垂发、乾闼婆城、幻梦、镜像,世间颠倒,非明智也,然非不现。(大慧,世间众生颠倒起惑乱。什么是颠倒惑乱,譬如将春时焰当成水,将火轮当作实轮,见空中有垂发,将乾闼婆城当作真实之城,将梦中事当作真实事,将镜中像当作真实物,这就是颠倒惑乱。虽说颠倒惑乱非是明智,但并非不现)大慧,彼惑乱者有种种现,非惑乱,作无常。(大慧,言有种种颠倒惑乱现,然惑乱非有,且为无常)所以者何?谓离性非性故。(为什么呢,因为离自性,惑乱非有)大慧,云何离性非性惑乱?(大慧,为什么离自性,惑乱非有)谓一切愚夫种种境界故。(因为一切惑乱都是愚夫自心所现种种境界)如彼恒河,饿鬼见不见故,无惑乱性。(比如在恒河上见到饿鬼,见到的人认为有,没见到的人认为没有。相对见不见来说,见者为有惑乱,不见者为无有惑乱)于余现故,非无性。(就惑乱有现而言,不能说惑乱非无)如是惑乱,诸圣离颠倒,不颠倒,是故惑乱常,谓相相不坏故。(对颠倒惑乱和非颠倒惑乱,诸圣皆远离。说惑乱是“常”,是就一切相不坏而言)大慧,非惑乱,种种相妄想相坏,是故惑乱常。(大慧,什么是非颠倒惑乱呢?对自心所现种种相不起妄想,妄想相坏,在此境界中,惑乱是常。【注】惑乱是常,此“常”是指“相”的常现)大慧,云何惑乱真实?(大慧,如何正确的对待惑乱)若复因缘,诸圣于此惑乱不起颠倒觉、非不颠倒觉。(对由因缘生出的惑乱,诸圣于此不起这是颠倒的觉知,亦不起这不是颠倒的觉知)大慧,除诸圣,于此惑乱有少分想,非圣智事想。”(大慧,对自心所现惑乱哪怕有少少的想法,都不是圣智自性事,即不是圣智所想事。【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未至圣智境界者,是不知自性相的。不知自性相时,绝不可能像圣者那样的想事情。比如一个未得开悟者妄言自性如何如何,岂不可笑)

  “大慧,凡有者,愚夫妄说,非圣言说。(佛告诉大慧,一切的“有”,都是愚夫所说,非圣者所言)彼惑乱者,倒不倒妄想,起二种种性,谓圣种性及愚夫种性。(对自心现惑乱起不起颠倒妄想,由此可分出二种种性,即圣者种性和愚夫种性)圣种性者,三种分别,谓:声闻乘、缘觉乘、佛乘。(圣者种性又分三种,即声闻乘、缘觉乘和佛乘)云何愚夫妄想,起声闻乘种性?谓自共相计著,起声闻乘种性,是名妄想起声闻乘种性。(什么叫做愚夫作妄想起声闻乘种性?即修行中计著苦、空、无常、涅槃乐等自共相,起声闻种性。这就是愚夫作妄想起声闻乘种性)大慧,即彼惑乱妄想,起缘觉乘种性,谓即彼惑乱自共相不亲,计著起缘觉乘种性。(大慧,对自心惑乱作妄想起缘觉乘种性,即计度自心惑乱——十二因缘法是真实有,对其生起舍离之心,不与亲近,起缘觉乘种性)云何智者即彼惑乱想,起佛乘种性?谓觉自心现量,外性非性,不妄想相,起佛乘种性,是名即彼惑乱,起佛乘种性。(什么叫智者对自心惑乱不作妄想起佛乘种性?即智者觉知一切法皆是自心现,离自性无所有,于是不生妄想,而起佛乘种性。此即对自心惑乱不作妄想起佛乘种性。【注】智者见相离相,不起妄想,即入佛乘)又,种种事性,凡夫惑想,起愚夫种性。彼非有事、非无事,是名种性义。”(又,对一切事都起惑乱想,便起愚夫种性。诸事非有,亦非无有,这即是事物的种性)

  【本按】说人人都具佛性,不是说人人都是佛乘种性。有的人能成就大乘圣果,有的只能成就小乘圣果。能成就哪种圣果,由其种性所决定。而其是何种性,那就要看他有哪些计著,能放下哪些计著。所有计著都放下者,他便是佛乘种性。若放下了人我执,但放不下法我执,他便是声闻乘种性。若计度十二因缘为真实有,生舍离、不亲之心,他就是缘觉乘种性。若一切都放不下,他就是愚夫种性。起者,起来之义。比如声闻乘种性和缘觉乘种性若能放下一切计著,他便起佛乘种性。是何种性,都非绝对。随着觉的提升、过去习气的转变,其性可移。

  “大慧,即彼惑乱不妄想,诸圣心意意识过习气自性法转变性,是名为如。(佛告诉大慧,佛乘种性于一切法不起妄想,是因为心意意识的过去习气悉皆转变故。惑乱是自性法,转变了虚伪习气,心即不起惑乱妄想,是名为如)是故说,如离心,我说此句显示离想,即说离一切想。”(所以说,如就是离心惑乱妄想。我说此句话,是为显示诸圣离一切惑乱妄想)

  大慧白佛言:“世尊,惑乱为有、为无?”(大慧又问:世尊,惑乱究竟为有为无)

  佛告大慧:“如幻,无计著相。(佛答:惑乱如幻,究竟而言,计不计著都无)若惑乱有计著相者,计著性不可灭,缘起应如外道说因缘生法。”(若计著惑乱为有,则惑乱相便会因计著而不可灭。计著惑乱为有,那么推求其缘起,便会堕入外道说的因缘生法——胜妙天、自在天等作者生诸法)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惑乱如幻者,复当与余惑作因。”(大慧再问:世尊,若惑乱如幻,那么是不是由幻生惑乱,由惑乱生惑乱)

  佛告大慧:“非幻惑因,不起过故。(佛答:幻不是惑乱生起的因,惑乱不生惑乱。既然是幻,那就不具生起性)大慧,幻不起过,无有妄想。(大慧,幻的意思是没有真实生起。无有惑乱,惑乱如幻)大慧,幻者,从他明处生,非自妄想过习气处生,是故不起过。(大慧,幻者是从它的来处生,即从自心所见生。幻者是随无始妄想习气生,但不是由妄想习气生。所以说,幻者无有生起幻者的过错,惑乱无有生起惑乱的过错)大慧,此是愚夫心惑计著,非圣贤也。”(大慧,愚夫心惑乱,计著幻者生幻,惑乱生惑乱,非是圣贤)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圣不见惑乱,中间亦无实,中间若真实,惑乱即真实。(圣者于惑乱不起有无见,惑乱如幻无真实。若计惑乱为真实,此惑乱即成真惑乱)

  舍离一切惑,若有相生者,是亦为惑乱,不净犹如翳。”(应离一切惑乱想,若着任一相,即为惑乱想,即为六根不净,犹如眼目覆病翳)

  第二十五分 佛说如幻义

  “复次,大慧,非幻无有相似,见一切法如幻。”(佛再告诉大慧,除了如幻一词,再没有更贴切的比喻能形容诸法之性,故说一切法如幻。【注】佛说一切法如幻,恐大慧疑惑为何独以如幻为喻。所以告诉他,不用如幻,再无可相似者能比喻诸法,故说一切法如幻)

  大慧白佛言:“世尊,为种种幻相计著,言一切法如幻,为异相计著?(大慧插问:世尊,是因为把种种相想象为如幻并加执著,便说一切法如幻?说一切法如幻,是不是对诸法坏变的计著?【注】异相,四相之一,即有为诸法衰变、坏灭之相)若种种幻相计著,言一切性如幻者,世尊,有性不如幻者。所以者何?谓色种种相非因。世尊,无有因色种种相现如幻。世尊,是故,无种种幻相,计著相似,性如幻。”(若因把种种相想象为如幻并加执著,便说一切法如幻,则一切之有岂不非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种种色相非幻,才能说一切法如幻。世尊,无有理由说种种色相的显现如幻。世尊,所以说,无有种种幻相,计著与幻相似,于是便有一切法如幻。【注】此为部分人对‘一切法如幻’的理解,这是建立在推论和想象之上的理解,是对‘一切法如幻’的错误理解。大慧菩萨只是将这些人的认识说了出来,是希望佛对‘一切法如幻’之义作出解释,以纠正无知者在思想上的混乱)

  佛告大慧:“非种种幻相计著相似,一切法如幻。(佛陀告诉大慧:并非是因为把种种相想为与幻相似并加执著,便说一切法便如幻)大慧,然不实一切法,速灭如电,是则如幻。(言‘一切法如幻’,是说不实一切法生起灭去的速度犹如闪电,故说如幻。【注】不实法,此指种种色相)大慧,譬如电光,刹那顷现,现已即灭,非愚夫现。如是一切性,自妄想自共相,观察无性,非现,色相计著。”(譬如雷电,电光在刹那间生现,随现即灭,电光的迅速闪灭不随愚夫意志而改变。就像这样,一切色的显现皆是由自心妄想生出之相,如雷电闪现一般,是刹那生起,刹那灭去。以正智观察,一切色无有,非现,而愚夫却计著色相是真实有。【注】佛告诉我们,一切色相——法的显现,皆是自心妄想生出之相,这个妄想的生灭是刹那的,速度就像闪电一样,生起,灭去,生起,灭去,相续流注。可见,一切色相虚幻不实。色相的真相,是佛所觉察,除佛,无有能知者)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非幻无有譬,说法性如幻,不实速如电,是故说如幻。”(偈义:说‘一切法如幻’,那是因为没有更加贴切的比喻可以用来形容诸法之性。说‘一切法如幻’,是说一切法皆不真实,一切色相的生起灭去,疾如闪电。故说一切法如幻)

  大慧复白佛言:“如世尊所说,一切性无生,及如幻,将无世尊前后所说自相违耶?说无生性如幻。”(大慧又问:佛说一切法无生,又说一切法如幻,是否前后所说自相违背?)

  佛告大慧:“非我说无生性如幻,前后相违过。(佛答:我说无生,又说如幻,前后并不矛盾)所以者何?(这是什么道理呢)谓生无生,觉自心现量。(说一切法无生,是说诸法其生无生,唯是自心所现)有非有,外性非性,无生现。(所谓的有和无有皆是自心所现相,一切万法无非自性,离开自性,一切法非有,不生现)大慧,非我前后说相违过,然坏外道因生故,我说一切性无生。(大慧,我并不前后相违而说法。为摧毁外道的胜妙天生、自在天生、时节生等种种关于生因的邪说,故说一切法无生真相)大慧,外道痴聚,欲令有无有生,非自妄想种种,计著缘。(大慧,外道积痴深重,欲证明他们的有无之见、生不生见、常无常见等愚见的正确,证明所见非是出于自心的种种妄想,故而计著种种生因)大慧,我非有无有生,是故我以无生说而说。”(大慧,我说的无生,不是外道的落在有无两边的有生无生。为令修行者离开愚痴的有生无生之见,不生妄想,故说一切法无生)

  “大慧,说性者,为摄受生死故,坏无见、断见故,为我弟子摄受种种业受生处故,以声性说摄受生死。”(佛告诉大慧,之所以说诸法之性,是为了令弟子们不在生死上产生妄想,破除“无因果”之见、“断灭”之见,是为令弟子知道,因造诸业而随业受生。所以我用语言说法,说摄受生死)

  “大慧,说幻性自性相,为离性自性相故。(大慧,说一切法如幻,一切法相皆是自性相,是为令弟子离开心的自性相)堕愚夫恶见相希望,不知自心现量,坏因所作生,缘自性相计著,说幻梦自性相一切法,不令愚夫恶见希望计著,自及他一切法,如实处见,作不正论。”(为防佛弟子堕于愚夫的一切法实有的恶见希望,为防佛弟子不知一切法皆是自心现,坏了知见,落于外道邪见的所谓作者所作生,对自性相加以计著,计著诸法有生,故说如梦如幻、自性相等一切法。由此,不令弟子计著于愚夫的恶见希望,于自己所见及他人所见的一切法如实而见,不作不正言论。【注】坏因所作生:即外道所说的胜妙天、自在天、时节、细微物质是万物的生因。自性相:自心所生法、自心所现相)

  “大慧,如实处见一切法者,谓超自心现量。”(大慧,能如实而见一切法者,是超越自心现量的境界。【注】超越自心现量者,即不为物所转,不为自心现量所惑)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无生作非性,有性摄生死,观察如幻等,于相不妄想。”(偈义:因无生故无有,若是计著有,是取生死因。应善于观察一切法如幻,于一切相不生妄想)

  【本按】诸法无生,其生如幻,其有如幻,是诸法真相。佛说一切法无生是如实而说,所说非假。万法起于空,从空生有,必然为空。生是空,灭是空,生生灭灭皆如幻。不知其空,是为愚。知其为空仍执著,是为痴。佛说无生死,当下无恐怖。既知无有我,便知无我生。人生犹如梦,何必作执著,当即全放下,一切烦恼无。什么是真,真即自心。什么是自心,能生一切者,摄受一切者。六道无轮回,轮回在自心。何为因果,所谓自作自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此为天地大道,大道在心。今生之福,是过去集善之报。今世之苦,是前世作恶之报。今世有福,须当珍惜,当奉善行,远离恶行,修其自心,亲近三宝,如此可不堕恶道,世世安乐。若想出离轮回,当修佛法,求取涅槃之道。若想成佛,当发菩提大愿,修大乘之法,作六度万行,大德圆满,功德所至,必当成佛。何谓大乘之法,即成佛之法。我欲成就广大佛土无量寿命光丽净妙平等安乐世界,这就是我要研学本经的起因。

  第二十六分 佛说名、句、形身相

  “复次,大慧,当说名、句、形身相。善观名、句、形身菩萨摩诃萨,随入义句形身,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觉已,觉一切众生。”(佛说,现在应当来说一说语言的名身相、句身相、形身相。大菩萨由善于观察语言的名身、句身、形身,从而能入所说义,知语言和文字的是什么,疾得无上正等正觉。在自己大觉之后,才能觉悟一切众生)

  “大慧,名身者,谓若依事立名,是名名身。(佛告诉大慧,名身者,就是给事物立一个名称,这只是一个名义上的东西)句身者,谓句有义身,自性决定究竟,是名句身。(句身者,是指句中有义。句子显示什么义是由言说者或作者的自性来决定的)形身者,谓显示名句,是名形身。(形身者,是指显示名身和句身的声音、文字)又,形身者,谓长、短、高、下。(又,形身者不过是声音或文句的长、短、高、下之相)又,句身者,谓径迹,如象、马、人、兽等所行径迹,得句身名。(又,句身者,不过是一种意思的痕迹,如同象、马、人、兽等行走时留下的径迹。因有痕迹,故得句身之名)大慧,名及形者,谓以名说无色四阴,故说名;自相现,故说形,是名名、句、形身。(大慧,所谓名身、句身和形身,比如想说无色无四阴之真理,故说诸色名和四阴名。句中无色无四阴之义,即名为句身。言说无色无四阴的声音,即名为形身。言说是自相的显现,当自心现所想,故有言说现。这就是所说的名身相、句身相、形身相)说名、句、形身相分齐,应当修学。”(如何正确的观察名身相、句身相、形身相,知道三者之间的区别,是应当好好修学的)

  【本按】凡言说和文字,皆是自心现。凡夫作言说,或者写文字,皆是现妄想。计著言说声,是离义求道,弃珠取匣。计著所说事,是未得觉悟,不解经义。道是离文字的,溺于经文,不作观察和觉悟,永远不解佛所说。佛说千法万法,是为破一切执著,令众生不取一切相,去一切分别,离一切妄想,在所有时,对任何事,都心无所住。应以无所著心行般若波罗蜜多,作所作,言所言。另,咒者有形身,但无名身,然念咒可得开悟见空。又,香积世界、普贤如来国土之佛但以瞻视说法,既无名身,亦无形身,但受法者能于瞻视得其法义。由此可见,义与声离文离。是故,佛说一切法离言说空,诸圣自觉境界是离言说、离文字的。所以,看佛经或听讲佛经,要离所说事,离种种名词,离句形,离声音,离成见,离一切世间知识,来观所说义,听心佛无声无字之密语,见道于无形,如此可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道于无形。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名身与句身,及形身差别,凡夫愚计著,如象溺深泥。”(偈义:名身、句身、形身,这三者是有区别的。不要将名身、形身当作句身,凡夫愚者计著名身、形身,如同大象深陷泥潭,永不得解脱)

  第二十七分 佛说用四种记论

  “复次,大慧,未来世智者,当以离一异、俱不俱见相,我所通义,问无智者。彼即答言:‘此非正问’,谓色等常无常?为异不异?如是涅槃诸行、相所相、求那所求那、造所造,见所见、尘及微尘、修与修者?如是比展转相,如是等问而言,佛说无记止论,非彼痴人之所能知!谓闻慧不具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令彼离恐怖句故,说言无记,不为记说。又止外道见论故,而不为说。”(佛再告诉大慧:在未来世,当智者以我所通达的离异与不异、俱不俱的正见话题来问无智世人时,他会答言,此问不正。反问色、受、想、行、识等诸法究竟是常还是无常?为异还是不异?乃至涅盘与诸行、法相与自性相、四大德性与万物德性、造物者与所造、见者与所见、尘土与微尘、所修与修者究竟是常还是无常?为异为不异?对于此类翻来覆去的比较,如是等问,佛说当不作记答,不予论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的记答不是这个痴人所能理解的,他不具备闻法的智慧。为令他不生恐怖,如来说,当止作答,不为其论说。又,为了避免他曲解佛法,生外道恶见邪论,而不为说。【注】金刚经云: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稀有)

  “大慧,外道作如是说,谓命即是身,如是等无记论。(外道说,命就是身,他们作此类无有意义的说论)大慧,彼诸外道愚痴,于因作无记论,非我所说。(大慧,那些外道愚痴对生命的起因作各种似是而非之论,都不是我所说)大慧,我所说者,离摄所摄,妄想不生。(大慧,离有摄受者及所摄受,妄想不生,才是我所说的。【注】外道及愚痴计著有“我”,故对命与身起议论,然真实而言,无我人及无我所受。是故,关于命与身的此类之论,是毫无意义的。佛不说命,只说因果,佛不说天予,只说自心)云何止彼?(为什么我止而不答)大慧,若摄所摄计著者,不知自心现量,故止彼。(大慧,若是他们计著有摄受者及所摄受,不知一切皆是自心现量,不能理解佛法之义,故不作答)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以四种记论为众生说法。(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是以四种记论为众生说法。【注】四种记论:一向、诘问、分别、止论。一向,即随问随答;诘问,以反问而答;分别,即分别情况而答;止论,即置之不答。也就是说,回答问题应根据所问及问者的智愚来作答,不能一概而答。比如,若问有无灵魂?从第一义说,无有灵魂,佛法无灵魂说;对恐怖死亡者,可假说人死后、转生前,有一段时间以意成身存在,此称中阴身。若再问究竟有无灵魂,可置之不理。“信则有,不信则无”为世间恶论,持此恶论者,自欺欺人,认为佛教是愚昧,是骗人的把戏,只有物质的才是真实的、可信的,是故不得解脱。对坚持“信则有,不信则无”观念之人,可以反问他,你是有,还是没有?信你有,你就有吗?不信你有,你就无吗?你究竟是有,还是无有?所以,切勿随俗,言说“信则有,不信则无”)大慧,止记论者,我时时说,为根未熟,不为熟者。”(大慧,佛经常说要止住妄想,此是为慧根未成熟者说,不为慧根成熟者说。【注】止论,是置之不答。止记论,是令止住妄想。对于慧根未成熟者,因为他们不能理解诸法皆空无有,计著有妄想,故只能对他们说止住妄想。对于慧根成熟者,已解佛说空义,就不能再说止记论了,而应说一切法不生,无有妄想的第一义之法。同理,对未悟者,应说世事无常,以去其执著,对已开悟者,就不能再说世事无常了,而应说无有世事无常,一切法如幻,离摄所摄,使之住于第一义境界)

  “复次,大慧,一切法离所作因缘,不生,无作者故,一切法不生。(又,大慧,一切法皆是在因缘和合下而生,离了因缘,一切法不生。而因缘非真实而有,是故说,无一切法生)

  “大慧,何故一切性离自性?(大慧,为什么一切法离自性非有)以自觉观时,自共性相不可得故,说一切法不生。(因为以自觉圣智作观察时,自我的不可得,共有的也不可得,一切诸法之性皆是空空性。是故,说一切法不生)何故一切法不可持来、不可持去?以自共相,欲持来、无所来,欲持去、无所去,是故一切法离持来去。”(为什么一切法都带不来,也带不去?因为无论是自我的,还是共有的,欲带来,无所带来,欲带去,亦是无所带去。是故,说一切法不可持来、不可持去)

  “大慧,何故一切诸法不灭?谓性自性相无故,一切法不可得故,一切法不灭。”(大慧,为什么一切诸法不灭?因为一切诸法无自体实性,不生,不可得。无有生,无有得,故无有灭)

  “大慧,何故一切法无常?谓相起无常性,是故说一切法无常。” (大慧,为什么说一切法无常?因为一切相的生起都是无常的,是刹那现,刹那坏,相续流注,故说一切法无常)

  “大慧,何故一切法常?谓相起无生性,无常常,故说一切法常。”(大慧,为什么又说一切法为常?一切法为常,是说一切相都是无中生有,此无中生有和无常的刹那现是一种常态,故说一切法为常)

  【本按】佛说一切法无常和一切法为常,是就一切相而言。而外道说的常和无常,是就四大、虚空、生命、作者等而言。佛说一切法无常和一切法为常,是离性的自觉境界,而外道说常和无常是不离妄想,计著一切的愚痴境界。从如幻而言,一切法是常,亦是无常。从一切法不生、无所有而言,无有常,亦无无常。修行佛法,应心无所著,既不持常见,亦不持无常见,才是正道。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记论有四种,一向及诘问,分别及止论,以制诸外道。(偈义:记论有四种,即一向、诘问、分别、止论。四种记论,可以用于制服外道的邪论)

  有及非有生,僧佉毗舍师,一切悉无记,彼如是显示。(僧佉、毗舍等外道邪论不出有无二见、常无常见,他们的一切论说皆无意义。应如是显示教化愚人。【注】僧佉:指数论外道。毗舍:指胜论外道)

  正觉所分别,自性不可得,以离于言说,故说离自性。”(以自觉圣智作观察,一切法无自性,不生不灭,求不可得。一切诸法仅止于言说,离开言说,一切法无所有。离言说,即是离自性相。对慧根成熟者应作如是说,即说离自性法)

  楞伽经通俗释义白话注解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第二卷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二十八分 佛说声闻乘四果境界差别 无非心量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诸须陀洹、须陀洹趣差别通相。(大慧菩萨请佛开示:世尊!请为我们说声闻乘须陀洹果位,以及须陀洹有几种差别。【注】须陀洹:为声闻乘四果中最初之圣果,意为初入圣者之流。证得须陀洹果者,永不堕三恶道,然而尚须于人、天中多次往返受生,方断尽见思惑而永脱轮回)若菩萨摩诃萨善解须陀洹趣差别通相,及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方便相,分别知已,如是如是为众生说法,谓二无我相及二障净,度诸地相,究竟通达,得诸如来不思议究竟境界。(若菩萨通晓须陀洹相,以及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相,通晓后,可以正确的说如是之法,即二无我、净二障之法,使之超越诸果境界,对圣道究竟通达,入如来不思议究竟境界。【注】斯陀含:声闻乘四果中之二果,意为一还。证得斯陀含果者,尚须由天上与人间再往返一次,就能够在此后证得阿罗汉果,至此以后,不再受生。阿那含:声闻乘四果中之三果,意为不还、不来。证阿那含果的圣者,不再染著欲界的五欲。死后将会离开欲界,上升至色界或无色界,在那边入涅盤,不再复还欲界。阿罗汉:声闻乘四果中之极果。意为应供、应真、杀贼、不生、无生、无学、真人,指断尽三界见、思之惑,证得烦恼尽之智,而不再生出轮回,死后或居四禅天或居四空天。二无我:人无我,法无我。二障:烦恼障、所知障。烦恼障又称惑障,指能障碍圣道,使不得涅槃的烦恼。所知障又称智障、智碍,指执着于我所摄受、所证之法、所成之事、所受之乐、所得之果,障覆所知境界,障碍菩提的法执)如众色摩尼,善能饶益一切众生,以一切法境界无尽身财,摄养一切。”(如此,便能像摩尼珠那样,善能利益一切众生,以无尽的智慧与功德,摄受并养育一切。【注】众色摩尼:如意宝珠。传说中的摩尼能如自己意愿变现出种种珍宝,有消除灾难、疾病,及澄清浊水、改变水色之德。大慧菩萨,在这里将如来藏比作摩尼珠,形容其现众色众生,及利益众生、养育万物的德性。这是大觉大悟之人对如来藏的认识)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今为汝说。”(佛告诉大慧:好好听着,用心思考和忆念,现在我就为你分别解说)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听受。”(大慧说:好的!世尊!我在恭敬听着)

  佛告大慧:“有三种须陀洹、须陀洹果差别。云何为三?谓下、中、上。(佛告诉大慧:有三种须陀洹,即须陀洹果三种差别,哪三种?即下、中、上三种)下者,极七有生;(下者,须在人、天中七次往返受生,而后方得涅槃)中者,三五有生而般涅槃;(中者,须在人、天中三至五次往返受生,而后方得涅槃)上者,即彼生而般涅槃。(上者,可在这一生直接修入涅槃)此三种有三结,下、中、上。云何三结?谓身见、疑、戒取。(这三种须陀洹有三种未断之结,是哪三种?即身见结、疑结、戒取结。【注】所谓身见,即执着身体为实有的邪见。所谓疑结,即疑佛所说,正信不坚。所谓戒取结,指对邪戒有执着与信仰。如《俱舍论》卷十九所说,有外道妄见狗、牛等死后生天,乃学狗、牛之作为,食草啖粪。称受持牛戒、鹿戒、狗戒,便得清净解脱出离,永超众苦乐,而至超苦乐处。此为执取非理之禁戒为生天之因、解脱之道)是三结差别,上上升进得阿罗汉。”(断此三结,上上升进,可得阿罗汉果)

  【本按】越往后,修行越难,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科学对人类的影响。科学使人类的思想和认识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我们的修行不能为科学所左右,对待科学,应持如梦如幻观,若不如此,便会成为修道的疑惑。而断不了一切疑惑,就无法在修证的道路上前行。应知,科学也是一种现象,一切现象无所谓对与错,真实和不真实,自心不著不分别,心则无所惑。佛法是超一切学问、一切知和一切见的,佛法不是学问,是道,是智慧,是真谛,拿世间的东西来思考和计度佛法,如同用尺子来丈量宇宙,必定不得其法,用井蛙之见来观世界,必定不得其实。所以要跳出一切世间法,走出心的迷林,才能认识世界真面目,深解佛法并不疑。

  “大慧,身见有二种,谓俱生及妄想。(大慧,身见有二种含义,即俱生身见和妄想身见)如缘起妄想自性妄想。(俱生身见者,如对缘起之自己身和他人身作俱都真实有生真实而有之想,及对身体作有自性的妄想)譬如依缘起自性,种种妄想自性计著生。(妄想身见者,譬如,依于色、受、行、识四阴的缘起,生出种种妄想,计著是真实摄受,而不知其一切皆是妄想自性相)以彼非有非无、非有无,无实妄想相故,愚夫妄想,种种妄想自性相计著,如热时焰,鹿渴水想,是须陀洹妄想身见。(因四阴是对非有非无、非不有非不无之事的虚妄妄想相,所以愚夫对种种妄想自性相的计著,如同在炎热的旷野中感受子虚乌有的热焰川流,又如鹿渴想水而追逐春时焰,须陀洹的妄想身见亦是如此)彼以人无我,摄受无性,断除久远无知计著。(如果须陀洹觉悟了人无我,即知无有摄受身,哪有身摄受,便可断除久远以来的无知计著)大慧,俱生者、须陀洹身见、自他身等四阴,无色相故。色生,造及所造故,展转相因相故。大种及色不集故。须陀洹观有无品见,身见则断。(大慧,有身见结的须陀洹应观察自己和他人之身,以及身体的受想行识四阴是有是无:身体是由地水风火四大和合所集,有身才有四阴。四大为色,由观无色,可知无四大和合。由知无四大和合,可知身无生。由知身无生,可知四阴非有。如此可彻底断除身见)如是身见断,贪则不生。(断了身见,就不会贪生怕死、贪财爱命)是名身见相。”(以上所说为须陀洹的身见相)

  “大慧,疑相者,谓得法善见相故,及先二种身见妄想断故,疑法不生,不于余处起大师见,为净不净,是名疑相须陀洹断。”(大慧,有疑结的须陀洹得到了善法,先应断除俱生身见和妄想身见这二种妄想,对善法不生怀疑,不拜外道为大师,净除不净,便可断除疑结,没有了疑相。【注】善法,即佛法)

  “大慧,戒取者云何?(大慧,应怎样断除戒取结呢)须陀洹不取戒,谓善见受生处苦相故,是故不取。(须陀洹应观察三界无不是苦,决不取之)大慧,取者,谓愚夫决定受习苦行,为众乐具,故求受生。(大慧,这些愚夫之所以要取邪戒,这是因为贪求外道宣传的生天后的众多快乐。为求生天,他们接受外道的邪戒,休习邪妄苦行,不知此非生天之因)彼则不取,除回向自觉胜,离妄想,无漏法相行方便,受持戒支,是名须陀洹取戒相断。(若要他们不取邪戒,除非须陀洹回向自心觉悟,求取圣道,离开妄想,以离欲离恶离贪嗔痴慢的清净法作修行的法门,受持佛门戒律。此即名为须陀洹断了戒取相)须陀洹断三结,贪痴不生。(须陀洹断了此三结,则不生贪痴之心)若须陀洹作是念‘此诸结我不成就’者,应有二过:堕身见及诸结不断。”(若须陀洹认为,我没有这三结,便有二种过错:堕在身见之中,不断三结。【注】有不少人听了“自性本来清净”一句,便以为自己很清净,其实不然。本自清净,是说自心原本是清净的,但之后有了身见,就变得不清净了。要恢复自心的清净本然,就必须修行。敢说自己无此三结者,恐怕除佛、大菩萨及阿罗汉,再无余者)

  大慧白佛言:“世尊,世尊说众多贪欲,彼何者贪断?”(大慧插问:世尊,须陀洹断除的是哪些贪欲)

  佛告大慧:“爱乐女人缠绵,贪著种种方便身口恶业,受现在乐,种未来苦,彼则不生。(佛告诉大慧:他们断除的是,对女人的爱乐和缠绵,对种种嗜好及身口恶业的贪著,虽然这些贪欲能带来现在的快乐,但却种下未来苦果。须陀洹能断除这些贪欲,于此不生贪爱)所以者何?(他们为什么能断除贪欲呢)得三昧正受乐故。(因为他们在禅定中得到了三昧道果的正受之乐而住在其中)是故彼断,非趣涅槃贪断。”(他们断除的是欲界中的贪欲,但对涅槃之乐的贪爱还未断除)

  “大慧,云何斯陀含相?(大慧,斯陀含是什么境界呢)谓顿照色相妄想生相,见相不生,善见禅趣相故。(他们在禅定中顿然照见到种种色相皆是妄想生出之相,于是离诸妄想,见诸相不生,不取邪见,深得禅趣之乐)顿来此世,尽苦际,得涅槃。(在得禅趣之乐后,他们顿时意识到,来到人世间,这是最后一次了,这一生的苦受尽后,将入涅槃,便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是故名斯陀含。”(这样的人名为斯陀含。【注】须陀洹是修断欲之行,舍弃欲界之乐,要得涅槃之乐。斯陀含是从“一切色空”处出发,以灭身离苦之心,求取涅槃果)

  “大慧,云何阿那含?(大慧,阿那含是什么境界呢)谓过去、未来、现在色相性非性,生见过患,使妄想不生故,及结断故,名阿那含。”(他们已然知道,一切色相在过去、现在从没有生起过,在未来也不会有生起,觉悟到“有生”之见的过错和害处,故使自心不生妄想,断除三结。这样的人名为阿那含。【注】若说斯陀含尚属“人有我”的境界,到了阿那含,则为彻底的“人无我”了)

  “大慧,阿罗汉者,谓诸禅三昧解脱力明,烦恼苦妄想非性故,名阿罗汉。”(大慧,阿罗汉所修禅定三昧解脱,智慧方便力已达到照见一切烦恼及诸苦皆是自心现妄想,毕竟非有的境界。这样的人名为阿罗汉。【注】阿罗汉不仅是“人无我”了,而且是“法无我”了)

  大慧白佛言:“世尊,世尊说三种阿罗汉,此说何等阿罗汉?世尊,为得寂静一乘道,为菩萨摩诃萨方便示现阿罗汉,为佛化化?”(大慧忽然想到,阿罗汉之见有没有区别呢?于是问道:世尊您说过,阿罗汉有三种,一种是得寂静一乘道阿罗汉,一种是大菩萨为教化众生方便示现的阿罗汉,一种是佛为度化弟子所化现阿罗汉。这里所说的阿罗汉是指哪一种阿罗汉?【注】一乘道,此指声闻乘道。得寂静,指得禅定三昧)

  佛告大慧:“得寂静一乘道声闻,非余。(佛答,是指得寂静一乘道声闻阿罗汉,不是别的)余者,行菩萨行,及佛化化,巧方便本愿故,于大众中示现受生,为庄严佛眷属故。(另二种阿罗汉,是大菩萨和佛所化现的阿罗汉,目的是行善巧方便,庄严佛化国土及人众)大慧,于妄想处种种说法,谓得果、得禅。(佛告诉大慧,说得果、得禅是依于妄想处说的)禅者入禅,悉远离故,示现得自心现量,得果相,说名得果。”(所谓入禅,即远离一切相、一切想,而见自心,现自心现量。所谓得果,名为得果)

  “复次,大慧,欲超禅无量、无色界者,当离自心现量相。(又,大慧,欲超越诸禅四无量定和四无色定,入于圣道,应当离开自心现量及禅中所见相)大慧,受想正受,超自心现量者,不然!何以故?有心量故。”(大慧,有得禅定正想正受之想,就不是超越自心现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得正受之想也是心量,认为有得,便还是有妄想心量,有妄想心量,就不是超越了心量。【注】心量:心的分别、思量、计度。自心现量:自心心量的显示)

  【注】1:四无量定为修禅所持的四无量心,即为令无量众生离苦得乐,而起的慈、悲、喜、舍四种无量心。又称四无量、四等心、四等、四梵住、四梵行、无量心解脱。慈无量心是使众生安乐的无量心。悲无量心是救拔众生之苦的无量心。喜无量心是为众生离苦得乐而生的喜悦心。舍无量心为舍弃怨亲分别而平等利益之无量心。若修四无量心,命终生大梵天。四无量心是在发菩提心之后生起的四等心,然要明白的是:安乐众生已,若计著实有有所作,实有众生得安乐,则四无量心为世间法、有漏法,即不名菩萨,终不能成佛。若是生安乐众生之心,安乐众生已,又不计著有其事,则四无量心为离世间法、无漏法,即可名为菩萨,方能成佛。所以佛说要超越四无量定。

  【注】2:四无色定——①空无边处定,此定超越色界之第四禅,灭除障碍禅定之一切想,思惟‘空间为无限大’,亦即思惟空无边之相。②识无边处定,此定超越空无边处定,而思惟‘识为无限大’,亦即思惟识无边之相。③无所有处定,此定超越识无边处定,与无所有相应,即思惟无所有之相而安住之。④非想非非想处定,此定异于灭尽定,呈非有想,亦非无想之相。四无色定是无色界天人所修四种定,还是未离有无之见,如空无边处定者未离虚空之见和大小之见,识无边处定者未离有识之见和大小之见,无所有处定者堕于空无所有之见,非想非非想处定者即觉自己有想又觉自己无想,思想似尽不尽。处于这些状态,终不得解脱自在。所以佛说要超越四无色定。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诸禅四无量,无色三摩提,一切受想灭,心量彼无有。(偈义:诸禅四无量定和四无色定都是自心所现境界,当寂灭了一切受想行识,便见自心所现实无所有)

  须陀槃那果,往来及不还,及与阿罗汉,斯等心惑乱。(若起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的念头,即是心的惑乱。【注】金刚经云: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既为著着我、人、众生、寿者)

  禅者禅及缘,断知是真谛,此则妄想量,若觉得解脱。”(入禅、得果及禅定现境皆是妄想心量,断除二障才是真道理,若能于此觉悟,才能真正得解脱)

  第二十九分 佛说二种觉

  “复次,大慧,有二种觉,谓观察觉,及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又,大慧有二种觉:一种是通过如实观察而得到的觉;一种是取相计著而虚妄建立的觉,即建立在妄想相之上的觉。【注】觉,即觉察、觉悟、觉知。观察觉是真觉。建立觉是不实之觉)大慧,观察觉者,谓若觉性自性相,选择离四句不可得,是名观察觉。(大慧,所谓观察觉,若是觉了一切法相都是心自性相,选择离四句,对一切法不起分别,见一切法不可得,便是观察觉)大慧,彼四句者,谓离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是名四句。(大慧,四句者,即‘异与不异’,‘俱不俱生’,‘此有此无、此非有此非无’,‘此有常此无常’)大慧,此四句离,是名一切法。(大慧,一切佛法要说的就是离这四句)大慧,此四句观察一切法,应当修学。(大慧,应当好好修学离四句,以此来观察一切法)大慧,云何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谓妄想相摄受计著,坚、湿、暖、动不实妄想相,四大种宗因相譬喻计著,不实建立而建立,是名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大慧,什么是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呢?即取妄想相而计著之,比如取地坚、水湿、风动、火暖等不实妄想相,进行虚妄分别,以立宗立因立喻的方法来计著妄想,于不实处建立觉知,此即名为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是名二种觉相(这就是我说的二种觉相)。若菩萨摩诃萨成就此二觉相人法无我相,究竟善知方便。(若是菩萨通解二种觉相,成就了通达人法二无我相,便可成为真正的善知识,获得说法方便)无所有觉观察行地,得初地,入百三昧,得差别三昧,见百佛及百菩萨,知前后际各百劫事,光照百刹土,知上上地相,大愿殊胜,神力自在,法云灌顶,当得如来自觉地。(以一切相无所有之觉来观察自我修行,可得登菩萨初地。以一切相无所有之觉入于百三昧,可得和二乘及外道的三昧不同的三昧,见到百佛及百菩萨,知晓之前之后的百劫之事,慧光照彻百千国土,并知晓菩萨乘上上地境界,随自心所发大愿,得种种殊胜,能以如幻神力自在来往百佛世界,直至法云地,得菩萨手灌顶,之后当得如来自觉境界,成就佛觉)善系心十无尽句,成熟众生,种种变化,光明庄严,得自觉圣乐,三昧正受故。”(菩萨之所以善能系心于十无尽大愿,度化安乐众生,具种种神通变化,行相光明庄严,皆是因为得自觉圣乐,恒住三昧正受的缘故)

  【注】①初地:指菩萨乘十地之欢喜地。②百三昧:如性空王三昧、空海三昧、空界三昧、灭空意三昧、大空三昧、不住空相三昧、不见心相三昧、智印空相三昧、虚空不住相三昧、空王不坏灭相……等等三昧——见佛说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③上上地:菩萨乘十地之最上地,即法云地。④十无尽句:大方广佛华严经说,菩萨有十无尽大愿。一愿、成熟众生,无有疲倦;二愿、具行众善,净诸世界;三愿、承事如来,常生尊重;四愿、护持正法,不惜躯命;五愿、以智观察,入诸佛土;六愿、与诸菩萨同一体性;七愿、入如来门,了一切法;八愿、见者生信,无不获益;九愿、神力住世,尽未来劫;十愿、具普贤行,净治一切种智之门。又,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说,若欲成就如来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一者、礼敬诸佛,常礼敬一切佛;二者、称赞如来,常称赞如来之德;三者、广修供养,常侍奉一切佛,并予最上之供养;四者、忏悔业障,常忏悔无始以来之恶业,并遵守净戒;五者、随喜功德,常随喜一切佛、菩萨乃至六道、四生所有之功德;六者、请转法轮,常礼请一切佛宣说教法;七者、请佛住世,请求佛、菩萨不入涅槃,而能住于世间说法;八者、常随佛学,常随毗卢遮那佛,而学佛之教法;九者、恒顺众生,应众生种别,而作种种供养;十者、普皆回向,将以上功德,回向于一切众生,令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以完成佛果之愿。四生是指胎生、卵生、湿生、化生。

  第三十分 佛说善观四大造色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四大造色。(又,菩萨应当正确观察四大造色。【注】四大为四大种之略称,指地、水、火、风等四类要素,一类要素如地,一类要素如水,一类要素如火,一类要素如风。佛教主张世界万物及人之身体,均由四大和合而成。色指一切有形象、有行迹和占有空间的物质。四大造色应理解为四大和合生出世间种种千变万化的事物。佛说四大造色,并不是说一切色皆由四大所造。和合非造,造者是心。如同和合建筑材料造出房屋,造房者是人,而非建筑材料)云何菩萨善四大造色?(怎样正确观察四大造色)大慧,菩萨摩诃萨作是觉,彼真谛者,四大不生。(大慧,大菩萨们作这样的觉:真相是无有四大,四大不生)于彼四大不生,作如是观察,观察已,觉名相妄想分齐,自心现分齐,外性非性,是名自心现妄想分齐。(通过对四大不生的观察,可知四大名称的建立以及四大之现和四大之性分别,皆是妄想分齐相,也就是自心所现分齐相,离自心妄想分齐,四大无有。一切法无生,是自心现妄想分齐)谓三界观彼四大造色性,离四句通净,离我、我所,如实相自相分段住,无生自相成。”(第二,在三界内观察四大所造之色的性质,离开‘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四种分别,通向清净,离人有我及有我的受、想、行、识,如实观察自身及一切色的生、住、异、灭都是无有发生,这些都是由自心妄想而成之相)

  “大慧,彼四大种云何生造色(大慧,这四大种造色是如何生出来的呢?【注】既然四大不生无有,那么四大造色是怎么生出来的呢?佛将揭秘四大造色的真相)?谓津润妄想,大种生内外水界;(自心生出津液滋润妄想,于是便有虚妄的水大造色,生出身体津血、身外水界。【注】水界:指海洋、湖泊、河流、雨水等)堪能妄想,大种生内外火界;(自心生出力量和能的妄想,于是便有虚妄的火大造色,生出身体内阳、身外火界)飘动妄想,大种生内外风界;(自心生出飘动的妄想,于是便有虚妄的风大造色,生出身体内气、身外风界)断截色妄想,大种生内外地界。(自心生出划分界域的妄想,于是便有虚妄的地大造色,生出身体骨肉、身外地界)色及虚空俱计著邪谛,五阴集聚,四大造色生。”(外道不知一切唯自心现,对色与虚空俱计著邪理,于是五阴集聚,生出四大造色的不实之见)

  “大慧,识者,因乐种种迹境界故,余趣相续。(大慧,六识的生出,是因为爱乐种种有形有迹的境界所致。因其爱乐造业,便生出六道相续,无休无止。【注】余趣:除人界以外之五界,包括地狱、饿鬼、阿修罗、畜生等四趣及天界)大慧,地等四大及造色等,有四大缘。(大慧,四大造色的生出,除了前面所说的妄想因素外,还有四种缘相助。这四种缘是‘性形相’、‘处’、‘所作’、‘方便’。【注】性形相者,即妄想有某种形相。处者,即妄想在何处建立。所作者,即妄想能作什么。方便者,即妄想有何之用,有何善巧方便)非彼四大缘。(说是四种缘助成,但又非是由四种缘助成)所以者何?谓性形相、处、所作、方便无性,大种不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四种缘无有自性,无性故,四大种造色不生)大慧,性形相、处、所作、方便和合生,非无形,是故四大造色相,外道妄想,非我。”(大慧,四种缘相合下所生之色,并非是无形的,所以外道和愚夫便执着为实有,生四大造色妄想相。我不是这样的)

  【小结】四大和合不等于四大造色。佛说四大皆空,色亦是空,四大造色为妄想相。因是妄想相,是故皆不实。若说四大性,四大与色皆心生。自心有妙性,能造一切色,能现一切相。说法无自性,法无实性,无有自生性,无有生他性。离开四大造色想,即是离妄想。于色如如不动心,是解空空义。何谓如如不动心,如镜摄像无所想。

  第三十一分 佛说五阴 妄想识灭为涅槃

  “复次,大慧,当说诸阴自性相。(大慧,现在应当说说诸阴自性相了。【注】诸阴自性相:诸阴皆是自性相。阴者,有集聚、造业和覆盖真性之义)云何诸阴自性相?谓五阴。(什么是诸阴自性相?就是说五阴是自性相)云何五?谓色、受、想、行、识。(是哪五阴?即色、受、想、行、识)彼四阴非色,谓受、想、行、识。(其中的受、想、行、识四阴是没有色相的,称为无色阴)大慧,色者,四大及造色,各各异相。(色是指四大及其所造色,各有不同的相。【注】四大及四大造色仅止于言说,佛在这里是就妄说妄)大慧,非无色有四数,如虚空。(大慧,说是无色阴有四数,这只是一种言说,并非实有此四数,亦非四数所能包括。无色阴之性如虚空)譬如虚空,过数相,离于数,而妄想言一虚空。(为什么说无色阴如虚空呢?因为无色阴是虚的,就像虚空一样不能计数。说无色阴有四数,就像说一个虚空、二个虚空,都是妄想言说)大慧,如是阴过数相,离于数,离性非性,离四句。(大慧,就像虚空是离开数的,无色阴不可计数,离于数,离有离无,离异与不异,离俱不俱生,离常和无常)数相者,愚夫言说所说,非圣贤也。(数量、数目是愚夫言说时所说,计著数,即非圣贤。【注】愚夫听说数,便计著数,听说什么,便计著什么。这就是愚夫相。佛法说,数非数,就是说不要计著数。说无色阴有四数,只是一种方便而已)大慧,圣者如幻种种色像,离异不异施设。(大慧,圣人了知种种色像如同梦幻,离开‘异与不异’等四句,建立言教,对众生说法)又如梦影士夫身,离异不异故,大慧,圣智趣同阴妄想现,是名诸阴自性相,汝当除灭。(这就像对待梦中所现的人的身影,没有异与不异等分别,圣人对五阴的虚妄之现都同作梦幻观,不起妄想,不生分别。诸阴都是自性相,你当除灭对自性相的妄想)灭已,说寂静法,断一切佛刹诸外道见。(在灭了对自性相的妄想后,才能说寂静法,断掉一切外道之见)大慧,说寂静时,法无我见净,及入不动地。(大慧,说寂静法时,不离法无我,其见自然清净,能入不动地。【注】一真如心,名不动地,又作寂灭净地。法无我者,即无有我的受、想、行、识)入不动地已,无量三昧自在,及得意生身,得如幻三昧,通达究竟,力明自在,救摄饶益一切众生。(入了不动地后,恒住寂静三昧,解脱自在,然后可得意生身及得如幻三昧,于法究竟通达,力明自在,救度、摄取并利益一切众生。【注】①意生身:依‘意’所化生之身,非父母所生之身,又作意成身、意成色身。②如幻三昧:观一切法如幻的三昧。③力明:破除愚痴闇昧之金刚智慧之力。④自在:智慧具足而得自在。⑤摄取:统摄包容,纳于自心。为何能统摄?一切众生本来就是自心所现)犹如大地载育众生,菩萨摩诃萨普济众生,亦复如是。”(就像大地载育万物一样,得道的大菩萨能够普济众生)

  “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槃。云何为四?(又,大慧,外道以四种所计为涅槃,是哪四种?)谓性、自性、非性涅槃;(一、如服水外道以物性为涅槃,如口力外道以非物性为涅槃,如数论外道以冥性为涅槃)种种相、性非性涅槃;(二、或以种种异相为涅槃,如裸形外道;或以万物绝灭为涅槃,如本生安荼外道。【注】裸形外道:又称露形外道、无衣外道。为尼干子外道二分派之一,即空衣派,提倡以大空为衣的裸体生活,以裸形为正行,又称无惭外道。寒天裸形,趋拜佛神,为裸形外道之遗风,佛门无之)自相、自性、非性觉涅槃;(三、或以对内外诸法自相共相的觉知不坏为涅槃,如毗世外道;或计物的自然性为涅槃,如无因论外道;或以非有的主观妄想出来的为涅槃,如摩陀罗外道、方论外道、伊赊那外道、时散外道、尼犍子外道等)诸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槃。(四、以五阴自共相生起的停断或坏灭当作涅槃)是名诸外道四种涅槃,非我所说法。(这就是外道妄计的四种涅槃,都不是我所说的涅槃。【注】关于各种外道,参看本经“一切佛语心品之三”)大慧,我所说者,妄想识灭,名为涅槃。”(大慧,我所说的涅槃是,思维妄想不起,六识虚妄分别境界灭。【注】思维妄想属第七识,第七识名为末那识,末那识为思量、思考、思想之义。所谓妄想,即想一些虚妄的东西。人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妄的,言说与行、自身摄受、外道所计等也都是虚妄的,对虚妄的东西作分别、作计著、作思量、作攀缘,即是妄想。而悟世悟法的思考、反省自己的造业、观察妄想的虚妄,则不属于妄想。灭思维妄想并不是要灭掉整个七识,而是灭掉属于妄想的那部分)

  大慧白佛言:“世尊,不建立八识耶?”(佛说妄想识灭名为涅盘,那么第八识还要不要呢?于是大慧问道:世尊,建不建立八识。【注】八识,即藏识。藏识有真识和阿赖耶识二种)

  佛言:“建立。”(佛答建立八识)

  大慧白佛言:“若建立者,云何离意识,非七识?”(大慧菩萨又想,八识是七识生起的本因,既然八识不灭,妄想岂不也就不会灭。于是大慧问道:既然建立八识,那么如何才能离开意识而不生七识呢?【注】意识即第六识,即对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法尘的虚妄分别。意识是第七识生起的缘,若意识不起,没有了所缘,则第七识不生)

  佛告大慧:“彼因及彼攀缘故,七识不生。(佛告诉大慧:七识的生起,是因妄想习气及对色声香味触的攀缘,若离开了对五尘的攀缘,就不会生起意识。意识不起,则七识自然不生)意识者,境界分段计著生,习气长养,藏识意俱,我、我所计著,思惟因缘生。(意识是对自心各段时间所现境界的计著而生出的分别境界,意识生起所依是长期养成的习气——阿赖耶识,藏识中的阿赖耶识与意识俱在一起,便会计著有我及我的受想行识。阿赖耶识是因,意识是缘,由此因缘,七识即思维妄想便会生起)不坏身相藏识因,攀缘自心现境界,计著心聚生,展转相因。(之所以会生出我相、人相、众生相而不坏,是因藏识所致。藏识中的阿赖耶识导致自心攀缘自心所现境界,于是生出意识。将意识计著在心中,积而聚之,辗转便会生出七识。【注】自心所现境界,指色声香味触五尘)譬如海浪,自心现境界风吹,若生、若灭,亦如是。是故意识灭,七识亦灭。”(这种情形就如同大海起浪由风吹起,风来浪生,风停浪灭,若对自心所现境界作攀缘,便会在藏识大海上兴起了意识的境界风,转而就会生出七识之浪,若停止了对自心所现境界的攀缘,那么这个风也就停息了,没有了风,七识之浪也就灭了。也就是说,意识灭了,七识也就随之而灭。【注】①欲灭第七识妄想,须灭意识,灭意识之法是对自心所现境界不作攀缘。也就是说,欲灭自心思维妄想,应回归自心清净,知幻即离。②修行从小处说是为了离苦得乐,从大处说是为了成佛,都是有所破有所立。有所立故,岂能无有藏识建立。无论破与不破,立与不立,都有藏识建立。修行修的是灭除有漏习气而建立无漏习气,故八识不灭。‘漏’是烦恼的异名,有漏就是有烦恼,有烦恼即是有妄想,远离妄想,自心清净,便无烦恼,无烦恼垢染称为无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我不涅槃性,所作及与相,妄想尔焰识,此灭我涅槃。(偈义:我说的涅槃不是诸外道的四种涅槃,而是以离攀缘,离相,离妄想,离所知境界,离六识,以这些寂灭为涅槃)

  彼因彼攀缘,意趣等成身,与因者是心,为识之所依。(因攀缘自心所现种种境界生出意识,计著我、我所,虚妄取趣而成六识身。这一切都因自心的无始妄想习气,妄想习气是诸识之所依)

  如水大流尽,波浪则不起,如是意识灭,种种识不生。”(如果把七识比作水浪,则攀缘之心如同流水,当攀缘之心一旦息灭,就像流水枯竭已尽,水浪自然随之而灭,随着攀缘之心的灭去,意识便会灭去,意识灭去,七识便会自然不生)

  第三十二分 佛说十二种妄想通相

  “复次,大慧,今当说妄想自性分别通相。(又,大慧,现在应当说一说妄想有哪几种通相了)若妄想自性分别通相善分别,汝及余菩萨摩诃萨离妄想,到自觉圣。(若能善于辨别各种妄想相,则能做到离诸妄想,达到自觉成圣)外道通趣善见,觉摄所摄妄想,断缘起种种相妄想自性行,不复妄想。”(应能善于观察外道通趣,觉悟有能摄和所摄皆是妄想,断掉对种种因缘和合所生法的攀缘,不行妄想自性,不再生出妄想。【注】外道通趣:此指诸外道的四种涅槃妄想)

  “大慧,云何妄想自性分别通相?谓言说妄想、所说事妄想、相妄想、利妄想、自性妄想、因妄想、见妄想、成妄想、生妄想、不生妄想、相续妄想、缚不缚妄想,是名妄想自性分别通相。”(大慧,有那几种妄想通相?即对言说的妄想、对所说事的分别妄想、对相的妄想、对利的妄想、对事物之性的妄想、对因的妄想、见妄想、对成的妄想、对生的妄想、对不生的妄想、对相续的妄想、对缚不缚的妄想,这十二种分别妄想通相)

  “大慧,云何言说妄想?谓种种妙音、歌咏之声、美乐计著,是名言说妄想。”(大慧,什么是对言说的妄想?即计著种种妙音、歌咏声、美乐声,此即名为言说妄想。【注】所谓计著,就是计度和执著,比如计度其好不好听,沉迷在美妙的声乐境界中)

  “大慧,云何所说事妄想?谓有所说事自性,圣智所知,依彼而生言说妄想,是名所说事妄想。”(大慧,什么是对所说事的妄想?即妄想圣者所说之事皆是真实而有,认为这是圣智所知,不会有错,持此见,对所说事生出妄想,即名为所说事妄想)

  “大慧,云何相妄想?谓即彼所说事,如鹿渴想,种种计著而计著;谓坚、湿、暖、动相一切性妄想。是名相妄想。”(大慧,什么是对相的妄想?一是对所说事生妄想,犹如鹿渴望饮水而将非水的春时焰作真实水想。二是计著种种事、种种相,而生妄想。三是生性的分别妄想,如在说四大时,便生坚、湿、暖、动性等妄想。此等即为相妄想)

  “大慧,云何利妄想?谓乐种种金银珍宝,是名利妄想。”(大慧,什么是对利的妄想?即爱乐世间种种金银珍宝,由此生种种妄想。此即名为利妄想)

  “大慧,云何自性妄想?谓自性持此如是,不异恶见妄想,是名自性妄想。”(大慧,什么是对事物之性的妄想?即于诸法起自性见,认为诸法之性本来如此,执以为是。此不异外道恶见妄想。此即名为自性妄想。【注】比如外道认为,乌鸦原本就是黑的,天鹅本来就是白的,人天本来就是竖立的,畜生本来就是横着的,其性本来如此,这些从八万劫以来,从来没有改变过。却不知乌鸦是黑是白,人天是横是竖,乃自心取现,非其自性本来如此)

  “大慧,云何因妄想?谓若因若缘,有无分别因相生,是名因妄想。”(大慧,什么是对因的妄想?即分别此事是有因缘还是无有因缘,心生计著。此即名为因妄想)

  “大慧,云何见妄想?谓有无、一异、俱不俱恶见,外道妄想计著妄想,是名见妄想。”(大慧,什么是见妄想?即计著有无、异与不异、俱不俱生、常无常等恶见,有此等恶见,便堕外道妄想。分别诸法的有无、异与不异、俱不俱生,是自心现妄想,分别后再加执著,更是妄上加妄。此即名为见妄想)

  “大慧,云何成妄想?谓我、我所想,成决定论,是名成妄想。”(大慧,什么是对成的妄想?即妄想由“我”及我所想而决定能否成就。此即名为成妄想)

  “大慧,云何生妄想?谓缘有无,性生计著,是名生妄想。”(大慧,什么是对生的妄想?即认为无论因缘有无,万事万物都会自然生、自然灭,计著事物自生,不知诸法乃是互为缘起展转相生、缘起性空等理。此即名为生妄想。【注】自有自生为外道邪见之一)

  “大慧,云何不生妄想?谓一切性本无生,无种因缘生无因身,是名不生妄想。”(大慧,什么是对不生的妄想?即认为一切法之所以本不生,是因为无种无因缘,因生为无种无因生,所以生者无生。此即名为不生妄想。【注】无因生为外道邪见之一)

  “大慧,云何相续妄想?谓彼俱相续,如金缕,是名相续妄想。”(大慧,什么是对相续的妄想?即计著那些事物都是相续的,如同金缕串在一起,是真真实实的。此即名为相续妄想)

  “大慧,云何缚不缚妄想?谓缚不缚因缘计著,如士夫方便若缚若解,是名缚不缚妄想。”(大慧,什么是对缚不缚的妄想?即计著一个人烦不烦恼是由因缘系着,比如是由一个人的情商智商决定自身受不受系缚。此为不知烦恼和方便本无,亦不知离情离爱离欲即不缚,不离即缚。【注】缚者,拘束之义。为烦恼之异名)

  “于此妄想自性分别通相,一切愚夫计著有无。(以上十二种妄想通相,归纳起来,不出计著有无)大慧,计著缘起而计著者,种种妄想计著自性,如幻示现种种之身,凡夫妄想见种种异幻。(大慧,若是计著有因缘法生出,则会起种种妄想,而计著法的种种性。比如种种之身是如幻示现,凡夫不知其幻,在妄想中对种种身作分别见。一切法如幻,无有异与不异)大慧,幻与种种,非异非不异。(大慧,幻相与种种妄想非异非不异)若异者,幻非种种因;(为什么这么说呢?若二者异,则对幻相生计度生分别生思量就不能叫做妄想了,所以说二者非异,都是幻,都是自心现妄想)若不异者,幻与种种无差别,而见差别。(若说二者不异,则幻相与种种妄想就没有了差别,然而,幻相是虚妄生出的相,妄想是对幻相作种种计度、分别及思量,可见,二者是有差别的。所以说,二者又是非不异)是故非异非不异。(所以说,幻相与种种妄想,二者既非异,亦非不异)是故,大慧,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如幻缘起妄想自性,异不异、有无,莫计著。”(缘起如幻、妄想如幻,都是自心现,二者皆不可得。因此故,大慧,你及其余菩萨,对如幻缘起的有无、妄想的有无、种种相的异与不异,不要计著)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心缚于境界,觉想智随转,无所有及胜,平等智慧生。(偈义:若心为境界所缚,则觉知、思想和心智便会为尘境所转。若了知诸法无所有,战胜自心妄想,则平等智慧生。【注】平等智慧:知我、人、众生悉皆平等,诸法如幻无差别之智慧)

  妄想自性有,于缘起则无,妄想或摄受,缘起非妄想。(若妄想有其自体实性,则无需诸法缘起展转相生,有妄想即可生诸法,不待缘起生诸法。若妄想有其自体实性,则妄想本身或诸法摄受、诸法缘起,都不能叫做妄想)

  种种支分生,如幻则不成,彼相有种种,妄想则不成。(言说肢体有生,因其生如幻,故无有生。言说众生相有种种差别,因差别如幻,故对众生相作分别,是为徒劳,无有一切差别。【注】支分:此指四肢五体)

  彼相则是过,皆从心缚生,妄想无所知,于缘起妄想。(一切分别相的生起,皆是因为心被境界系缚所至。凡愚对自心妄想无觉察,计著种种因缘,攀缘自心所现境界,而起妄想)

  此诸妄想性,即是彼缘起,妄想有种种,于缘起妄想。(什么是诸法缘起?缘起即是妄想性。妄想有很多种,因缘及缘起都是妄想)

  世谛、第一义,第三无因生,妄想说世谛,断则圣境界。(道理有世间的俗谛、离世间的真谛、外道的无因生论等。世谛和外道邪论是妄想境界,断了妄想则为圣人境界)

  譬如修行事,于一种种现,于彼无种种,妄想相如是。(一切妄想相皆是由心生,譬如在修习禅定中会一时现出种种幻境界,所现者非真实。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是真实而有,不可计著。——参看《楞严经》、《金刚经》)

  譬如种种翳,妄想众色现,翳无色非色,缘起不觉然。(诸法缘起如幻,如同眼目生翳而妄见灯光现种种色,若眼无翳即不见。不觉诸法缘起如幻,便会生妄想。——参看《楞严经》)

  譬如炼真金,远离诸垢秽,虚空无云翳,妄想净亦然。(修道如炼真金,去杂留精。应净除妄想,远离诸垢心秽,使心如虚空、天无云翳)

  无有妄想性,及有彼缘起,建立及诽谤,悉由妄想坏。(无有真实不虚的妄想,亦无真实不虚的诸法缘起。所有外道的修行都是建立在妄想之上,妄想不除,就有外道邪见诽谤正法,毁坏正见)

  妄想若无性,而有缘起性,无性而有性,有性无性生。(若认为无有妄想,但是有缘起,同样也是错误的。无有妄想,便不会有缘起)

  依因于妄想,而得彼缘起,相名常相随,而生诸妄想。(因有妄想,依于妄想,才有诸法缘起。一切相、一切名,都是随妄想而生出。随着相和名的生出,于是又生出对相和名的分别妄想)

  究竟不成就,则度诸妄想,然后知清净,是名第一义。(觉缘起如幻,相和名如幻,分别如幻,一切毕竟不成就,种种妄想则得到灭度,然后觉知达到清净。这是修行的第一义)

  妄想有十二,缘起有六种,自觉知尔焰,彼无有差别。(十二种妄想和六种缘起,以自觉圣智来观察,知道都是自心所现虚妄境界,它们之间无有差别。【注】妄想有十二:如前所说。缘起有六种:即本经第十一分说的六种因——当有因、相续因、相因、作因、显示因、待因)

  五法为真实,自性有三种,修行分别此,不越于如如。(五法三自性为如来所说真实法,在修行中应善于分别五法三自性,不离诸法如幻之正智,心不颠倒,平等不二,如如不动。【注】五法:相、名、妄想、如如、正智。三自性: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

  众相及缘起,彼名起妄想,彼诸妄想相,从彼缘起生。(所有事物相状、诸法缘起及事物名称皆是起于妄想,都是妄想相。种种妄想相都是互为缘起展转相生,直白的说,就是依妄生妄。【注】相者,事物相状。名者,事物名称和定义)

  觉慧善观察,无缘无妄想,成已无有性,云何妄想觉?(以觉悟智慧观察,无有缘起,亦无妄想,所成无所成,所成皆是空。既然无所有,为何众生还会生出分别妄想和种种觉知呢?【注】觉知:比如觉冷觉热、觉痒觉痛、觉饱觉饿,等等身识)

  彼妄想自性,建立二自性,妄想种种现,清净圣境界。(分别妄想和觉知这二种都是妄想自性所建立,也就是说,是在妄想中作虚妄分别和觉知。若是离了自性相,清净不生妄想,便是圣境界。【注】二自性:此指分别妄想和觉知)

  妄想如画色,缘起计妄想,若异妄想者,即依外道论。(什么是妄想呢?妄想如同在帛上作画涂色,现种种形相。计著缘起的真实也是现妄想,若认为缘起是真实,不是妄想,即是同于外道邪见)

  妄想说所想,因见和合生,离二妄想者,如是则为成。”(什么是妄想,妄想是说所想之事,做所想之事。因见因缘和合生诸法,故而生妄想。不见诸法生,便不会生妄想。离缘起妄想,离有生妄想,即为成自性。【注】成自性:正智、如如,名为成自性。如如者,不动、不二的超脱境界。如如者,只可智知,非是言语能说。为什么呢?因为如如境界是超越文字和语言所能描述的境界,此境界离各种论,离有离无,离分别,离一切相,离思量,离觉,离观想,无一切世间思维妄想,离凡境界,心无魔事,无有障惑,住无处所,无取无舍,无染无秽,清净离垢,性常不变)

  第三十三分 佛说自觉圣智相及一乘相

  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自觉圣智相及一乘。(大慧菩萨再请佛开示:世尊!请为我们说自觉圣智相和一乘相。【注】一乘即佛乘即大乘,佛乘即成佛之道)若说自觉圣智相及一乘,我及余菩萨,善自觉圣智相及一乘,不由于他,通达佛法。”(若是佛为我们说了自觉圣智相和一乘相,我们能够善于领悟,则可不依靠他人,通过自悟自证,便能通达佛法。【注】大慧菩萨的意思是,菩萨须开发自得智、无师智,方能成就自觉圣智相及一乘相)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佛告诉大慧:好好听着,用心思考和忆念,现在我就为你说)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大慧说:我恭敬受教了)

  佛告大慧:“前圣所知,转相传授,妄想无性。(佛告诉大慧:自觉圣智相和一乘相是过去诸佛所亲见亲行。过去诸佛,无不从此二种行门成正等觉,以其递相传授。然所行如幻,实无有行。【注】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应以无所住心作修行,无修而修,不要起任何分别妄想,包括起有我修想、我有修想,不要计著任何相,包括计度我是自觉圣智境界或自觉圣智相、我是一乘境界或一乘相)菩萨摩诃萨,独一静处,自觉观察,不由于他,离见妄想,上上升进,入如来地,是名自觉圣智相。”(修一乘道的菩萨,应独自找一处清静的地方,作自觉观察,不依靠他人,离外道见识、世间见识,离禅境所见,离一切妄想,自我觉悟,如实而见,获得智慧,上上升进,历经诸地,入于如来境界。这样的行,名为自觉圣智相)

  “大慧,云何一乘相?谓得一乘道觉,我说一乘。(大慧,什么是一乘相?一乘相,即是获得大乘道的觉知)云何得一乘道觉?(怎样才是得到大乘道的觉知)谓摄所摄妄想,如实处不生妄想,是名一乘觉。(即是对能取、所取,受与所受,识与所识,作如实观察:一切能摄所摄都是妄想。于诸法如幻、性空无有的如实处不生妄想。这就是大乘道的觉知)大慧,一乘觉者,非余外道、声闻、缘觉、梵天王等之所能得,唯除如来,以是故说名一乘。”(大慧,大乘道的觉知,不是外道、声闻、缘觉、梵天王等余者所能得到的,只有如来才能得到。所以我才将其名为一乘。【注】梵天王:大梵天,为色界初禅天之第三天。大梵天王深信正法,每逢佛出世,必最先来请佛转法轮。又常侍佛之右边,手持白拂)

  大慧白佛言:“世尊,何故说三乘,而不说一乘?”(大慧心想,既然佛是为了建立大乘而说法,但又为何要建立三乘呢?于是问佛道:为什么还要说三乘,不只说一乘呢?【注】三乘,即身闻乘、缘觉乘、大乘)

  佛告大慧:“不自般涅槃法故,不说一切声闻、缘觉一乘。(佛答,因声闻种性、缘觉种性不能以自觉之力证入大般涅槃,故不向他们说大乘法。【注】大般涅槃,略称涅槃。指大灭度、大圆寂,为佛完全解脱之境地。北本涅槃经卷二十六:‘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于一切法悉无所见,若有见者,不见佛性,不能修习般若波罗蜜,不得入于大般涅槃。’)以一切声闻、缘觉,如来调伏,授寂静方便而得解脱,非自己力,是故不说一乘。(是故,如来为了调伏身闻、缘觉二乘人的身心烦恼,故向他们教授修持四谛之法、十二因缘观等寂静离妄修行法门,使之得到解脱。他们需依靠佛的智慧和佛力加被才能得到解脱,不能以自觉之力得到解脱,所以不对他们说一乘道)复次,大慧,烦恼障业习气不断,故不说一切声闻、缘觉一乘;(又,因身闻、缘觉二乘人的烦恼习气及障业习气不能尽断,故不向他们说大乘法。【注】障业:指障碍出离世间,不得究竟解脱的造业,比如作善作恶的口业、身业、意业)不觉法无我,不离分段死,故说三乘。(身闻、缘觉二乘人不能觉悟法无我,出离分段生死,故为二乘人分别说三乘法。也就是说,先和他们说身闻乘法、缘觉乘法,在慧根成熟后,再对他们说大乘法。【注】分段生死:指迷界凡夫所受的生死。又称分段死、有为生死。因处在六道轮回中,且寿命有变化,身形有变化,故称分段)大慧,彼诸一切起烦恼过习气断,及觉法无我,彼一切起烦恼过习气断,三昧乐味著非性,无漏界觉。(大慧,此二乘人应断尽一切起烦恼的习气及障业习气,觉悟法无我。断了一切起烦恼的习气及障业习气后,还应明白三昧乐趣也是虚妄境界,觉悟无漏清净世界。【注】无漏界:无烦恼、无妄想的清净世界。原无可烦恼,原本无烦恼,是自心妄想生烦恼)觉已,复入出世间上上无漏界,满足众具,当得如来不思议自在法身。”(觉后,再出入世间度化众生,以此上上增进无漏清净世界,功德圆满后,即入实报圆融无碍清净庄严之佛土,当得如来不思议自在法身。【注】如来不思议自在法身者,是指佛的清净法身,即佛的如来藏。佛的真如如来藏是妙明清净如来藏,这是通过修行得到的。而众生如来藏为五阴所蔽,欲要尽除干净,必须经过修习大乘)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诸天及梵乘,声闻缘觉乘,诸佛如来乘,我说此诸乘。(天乘、梵乘、声闻乘、缘觉乘、诸佛如来乘,为度众生说五乘)

  乃至有心转,诸乘非究竟,若彼心灭尽,无乘及乘者。(若修五乘有心念转动,起能乘所乘、能取所取、能舍所舍之心,诸乘即非究竟,虽是佛乘亦非究竟。若到妄心全数灭尽时,毕竟无有所乘法,亦无能乘者)

  无有乘建立,我说为一乘,引导众生故,分别说诸乘。(无有诸乘的建立,我只为众生说大乘,但因众生慧根不一,为了引导各类众生都能走上成佛之道,只好随顺分别说法,于是有了诸乘之名。【注】一乘,即指佛乘)

  解脱有三种,及与法无我,烦恼智慧等,解脱则远离。(解脱有三种,一为空解脱,二为无相解脱,三为无愿求解脱,至法无我境界后,烦恼、智慧二者平等。解脱后,既无烦恼相,亦无智慧相,二者皆远离。【注】烦恼与智慧平等:烦恼与智慧皆是如幻心量,不生心,二者皆无有。所以烦恼、智慧无有差别,二者平等。又,烦恼是就智慧而言,智慧是就烦恼而言,如同暗是就明而言,明是就暗而言,无暗即无明,无明即无暗,明暗皆还,无明亦无暗,如是,烦恼、智慧二者平等)

  譬如海浮木,常随波浪转,声闻愚亦然,相风所飘荡。(声闻乘的心如同海水中的浮木,常常随着波浪转,被相风吹着不停地飘荡。【注】相风:譬喻内外诸法)

  彼起烦恼灭,除习烦恼愚,味著三昧乐,安住无漏界。(声闻断灭了烦恼,是因为除去了起烦恼的习气。但他们还不能觉悟法无我,计著三昧趣味,贪着三昧之乐,安住于不起烦恼的境界)

  无有究竟趣,亦复不退还,得诸三昧身,乃至劫不觉。(他们不得自觉圣智的究竟趣,虽然能离分段生死之苦,得真空涅盘之乐,但不再向上进取,却也不再退回作凡夫。他们沉醉于微妙三昧身,乃至经劫不觉醒)

  譬如昏醉人,酒消然后觉,彼觉法亦然,得佛无上身。”(他们就像饮酒昏醉之人,一直要到酒消后方能醒来。如同从醉中醒来,他们顿觉法亦无我,从而得到无上佛身。【注】我身是空,我的受、想、行、识是空,我之所见、所闻,我之一切拥有,无不是空。若脱离了身见,住于人我空,但还计著有受、想、行、识,有所得到,有所舍弃,这还不是毕竟空,是为人无我而法有我相。声闻人不行智慧波罗蜜,故不觉一切法皆空、三界内皆空,故不能出离三界而入佛地。若觉一切法空,无有我的受、想、行、识,知一切如幻,都是自心现量,从而无所计著,便能修大乘法,净除自心虚妄习气,远离妄想,至究竟清净)

  楞伽经通俗释义白话注解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第三卷

  一切佛语心品第三

  第三十四分 佛说三种意生身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意生身分别通相,我今当说。(佛对大慧说,现在应当说一说几种意生身了)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你要好好听着,用心思考,牢牢记着)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大慧说:好的!世尊!我恭敬受教了)

  佛告大慧:“有三种意生身。(佛告诉大慧:有三种意生身。【注】意生身:又叫做意成身,指初地以上菩萨,为了济度众生随心如意而成之身,随意而至之身)云何为三?所谓三昧乐正受意生身、觉法自性性意生身、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是哪三种意生身?即所谓的三昧乐正受意生身、觉法自性性意生身、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修行者了知初地上增进相,得三种身。”(修行人修入菩萨初地,向上增进,了知了初地之上增进境界,可得意生身)

  “大慧,云何三昧乐正受意生身?谓第三、第四、第五地,三昧乐正受故,种种自心寂静,安住心海,起浪识相不生。(大慧,什么是三昧乐正受意生身?即入三、四、五地的菩萨,得三昧乐正受故,自心极其寂静,慧性炽盛,光明圆照,觉见自心如大海,一切为之所出,安住其中而不动,不对自心所现作分别,心海平静,如同波浪不起般的诸识不生)知自心现境界性非性,是名三昧乐正受意生身。”(了知了一切相、一切摄受皆是自心所现境界,无有实性,于之不作分别,不作妄想,名为三昧乐正受意生身。【注】①菩萨乘十地:一、欢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焰慧地;五、难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云地。②正受:离邪乱,谓之正,无念无想的纳法在心,谓之受。相当于正心境)

  【注】综佛所说,三昧乐正受意生身是一种心无动摇、觉见圆满、光明炽盛的智慧境界,它是超色身的无相身,由智慧所成的清净身,离六识,离妄想,无我相,一切同异分别不入心。

  “大慧,云何觉法自性性意生身?谓第八地观察觉了如幻等法悉无所有,身心转变,得如幻三昧及余三昧门,无量相力自在明,如妙华庄严,迅疾如意。(大慧,什么是觉法自性性意生身?觉法自性性意生身即是指第八地菩萨通过观察,已经完全觉了诸法如幻,悉无所有,身心完全转变,得入如幻三昧及百千三昧门,可如意变化万千身,如意去往心所忆念处,迅疾无碍,神通自在。如是出入三界,度脱无量众生,皆作如幻行,归无所有。【注】觉法自性性:觉了一切法都是心自性,一切法的法性都是空空性)犹如幻梦、水月、镜像,非造非所造,如造所造,一切色种种支分具足庄严,随入一切佛刹大众。通达自性法故,是名觉法自性性意生身。”(意生身犹如幻梦,如水中月,如镜中像,非是四大所造,也不是其它所造,但看起来就像造出来似的,种种身相完备完美,十分庄严,能随心所欲入一切众佛土。由于通达一切法都是心自性,所以将这种觉境中的意生身名为觉法自性性意生身。【注】支分:四肢五体)

  “大慧,云何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所谓觉一切佛法,缘自得乐相,是名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大慧,什么是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即觉了一切佛法俱是自觉所得,由自心流出,一切佛身,乃至世间一切种类身,俱是自心所现,一切所行所作为无行无作。如在这样的觉境中,其意生身名为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

  “大慧,于彼三种身相,观察觉了,应当修学。”(大慧,对这三种意生身,应作如是观察,觉悟了知,觉悟了知了就应当修学)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非我乘大乘,非说亦非字,非谛非解脱,非无有境界。(偈义:大乘者非有大乘,佛法非言说、非文字,非是什么道理,非是什么解脱,非有境界,非无有境界。【注】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想真正了知三种意生身,从文字或言说中是得不到的,需要自觉自证。佛法不可得,不是学问,也不是什么道理,不是什么解脱,亦非不是解脱,不是什么境界,亦非不是境界。简言之,佛法是道,是成佛之道、涅槃之道、生天之道、消灾集福之道,修行出世间法,可得解脱,得三种意生身、得法乐)

  然乘摩诃衍,三摩提自在,种种意生身,自在华庄严。”

  (虽说无一法可得,佛乘非谛非解脱,然依大乘教法修行,可得三昧正受,身心解脱自在,得种种意生身,清净威仪,入庄严净土。【注】摩诃衍:指大乘之教法。三摩提:即三昧)

  第三十五分 佛说内外无间业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若男子、女人行五无间业,不入无择地狱。世尊,云何男子、女人行五无间业,不入无择地狱?”(这时,大慧菩萨又问:世尊,您说过,有男子和女人行五无间业,不入无择地狱。这是什么道理呢?【注】无择地狱:古译无间地狱。凡造五无间业之人,不择何人,皆收押于此。如来有时说,亦有行五无间业不入无择狱者,大慧菩萨故有此问)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佛告诉大慧:好好听着,用心思考和忆念,现在我就为你说)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大慧说:好的!世尊!我恭敬受教了)

  佛告大慧:“云何五无间业?所谓杀父、母,及害罗汉,破坏众僧,恶心出佛身血。”(佛告诉大慧,通常说的五无间业即所谓的弑父、杀母,害阿罗汉,坏和合僧,恶心出佛身血,这五种极端罪恶)

  “大慧,云何众生母?(大慧,那么,什么是众生之母呢)谓爱更受生,贪喜俱,如缘母立。(其实,众生母是自心的贪爱,贪爱生,贪爱五欲,爱滋养,便会受生,贪求喜爱俱在一起,便会成为建立母亲的缘)无明为父,生入处聚落。(什么是众生之父呢?其实,众生之父是自心的无明,以无明为缘,生出眼等六根。【注】①入处聚落:此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根入法尘。②无明:此处指自心生发的对六尘的摄受之想——参看《楞严经》)断二根本,名害父、母。(断除贪爱、无明这二种生的根本原因,名为害父、母)彼诸使不现,如鼠毒发,诸法究竟断彼,名害罗汉。(罗汉虽能达到十使隐而不现,但起烦恼的习气并未断尽,有时为境缘摇动,十使仍然会像鼠疮一样的遇雷复发。若能彻底断尽十使,便名为害罗汉。【注】十使者,十种烦恼:一、贪,贪爱五欲;二、嗔,嗔恚无忍;三、痴,愚痴无明;四、慢,骄慢自大;五、疑,狐疑猜忌;六、身见,执取五蕴身;七、边见,执取常断二见;八、邪见,谤无因果,坏诸善事;九、见取见,执持己见、世间之见,非果计果;十、戒禁取见,执持不正戒,非因计因。前五是五钝使,后五是五利使)云何破僧?谓异相诸阴和合积聚,究竟断彼,名为破僧。(修行过程的破僧是什么含义呢?将五阴和合集聚比喻为僧,彻底断除色受想行识的和合集聚相,名为破僧)大慧,不觉外自共相,自心现量七识身,以三解脱无漏恶想,究竟断彼七种识佛,名为恶心出佛身血。(大慧,愚夫不觉我相、人相、种种法相,皆是自心现量,将七识身妄觉为佛,或计七识为佛,此等皆为恶想。以三解脱无漏之行,勇猛断除七识,不起无明,名为恶心出佛身血。【注】三解脱:一、空解脱,二、无相解脱,三、无愿求解脱)若男子、女人行此无间者,名五无间事,亦名无间业。”(若有男子、女人行此五无间者,也称为做五无间事,也叫做五无间业)

  “复次,大慧,有外无间,今当演说。(又,大慧,以上所说无间为内无间,现在应当说说外无间了。【注】与内无间相对,造了五种极端罪恶为外无间。佛恐人怀疑因果报应,为劝造业者悔过,故又说外无间)汝及余菩萨摩诃萨,闻是义已,于未来世不堕愚痴。(你和诸位菩萨听了我的说法,于来世不会堕入愚痴)云何五无间?(为何有阿鼻地狱。【注】五无间:即阿鼻地狱,又作五无间狱、无择地狱)谓先所说无间,若行此者,于三解脱,一一不得无间等法,除此已。(是因为造了先前所说的五逆罪业,故现此地狱。若造了外无间者能真诚悔过,行此内无间,经由三解脱,可不堕阿鼻地狱。除此,凡造外无间者皆会受恶报)余化神力现无间等,谓声闻化神力、菩萨化神力、如来化神力为余作无间罪者,除疑悔过,为劝发故,神力变化现无间等。(佛以神力示现五无间狱,声闻、菩萨、如来三乘圣者以神力显示你的五无间罪业,是为了去除你对因果报应的生疑,劝人悔过,劝发向善之心。这就是佛及诸圣以神力变化示现五无间的原因)无有一向作无间事,不得无间等,除觉自心现量,离身财妄想,离我、我所摄受,或时遇善知识,解脱余趣相续妄想。”(没有作了恶事不入地狱的,除非你发心忏悔觉悟,知一切恶行都是自心现不善,离开恶念,离开对身家、财利的贪欲,离开我执及我的所得所受,或遇到善知识的开导,灭了此类恶趣妄想,才能得到解脱)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贪爱名为母,无明则为父,觉境识为佛,诸使为罗汉,阴集名为僧,无间次第断,谓是五无间,不入无择狱。”(偈义:将贪爱叫做母,将无明叫做父,将分别内外境的七识比作佛,将十使比作罗汉,将五阴集聚比作僧,将它们次第断除,名为内五无间业,行此内五无间,未来能够不入无择地狱)

  第三十六分 佛说佛之知觉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佛之知觉。世尊,何等是佛之知觉?”(大慧菩萨请佛开示:世尊!请为我们说说佛的知觉。世尊!佛的知觉是什么样的知觉?【注】知觉:知与觉。知是知见、知晓。觉是觉悟真相,得广大智慧)

  佛告大慧:“觉人、法无我,离二种死,断二烦恼,是名佛之知觉。(佛告诉大慧:觉了人无我、法无我,离了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二种死,断了烦恼障和所知障,此名佛的知觉。【注】所谓离二种死,即离了导致现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的因缘。分段生死是因贪爱及善恶之业所致,变易生死是因有法执即所知障所致)声闻、缘觉得此法者,亦名为佛。(声闻、缘觉修到这个地步,亦可名为佛)以是因缘故,我说一乘。”(修行的最终目标是修得佛之知觉,佛说一切法都是为了众生成佛,所以佛只说一乘法)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善知二无我,二障烦恼断,永离二种死,是名佛知觉。”(善知人无我、法无我,断了烦恼障和所知障,永远离了分段死和变易死二种死,此名佛的知觉)

  第三十七分 佛说诸佛平等义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何故世尊于大众中唱如是言:我是过去一切佛及种种受生,我尔时作漫陀转轮圣王、六牙大象及鹦鹉鸟、释提桓因、善眼仙人,如是等百千生经说?”(大慧菩萨再问佛:世尊,您曾对大众宣称,我是过去一切佛,及说曾经种种受生,先后生为漫陀转轮圣王、六牙大象及鹦鹉鸟、释提桓因、善眼仙人等,数有百千。您为什么这么说呢?【注】过去一切佛:此指过去庄严劫的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和今贤劫的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提桓因:仞利天之主,简称释帝,或帝释)

  佛告大慧:“以四等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于大众中唱如是言:我尔时作拘留孙、拘那含牟尼、迦叶佛。”(佛告诉大慧:以四种平等,所以如来对大众说,过去的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等就是我)

  “云何四等?谓字等、语等、法等、身等,是名四等。(是哪四种平等?即字平等、语平等、法平等、身平等,这四种平等)以四种等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于大众中唱如是言。”(因为我与过去诸佛是四种平等,所以对大众说,我是过去一切佛)

  “云何字等?若字称我为佛,彼字亦称一切诸佛。彼字自性,无有差别,是名字等。”(什么是字平等,即名子上平等,若以“佛”这个字称呼我,亦可用这个字来称呼一切如来。佛者,觉也,以“佛”字的含义,对于我,对于其他一切佛,都是平等无差别的。这就是字平等)

  “云何语等?谓我六十四种梵音言语相生,彼诸如来应供等正觉亦如是六十四种梵音言语相生,无增无减,无有差别,迦陵频伽梵音声性。”(什么是语平等?即语音上平等。即我的说话音声有六十四种清净殊妙之相,过去诸佛亦是如此,相比不增不减,无有差别,都是如同妙音鸟般的清净微妙。【注】迦陵频伽:妙音鸟,以音声美妙著称,产于印度)

  “云何身等?谓我与诸佛,法身及色身相好,无有差别。除为调伏彼彼诸趣差别众生故,示现种种差别色身。是名身等。”(什么是身平等?即说我与诸佛法身平等,色身都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有差别。除非为了调伏志向不同、所乐不同的各种众生,才示现不同身相。因此我说身平等)

  “云何法等?谓我及彼佛得三十七菩提分法,略说佛法无障碍智。”(什么是法平等?即我与过去诸佛皆得三十七菩提分法,大略说的说,都具佛法的无障碍智。【注】①三十七菩提分法:是三十七道品之异名。三十七道品包括四念住、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②无障碍智:此指佛的四种无漏智,包括平等性智、大圆镜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简称四智。心地观经二曰:“平等性智,转我见识即我执得此智慧,是以能证自他平等二无我性,如是各为平等性智。” 。“转异熟识即阿赖耶识得此智慧,如大圆镜,现诸色像。如是如来镜智之中,能现众生诸善恶业,以是因缘名为大圆镜智。” 。“妙观察智转分别识即眼等六识得此智慧,能观诸法自相共相,于众会前说诸妙法,能令释生得不退转,以是名为妙观察智。”。佛地经论三卷:成所作智者,是能遍于一切世界随顺度化有情,示现种种无量无数不可思议佛变化事;方便利乐一切有情,常无间断。如是名为成所作。)

  “是名四等。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于大众中唱如是言。”(因这四种平等,所以如来对大众说,我是过去一切佛)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迦葉拘留孙,拘那含是我,以此四种等,我为佛子说。”(为什么说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都是我?这是因为四种平等,所以我才对菩萨作这样的说)

  【本按】从大慧菩萨的启篇偈赞可看出,他应当是知道诸佛平等,无有差别的,之所以当时提出此问,是考虑到一些佛子尚有不知。见到各佛身相有所不同,非是佛有差别,那只是作不同的示现,或出于画工的不同想象而已。应敬礼一切佛,不生分别心。凡佛所说,皆应遵从。佛是智慧与善的化身,是自心的最高觉性,皈依佛,即皈依善,皈依德。佛法是不二之法,知过去的一切佛即是现在的释迦牟尼佛,即同一如来,正是不二之法。正是:佛祖心中出,千佛是一佛。功行臻圆满,将来佛是我。

  第三十八分 佛说二法 佛法不因佛说

  大慧复白佛言:“如世尊所说,我从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入般涅槃,于其中间乃至不说一字,亦不已说、当说,不说是佛说。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何因说言,不说是佛说?”(大慧再请佛开示:世尊说过:我从在菩提树下得最正觉那一夜起,直到我后来入涅槃,在这期间,毕竟不说一字,以前已说过的,将来当说的,我不说是佛说的。世尊,是什么原因,说你不曾说一字及说你所说不是佛说?【注】大慧恐后人不解,故有此问)

  佛告大慧:“我因二法故,作如是说。(佛答大慧:因二法,所以我才作这样说)云何二法?谓缘自得法及本住法,是名二法。(因哪二法?即是因自觉所得法和本有之法)因此二法故,我如是说。”(因此二法,所以我才这么说)

  “云何缘自得法?若彼如来所得,我亦得之,无增无减。(为什么说是因自觉所得法?若是别的佛有所得,他们得到的,我亦得到,所得不增加,也不减少,都无差别)缘自得法,究竟境界,离言说、妄想,离字二趣。”(因是自觉所得法,所以究竟其境界,是离于言说,离于妄想趣和文字趣的。【注】离于言说,是说自觉所得法,不是从文字中得到,也不是文字能言说的。离于妄想趣和文字趣,是说自觉所得法不是妄想出来的法,也不是文字趣味上的法)

  “云何本住法?谓古先圣道,如金、银等性,法界常住。若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界常住。如趣彼城道,譬如士夫行旷野中,见向古城平坦正道,即随入城,受如意乐。”(为什么说是本住法?是说先佛圣道如同金子一直就藏在矿中,无论如来出不出世,先佛圣道都一直都藏在法界中,常住于心。又譬如一个士夫行走在旷野中,十分疲累,当见到有一条通向城池的平坦正道,随即踏上此道,入城受如意之乐,这个成佛之道,它原来就在那儿,你发现了,就能沿着它到达涅槃城)

  “大慧,于意云何?彼作是道及城中种种乐耶?”(大慧,你是怎么认为的?那条平坦正道和城中的如意乐是由此士夫造作出来的吗?)

  答言:“不也。”(大慧答:不也,此道与乐皆是现成的,非是由此士夫作造)

  佛告大慧:“我及过去一切诸佛,法界常住,亦复如是。(佛告诉大慧:成佛之道亦如是,本来就常住于法界,我与过去的一切诸佛,都是通过这条大道而成佛的)是故说言:我从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入般涅槃,于其中间不说一字,亦不已说、当说。”(因此,所以我说,我从在菩提树下得最正觉那一夜起,直到我后来入涅槃,在这期间,毕竟不说一字,以前已说过的,将来当说的,我不说是佛说的)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我某夜成道,至某夜涅槃,于此二中间,我都无所说。(偈义:从我得道成佛,到我后来入涅槃,在这中间,于佛法我都无所说)

  缘自得法住,故我作是说,彼佛及与我,悉无有差别。”(成佛是因自觉得法而住之,所以我才这么说。我与其他一切佛,都是因此而成佛,没有哪儿不一样)

  【本按】为何佛法是缘自得法,是因为成佛之道本住法界。若成佛之道是设计出来的,或者说是从法界外找到的,那佛法就不是缘自得法了。所谓缘自得,是说因自觉发现而得到。所谓本住,是说成佛之道本来就藏在法界中。所谓法界,是指一切万有、内外诸法、真如之性。佛说从成道至涅槃不说一字,是说于佛法不说一字,佛法是离于文字,不可言说,应知佛经不是佛法,佛法是佛经所指。佛只能告诉我们有一条成佛之道或入涅槃之道,告诉我们这条道怎么去找,但要找到它,还得靠自己。佛是人天导师,导是引导、指导,而不是提供或制造。佛说,他以前已说过的,将来当说的,都不是佛说的,是告诉大众,佛经不等于是佛法,佛法是成佛之道、涅槃之道、解脱之道,佛法不是因佛说了才有,无论有佛出世说法,还是无有佛出世说法,佛法它本来就在那儿,并不因为无有佛出世说法,就没有了佛法。若是无有佛出世说法,就没有了佛法,那么过去一切佛又从何而出呢?若是佛法是他人给的,或者说是从他人处得到的,那么十方世界第一佛又是从谁处得到佛法的呢?所以佛说,缘自得法、本住法。我们修学佛法,必须想清楚这个问题,否则永远不得修学要领。明白了佛的良苦用心,我们就应当去作观察思考和发现,去觉去悟,在法界中去觉真理,在自心中去找成佛之道,然后去实践它,验证它,不断前进,永不停止,最终可达目标。同时,也应知道,在求道修道的行程中,佛是最好的导师,没有佛的指引,成佛之期将是非常非常的遥远。

  第三十九分 佛说世间二种依 除有无邪见

  尔时,大慧菩萨复请世尊:“惟愿为说一切法有无有相,令我及余菩萨摩诃萨离有无有相,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慧菩萨再请佛开示:但愿世尊为我们说说一切法的有相和无有相,使我们远离有相和无有相,疾得无上正等正觉)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佛告诉大慧:好好听着,用心思考和忆念,现在我就为你说)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大慧说:好的!世尊!我恭敬受教了)

  佛告大慧:“此世间依有二种,谓依有及无。(佛告诉大慧:此世间众生总是依向二种,不是取有,就是取无)堕性非性,欲见不离离相。”(不是堕于有见,就是堕于无见,愿望和见识不离有相和无有相。【注】性,此处指法的有。非性,此处指法的无)

  “大慧,云何世间依有?谓有世间因缘生,非不有,从有生,非无有生。(大慧,什么叫世间依有?即将世间因缘所生法计著为有,若说无有,认为绝不可能;认为一切法都是从有而生,不是从无而生。总而言之,就是执著于‘有’见)大慧,彼如是说者,是说世间无因。”(大慧,作这样的说者,如果问他们最初的“世间”是从什么因缘生出来的,他们说,最初的“世间”是无因生)

  “大慧,云何世间依无?谓受贪恚痴性已,然后妄想计著贪恚痴性非性。”(大慧,什么叫世间依无?即造了贪、嗔、痴的身口意三业后,不加忏悔,反将其妄想为无作,计著为空,认为无有因果报应事)

  “大慧,若不取有性者,性相寂静故,谓诸如来、声闻、缘觉,不取贪恚痴性为有为无。”(大慧,不取有者,则自心清净、行相寂静。诸如来、声闻、缘觉不取贪、嗔、痴三毒的为有为无)

  “大慧,此中何等为坏者?”(大慧,在依有和依无中,什么情况叫做坏?)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彼取贪恚痴性,后不复取。”(大慧回答:先取贪、嗔、痴三毒为有,后于善恶之报不再取有,这种情况叫做坏)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如是解。”(佛告诉大慧,说的好,你的理解是对的)

  “大慧,非但贪恚痴性非性为坏者,于声闻、缘觉及佛,亦是坏者。(大慧,非但是不信造诸三毒恶业会遭报应为坏,对于欲证取二乘圣果及佛果来说,认为有三毒烦恼也是坏)所以者何?谓内外不可得故,烦恼性异不异故。(为什么这么说呢?内外一切诸法皆不可得,三毒烦恼也是一样,在内在外亦不可得,若认为三毒烦恼为有,则会坏证取三圣果)大慧,贪恚痴若内若外不可得,贪恚痴性无身故,无取故,非佛、声闻、缘觉是坏者。(大慧,为什么说贪、嗔、痴三毒烦恼在内在外都不可得,是因为三毒烦恼无有实体。不取三毒烦恼为有,就不会坏证取三圣果)佛、声闻、缘觉自性解脱故,缚与缚因非性故。(佛与二乘人因自心得到解脱,烦恼及引起烦恼的因,自然就没有了。【注】缚者,束缚也,也是烦恼之异名。引起烦恼的因,是心的贪、嗔、痴及妄想习气)大慧,若有缚者,应有缚,是缚因故。(大慧,若是见有烦恼,那就必会被束缚。认为烦恼是真实而有,是不得解脱的因)大慧,如是说坏者,是名无所有相。”(大慧,坏掉烦恼为有的见,名为无所有相)

  “大慧,因是故,我说:宁取人见如须弥山,不起无所有、增上慢、空见。(大慧,妄想造三毒恶业为无造,不信有因果报应,是极坏,所以我说,宁愿人取有见如须弥山大,也不愿人起无所有见、增上慢见、空见。【注】无所有见,此见认为一切无有,无善恶之报。增上慢见,是指起高傲自大之心,比如于佛法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妄自尊大。空见,此见执着于空法,不明白因果有今世报、后世报之别,见有行善者不得善报,行恶者不得恶报,便说因果是空;或闻佛说一切法空,便计著空,于善法不修,恣情纵欲,歪曲佛法)大慧,无所有、增上慢者,是名为坏。(大慧,无所有见、增上慢见、空见者,名为坏见)堕自共相见希望,不知自心现量,见外性无常刹那展转坏,阴界入相续流注变灭,离文字相妄想,是名坏者。”(之所以起此三见,是因为堕于自共相计著,放纵自己的贪欲,希望恶无恶报。因为他们不了解自心,不知一切唯心所现,所以他们看见事物无常,很快的展转衰坏,见阴界入诸法不断流注变灭,便认为空的含义就是诸法无常、展转变灭归于无,认为持此见,就是如来所说的离文字相和离妄想。这是坏了正见,是对佛法的歪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有无是二边,乃至心境界,净除彼境界,平等心寂灭。(偈义:取有或取无是堕于二边,都是心的妄想境界。净除心的妄想境界,不取有不取无,是为寂灭清净的平等心)

  无取境界性,灭非无所有,有事悉如如,如贤圣境界。(无取境界非是诸法断灭后归于无所有,而是对一切事物平等视之,不取有不取无,不取生不取灭,如同贤圣自觉圣智之境界)

  无种而有生,生已而复灭,因缘有非有,不住我教法。(世间诸法是从无而生,所生无生,无生亦无灭。不取因缘所生法的有和无有,不住于有,也不住于无,才是我教授的佛法)

  非外道非佛,非我亦非余,因缘所集起,云何而得无?(世间祸福,非外道,非佛,非神我,非其他所决定,是由因缘所集起。既然为因缘所集起,怎么能说无有因果报应)

  谁集因缘有,而复说言无?邪见论生法,妄想计有无。(是谁将因缘集起所生法计为有,而后又说无因果、无善恶之报?这是自心的邪见邪论生出的坏的想法,此等计有计无,希望作恶不得恶报,纯属妄想)

  若知无所生,亦复无所灭,观此悉空寂,有无二俱离。”(若是了知诸法生本无生,那么就应当知道无生便无灭。应观诸法不生不灭,生灭皆空寂,不堕有无二见,二者俱离)

  第四十分 佛说修学二种通相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我及诸菩萨说宗通相。若善分别宗通相者,我及诸菩萨通达是相。通是相已,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随觉想及众魔外道。”(大慧菩萨再请佛道:世尊,希望能为我们说说宗通相。善于分别什么是宗通相,我们才能做到通达宗通相。通达了宗通相,能快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不随虚妄觉知而生妄想,不堕众魔外道。【注】宗通:通达宗门之要旨,即佛法教理之要旨。相:此指境界,即宗通境界。具备了宗通相,才能分别邪正,离开错误见解。上述的“坏”正是因为不达宗通,不明宗趣)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佛告诉大慧:好好听着,用心思考和忆念,现在我就为你说)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大慧说:我恭敬受教)

  佛告大慧:“一切声闻、缘觉、菩萨,有二种通相,谓宗通及说通。”(佛告诉大慧:一切声闻、缘觉、菩萨有二种共同的智慧需要修学,这二种共同的智慧即是宗通及说通)

  “大慧,宗通者,谓缘自得胜进相,远离言说、文字、妄想,趣无漏界自觉地自相,远离一切虚妄觉想,降伏一切外道众魔,缘自觉趣光明晖发,是名宗通相。”(大慧,宗通者,即是通过自觉而得的胜进相,这是远离言说、文字及妄想,成就无烦恼的自觉境界之自相,是远离一切虚妄觉知和妄想,降伏一切外道邪魔,靠自觉自悟而心发光明,慧光遍照之相。这就宗通相)

  “云何说通相?谓说九部种种教法,离异不异、有无等相,以巧方便随顺众生如应说法,令得度脱,是名说通相。”(什么是说通相?即是在说如来九部法时,离异不异、有无等二边,以巧妙的方便法门随顺众生应机说法,令之得度,获得解脱。此即说通相)

  【注】九部法者,在三藏十二部经中除去方广、授记、自说,便是小乘的九部;若除去因缘、譬喻、论议,则是大乘的九部。十二部经者,契经、祇夜、受记、讽颂、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法、论议。

  “大慧,汝及余菩萨,应当修学。”(大慧,你和各菩萨应当好好修学宗通和说通)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宗及说通相,缘自与教法,若见善分别,不随诸觉想。(偈义:宗通相是缘自自修自觉,说通相是对九部法的通达。若是能够善于分别宗通相,则不随虚妄觉知和胡乱妄想)

  非有真实性,如愚夫妄想,云何起欲想,非性为解脱?(诸法生灭、有无,非有真实性,愚夫妄想作分别。依有依无,对无所有的东西生起欲望,怎么能够得到解脱呢)

  观察诸有为,生灭等相续,增长于二见,颠倒无所知。(愚夫观察世间种种有为法的生灭相续,计之为实,增长有无等二见,是为颠倒无知)

  一是为真谛,无罪为涅槃,观察世妄想,如幻梦芭蕉。(一切唯心所现即是真理,无罪无烦恼即是涅槃。观察世间种种妄想如梦幻般虚妄,如芭蕉枝干中空无实)

  虽有贪恚痴,而实无有人,从爱生诸阴,有皆如幻梦。”(虽言说有贪、嗔、痴,然而实无有我有人。无我无人,又从哪里因爱生三毒呢?由此可知,三毒之有皆如梦幻)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第三卷

  一切佛语心品第三

  第四十一分 佛说生妄想及妄想不生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不实妄想相。(大慧又对佛说:世尊,希望能为我们说说不实妄想相。【注】不实妄想:对不真实者生妄想,所生妄想亦无实性)不实妄想,云何而生,说何等法,名不实妄想?(不实妄想是怎么生起来的,什么叫做不实妄想?)于何等法中,不实妄想?”(在哪些事中会生起不实妄想?)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能问如来如是之义,多所饶益,多所安乐,哀愍世间一切天、人。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佛对大慧说:好啊,好啊!你能问这个问题,是为饶益众生,安乐众生,哀悯世间一切天、人。好好听着,认真思考和忆念。我现在对你们说)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大慧说:好的!世尊!我恭敬受教了)

  佛告大慧:“种种义、种种不实妄想计著,妄想生。(佛告诉大慧:若是计著种种名称、名词、言说、言论及种种不实事物,则种种妄想便会生起)大慧,摄所摄计著,不知自心现量,及堕有无见,增长外道见妄想习气,计著外种种义,心心数妄想,计著我、我所生。”(大慧,计著所见所闻、所知所识、所感所受,不知一切皆是自心现量,便导致堕于有无二见,增长外道各种邪见恶习,计著外道种种邪说,心心念念都计著在有我及我的受想行识的妄想之中)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种种义、种种不实妄想计著,妄想生。摄所摄计著,不知自心现量,及堕有无见,增长外道见妄想习气,计著外种种义,心心数妄想,我、我所计著生。世尊,若如是外种种义相堕有无相,离性非性,离见相。(大慧对佛说:世尊,我知道了,若是计著种种名称、名词、言说、言论及种种不实事物,则种种妄想便会生起。计著所见所闻、所知所识、所感所受,不知一切皆是自心现量,便导致堕于有无二见,增长外道各种邪见恶习,计著外道种种邪说,心心念念都计著在有我及我的受想行识的妄想之中。世尊,总之,不实妄想的生起是因计著种种义和种种相,堕于有无二见,离了这些计著,就没有了妄想,就离开了分别相。【注】见相:此指眼等六识)世尊,第一义亦如是,离量、根、分、譬、因相。(世尊,法的第一义,即是离心量、离六根、离分别、离譬喻、离因缘相)世尊,何故一处妄想不实义,种种性计著,妄想生?(世尊,心量、六根、分别、譬喻、因缘是虚妄不实的,是什么原因,于其一处不实性有所计著,就会生起种种妄想?)非计著,第一义处相妄想生,将无世尊说邪因论耶?说一生、一不生。”(若是不计著种种义、种种不实,而是于法的第一义处起妄想,是不是就没有了世尊所说的邪因言论吗?是不是说,这就是妄想的亦生亦不生。【注】第一义者,是不生不灭、无所有。从第一义而言,妄想不生,而非是什么亦生亦不生。若认为妄想是亦生亦不生,是为邪见)

  佛告大慧:“非妄想一生、一不生。(佛告诉大慧,我说的妄想不生,不是你说的亦生亦不生)所以者何?谓有、无妄想不生故,外现性非性,觉自心现量,妄想不生。”(妄想不生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之所以不生有的妄想和无的妄想,是因为觉了一切诸法为自心所现,所现有为非有,是故不起妄想)

  “大慧,我说余愚夫自心种种妄想相故,事业在前,种种妄想性相计著生。(大慧,我说那些愚夫因自心生起种种妄想,故而各种事业虚妄现前,然后又对这些虚妄之现计著有生。【注】事业者,是指所从事的种种活动。计著有生,即认为所作事业为真实有生,真实有作。以智慧观察,即无作者,亦无所作,作与所作犹如梦幻,将虚妄的事业计为实有,计得计失,或喜或忧,或嗔或怒,怎会不生烦恼,如何能得解脱)云何愚夫得离我、我所计著见?(愚夫怎样才能得以离开有我,有我的受想行识,有我所见,有我所有等执著之见呢)离作所作因缘过,觉自妄想心量,身心转变,究竟明解一切地如来自觉境界,离五法自性事见妄想。(应离开有作者、有所作、有作的因缘等错误知见,觉一切所现皆是自己的妄想心量,转变愚痴烦恼身心,彻底明白通解一切如来地的自觉境界,彻底离开五法的名妄想和相妄想,不生有事业的见妄想。【注】自性事者,是指五法中的名和相,因事物名称和事物之相皆是妄想自性相,故称自性事)以是因缘故,我说妄想,从种种不实义计著生,知如实义,得解脱,息种种妄想。”(若是如此,则能从计著事物名称、事物之相的不实处生妄想,转而了知诸法实相、如如之义,得到解脱,熄灭种种妄想)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诸因及与缘,从此生世间,妄想著四句,不知我所通。(偈义:世间一切莫不是从因缘而生。而愚夫作妄想分别,于因缘及因缘和合所生法计著“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四句,不知佛陀所说之义)

  世间非有生,亦复非无生,不从有无生,亦非非有无。(如实观之,世间一切既非有生,亦非无生,不从有处生,不从无因生。诸法亦非有,亦非无有,亦非既是有既是无)

  诸因及与缘,云何愚妄想!(然而,为什么还是于因缘及因缘和合所生法生起妄想呢?这就是愚夫相)

  非有亦非无,亦复非有无,如是观世间,心转得无我。

  (世间一切非有亦非无,亦非非非有非非无,若能如是观察世间诸法,可转诸识,得人法二无我智)

  一切性不生,以从缘生故,一切缘所作,所作非自有。(一切法不生,是说诸法是从众缘和合而生,然缘生缘灭实无一法生灭。因一切法是从缘而生,所以说,一切法非自生自续,非真实而有。【注】所作: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法、因缘集起的种种事业)

  事不自生事,有二事过故,无二事过故,非有性可得。(事物是从因缘所集生,而不是事自己生事,若是事自生事,岂不是一事分身为二事,这显然是不存在的。由知事不自生事,可知诸法非有可得性。【注】二事,指由一生二,比如由器具生器具、由砖瓦生砖瓦等,显然无此事。即使如生物繁衍后代,也不是由一生二,而是从两性、养分、环境等缘和合的结果)

  观诸有为法,离攀缘所缘,无心之心量,我说为心量。(观万法唯心所现,离开心的攀缘及所攀缘事,不生妄想心,这才是离污染的如如心量)

  量者自性处,缘性二俱离,性究竟妙净,我说名为量。(万法不离自性,于自性事离缘起、离有无,则心性可臻妙境,趣解清净,这才是圣者的智慧心量)

  施设世谛我,彼则无实事,诸阴阴施设,无事亦复然。(演说世人有人我执,唯是假名无实事,只是为了行教化;演说世人有法我执,唯是假名无实事,仍是为了行教化)

  有四种平等,相及因性生,第三无我等,第四修修者。

  (因实则无有,故法法之间有四种平等,第一、相与相平等,第二、因果平等,第三、有我无我平等,第四、有修无修、修高修低平等)

  妄想习气转,有种种心生,境界于外现,是世俗心量。(之所以会生起种种分别心,是因无始以来形成的妄想习气所致。妄心既起,外现种种分别境界,此是世俗之心量)

  外现而非有,心见彼种种,建立于身财,我说为心量。(所现种种差别并非真实而有,乃是自心妄见分别。六识是妄识,我称之为妄想心量。【注】身财:指眼等六识)

  离一切诸见,及离想所想,无得亦无生,我说为心量。(离一切相及种种分别,离有能想者及有所想者,观无得无生,是为正智之心量)

  非性非非性,性非性悉离,谓彼心解脱,我说为心量。(诸法非有亦非无,亦非非非有非非无,这些悉皆远离,即为心的解脱,是为如如之心量)

  如如与空际,涅槃及法界,种种意生身,我说为心量。”(如如心量、正智心量、如同虚空、无妄想的涅槃境界、慧光寂照广大法界、能现种种意生身度脱众生,是为第一义心心量)

  第四十二分 佛说善知语和义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所说:菩萨摩诃萨,当善语义。(佛音刚止,大慧菩萨又提一问:世尊,照这么说,修菩萨行者,应当善于分别语和义)云何为菩萨善语义?云何为语?云何为义?”(什么样才能称作善于分别语和义,什么是语,什么是义)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佛告诉大慧:好好听着,用心思考和忆念,现在我就为你说)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大慧说:好的!世尊!我恭敬受教了)

  佛告大慧:“云何为语?谓言字妄想和合,依咽喉、唇、舌、齿、龂、颊辅,因彼、我言说,妄想习气计著生,是名为语。”(佛对大慧说道:什么是语呢?语者,是心中想着要说的事,借用文字组合来表意,然后通过咽喉、唇、舌、齿、龈、颊辅等发音器具相互配合而发出声音。因自心妄想习气计著所说事,故而生出言说声,也就是所谓的语。又自心妄想习气计著有“他”言说、“我”言说,故见实有他言说、我言说,也就是所谓的语)

  “大慧,云何为义?谓离一切妄想相、言说相,是名为义。(大慧,什么义呢?义即语的含义。对于教义来说,义就是离一切妄想相和言说相。离一切妄想相和言说相,就是义)大慧,菩萨摩诃萨于如是义,独一静处,闻思修慧,缘自觉了,向涅槃城。(大慧,修菩萨道者欲得义,最好独自找一清静处,以清净心闻思佛法,修学智慧,通过彻底的自觉自悟,证真如,趋向涅槃)习气身转变已,自觉境界观地地中间胜进义相,是名菩萨摩诃萨善义。”(当灭除妄想习气,五识身转为正智身后,以自觉境界如实观察修行各地向上胜进之相及其不同意义,此名菩萨善分别的含义。【注】也就是说,以自觉境界作如实观察,才能见真实,才是善分别。若依妄想作分别,即不名善分别)

  “复次,大慧,善语义菩萨摩诃萨,观语与义,非异非不异;观义与语,亦复如是。(又,大慧,善于分别语和义的大菩萨,观语和义,既非异,亦非不异。观义和语,亦是如此)若语异义者,则不因语辩义;而以语入义,如灯照色。”(为什么这么说呢?语言是义的显示,若是语是语,义是义,二者不相干,则就不能因语辩义。如果认为语就是义,则如同见灯照色,将灯当作所照之色,亦不见义。【注】佛在这里告诉我们,语和义虽不是同一概念,但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认为语是语,义是义。因为欲见义,须闻语,闻语而后才能见义。所以,欲证佛道,需要佛经的指引。若以为成就无上菩提不需要读经,则是大错,离开佛的开示,我们很容易误入魔道,堕落外道,走入歧途,更不能速得三藐三菩提)

  “复次,大慧,不生不灭、自性涅槃、三乘、一乘、心自性等,如缘言说义计著,堕建立及诽谤见。”(又,大慧,若对佛关于‘不生不灭、自性涅槃、三乘、一乘、心自性’等的言说作计著,则会堕于建立妄想,生出诽谤佛法的邪见。【注】什么是对‘不生不灭、自性涅槃、三乘、一乘、心自性’等的言说作计著?比如佛说不生不灭,便随言取义,计著空见,认为无因果。比如佛说自性涅槃,便随言取义,计著常见,认为“我”为常住不灭性。比如佛说三乘、一乘,便随言取义,计著乘见,认为佛建立三乘法。比如佛说心自性,便随言生妄想,认为五蕴实有,六识不虚。凡所种种,皆是随言取义而建立的妄想,若以这些妄想来歪解佛法,便是对佛法的诽谤)

  “异建立,异妄想,如幻种种妄想现。(若将语和义对立起来,建立语与义异之见,便会起分别妄想,种种妄想就会像梦幻般的在心中现出)譬如种种幻,凡愚众生作异妄想,非圣贤也。”(佛所言说种种事,如梦如幻,愚夫不觉,于之作分别妄想,此非平等不二的圣贤之道)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彼言说妄想,建立于诸法,以彼建立故,死堕泥犁中。(偈义:若是不辩佛说义,随言生妄想,歪解佛说义,建立诽谤见,死后堕地狱。【注】泥犁:梵语,地狱)

  阴中无有我,阴非即是我,不如彼妄想,亦复非无我。(无有我的色身及我的受、想、行、识,我的色身及我的受、想、行、识非是真实之我,言说于“我”不生妄想,不等于说没有清净自在之真我。【注】凡夫执着五蕴假合之身为我,其实那是妄我。离妄我,有一个真正的我在,那就是真如,或名如来藏,或名自性清净心,或名法身)

  一切悉有性,如凡愚妄想,若如彼所见,一切应见谛。(言说一切法都是实有,那是愚夫作妄想。如果真的如愚夫所见,诸法悉实有,那么应能被证实,不能被证实,则显然是妄想)

  一切法无性,净秽悉无有,不实如彼见,亦非无所有。”(说一切法无有,说诸法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说所见一切法皆是不实如幻,而不是说一切法不现,无有因果)

  第四十三分 佛说善分别智和识

  “复次,大慧,智、识相,今当说。若善分别智、识相者,汝及诸菩萨,则能通达智、识之相,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接着说:现在应当为你们说说智相,说说识相。只有善于分别什么是智,什么是识,才能通达智相、识相,快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注】‘阿耨多罗’为‘无上’之义,以其所悟之道为至高,故称无上。‘三藐三菩提’是正遍知’之义,含有平等、圆满之意,以其所知周遍中正,故称正遍知)

  “大慧,彼智有三种,谓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智。(大慧,从境界的角度而言,智有三种,即世间智、出世间智、出世间上上智)云何世间智?谓一切外道、凡夫计著有无。(什么是世间智呢?一切外道、凡夫计著“有”和“无”,此为世间智)云何出世间智?谓一切声闻、缘觉,堕自共相希望计著。(什么是出世间智呢?一切声闻、缘觉计著涅槃、乐受、所得、所成、种种境界等自相共相,希望是真实而有、真实可得,此为出世间智)云何出世间上上智?谓诸佛菩萨,观无所有法,见不生不灭,离有无品,如来地,人法无我,缘自得生。”(什么是出世间上上智呢?众佛菩萨观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见诸法不生不灭,离有无二边,入如来境界,自觉得到人无我、法无我之二无我智,此为出世间上上智)

  “大慧,彼生灭者是识,不生不灭者是智。(大慧,见有生灭是识,见不生不灭是智)复次,堕相无相及堕有无种种相因是识,超有无相是智。(又,堕入是有是无,计著有无种种因缘是识。超越了这些有无是智)复次,长养相是识,非长养相是智。(又,计著生长相、寿命相、养生相是识。离了这些相是智)复次,有三种智,谓知生灭、知自共相、知不生不灭。(又,佛有三种智:即知生灭,知自共相,知诸法不生不灭。【注】自共相,为一切相的总称。一切法都包含在自共相中)复次,无碍相是智,境界种种碍相是识。(又,说法无碍、心无挂碍、不为所知障碍菩提是智。为境界所转、受所知困扰、堕于外道邪见、心有种种挂碍是识)复次,三事和合生方便相是识,无事方便自性相是智。(又,身、口、意三者和合生出种种造业是识。妙行无住,以作无所作心行度脱众生的方便事,知一切行及所成就皆是自性相,是智)复次,得相是识,不得相是智。(又,以为有得、可得是识。知不可得、无所得是智)自得圣智境界,不出不入故,如水中月。”(一切圣智皆是自得境界,此圣智境界无有出,亦无有入,如水中月不出不入)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采集业为识,不采集为智。(见有取有受、有作有为,为识;知无取无受,无作无为,为智)

  观察一切法,通达无所有。(自觉观察一切有为法,通达诸法毕竟空无所有之理)

  逮得自在力,是则名为慧。(达到解脱自在,这便称为般若智慧,或名无漏智)

  缚境界为心,觉想生为智。(被境界系缚为识,觉烦恼由妄想生,则为智)

  无所有及胜,慧则从是生。(成就无所有的第一义最胜智,般若智慧便会自然流出)

  心意及与识,远离思惟想。(观察心意与诸识的生灭,远离思维妄想)

  得无思想法,佛子非声闻。(得到无思维妄想的寂灭法,便是菩萨,而不是身闻了)

  寂静胜进忍,如来清净智。(寂静、胜进、无生法忍,这样的菩萨当得如来清净智)

  生于善胜义,所行悉远离。(如来清净智生于第一义,所行境界毕竟皆离)

  我有三种智,圣开发真实。(佛有三种智,为如来开发的真实不妄之智慧)

  于彼想思惟,悉摄受诸性。(以其三种智,对于一切法,皆能悉数了知)

  二乘不相应,智离诸所有,(身闻、缘觉的境界于三种智不相应,二乘的智虽离诸色有,入人无我境界)

  计著于自性,从诸声闻生,(却还计著涅槃,计著自身境界,计著有我摄受等自性相,因他们未能离法我执,所以说二乘智只是出世间智)

  超度诸心量,如来智清净。”(超了诸心量,才能得如来清净智,即得出世间上上智)

  第四十四分 佛说外道转变论

  “复次,大慧,外道有九种转变论,外道转变见生,所谓:(佛再接着说:大慧,外道无智,生有九种转变论。他们计著九种转变见,这九种转变见是)形处转变、(物体形态转变见)相转变(外形相貌转变见)、因转变、(外部条件的转变见)成转变、(所成转变见)见转变、(见有转变见)性转变、(性的转变见)缘分明转变、(机会和时节的转变见)所作分明转变、(所作所为转变见)事转变。(事情事态转变见)大慧,是名九种转变见,一切外道,因是起有无,生转变论。”(大慧,一切外道皆是以这九种转变见为依据,计有计无,生出种种转变之论)

  “云何形处转变?谓形处异见。譬如金,变作诸器物,则有种种形处显现,非金性变,一切性变亦复如是。(什么是外道的形处转变见?即见到物的形态有改变,便说物有转变。譬如将金属块变成器物,生成各种各样形状,但其金属之性并未变。因此,金属变器物,其实是非变非不变。一切物的形态转变也都是如此,非变非不变。以其形态变而性不变,见到物的形态有改变,便说物有转变,这显然是错误的)或有外道作如是妄想,乃至事变妄想,彼非如非异,妄想故。(从外道的形处转变见妄想,直到外道的事转变见妄想,其实都没有如他们所见的那样,真有什么发生了转变,见有种种转变,都是出于自心的妄想)如是一切性转变,当知如乳酪、酒果等熟。(应当知道,一切事物的转变都像乳酪、酒、水果等物由生至熟那样,其转变皆是自心妄想而现)外道转变妄想,彼亦无有转变,若有若无,自心现,外性非性。(外道计著事物转变是真实而有,这是被妄想左右的表现。事物转变非真实有,事物的转不转变,皆是自心所现,见有一切转变无非妄想,离妄想,一切转变非有)大慧,如是凡愚众生自妄想修习生。(大慧,计著九种转变见是凡愚众生依妄想进行修行修习而生出来的恶习)大慧,无有法若生若灭,如见幻梦色生。”(大慧,无有事物的生或灭,见有事物或生或灭,如在幻梦中见其生灭)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形处时转变,四大种诸根,中阴渐次生,妄想非明智。(偈义:九种转变,四大种和合转生六根,人死后转生中阴身等等,无非妄想现,执之以为实,是为非明智)

  最胜于缘起,非如彼妄想,然世间缘起,如乾闼婆城。”(与愚夫和外道的妄想完全不同,佛观世间诸法缘起如犍闼婆城虚幻而现。正如金刚经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注】最胜:最胜尊,对佛的称呼)

  第四十五分 佛说无相续和不相续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一切法相续义、解脱义。(大慧菩萨再请佛说法:世尊,希望为我们演说一切法相续的真相,以及解脱的含义。【注】大慧知道,要达到身心的彻底解脱,不仅要善知法的生灭、法的转变,亦须善知法的相续。相续:相接,相继,延续)若善分别一切法相续、不相续相,我及诸菩萨善解一切相续,巧方便,不堕如所说义计著相续,善于一切诸法相续、不相续相,及离言说文字妄想觉。(若是了知了一切法相续、不相续的真相,我们就能够在施教方便法门时,不堕对相续名相的妄想,不于一切法计著相续、不相续,善于离一切诸法相续、不相续相,离言说文字,离一切妄想,自觉觉他)游行一切诸佛刹土,无量大众,力自在通,总持之印,种种变化,光明照曜。(得此智慧,才能遍入一切佛土,教化无量大众,赋予众生无畏力,使之解脱自在,通达诸法。持此总法印,现种种变化,光明照曜众生,觉悟有情。【注】法印:将法义暗印于心的意思。印有鉴别、对照之义,对照法印,可分别所说所想是否契合佛法经义。譬如以“无我、无相、如幻、自心现、因果不虚”为总法印,甄别所说所想)觉慧善入十无尽句,无方便行,犹如日月、摩尼、四大,于一切地离自妄想相见,见一切法如幻梦等,入佛地身。(将此觉悟智慧融入到菩萨十大愿行中,以所作无作心,施方便法普度众生。此行犹如日月行空无所依著,如摩尼宝珠清澄浊水,如四大周遍而无妨碍,于一切修行地中,离妄想见,见一切法如梦如幻,渐入佛地,成就佛身。【注】菩萨发有十大愿,行此十大愿,虽无穷尽,但绝不放弃。——参看《大方广佛华严经》)于一切众生界,随其所应而为说法而引导之,悉令安住一切诸法如幻梦等,离有无品及生灭妄想、异言说义,其身转胜。”(善分别一切法相续、不相续相,而后能于一切众生界,巧应众生根机,随宜说法,循循善诱,渐引入实,悉使了知诸法如幻如梦,并能安心其中,远离有无二见、相不相续见及生灭妄想,远离一切外道邪说,而后其身转胜,自利利他。【注】众生界为‘佛界’之对称。十界中,除佛界之外,总称其他九界为众生界,包括: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阿修罗界、人界、天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又指众生生存之世界)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佛告诉大慧:好啊,好啊,注意听着,用心思考和忆念,现在我就为你说)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大慧说:是的,我在等着受教呢)

  佛告大慧:“无量一切诸法,如所说义,计著相续,所谓:相计著相续、缘计著相续、性非性计著相续、生不生妄想计著相续、灭不灭妄想计著相续、乘非乘妄想计著相续、有为无为妄想计著相续、地地自相妄想计著相续、自妄想无间妄想计著相续、有无品外道依妄想计著相续、三乘一乘无间妄想计著相续。”(佛告诉大慧:凡愚众生如大慧所说,于无量一切法计著种种相续,包括计著色与众生的相续,计著因缘的相续,计著有和无的相续,计著生和不生的相续,计著灭和不灭的相续,计著佛教和外教的相续,计著有为和无为的相续,计著修行诸地境界的相续,计著自心妄想不间断的相续,计著有烦恼无烦恼的相续,计著有无品外道妄想流毒的相续,计著小乘大乘和洽相处的相续,等等。【注】相续:前后相继、连续不断的意思。有无品外道:此指计著有无的各类外道)

  “复次,大慧,此及余凡愚众生自妄想相续。(佛告诉大慧:教内弟子及凡愚众生都在妄想中计著种种相续,只是轻重不同而已)以此相续故,凡愚妄想如蚕作茧,以妄想丝自缠缠他,有无相续相计著。(因计著种种相续,导致妄想连续不断,如蚕吐丝,作茧自缚,自缠缠他,莫能摆脱对有相续者和无相续者的计著。【注】所以说,一切烦恼都是自找的,是自己将自己编织在烦恼之中,不仅烦恼自己,还要烦恼他人)复次,大慧,彼中亦无相续及不相续相,见一切法寂静,妄想不生故,菩萨摩诃萨见一切法寂静。”(又,大慧,此中没有种种相续,也没有种种不相续,若见一切法不生不灭,毕竟无有,便会不生相续妄想,大菩萨便是如此)

  “复次,大慧,觉外性非性,自心现相无所有,随顺观察自心现量,有无一切性无相。(又,大慧,觉了诸法唯心,是自心现一切相,但自心所现如幻不实,毕竟无所有,如是观之,自然能见一切诸法的相续或不相续悉空无有)见相续寂静故,于一切法,无相续、不相续相。”(若见一切诸法的相续或不相续悉空无有,即不会于一切法生相续或不相续之计著)

  “复次,大慧,彼中无有若缚若解,余堕不如实觉知,有缚有解。(又,大慧,缚是烦恼的相续,然此中无有被缚者,也没有解脱者,凡愚众生堕于虚妄不实的觉知,故见有缚有解)所以者何?谓于一切法有无有,无众生可得故。”(为什么说无有若缚若解?如实观察,无论有为法中,还是无为法中,都无众生可得,那么谁缚谁解呢)

  “复次,大慧,愚夫有三相续,谓贪恚痴,及爱未来,有喜爱俱。(又,大慧,愚夫有三种相续相,一是贪、恚、痴不断,二是追求未来,三是都有喜爱)以此相续,故有趣相续,彼相续者,续五趣。(有此三相续,故致有诸趣相续,所谓诸趣相续,即五道轮回相续。【注】趣者,众生所往之国土。五趣者,即五道,包括地狱、鬼、畜生、人、天。大乘经中多说六道,因阿修罗一道摄于天、人、畜生、饿鬼、诸趣之中,故五道、六道为同义)大慧,相续断者,无有相续、不相续相。”(大慧,此三相续断,则诸趣相续相断。相续相是自心妄想现,无有相续、不相续相——无有六道的轮回不轮回)

  “复次,大慧,三和合缘,作方便计著,识相续无间生。(又,大慧,是‘根’、‘尘’、‘摄’三缘和合使诸识生起,若对所识作计著,则有识的相续无间断的生出)方便计著,则有相续,三和合缘识断,见三解脱,一切相续不生。”(计著所识,则有识的相续不断,若断了计著,三缘和合的识相便断,如此,则可得到三解脱,一切相续都不再生了。【注】三解脱者,即空解脱、无相解脱、无愿求解脱。对所识计著,比如计著我见到的都是实有、我的感知感受都是真实不虚、事物确实有差别、境界不同是真实存在,如此,自觉不自觉的加以计著,从无始以来就形成顽固习气而藏在心中。修行但从净除虚伪习气上用功,使之渐弱,至于除尽。断除一分习气,即是增长一分功德)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不真实妄想,是说相续相。(偈义:为使愚夫离开不真实而不生妄想,因此演说相续相)

  若知彼真实,相续网则断。(若知诸法真实相,不生计著,不起分别,则三种相续断、诸趣相续相断)

  于诸性无知,随言说摄受。(因愚夫不知诸法之性,故随世俗言论说有我的摄受)

  譬如彼蚕虫,结网而自缠。(计著种种相续,妄想便会连续不断的生起,就像蚕虫吐丝一样,结网自缠)

  愚夫妄想缚,相续不观察。”(因愚夫被妄想之网紧紧的缚住了,所以对种种相续相不能作如实观察)

  第四十六分 佛说妄想自性非自心真性、何故说有何故说无

  大慧复白佛言:“如世尊所说:以彼彼妄想,妄想彼彼性,非有彼自性,但妄想自性耳!(大慧菩萨再请佛开示:照世尊所说,愚夫生种种妄想,妄想中见有种种法、种种相续,然一切法及其种种相续都无自体实性,不过是妄想自性而已)世尊,若但妄想自性,非性自性相待者,非为世尊如是说烦恼清净无性过耶?一切法妄想自性,非性故?”(世尊,若一切法及其种种相续皆是妄想自性,那么,在观诸法无有的同时,又计著有妄想自性,那就不是佛所说的清净无烦恼,没有过错。一切法皆是妄想自性,而这个妄想自性非是自心真性)

  佛告大慧:“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佛答大慧:是的,是的,确如你所说)大慧,非如愚夫性自性妄想真实,此妄想自性非有性,自性相然。(大慧,并非如愚夫妄想的那样,妄想自性是自心真性,此妄想自性非自心真性。妄想自性相也不是真实而有)大慧,如圣智有性自性,圣知、圣见、圣慧眼,如是性自性知。”(大慧,圣智才是自心真性,圣知、圣见、圣慧眼是圣智,而非妄想自性,圣智是对诸法之性的如实了知)

  大慧白佛言:“若使如圣,以圣知、圣见、圣慧眼,非天眼、非肉眼,性自性如是知,非如愚夫妄想。世尊,云何愚夫离是妄想,不觉圣性事故?(大慧对佛说:若是圣者是以圣智,而不是以天眼、肉眼来如实知见诸法之性的,他们不像愚夫那样,于法生起种种妄想。那么,愚夫怎样才能离开妄想呢?愚夫为什么不能觉知圣者境界呢?)世尊,彼亦非颠倒,非不颠倒,所以者何?(世尊,以我理解,愚夫非有颠倒妄想,却又非不颠倒妄想,为什么这么说呢?【注】非有颠倒妄想,是说颠倒妄想非真实有性)谓不觉圣事性自性故,不见离有无相故。(说愚夫非不颠倒妄想,是说愚夫不觉圣者境界,不能像圣者那样如实了知诸法之性,总是不离有无二见)世尊,圣亦不如是见,如事妄想,不以自相境界为境界故。(世尊,圣者和愚夫不同,于法不生有无之见,于事不生妄想,不以自心所现境界为真实而有)世尊,彼亦性自性相,妄想自性如是现。不说因无因故,谓堕性相见故,异境界,非如彼等,如是无穷过。(世尊,圣者也有心的自性相,妄想自性也会如众生一样的现出来,然圣者圣智是离自性相的,知一切法空,于法不生分别妄想。如来对愚夫不说无的因,也不说有的因,是因为愚夫为自性相所迷,堕于有见,不同于圣者的如实知见。由于凡圣境界不同,若告诉愚夫一切有无非如他们妄想的那样,恐有无穷过患)世尊,不觉性自性相故,世尊,亦非妄想自性因性自性相,彼云何妄想非妄想,如实知妄想?(世尊,愚夫不能觉知一切法皆是自性相,且种种妄想也非出于心的自性相,那么愚夫如何才能转有妄想为无妄想,如实知妄想自性呢?【注】为什么说妄想不是出于心的自性相?凡圣皆有自性相,然愚夫起妄想,圣者却不起妄想,由此可知,妄想不是出于心的自性相)世尊,妄想异,自性相异。(世尊,随着每个人的妄想的有异,所现自性相也就有异)世尊,不相似因,妄想自性相,彼云何各各不妄想,愚夫不如实知?(世尊,有不一样的妄想,就有不一样的自性相,但并不因有不相似的自性相就有不相似的妄想。为什么圣者能以圣智知见于一切法不起妄想,而愚夫却在不如实知见中起妄想?)然为众生离妄想故,说如妄想相不如实有。(为了使众生离开妄想,如来说妄想自性相,即说一切法不是如实而有)世尊,何故遮众生有无见、事自性计著,圣智所行境界计著,堕有见,说空法非性,而说圣智自性事?”(世尊,是什么原因,如来在令众生禁断有无二见,破除对自性事执著的同时,却又计著圣智所行境界,堕于有见,这边说法空无有,那边又说有圣智自性事。这是不是很矛盾?【注】事自性者,一切事都是自性相、自性事,圣智所行境界也是自性相、自性事。圣智自性事者,是指圣知、圣见、圣境界、意生身等)

  佛告大慧:“非我说空法非性,亦不堕有见,说圣智自性事,然为令众生离恐怖句故。众生无始已来计著性自性相,圣智事自性计著相见,说空法。”(佛告诉大慧:在我不对愚夫说一切法空无所有时,并不是堕于有见。之所以对众生说有圣智自性事,是因众生闻一切法空无所有时,往往心生恐怖,为令众生不生恐怖,故说有圣智自性事。众生从无始以来就习惯计著于是有是无、是异是不异、是生是灭、是常是无常等等分别,见到什么计著什么,听到什么计著什么,闻说有圣智自性事后,便又计著圣智自性事名相,于是佛又对他们说空法)

  【本按】修行最难的事是破除一切计著。愚夫之所以为愚夫,是听说有,便计著有,听说无,便计著无,听说空,便计著空,听说圣智自性事,便计著圣智自性事。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是因无始习气故,不离妄想故,不知自觉观察思考故,不解佛所说之义故。应知:佛说无,不是外道及愚夫所说的无,佛说有,也不是外道及愚夫所说的有。佛说无,是说不真实有,不真实生。佛说有,是说如幻而有,非不有。为破有见,故佛说无,即说空法。为破无见,故佛说有,说圣智自性事,说因果,说自性相。总之,不著有,不著无,一切不著,才能不为所转,不为所缚,不生牵挂,不起烦恼,究竟解脱。

  “大慧,我不说性自性相,大慧,但我住自得如实空法,离惑乱相见,离自心现性非性见,得三解脱,如实印所印,于性自性得缘自觉观察住,离有无事见相。”(佛继续解说道:大慧,即使我不说一切法空无所有,但我始终住在自觉所得如实而知的一切法空无所有的清净识中,离于惑乱妄想,不堕有见,并离非有自性相现,不堕无见,如实证得三解脱,如实知生灭,知自共相,知不生不灭,由自觉所得圣智对一切法如实观察而住,离有离无,一切不著。【注】这也就总体回答了大慧所问的,愚夫从何离开妄想,愚夫如何才能转有妄想为无妄想等问题。至于为什么愚夫不能觉知圣者境界这一问题,很简单,是因为愚夫不离分别,不觉妄想,计著有无,不肯放下。至于对为什么圣者能以圣智知见于一切法不起妄想,而愚夫却在不如实知见中起妄想这一问题,那就更不用回答了,因为答案就在问中)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第三卷

  一切佛语心品第三

  第四十七分 佛说不应立一切法不生为宗

  “复次,大慧,一切法不生者,菩萨摩诃萨不应立是宗。(又,大慧,菩萨不应立“一切法不生”为教义宗旨。【注】佛说一切法不生,恐菩萨立“不生”为宗,故对大慧说不应取一切法不生为教义宗旨)所以者何?谓宗一切性非性故,及彼因生相故,说一切法不生宗,彼宗则坏。(为什么呢?若是立“一切法不生”为教义宗旨,如有人质问,既然一切法不生,那么有没有‘因生’呢?这时便不能答。如答无,那就是肯定‘无因生’。如答有,那就是否定不生。则所说不攻自破。【注】因生:有外道主张,一切法皆有其作者,比如大自在天、妙胜天等)彼宗一切法不生,彼宗坏者,以宗有待而生故。(若是立“一切法不生”为教义宗旨,不就等于在说,自己所传之教亦是未有建立,还有待建立。如此,则“一切法不生”便自坏了如来家业)又彼宗不生,入一切法故,不坏相不生故,立一切法不生宗者,彼说则坏。(又,若是立“一切法不生”为宗,推而论之,则不坏相亦应不生。如此,所修则不成,凡所说法便使人疑而不信,所说自坏。【注】不坏相:与三昧、涅槃同义)大慧,有无不生宗,彼宗入一切性,有无相不可得。(大慧,若是立有无俱不生为宗,说一切有无俱不生,推而论之,则无有无相境界可得。如此,说有无相境界便不成立)大慧,若使彼宗不生,一切性不生而立宗,如是彼宗坏,以有无性相不生故,不应立宗。(大慧,若使得因生不成立、教不建立、不坏相不成就、无相境界不可得,则立“一切法不生”为宗,便坏了佛法,使人不生智慧,不得三解脱。故不应立“一切法不生”为宗)五分论多过故,展转因异相故,及为作故,不应立宗分。(立“一切法不生”为宗,在五分论说法之中有很多过患,会招致种种异议和争论,为使众生在修行中有所作为,故不应立“一切法不生”为宗。【注】五分论:即,宗、因、喻、合、结,为论证说理的方法或工具)谓一切法不生,如是一切法空,如是一切法无自性,不应立宗。”(不仅不应立“一切法不生”为宗,同样,亦不应立“一切法空”、“一切法无自性”为宗)

  “大慧,然菩萨摩诃萨,说一切法如幻梦性,现不现相故,及见觉过故,当说一切法如幻梦性,除为愚夫离恐怖句故。(大慧,菩萨为众生说法,说一切法如幻如梦,比说一切法不生较少过患。因为各人所现境界不同,所见所觉不同,所以面对差别众生,应当说一切法都是如幻如梦。除非为了使愚夫离开死亡说、毁灭说等恐怖说,可说一切法不生,否则,仍应当说一切法如幻如梦)大慧,愚夫堕有无见,莫令彼恐怖,远离摩诃衍。”(大慧,由于愚夫执著于有无之见、生灭之见,当闻一切法不生时,便会心生恐怖。因此,莫与愚夫说一切法不生,使其恐怖,而远离大乘法。【注】有无之见,是一个大含义,包括:计著眼见为有,不见为无;生时为有,死后是无;此有彼无,此无彼有;得到为有,失去成无;该时为有,那时为无;他有我无,我有他无;天生而有,天生无有;此与彼有异,此与彼无异;此有相续,此无相续。等等等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曰:(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无自性无说,无事无相续,彼愚夫妄想,如死尸恶觉。(偈义:一切法无实性,无言说,无事,无相续,但愚夫计著为有,是为妄想,就像死人一般的不知觉悟)

  一切法不生,非彼外道宗,至竟无所生,性缘所成就。(我说一切法不生,非是外道所计的绝对不生,而是说一切法从因缘生,然缘起如幻,诸法毕竟无所生)

  一切法不生,慧者不作想,彼宗因生故,觉者悉除灭。(对一切法不生,慧者不作是想。不立一切法不生为宗,说一切法如幻如梦,说教才能因此成立。说教成立,才能令愚夫妄觉悉数除灭)

  譬如翳目视,妄见垂发相,计著性亦然,愚夫邪妄想。(所谓妄觉,就像目翳之眼妄见空中垂发以为真实有。计著自性相也是如此,将虚幻之有计为真实有,是愚夫的邪见,无异妄想)

  施设于三有,无有事自性,施设事自性,思惟起妄想。(三界是假名,言说有三界,仅止于言说。如从实处说,并无三界事。三界乃是自心现,若计著对三界之事的言说,是思维起妄想)

  相事设言教,意乱极震掉,佛子能超出,远离诸妄想。(如来说三界名及三界事是为了教化众生,若计著言教,反而更生意乱,震动心神,掉落修行,唯有菩萨能够超出凡愚,远离种种妄想)

  非水水想受,斯从渴爱生,愚夫如是惑,圣见则不然。(譬如麋鹿,将非水之阳焰当作真实水想,这是因渴爱饮水生起妄想。愚夫也是如此,因心有渴爱,故生如麋鹿那般的惑乱,在妄想中攀缘追逐非真实有,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到。而圣人知见则不然)

  圣人见清净,三脱三昧生,远离于生死,游行无所有。(圣人知见清净,离自性相,得三解脱,生百千三昧,出离生死界,以无所有之心游于三界而行教化)

  修行无所有,亦无性非性,性非性平等,从是生圣果。(菩萨修无相行,行无相境界,既不著有,亦不著无有,有和无有平等视之,由此成就佛果)

  云何性非性?云何为平等?(为何愚夫计有计无?什么是平等智?)

  谓彼心不知,内外极漂动,若能坏彼者,心则平等见。”(愚夫对自心不自知,不了内外诸法唯心所现,故为境界所动,心随飘荡,不得静止,致使计有计无,妄想不断。若能破除执著,观一切法如幻,则见众生平等、一切平等,是为平等智)

  第四十八分 佛说非智及智不可得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如攀缘事,智慧不得,是施设量建立施设。所摄受非性,摄受亦非性,以无摄故,智则不生,唯施设名耳’。(大慧又提出一问:世尊,如世尊所说,如同愚夫攀缘世间事不可得,攀缘智慧亦是不可得,一切智慧都是建立于自心心量,是自心心量的反映。智慧是一种摄受境界,然所摄受非真实有,亦非有摄者,从无摄来看,无摄,故智不生。所谓智慧,只是设立的假名而已)云何,世尊,为不觉性自相共相异不异故,智不得耶?(这是什么意思呢?世尊,这是不是说,因观察不到智慧之间、有智无智之间有什么差别,故说智慧不得?【注】性:指一切诸法,包括智慧)为自相共相种种性自性相隐蔽故,智不得耶?(或是说,因智慧的有无及差异隐蔽不显,故说智慧不得?)为山岩、石壁、地水火风障故,智不得耶?(或是说,因为有山岩、石壁、地水火风障碍,故智慧不得?)为极远极近故,智不得耶?(或是说,因离得太远,或近在一起,故智慧不得?)为老小盲冥,诸根不具故,智不得耶?(或是说,因男女老少盲聋昏暗,不具五根,故说智不可得?【注】此五根,是指信根、勤根、念根、定根、慧根)世尊,若不觉自共相异不异,智不得者,不应说智,应说无智,以有事不可得故。(世尊,若是因观察不到智慧之间、有智无智之间有什么差别,故说智慧不得,则不应说有智,应说无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没有差异事可得)若复种种自共相性自性相隐蔽故,智不得者,彼亦无智,非是智。(再说,若是因智慧的有无及差异隐蔽不显,故说智慧不得,那么,这就等于说,不是智慧不生,而是无有所谓的智,所谓智慧非是智慧)世尊,有尔焰,故智生非无性,会尔焰,故名为智。(世尊,只要有能生智慧的所知境界,就没有智慧不生。从所知境界出知见,便名为智慧)若山岩、石壁、地水火风、极远极近、老小盲冥、诸根不具,智不得者,此亦非智,应是无智,以有事不可得故。”(若认为是因为有山岩、石壁、地水火风障碍,或说是因离得太远或太近,或说是因男女老少盲聋昏暗、不具五根,因这些而不得智慧。那就不是有智之见,而是无智的表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根本就没有所说的这些事)

  佛告大慧:“不如是。无智,应是智,非非智。(佛陀告诉大慧:不是你说的那样。见智不生不得,本身即是智慧,而非不是智慧)我不如是隐覆说,攀缘事智慧不得,是施设量建立。(我说的智慧不生不得,不是如你所说的智慧的有无及差异隐蔽不显,是说智慧一事不是通过攀求得到,而是自心心量建立的一种知)觉自心现量,有无有外性非性,知而事不得。(若觉了一切法皆是自心现量,一切有和无有,离心非有,即知一切事,知一切事不可得)不得故,智于尔焰不生。(因一切事不可得,所以说,也没有一种能生智慧的所知境界真实可得)顺三解脱,智亦不得。(直至入三解脱门,智亦不得。【注】三解脱门是通往解脱之道的三种法门。一是空门,即观无我、我所,一切法不真实、不常、是空,而得解脱;二是无相门,即观一切相为自心现,如幻,非有,而得解脱;三是无欲门,即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当下舍弃所爱,于未来不起愿求,而得解脱。彻底解脱后,既不会生失去想,亦不会生得到想,既不会生有想,亦不会生无想,为无念无想,智境双忘,这时已不再觉我有得、我无得、我有智、我无智,一切皆离。若念我有智得,即非解脱)非妄想者无始性非性虚伪习智,作如是知,是知彼不知。(妄想凡夫无始以来将攀缘事物、计有计无、计这计那的虚伪习惯当作智慧,然而,这不是智慧,这是假的知事,而不是真的知事)故于外事、处所相,性无性妄想不断,自心现量建立,说我、我所相,摄受计著。(由于愚夫将假智慧当作真智慧,故离自心本性,对各种事物及其所在进行是有是无、是同是异、在这在那等等种种分别,妄想不断,由此建立起自心惑乱心量,说“我”是如何如何,“我”的见识如何如何,“我”所得到如何如何,等等等等,将之摄受于心,计著不放)不觉自心现量,于智尔焰而起妄想。(由于愚夫不觉一切唯自心所现,故对智慧境界起种种妄想)妄想故,外性非性观察不得,依于断见。”(由于愚夫堕于妄想,故而观察不到诸法如幻,无有生灭,以至依附外道断灭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有诸攀缘事,智慧不观察,此无智非智,是妄想者说。(偈义:计有攀缘者和可攀缘事,是因做不到智慧观察。将不可得计为可得,这不是智慧而是无智。能有智慧可得,是妄想者所说)

  于不异相性,智慧不观察,障碍及远近,是名为邪智。(说智慧之间、有智无智之间没有差别,说智慧的有无及差异隐蔽不显,这不是智慧观察。说因山岩、石壁、地水火风障碍,或因太远太近,而不得智慧,此名为邪智)

  老小诸根冥,而智慧不生,而实有尔焰,是亦说邪智。”(说是男女老少诸根冥顽,因而不生智慧,及说真实有能生智慧之所知境界,此亦是邪智)

  第四十九分 佛说如来二种法通

  “复次,大慧,愚痴凡夫,无始虚伪,恶邪妄想之所回转。回转时,自宗通及说通不善了知,著自心现外性相故,著方便说,于自宗四句清净通相,不善分别。”(大慧,我再告诉你,愚痴凡夫从无始以来为虚妄所迷,在恶邪妄想中转来转去。由此,不能认识自宗通及说通,著于自心所现自性相,著于因机施教的方便言说,对于什么是离“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四句的清净通相——自觉宗通相、说通相,不能善加分别。【注】无论修学佛法,还是讲说佛法,都应离四句,若不能善离四句,必处难行之地。欲能善离四句,须先知什么是离四句的清净通相。为此,佛大悲说法,示二种法通)

  大慧白佛言:“诚如尊教!惟愿世尊,为我分别`说通'及`宗通'。我及余菩萨摩诃萨善于`说通'及`宗通',来世凡夫、声闻、缘觉不得其短。”(大慧对佛说:我恭敬领受尊者教导,希望世尊为我们开示宗通相和说通相。我们善知了二通并依于二通,在以后的说法和辩论时,凡夫、声闻和缘觉便抓不到短处)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佛对大慧说:好啊,好啊!仔细听着,多多思考和忆念,现在我就为你说)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大慧说:好的!我恭敬受教了)

  佛告大慧:“三世如来有二种法通,谓说通及自宗通。(佛告诉大慧:三世如来有二种法通,即说通和自宗通。【注】法通:即对法的通达)说通者,谓随众生心之所应,为说种种众具契经,是名说通。(说通者,就是能应众生之所求,随众所宜,相应方便说法,这便是说通。【注】众具契经:九部教法,略称九经,为佛经内容之九种分类。见前注)自宗通者,谓修行者离自心现种种妄想,谓不堕一异、俱不俱品,超度一切心意意识,自觉圣境,离因成见相,一切外道、声闻、缘觉,堕二边者所不能知,我说是名自宗通法。(自宗通者,即修行者离自心所现种种妄想,不堕一异、俱不俱等四句,与一切法不起分别,由此超越灭度一切心意意识,到达离开因缘法转成的能见之相,于相不著的,为一切外道、声闻、缘觉等堕于二边者所不能知的自觉圣境界。这就是我说的自宗通。【注】四句者,四种分别,见前注。见相者,亦名转相,以藏识为本因,转诸法成为能见之相)大慧,是名自宗通及说通相,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大慧,我说的自宗通和说通的内容,你和诸位菩萨应当好好修学)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谓我二种通,宗通及言说,说者授童蒙,宗为修行者。”(偈义:佛有二种法通,自宗通和说通。说通是为教授初学者用,宗通是为自己修行用)

  第五十分 佛说莫近世间言论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一时说言:‘世间诸论种种辩说,慎勿习近!若习近者,摄受贪欲,不摄受法。’?”(大慧菩萨对佛说:世尊,您在一些时候说‘要谨慎,对世间诸论的种种说辩,不要听闻和亲近!若是听闻和亲近,会增添贪欲,不受正法。’【注】世间诸论:法有正法、邪法,凡不合正法的种种世间言论,都属世间诸论)世尊,何故作如是说(世尊,为什么这么说,真有这么严重吗)

  佛告大慧:“世间言论,种种句味,因缘、譬喻,采集庄严,诱引诳惑愚痴凡夫,不入真实自通,不觉一切法,妄想颠倒,堕于二边。(佛告诉大慧:世间言论,以种种有文采的句子,用讲因缘、打譬喻等来装饰严密其说,以证明他们言论的正确,来诱引、欺诳、迷惑愚痴凡夫,而实际上他们并未入了自通,并未觉了一切法,所说都是颠倒妄想,在见识上堕于二边)凡愚痴惑而自破坏,诸趣相续不得解脱,不能觉知自心现量,不离外性自性,妄想计著。(愚痴凡夫容易受到迷惑会自毁修行,以至轮回于三涂,不得解脱,不能觉知一切唯心所现,不离自性相,计著摄受,妄想不断)是故世间言论种种辩说,不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诳惑迷乱。”(所以,世间言论的种种辩说,皆是起惑造业,自欺欺人,自惑惑人,自乱乱人,使人不能脱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大慧,释提桓因广解众论,自造声论。彼世论者,有一弟子,持龙形像,诣释天宫,建立论宗,要坏帝释千辐之轮;‘随我不如,断一一头,以谢所屈。’作是要已,即以释法摧伏帝释。释堕负处,即坏其车,还来人间。(为了证实世间诸论的为害,佛陀举了帝释与世论弟子辩论一事。佛对大慧说:帝释广闻博识,著作了声论,自称大理论家。有一名世间邪论弟子,以作多头龙的形象升到帝释天宫,宣说世论宗旨,同帝释辩论,要毁坏帝释的声论。他与帝释约定:如果我的论不如你的论,在辩论中每败一次,便自断一头,以谢过错;如果帝释败一次,便自断象征声论体系的千辐轮中之一辐。于是世论弟子便以帝释之论攻击帝释,因帝释声论存在破绽,故被击败。帝释声论体系被毁,造成帝释重回人间。【注】①释提桓因:忉利天之主,略称帝释。②世论:指与世尊同时代的顺世外道之言论。又称恶论。此外道徒党说,宇宙事物均属自然而生,自然而灭,非由天神,非由自性而来。称鸟兽、山石、草木等的差别,无不自然而存在。又说人的灵魂附于身体,身体合四大而成,我亦随之自然而起;人死后,四大分散,一切归无,灵魂亦不存在,故一切实无善恶报应可言,唯顺应当下之欢乐为人生终极之目的。这与后世的拜金思想和享乐主义是一脉相连的)如是,大慧,世间言论,因譬庄严,乃至畜生,亦能以种种句味,惑彼诸天及阿修罗,著生灭见,而况于人!(大慧,这个例子说明,世间言论往往宗、因、喻等逻辑推度相当严密,很能蛊惑人,龙属于畜生一类,尚且能以种种很有诱惑性的语句进行论说,迷惑天人、阿修罗,使他们计著生灭见。连帝释都不能抵御,何况一般凡人)是故,大慧,世间言论,应当远离,以能招致苦生因故,慎勿习近!”(所以说,大慧,对世间言论,应当远离,谨慎,不要听闻和亲近,否则会招致生出诸多苦恼)

  “大慧,世论者,唯说身觉境界而已。(大慧,世间言论所说的无非是自身的感觉感受而已)大慧,彼世论者,乃有百千,但于后时后五百年,当破坏结集。(大慧,世间诸论有百千种,到了后时的后五百年,破坏正法的各种世间诸论将会形成结集。【注】①后时:指世尊离世后。②后五百年:第五个五百年。③结集:破坏正法的各种世间言论都有了)恶觉因见盛故,恶弟子受。(那时,因为恶见、邪见盛行,会有不少人受其迷惑,成为恶师的弟子)如是,大慧,世论破坏结集,种种句味,因譬庄严,说外道事,著自因缘,无有自通。(结集的世间邪论,以因缘、譬喻庄严其说,宣传外道“大师”的“神奇”之处,怂恿享乐和纵欲。他们著于自心所现的因缘法,没有一个是得自通的)大慧,彼诸外道,无自通论。(大慧,所有外道说的都不是自宗通法,而是惑乱妄想及邪恶事)于余世论,广说无量百千事门,无有自通,亦不自知愚痴世论。”(世间诸论广说有百千门,言论有无数,但都无有自通,也不知自己说的是愚痴世论)

  尔时,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外道世论,种种句味,因譬庄严,无有自通,自事计著者;世尊亦说世论,为种种异方诸来会众,天、人、阿修罗,广说无量种种句味,亦非自通耶?亦入一切外道智慧言说数耶?”(为了识别世间邪论,大慧再发疑问:世尊,若是外道的世间言论以种种有诱惑性的语句来迷惑大众,用因缘、譬喻庄严其说,但没有一个是得自通的,所说都是建立在对自性事计著之上的。那么,世尊不是也说世间法吗?不也为从各方来的天、人、阿修罗演说种种事,用因缘句和种种譬喻句吗?这不也是无有自通吗?也是随外道“智慧”进行言说吗?)

  佛告大慧:“我不说世论,亦无来去,唯说不来不去。”(佛告诉大慧,我不说世间言论,亦不说有来有去,只说不来不去)

  “大慧,来者,趣聚会生;去者,散坏。(大慧,来,即是由因缘聚会生;去,即是因缘聚会的散坏)不来不去者,是不生不灭。(说不来不去,是说不生不灭)我所说义,不堕世论妄想数中。(我所说的教义,不像世间言论那样堕在妄想之中)所以者何?(为什么这么说呢)谓不计著外性非性自心现处,二边妄想所不能转。(因为我不计度执著自心所现之法是有是无,不为有无二边妄想所转)相境非性,觉自心现,则自心现妄想不生。(觉了一切相及境界虚妄不实,都是自心现,则不会对自心所现生起妄想)妄想不生者,空、无相、无作,入三脱门,名为解脱。”(妄想不生,便入三解脱门,得空解脱、无相解脱、无愿求解脱。这就是我说的解脱)

  “大慧,我念一时,于一处住,有世论婆罗门来诣我所,不请空闲,便问我言:‘瞿昙,一切所作耶?’(大慧,记得有一次,在我的一个住处,有一个持世间言论的婆罗门来到,不问我有没有空闲,开口便问:“瞿昙,一切都是有作者造出来的吗?”【注】①瞿昙:释尊所属之本姓。②婆罗门:婆罗贺摩拏的简称,为奉事大梵天王而修净行的种族)。我时答言:‘婆罗门,一切所作,是初世论。’。(我那时的回答是:“说一切都是有作者造出来的,是第一种世间言论”)彼复问言:‘一切非所作耶?’。(他又问:“一切都不是有作者造出来的,而是自然生、自然有吗?”)我复报言:‘一切非所作,是第二世论。’。(我再回答:“说一切都是自然生、自然有,这是第二种世间言论”)彼复问言:‘一切常耶?一切无常耶?一切生耶?一切不生耶?’。(他又问:“一切都是恒常不变的吗?或者一切都是变化无常的吗?一切都是生出来的吗?或者一切都不是生出来的吗?”)我时报言:‘是六世论。’。(我对他说:“你总共说了六种世间言论”)大慧,彼复问我言:‘一切一耶?一切异耶?一切俱耶?一切不俱耶?一切因种种受生现耶?’。(大慧,他又问我:“一切都是相同的吗?一切都是相异的吗?一切都是同时发生的吗?一切都不是同时发生的吗?一切因种种受生而显现?”)我时报言:‘是十一世论。’。(我答说:“你一共已说了十一种世间言论)大慧,彼复问言:‘一切无记耶?一切有记耶?有我耶?无我耶?有此世耶?无此世耶?有他世耶?无他世耶?有解脱耶?无解脱耶?一切刹那耶?一切不刹那耶?虚空耶?非数灭耶?涅槃耶?瞿昙,作耶?非作耶?有中阴耶?无中阴耶?’。(大慧,他又问我:‘一切无有善和不善的分别吗?一切都有善和不善的分别吗?有我吗?无我吗?有此一世吗?无此一世吗?有下一世吗?无下一世吗?有解脱吗?无解脱吗?一切都是刹那生、刹那坏吗?一切不是刹那生、刹那坏吗?有虚空吗?非择灭吗?得涅盘吗?瞿昙,是有造作吗?是非有造作吗?生灭中间有中阴吗?生灭中间无中阴吗?【注】数灭,又称择灭,为涅槃之异名)大慧,我时报言:‘婆罗门,如是说者,悉是世论,非我所说,是汝世论。(大慧,我对他说:“婆罗门,这些都是世间言论,我不说这些,是你自己在说这些)我唯说无始虚伪妄想习气,种种诸恶、三有之因。不能觉知自心现量,而生妄想攀缘外性。(我只说,从无始以来形成的虚伪妄想习气是造作种种恶业和现出三有的本因。众生不能出离三界生死,是因为不能觉知一切法都是自心所现,以为另外存在,因而生起攀缘追逐之妄想。【注】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义同三界。外性:一切法唯自心所现,非独立于心外)如外道法,我、诸根、义,三合知生。(外道的说法是:由我、六根、道理,这三者相合,便知有生)我不如是,婆罗门,我不说因,不说无因,唯说妄想、摄所摄性,施设缘起,非汝所及余,堕受我相续者,所能觉知。’。(我和外道不一样,婆罗门,我不说外道邪论的有因生,也不说外道邪论的无因生,只说妄想、摄和所摄的虚幻性。我建立的缘起之说,非是堕于我见的你及其他外道所能了解的。【注】我见:又称身见,即执著我的色身为真实之我,我的色身是真实存在,“我”是真实的活着)大慧,涅槃、虚空、灭,非有三种,但数有三耳!”(大慧,涅盘、虚空、寂灭,这三种非真实而有,但为三个名称而已)

  “复次,大慧,尔时世论婆罗门,复问我言:‘痴爱业因,故有三有耶?为无因耶?’。(当时,那个婆罗门又问:三界是以贪、嗔、痴、爱等业为因而有的吗,还是无因而有?【注】婆罗门此问是执着三界之有)我时报言:‘此二者,亦是世论耳!’。(我对他说:这两种说法都是世间言论,堕于有见)彼复问言:‘一切性皆入自共相耶?’。(他又问:一切事物都有其自相和共相吗?)我复报言:‘此亦世论。婆罗门,乃至意流妄计外尘,皆是世论。’。(我再对他说:这亦是世间言论。婆罗门,凡是意识流于妄计外尘的言论,都是世间言论。【注】外尘,指六根所对之事物。妄计外尘,即计著六根所见为真实有)复次,大慧,尔时世论婆罗门,复问我言:‘颇有非世论者不?我是一切外道之宗,说种种句味、因缘、譬喻庄严。’。(那个婆罗门仍不开悟,又问:照你这么说,凡是言论都是世论了,那还有什么言论不是世论呢?他说我是一切外道的宗师,因为我也说种种语句、因缘、譬喻等)我复报言:‘婆罗门,有!非汝有者,非为非宗,非说、非不说种种句味,非不因譬庄严。’。(我对他说:有啊!有不是世论的言论,但在你们的言论中是没有的。这非世论,非是为了建立宗,非不为了建立宗,是非说种种语句,非不说种种语句,是非用因缘、譬喻,非不用因缘、譬喻。【注】非为建立宗,非不建立宗,此“宗”,可能是指宗门。佛说法当然不是为了建立宗门,只是应机而说,分别种性而说,目的只有一个,救拔一切众生脱离苦海。虽不是为了建立宗门,但客观上已形成了适合各种众生之宗门)婆罗门言:‘何等为非世论,非非宗、非非说?’。(婆罗门问:什么为非世论的非不建立宗和非不说)我时报言:‘婆罗门,有非世论,汝诸外道所不能知。以于外性,不实妄想虚伪计著故。(我对他说:有非世论,不是你们外道所能懂的。由于你们对所见所闻生起妄想,计著虚幻的事物,所以不懂非世论)谓妄想不生,觉了有无自心现量,妄想不生,不受外尘,妄想永息,是名非世论。(非世论是不生妄想的,是觉了一切法的有无都是由自心现量而妄想不生。妄想不生,是不受外尘困扰,不为六尘所缚,妄想永远熄灭。符合此境界的言说,名为非世间言论)此是我法,非汝有也。(这是我的法,你没有这样的法)婆罗门,略说彼识,若来若去、若死若生、若乐若苦、若溺若见若触,若著种种相,若和合相续,若受若因计著。婆罗门,如是等比,皆是汝等世论,非是我有。’。(婆罗门,你们的认识,概括起来,不出讲来呀去呀、死呀生呀、乐呀苦呀,或溺于眼见、身触,或是著种种相,或是计和合事、种种相续,或是计著种种受、种种因,如此等等,具有类同特征的言论,都是你们的世间言论,在我这里没有世间言论)大慧,世论婆罗门作如是问,我如是答。彼即默然,不辞而退。思自通处,作是念言:沙门释子,出于通外,说无生、无相、无因,觉自妄想现,妄想不生。”(大慧,那个持世间言论的婆罗门是这样问的,我是这样答的。他默然无语,不辞而别。后来,他自己想通了,慨叹说:“释迦门下的弟子已超出了通常的境界,他们说的是无生、无相、无因,他们能觉察自心妄想的生起,于一切不生妄想。”)

  “大慧,此即是汝向所问我,何故说习近世论,种种辩说,摄受贪欲,不摄受法。”(大慧,此时你该彻底明白为什么我说习惯于听闻和亲近世间诸论的种种辩说,会增添贪欲,不受正法了吧)

  大慧白佛言:“世尊,摄受贪欲及法,有何句义?”(大慧问佛:世尊!“摄受贪欲,不摄受法”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呢?)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乃能为未来众生,思惟咨问如是句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佛告诉大慧:好啊,好啊!你是为未来众生着想,咨询这句话的含义。好好听着,认真思考,随时忆念,我现在就给你说)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大慧对佛说:我恭敬受教了)

  佛告大慧:“所谓贪者,若取、若舍、若触、若味,系著外尘,堕二边见,复生苦阴,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佛陀告诉大慧:所谓的贪,是指系著外尘,分别其是有是无、是异是不异、是增是减、是断是常,等等等等,堕于二边见,生爱取牵挂之心,继而生出苦恼积聚,如对生老病死等的忧愁悲苦)如是诸患,皆从爱起,斯由习近世论及世论者。(这些过患,都是从贪爱而起。由于习惯于听闻和亲近世间言论,受世论师迷惑,致使贪欲越来越重)我及诸佛,说名为贪。是名摄受贪欲,不摄受法。”(我和所有的佛都说习近世间言论是贪的表现,是对贪欲的纵容,是不取正法)

  “大慧,云何摄受法?谓善觉知自心现量,见人无我及法无我相,妄想不生;善知上上地,离心意意识,一切诸佛智慧灌顶,具足摄受十无尽句,于一切法无开发自在,是名为法。(大慧,怎样才是受持正法?受持正法,即是善于观察觉知一切法皆是自心现量,善见人无我及法无我,从而妄想不生;受持正法,即是善能知晓之上各地的修行境界,离开心意意识,得到一切诸佛的智慧灌顶,具足受行十无尽大愿,于一切济度众生之法无需开发,悉得说法方便自在。这就是我说的受持正法)所谓不堕一切见、一切虚伪、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边。”(我说的正法,不落于一切世论之见、一切虚伪、一切妄想、一切有无、一切二边)

  “大慧,多有外道痴人,堕于二边,若常若断,非黠慧者。(大慧,有许多外道痴人,落于二边见,不是说断,便是说常,说不上是聪明智慧的人)受无因论,则起常见;外因坏,因缘非性,则起断见。(执着外道的无因生论,便生起常见。执着外道的“因”坏邪见、因缘灭邪见,便生起断见)大慧,我不见生、住、灭故,说名为法。”(大慧,我不见生、住、灭的有无,了知诸法空相,生者无生,住者非住,灭者非灭,离于断常,这样才是正法)

  “大慧,是名贪欲及法。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大慧,这就是我说的贪欲及取受正法,你和所有修习菩萨行的人都应当好好地修学)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一切世间论,外道虚妄说,妄见作所作,彼则无自宗。(偈义:一切世间诸论,都是外道的虚妄之说,妄见能作和所作,所立之宗均无自宗通)

  唯我一自宗,离于作所作,为诸弟子说,远离诸世论。(唯我以自心为宗,离于能作所作,为诸弟子说此正法,令其远离世间言论)

  心量不可见,不观察二心,摄所摄非性,断常二俱离。(心量之大不可见,不善观察则生分别心;摄者与所摄受均无实性,断常二边应俱离。【注】摄者:我、人、众生。所摄受:身心所见所受)

  乃至心流转,是则为世论,妄想不转者,是人见自心。(世间诸论是出于妄想心的流转,如妄想不再流转,是人定是见了自心)

  来者谓事生,去者事不现,明了知去来,妄想不复生。(因缘聚会,事情生出,名之来。因缘散坏,事情不现,名之去。明了去来如梦幻,妄想不复再生起)

  有常及无常,所作无所作,此世他世等,斯皆世论通。”(分别有常与无常,计著有所作无有所作,或说此世他世等,通通都是世间言论)

  【本按】佛说,世间诸论种种辩说,慎勿习近!佛又说,在他去世后的后五百年,破坏正法的各种世间诸论将会形成结集。这是必须加以注意的。学佛修行,应当远离世间诸论,以免受其影响,背离了正法。世间诸论虽都是未得自通者说,但因其符合常人的思维、认知和贪欲,加上善用理论和语言技巧,因此往往极具诱惑性,很能蛊惑人心,使人不辨真伪。世间诸论的共同特点是计虚为实,计著有“我”。非世论是使人离贪欲,去烦恼,生清净的,而世间诸论只会使人更多贪欲,更增我执。修行人当认真分别那些言论是否为世间诸论,对世间诸论不闻不近、不参与讨论。

  第五十一分 佛说外道妄想涅槃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所言涅槃者,为何等法名为涅槃?而诸外道各起妄想!”(大慧菩萨再问涅槃事:世尊,怎样的法才是您说的涅槃?那些外道对涅槃各起哪些妄想?【注】在前面,佛已为与会大众解说了涅槃的含义及外道妄计的四种涅槃,但大慧恐未来众生不能尽明,对各种邪见缺乏分辨能力,以至堕于外道而不自觉,故再请佛说)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佛告诉大慧:仔细听着,用心思考和忆念,现在我就为你说)如诸外道妄想涅槃,非彼妄想随顺涅槃。”(那些外道妄想的涅槃,不是妄想寂灭的随顺涅槃)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大慧说:我恭敬受教了)

  佛告大慧:“或有外道,阴界入灭,境界离欲,见法无常,心心法品不生,不念去来现在境界,诸受阴尽,如灯火灭,如种子坏,妄想不生,斯等于此作涅槃想。大慧,非以见坏名为涅槃。(佛告诉大慧:有一种外道达到了不思不想的离欲境界,他们觉得事物无常,于是断绝各种心念,不念想过去和未来,也不思想现前的境界,以灭尽自己的见闻觉知,就像使灯火灭去、种子坏掉那样,为妄想不生,他们以为这就是涅槃。大慧,不是以坏灭自己的见闻觉知为涅槃)大慧,或以从方至方名为解脱,境界想灭犹如风止。(大慧,有外道方论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出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在天地灭没后,还入诸方,这就是涅槃,名为解脱,解脱后,对境界的念想便犹如风止般的灭去)或复以觉所觉见坏名为解脱。(有的外道以觉和所觉全都坏灭为解脱,以此当作涅槃想)或见常无常作解脱想。(有的外道计度常和无常,主张归依常为涅槃。【注】如外道伊赊那论师认为,伊赊那尊者形相不可见,遍一切处,以无形相而能生诸有命无命一切万物,伊赊那尊者为常,所生万物为无常,以归依伊赊那尊者为解脱,以此当作涅槃想)或见种种相想招致苦生因,思惟是已,不善觉知自心现量,怖畏于相,而见无相,深生爱乐,作涅槃想。(有一种外道知道对种种相起念想心是招致生出苦恼的原因,作此思维时,却不知所有的相都是自心所现,他们对相生起厌恶和惧怕,当见到虚空无物时,便生出深深的爱乐,以入空无作涅槃想)或有觉知内外诸法自相共相,去来现在有性不坏,作涅槃想。(有外道以对内外诸法自相共相的觉知在过去、现在、未来都是为有不坏作涅槃想。【注】相对于以坏灭见闻觉知为涅槃,此为以见闻觉知始终为有不坏为涅槃)或谓我、人、众生、寿命、一切法坏,作涅槃想。(有外道说,我、人、众生、寿命等一切法终将坏灭,认为法的坏灭即是涅槃,人死即是涅槃)或以外道恶烧智慧,见自性及士夫彼二有间,士夫所出名为自性,如冥初比,求那转变,求那是作者,作涅槃想。(有外道恶见邪火烧灭正智,见所谓的“自性”与士夫二者有别,认为“自性”为士夫所出,并为所用。如数论外道认为世界的初始为一片冥暗,然后由士夫转变“自性”之德,生出一切有知无知,“自性”之德是万物的作者,我从自性生,还入自性,便能离一切生死,得涅槃,以此作涅槃想。【注】①士夫:此指古印度数论外道认为的“神我”。②“自性”:佛教理论言说的自性,是指自心之性。数论外道所说的“自性”是指冥性、胜因、胜性,有原质、能生、无形之义。③冥初:数论外道以冥性为诸法之元初,故谓之冥初。④求那:功德、德性之义)或谓福非福尽。(有的说,等到福与罪尽,自得解脱入涅盘。如苦行外道)或谓诸烦恼尽。(有的说,断尽烦恼便是涅槃。如外道净眼论师)或谓智慧。(有的说,得到断烦恼的智慧,便是涅槃)或见自在是真实作生死者,作涅槃想。(有的说,见到大自在天是世界与生命的真实创造者和生死的主宰者,以归依大自在天神作涅槃想。如摩陀罗外道)或谓展转相生,生死更无余因,如是即是计著因,而彼愚痴不能觉知,不知,故作涅槃想。(外道尼犍子论师说,其初生一男与一女,是二者和合,展转相生一切生命,生生死死就是这么来的,更无其它原因。却不知,如是计著,正是生死流转,不得涅槃之因。他们愚痴,对此不能觉知,由于无知,故而妄想生命灭散后,复归其初的一男一女,便是涅槃)或有外道言得真谛道,作涅槃想。(有外道自称证得出世间的真谛道,以得所谓的真谛道作涅槃想)或见功德,功德所起,和合一异、俱不俱,作涅槃想。(有外道苦行论师认为苦行有功德,功德所至,能使同类、不同类、同生、不同生等万事万物和合在一起,以妄想的和合为一作涅槃想)或见自性所起,孔雀文彩、种种杂宝及利刺等性,见已,作涅槃想。(有外道妄计一切为自然性,比如无因论外道说,孔雀毛文彩自然如此,种种宝物自然而出,刺猬利刺自然而有等等,他们见到这些所谓的自然性后,便以顺其自然性作涅槃想)大慧,或有觉二十五真实。(大慧,又有外道以觉了二十五谛真实为涅槃。此属数论之一派)或王守护国受六德论,作涅槃想。(又有外道说王者守护国若能受六德,可令万民安乐,以万民安乐作涅盘想。【注】六德: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等六义)或见时是作者,时节世间,如是觉者,作涅槃想。(有时散外道妄执时节是作者,万物从‘时’而生,从‘时’而熟,从‘时’而散,时节虽有变迁,但常在世间,以得这种觉知作为涅槃境界)或谓性,或谓非性。(又有外道以物为涅槃。如外道服水论师说,水为万物之根本,能生天地、有情无情等一切物,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尼吒天皆以水为主。又,水能生物,亦能坏物,故称涅槃;或以无物为涅槃。如外道口力论师说,虚空是万物因。最初生虚空,从虚空生风,从风生火,从火生暖,从暖生水,水冻坚硬作地,从地生种种药草,从种种药草生五谷,从五谷生出命。命者是食,后时还没虚空,名涅槃)或谓知性非性。(或以万物绝灭为涅槃。如本生安荼论师主张,宇宙之初,本无日月、星辰、虚空、土地,唯有大水存在。那时,有大安荼生,形状犹若周匝金色之鸡卵,成熟时乃破为二段,一段在上作天,一段在下作地,其间生出梵天,为一切众生之祖,造育一切生物、非生物,如是之生物、非生物散灭之处即称涅槃。【注】性者指物,如大水。非性指无物,如无日月、无星辰、无虚空、土无地。性非性者,是指起初有什么无什么)或见有觉与涅槃差别,作涅槃想。(亦有外道以见到有觉与涅槃无觉存在差别为涅槃)有如是比种种妄想,外道所说,不成所成,智者所弃。”(以上列举的二十一种妄想涅槃,皆是外道所说的涅槃,都不能成就,为智者所不取)

  “大慧,如是一切,悉堕二边,作涅槃想。(大慧,所有外道对涅槃的妄想都落在有无、生灭二边,执着其中的一边,以为那就是涅槃境界)如是等外道涅槃妄想,彼中都无若生若灭。(在这些外道的涅槃妄想中,其实无有他们认为的生或灭)大慧,彼一一外道涅槃,彼等自论,智慧观察,都无所立(大慧,外道所说的各种涅槃,都是他们自己的主观推测之论,以佛菩萨的智慧观察,都不能成立)如彼妄想,心意来去漂驰流动,一切无有得涅槃者。”(如按他们的妄想去求涅槃,心意必然来来去去,漂驰流动,没有哪一个能得到涅槃)

  “大慧,如我所说涅槃者,谓善觉知自心现量,不著外性,离于四句,见如实处,不堕自心现妄想二边,摄所摄不可得,一切度量,不见所成。(大慧,我所说的涅槃,是善于觉知一切法都是自心现量,不著外境界,离“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四句,知见落于诸法如实处,不于自心所现生妄想,不堕二边见,知无有摄受及所摄受,一切法不可得,思想度量不起有所成就见)愚于真实,不应摄受,弃舍彼已,得自觉圣法,知二无我,离二烦恼,净除二障,永离二死;上上地,如来地,如影幻等诸深三昧,离心意意识,说名涅槃。”(对于种种禅定现境和感受不要像愚夫那样计作真实,不应贪爱取著,弃舍了这些虚妄之相,得自觉圣智之法,知人无我、法无我,离开贪、嗔、痴等无明烦恼和见思之惑,净除障碍般若智慧的烦恼障和所知障,永离二死,向上升进,渐历诸地至于佛地,得如影如幻如露如电等如是观的甚深三昧——如幻三昧,离心意意识,思维妄想不起,六识虚妄分别境界灭,我说这才是涅槃。【注】二死者,指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分段生死者,是有我执。变易生死者,是未尽法执)

  “大慧,汝等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当疾远离一切外道诸涅槃见。”(你和所有的大菩萨应当修学我说的涅槃,立即远离一切外道对涅槃的种种邪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外道涅槃见,各各起妄想,斯从心想生,无解脱方便。(偈义:外道对涅槃的见解是各起各的妄想,由于他们说的涅槃是自心妄想的涅槃,所以不是解脱之道)

  愚于缚缚者,远离善方便,外道解脱想,解脱终不生。(这些愚夫为自己的妄想所缚,远离了解脱的善巧方便。按外道的妄想欲求解脱,终究不得解脱)

  众智各异趣,外道所见通,彼悉无解脱,愚痴妄想故。(外道对涅槃的见解虽然各自不同,但其共同之处都是无有解脱,原因是他们所求的涅槃全都属于愚痴妄想)

  一切痴外道,妄见作所作,有无有品论,彼悉无解脱。(一切愚痴外道,妄见作者与所作,言论总是执著于有和无有,没有一个能得到解脱)

  凡愚乐妄想,不闻真实慧,言语三苦本,真实灭苦因。(凡愚乐于妄想,无有智慧不见真实。外道涅槃言论全是出于妄想,这正是三苦之本。远离妄想见真实,才是灭除三苦之道。【注】三苦:一、苦苦,此对欲界而言。指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苦;二、坏苦,即乐坏时苦,此对色界而言。色界天虽受禅味之乐,报尽之时,还回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受生死苦;三、行苦,此对无色界而言。无色界中虽无质碍之色,然以有漏心识生灭变化而有行苦)

  譬如镜中像,虽现而非有,于妄想心镜,愚夫见有二。(譬如镜中显诸像,虽见有现,但非真实具有。镜子如心,诸像如境,自心现境如幻不实,然而愚夫以为真实,起有无二见)

  不识心及缘,则起二妄想,了心及境界,妄想则不生。(由于不识自心和缘起,则起有无、生灭二种妄想。若识了自心,知一切境界唯心所现,则无妄想生)

  心者即种种,远离相所相,事现而无现,如彼愚妄想。(总而言之,种种皆为自心所现,智者远离自相和共相,知所有事现者无现,愚痴外道所妄想的都不可得)

  三有唯妄想,外义悉无有,妄想种种现,凡愚不能了。(三界六道生死唯是妄想,离开妄想悉无有。是妄想习气使种种现,然凡夫愚痴不能了知)

  经经说妄想,终不出于名,若离于言语,亦无有所说。”(一切诸佛所有佛经都是说妄想,说的都不过是名相上的东西,若是离开名相上的东西,也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本按】(1)综合佛所说,涅槃是得甚深如幻三昧,妄想不生,六识虚妄分别境界灭。涅槃是无生无灭,无常住,无断灭,离有离无,永离二死。涅槃是空事境界,是住于二无我的智慧境界。涅槃是无舍无得,无取无著。涅槃是无忧无愁、无烦恼无恐怖,是解脱后的常乐我净和自在。涅槃不是无见、无觉、无知,不是死亡,不是归于空无,或是归于某者。一切外道不离妄想,故无有外道能得涅槃,依外道妄想涅槃而修,必不能得涅槃。(2)涅槃得自智慧和修行,智慧得自自觉,修行是修自心,修自心就是“改往修来,洗心易行”,改往就是改掉以往的虚伪妄想习气,修来就是通过转变藏识以建立未来安乐美好世界,洗心就是净化自心,易行就是改行六度、八圣道。(3)得涅槃可永离二死,从无始以来形成的虚伪妄想习气是造作种种恶业和现出诸苦的因。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于一切法不分别,不二见,知幻即离,守护好自心的清净,便能逐渐改掉妄想习气。妄想习气转变,烦恼便无,于是得解脱自在。(4)说是得涅槃,仅止于言说,实无涅槃可得。说无涅槃可得,亦非不得。何以故?自心现差别境界故,有无妄想故,悟不悟故。所以说,若有人作得涅槃想,他即尚未得涅槃。所以说,真得涅槃者,不会作我得涅槃想,亦不会作我不得涅槃想。(5)生死非有非不有。非有,是说其有如幻,不具真实。非不有,是说虽言如幻,但并非不现。现者,现业报,恶者现恶报,善者现善报,无有不报。何以故?藏识不灭故,因果相续不空故。然涅槃者,已悟一切法空,知二无我,不再生贪著,起恶趣妄想,造身语意罪业,故苦报转亡,又因知种种摄受皆是虚妄,不再起分别境界,不再计著,故六识转灭。因转亡转灭,故得解脱自在。正是:一切由心生,苦乐皆如是。断除贪、瞋、痴,远离诸邪见。清净身语意,忏悔诸恶业。恒修菩萨行,成就般若智。不堕三恶道,能离生死海。正觉至圆满,当入如来地。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第四卷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五十二分 佛说善知如来义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三藐三佛陀,我及余菩萨摩诃萨,善于如来自性,自觉觉他。”(大慧菩萨对佛说:世尊,请为我们说说三藐三佛陀,使我及所有修习菩萨行的人能正确理解如来之性,善于觉悟自己,并且觉悟他人。【注】①三藐三佛陀:义为正遍知、正等觉,为如来十号之一。三藐,义为‘正’;三,义为‘遍’;佛,义为‘知’。②如来:为佛十号之一,是对佛的尊称)

  佛告大慧:“恣所欲问,我当为汝,随所问说。”(佛对大慧说:你随意问,你问什么,我即为你说什么)

  大慧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为作耶?为不作耶?(大慧问: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是作者?还是不作者?)为事耶?为因耶?(是成就的圣事,还是成就圣事的因?)为相耶?为所相耶?(是某种相,还是所有相?)为说耶?为所说耶?(是说法者,还是所说的法?)为觉耶?为所觉耶(是觉,还是所觉者?)?如是等辞句,为异,为不异?”(如来有没有这五句的分别)

  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于如是等辞句,非事非因。(佛告诉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对于以上等句的分别,非是非不是)所以者何?俱有过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说是说不是,都有过错和失误)大慧,若如来是事者,或作,或无常;无常故,一切事应是如来,我及诸佛皆所不欲。(大慧,若如来是成就的圣事,那就属于有为法,而有为法都是无常的,如来也不会例外,以其无常性,岂不是一切事物都应当是如来,此为我及诸佛皆都不愿的)若非所作者,无所得故,方便则空,同于兔角、槃大之子,以无所有故。(若如来不是成就的圣事,以无所得故,那么菩萨万世修行岂不同于要兔子长角、石女生子,全都落空)大慧,若无事无因者,则非有非无;若非有非无,则出于四句。四句者,是世间言说。(大慧,若说无圣事及无圣事因,则即属于非有、非无一类的言说。若说圣事及圣事因非有或非无,则跳不出“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这四句。这四句是世间言论)若出四句者,则不堕四句,不堕故,智者所取。(若能跳出这四句,则不会落入错误的认识,不落入错误的认识,才是智者的选择)一切如来句义亦如是,慧者当知。”(对于一切关于如来之义的言说,都应当作这样的理解)

  “如我所说一切法无我,当知此义,无我性,是无我。(佛恐大众仍未听懂,对如来义仍有错误的认识,于是又作进一步地讲解:我说一切法无我,应当知道,这个法无我,是说无有我的受、想、行、识、智等性,而不是说一切事物无有自体性相)一切法有自性,无他性,如牛、马。(一切事物都有其自体性相,如牛有牛性,马有马性)大慧,譬如非牛马性,非马牛性。(大慧,譬如牛但有牛之性而无马之性,马但有马之性而无牛之性)其实非有非无,彼非无自相。(说一切诸法非有非无,并非是说诸法无有自体性相)如是,大慧,一切诸法,非无自相,有自相,但非无我愚夫之所能知,以妄想故。(大慧,是这样的,一切诸法非是无自相,亦非有自相,但这不是错解‘无我’即无有我的自体性相的愚夫所能知晓的,原因在于他们被妄想所蔽)如是一切法空,无生、无自性,当如是知。”(说一切法空,即是说,一切法无有真实生,无真实之存在,无有什么自然性。应当作这样的理解。【注】自然性:指外道言说的自然生灭、自然有、自然如此等。应知,一切诸法因缘和合生,非自然性)

  “如是,如来与阴,非异非不异。(是这样的,如来与阴非异非不异)若不异阴者,应是无常;若异者,方便则空。(若如来与阴不异,则如来应是无常;若如来与阴异,则种种修行岂不落空)若二者应有异,如牛角相似,故不异,长短差别,故有异。(若一定要说二者有异,但这个异就像两个牛角的差异,从牛角都相似来说,二者为不异,从牛角有长有短来说,二者为有异)一切法亦如是。(一切法都是如此,非异非不异)大慧,如牛右角异左角,左角异右角,如是长短种种色,各各异,大慧,如来于阴、界、入,非异非不异。”(大慧,如同牛的左角与牛的右角在形状、长短、颜色、重量等方面不完全一样,如来与阴、界、入,也是非异非不异。【注】界者,三界、六根、六尘。入者,六根摄入。阴者,受、想、行、识。合三者为境。如来境是清净妙明的境,无妄想,离分别,处正觉,而凡夫境是无明痴暗污浊之境,妄想狂乱,心意惑乱,计有计无,堕于二边。所以说,如来与阴、界、入非异非不异)

  “如是,如来、解脱,非异非不异;如是,如来以解脱名说。(是这样的,如来与解脱也是非异非不异,所以说,也可以用解脱来称呼如来)若如来异解脱者,应色相成,色相成故,应无常。(若如来与解脱相异,那么如来应当还是由物质相成。如果是由物质相成,则如来也应当是无常的)若不异者,修行者得相,应无分别,而修行者见分别。(若如来与解脱不异,则所有修行者所得解脱之果应无分别。而事实上,修行者的解脱境界是有差别的。如来是最胜究竟解脱者)是故,非异非不异。”(所以说,如来与解脱非异非不异)

  “如是,智及尔焰,非异非不异。(如来是智慧境界,凡夫是所知境界,同样,智慧境界与所知境界非异非不异。【注】所知,世间知识也,凡夫智境也)大慧,智及尔焰,非异非不异者、非常非无常、非作非所作、非有为非无为、非觉非所觉、非相非所相、非阴非异阴、非说非所说,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大慧,说智慧境界与所知境界非异非不异,是说二者都是非常非断、非有作非无作、非有为非无为、非觉非所觉、非一相非所有相、非是阴非与阴异、非有说非无说,二者非一种非不一种,非是俱生非不俱生)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故,悉离一切量。(因智慧境界与所知境界非是一种非不一种,非是俱生非不俱生,是故,应离一切分别而见如来)离一切量,则无言说。(离一切分别,则无有可说者)无言说,则无生;无生,则无灭;无灭,则寂灭;寂灭,则自性涅槃;自性涅槃,则无事无因;无事无因,则无攀缘;无攀缘,则出过一切虚伪;出过一切虚伪,则是如来。”(无有可说者,则无妄想和分别事识生;无妄想和分别事识生,则无有妄想和分别事识灭;无灭,则寂灭;寂灭,则自性涅槃;自性涅槃,则无事无因缘;心中无事无因缘,则无所攀缘;无攀缘心,则离了一切虚假;离了一切虚假,即是如来)

  “如来,则是三藐三佛陀。(如来,即是正遍知一切法)大慧!是名三藐三佛陀佛陀。(大慧,如来是对正遍知一切法的称呼)大慧,三藐三佛陀佛陀者,离一切根量。”(大慧,正遍知一切法,就是离六识分别境界及思维妄想而知一切法)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悉离诸根量,无事亦无因,已离觉所觉,亦离相所相。(偈义:如来是怎样的境界呢?如来都是离开六识分别境界及思维妄想的,心中无事无因缘,已离种种觉,亦离种种相)

  阴缘等正觉,一异莫能见,若无有见者,云何而分别?(阴与如来,二者的异和不异眼睛见不到。既然见不到,为何还要作异和不异的分别呢)

  非作非不作,非事亦非因,非阴非在阴,亦非有余杂。(如来非有作非不作,非是圣事,亦非是成圣事之因,非是阴,亦非在阴中,亦非其它杂乱之说)

  亦非有诸性,如彼妄想见,当知亦非无,此法法亦尔。(如实而言,如来非有所说的种种性,然依愚夫妄想中见,如来诸性亦非无有,一切诸法都是如此)

  以有故有无,以无故有有,若无不应受,若有不应想。(说如来有诸性,但有是无;说如来无诸性,但无是有。是故,不应计著有,也不应计著无)

  或于我非我,言说量留连,沉溺于二边,自坏坏世间。(或说我是如来,或说我不是如来,留连在对如来事的言说,沉溺于是和不是的二边,这是自坏且坏人)

  解脱一切过,正观察我通,是名为正观,不毁大导师。”(放下一切错误认识,以正智来观察一切法,达到像我一样的通达,称之为正观,做到了正观才能不毁谤如来)

  第五十三分 佛说如来异名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修多罗,摄受不生不灭。又世尊说:‘不生不灭是如来异名。’云何世尊为无性故,说不生不灭为是如来异名?”(大慧菩萨又问:世尊,您说如来摄受的一切法都是不生不灭的,又说不生不灭是如来异名。是什么原因,佛是不生不灭的?为什么说不生不灭是如来异名?)

  佛告大慧:“我说一切法不生不灭,有无品不现。”(佛答:我说如来摄受的一切法不生不灭,是说所摄受的一切法即非有,亦非无)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不生者,则摄受法不可得。一切法不生故,若名字中有法者,惟愿为说。”(大慧知道,有人对佛所说有所疑惑,于是替大众代言,向佛请教道:世尊,若是一切法不生,则无有法的摄受,这是因为一切法不可得故。既然一切法不生,为什么还有“法”这个名字呢?又怎么能说不生不灭是如来异名呢?但愿佛为我们说明白)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佛对大慧说:问的好!问的好!好好听着,用心思考和忆念,现在我就为你分别解说)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大慧说:我恭敬受教了)

  佛告大慧:“我说如来非无性,亦非不生不灭摄一切法,亦不待缘,故不生不灭,亦非无义。”(佛对大慧说:我告诉你,如来非无有,但也不是不生不灭的统摄一切法;如来亦不是不待缘而有,所以是不生不灭;亦不是如来名字没有任何含义。【注】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佛是在说:说不生不灭是如来异名,并非是说无有如来。说如来摄受的一切法都是不生不灭的,并非是说如来不生不灭的统摄一切法。说不生不灭是如来异名,并非是说众生本来就是如来,一直就是如来,如来不是修成的。说不生不灭是如来异名,并不是说如来只是一个名字,没有什么含义)

  “大慧,我说意生、法身,如来名号,彼不生者,一切外道、声闻、缘觉、七住菩萨,非其境界。大慧,彼不生,即如来异名。”(大慧,我告诉你,意生、法身也是如来名号。如来不生不灭,这不是一切外道境界、声闻境界、缘觉境界,甚至七地菩萨境界所能知道的。大慧,不生不灭,即是如来异名)

  “大慧,譬如因陀罗释迦、不兰陀罗,如是等诸物,一一各有多名,亦非多名而有多性,亦非无自性。(大慧,譬如帝释天有释迦因陀罗、释提桓因、富兰陀罗、不兰陀罗、摩伽婆、婆娑婆、憍尸迦、舍脂钵低、千眼、因提利等多种异名,乃至其它物类也有多种异名的,然而并非因其有多个异名而有多种性,但也不是没有其自体之性)如是,大慧,我于此娑呵世界,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愚夫悉闻,各说我名,而不解我如来异名。(同样的,在我们这个娑呵世界,我佛如来于无数劫中有百千名号,愚夫对这些名号是各有听闻,各以不同名号来称呼我,然而不知这种种名号都是我的如来别号)大慧,或有众生,知我如来者,有知一切智者,有知佛者,有知救世者,有知自觉者,有知导师者,有知广导者,有知一切导者,有知仙人者,有知梵者,有知毗纽者,有知自在者,有知胜者,有知迦毗罗者,有知真实边者,有知月者,有知日者,有知生者,有知无生者,有知无灭者,有知空者,有知如如者,有知谛者,有知实际者,有知法性者,有知涅槃者,有知常者,有知平等者,有知不二者,有知无相者,有知解脱者,有知道者,有知意生者。(就像有的知道我的名号为如来,有的知道我的名号为一切智,有的知道我的名号为佛……,乃至有的知道我的名号为意生。总之,如来、一切智、佛、救世、自觉、导师、广导、一切导、仙人、清净离欲、毗纽天、自在天、殊胜、迦毗罗、真实边、月、日、能生、无生、无灭、空、如如、真理、实际、法性、涅槃、常、平等、不二、无相、解脱、道、意生等等,都是世尊的别号)大慧,如是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不增不减。(大慧,这样的百千名号在无数劫中是不增不减的)此及余世界,皆悉知我,如水中月,不出不入。(在我们这个世界及其他世界,都知道我的名号。就像月亮映在水中,月不曾入,也不曾出,众生心中现佛名号,佛不曾入,亦不曾出)彼诸愚夫不能知我,堕二边故。(那些愚夫不能知道如来义,故堕两边见)然悉恭敬供养于我,而不善解知辞句义趣,不分别名,不解自通,计著种种言说章句,于不生不灭作无性想,不知如来名号差别如因陀罗释迦,不兰陀罗。(愚夫虽然恭敬供养佛,而却不善于理解知晓各种佛号的义趣,不知佛的种种名号是没有分别的。愚夫不解自通,而是计著种种言说句,望文生义,将如来的不生不灭理解为无有,不知佛号差别如同帝释天有释迦因陀罗、不兰陀罗等异名)不解自通会归终极,于一切法随说计著。”(由于愚夫不解自通后回归到终极——如实知一切,正遍知一切法,故于一切说法随着言说而起计著,不解为什么不生不灭是如来异名)

  第五十四分 佛说依义不依文字而说如来法

  “大慧,彼诸痴人作如是言:‘义如言说,义说无异’。(大慧,那些愚痴之人说,法义就是言说句,法义和言说句无有区别)所以者何?谓义无身故。言说之外,更无余义,唯止言说。(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愚夫认为,对于法的说义,这个义是没有实体的,是不可见的,因此在言说句之外,更无别的含义,一切意思都在言说句中)大慧,彼恶烧智,不知言说自性,不知言说生灭,义不生灭。(大慧,此等恶见烧灭正智,是为不解如来言说之义,不知佛说生灭,其义是说不生灭)大慧,一切言说堕于文字,义则不堕。(大慧,一切言说都是以文字形式来体现的,然而佛法之义却不是落于文字的)离性非性故,无受生,亦无身。”(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离开自性相,则无有文字,无有言说生,无有言说身。【注】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在说,一切文字、演说及演说者都是自性相,而佛法是离自性相的法,若堕于文字,计著所说事,则为不离自性相,不离自性相,则不能见佛法,不能解佛法)

  “大慧,如来不说堕文字法,文字有无,不可得故。除不堕文字。(佛告大慧,如来不说落于文字的法。这是因为文字的有无都是不可得的。以其有无不可得故,所以欲知法,必须不堕文字。【注】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在说,如果佛法是落于文字的法,则就没有了一切佛法。为什么呢?因为无有文字可得。譬如岸树不落在水影中,若认为岸树是落在水影中,则就无有岸树,因为水影中的树是虚幻不实,不可得到的)大慧,若有说言,如来说堕文字法者,此则妄说,法离文字故。(大慧,若是有人说,如来说的法就是落于文字的法,此则为妄说,佛法是离于文字的。【注】佛法是离于文字的,犹如岸树是离开水影的)是故,大慧,我等诸佛及诸菩萨,不说一字,不答一字。所以者何?法离文字故。(所以,大慧,我和诸佛及诸菩萨于佛法并未说一字,并未答一字。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佛法是离于文字的。【注】世尊在前面所过,法佛不说法,佛法是依佛所说。现在世尊又说,他和诸菩萨于佛法并未说一字,并未答一字。这是因为有人错误地认为如来所说法就是落于文字的法。如果你认为如来所说法就是落于文字的法,佛只好对你说,我和诸佛及诸菩萨于佛法并未说一字,并未答一字。又,从一切法不生来说,佛及诸菩萨,乃至声闻、缘觉,本就未说一字,未答一字)非不饶益义说。(虽说佛法是离于文字的,但佛和菩萨关于佛法的言说并非不饶益众生)言说者,众生妄想故。(为什么众生在禅定中见到有佛或菩萨演说佛法,这是因众生出妄想的原故。【注】一、说佛法是离于文字的,但不是说,文字是文字,义是义,而是说文字表达义,然文字不等于义,法从经文知,但经文不等于就是佛法,佛法是经文所说义。二、说诸佛及诸菩萨于佛法不说一字,不答一字,是说如来说的法不是落于文字的法,是说实无真实有说者、真实有言说,是说一切法都是自性相,言说也是自性相,离心非有。同样,一切经文也是自心所现,离心非有。)大慧,若不说一切法者,教法则坏;教法坏者,则无诸佛、菩萨、缘觉、声闻;若无者,谁说?为谁?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莫著言说,随宜方便,广说经法。(佛告大慧,虽说佛法之义是离于文字的,但于佛法不可不说。若是不广说佛法,则佛教佛法必坏;佛教佛法颓坏,则不能成就诸佛、菩萨、缘觉、声闻;无有诸佛及佛子成就,则谁来宣讲佛法,又为谁宣讲佛法。所以,智慧的做法是,大菩萨们应随众生根性,随其所乐所愿,方便说教,广说经法,而又不著言说,不著文字)以众生希望、烦恼不一故,我及诸佛,为彼种种异解众生而说诸法,令离心意意识故,不为得自觉圣智处。”(众生的希望和烦恼是不一样的,我和诸佛是对不同见解的众生而说相应诸法,凡是能让众生离开妄想及意识的,都为他们说法。对已得自觉圣智者,则无需为其说法)

  “大慧,于一切法无所有,觉自心现量,离二妄想,诸菩萨摩诃萨依于义,不依文字。(佛告大慧,大菩萨们善知一切法无所有,觉了一切法都是自心现量,离二边妄想,说法能够依于义,而不依文字。【注】依义不依文字,即先通解经文,通达法义,印之于心,然后依义说法,回答所问,而不是对佛经章句生搬硬套、生吞活剥,计著言说事。应随众生所乐所愿及其所见为其演说宜说之法,使之生信开悟,利方便修行,行于善道,然后渐引入实,增上智慧)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文字者,自坏第一义,亦不能觉他。(无论男女,修学佛法若是一味的背诵经文,计著所说事,而无心思考经义,则是自坏第一义,不能自觉觉他)堕恶见相续而为众说,不善了知一切法、一切地、一切相,亦不知章句。(若堕恶见不能自拔,则必然是以恶见为众生说法,使众生不善了知一切法、一切修行地、一切相,亦使众生不知佛经章句的趣味所在)若善一切法、一切地、一切相,通达章句,具足性义,彼则能以正无相乐而自娱乐,平等大乘建立众生。”(若能善知一切法、一切修行地、一切相,通达佛经章句的趣味,具足平等智慧,他就能以正智的平等智慧的无相之乐而自行娱乐,即能建立平等大乘的众生佛土。【注】平等大乘众生者,性德至善、寿命无量、相貌同妙、受用相等、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天人。平等大乘众生的佛土,如众所周知的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大慧,摄受大乘者,则摄受诸佛、菩萨、缘觉、声闻;摄受诸佛、菩萨、缘觉、声闻者,则摄受一切众生;摄受一切众生者,则摄受正法;摄受正法者,则佛种不断;佛种不断者,则能了知得殊胜入处。(大慧,统摄受取了大乘,即摄取统受了诸佛、菩萨、缘觉、声闻;摄取统受了诸佛、菩萨、缘觉、声闻,即摄取统受了一切众生;摄取统受了一切众生,即统摄受取了正法;统摄受取了正法,则不断佛种;不断佛种,则能了知如何才能成佛,得到稀有的殊胜)知得殊胜入处,菩萨摩诃萨常得化生,建立大乘十自在力,现众色像,通达众生形类、希望、烦恼诸相,如实说法。(知道了得到殊胜的妙法,有大成就的大菩萨们就能随意化现众生形象,获得大乘的十自在力,现众色众像,通晓众生种类及其希望和烦恼相,能为众生如实说法。【注】大乘十自在力:佛及菩萨所具十种智力。一、能知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的智力;二、能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业报的智力;三、能知各种禅定及解脱三昧等的智力;四、能知众生根性的胜劣与得果大小的智力;五、能知一切众生种种知解的智力;六、能普知众生种种不同境界的智力;七、能知一切众生各自得道之因的智力;八、能以天眼见众生生死及善恶业缘而无障碍的智力;九、知众生宿命及知无漏涅槃的智力;十、知如何永断妄惑习气的智力)如实者,不异;如实者,不来不去相,一切虚伪息。是名如实。”(如实者,一切法不异;如实者,来者无来,去者无去,来来去去都是虚妄之行。何为如实,这就是如实)

  “大慧,善男子、善女人,不应摄受,随说计著。真实者,离文字故。(佛嘱咐大慧,要让善男子、善女人们都知道,修学佛法不应随言所说而生计著,对佛经章句生吞活剥,食而不化。因为,真实者是离于文字的)大慧,如为愚夫以指指物,愚夫观指,不得实义。(大慧,佛法是对大众觉悟证道的指引,如同用手指为众生指物,若是愚夫以为指物之指即为所指之物,那么是看不到所指之物的。同理,以为经文就是佛法,一样不能得到法的实义)如是愚夫随言说指,摄受计著,至竟不舍,终不能得离言说指第一实义。(如果愚夫于佛菩萨所言随言取义,以为说法言说句即是佛法而取受计著,始终不肯舍弃,终究不能离开言说句得到言说句所指的第一义,第一义即真实义)大慧,譬如婴儿,应食熟食,不应食生。若食生者,则令发狂,不知次第方便熟故。(大慧,譬如应让婴儿食熟食,不食生食。如果让婴儿食了生食,则会使婴儿不适生病。喂婴儿生食,这是不知接受生食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大慧,如是不生不灭,不方便修,则为不善。(同理,对于不生不灭义,如不能区别众生,一概而教,是有很多人不能接受,不方便修的,这就不好了)是故应当善修方便,莫随言说,如视指端。(所以,应当善于选择适宜的说法,令众生方便修行,不要随经文作灌输式授教,使众生不得其义,如同只见手指,而不见所指)是故,大慧,于真实义,当方便修。(所以,大慧,对于教授真实义,应当随其境界次第引入,使众生能逐渐知解,方便修行)真实义者,微妙寂静,是涅槃因。(真实义是微妙寂静法,它是能达到涅槃的因)言说者,妄想合。妄想者,集生死。”(言说是妄想和合的产物。有妄想,就会招集烦恼,带来生死)

  “大慧,实义者,从多闻者得。(佛告诉大慧,在将来,法的真实义可从多闻者那儿得到)大慧,多闻者,谓善于义,非善言说。(大慧,何为多闻者,他善知真实义,但不一定善于言说)善义者,不随一切外道经论,身自不随,亦不令他随,是则名曰大德多闻。(善知真实义者,他不随顺附和一切外道之经和言论,自己不跟随外道,也不令他人跟随外道。这样的人才是大德多闻者)是故欲求义者,当亲近多闻,所谓善义;与此相违,计著言说,应当远离。”(所以,要想求得真实义,应当亲近多闻者,即善知真实义者。反之,对于计著言说、不解真实义者,应当远离他们)

  第五十五分 佛说不生不灭义

  尔时,大慧菩萨,复承佛威神而白佛言:(为使未来众生不堕外道邪见,大慧菩萨承佛威神再请佛陀开示解惑)“世尊,世尊显示不生不灭,无有奇特。所以者何?一切外道因,亦不生不灭;世尊亦说虚空、非数缘灭及涅槃界,不生不灭。(世尊,您揭示的不生不灭,这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切外道也说“因”不生不灭,世尊亦说虚空无为而不生不灭,非有事物缘起而不生不灭,涅槃寂灭而不生不灭)世尊,外道说因,生诸世间;世尊亦说无明、爱、业、妄想为缘,生诸世间!(世尊,外道说,以大自在天、胜妙、时节、方位、微尘等为因,生出诸世间。佛则说十二缘起生诸世间)彼因、此缘,名差别耳。(外道说的因与佛说的缘,只是名称上的差别而已)外物因缘亦如是,世尊与外道论无有差别。(因为只是名称上的差别,因此世尊说的与外道之论,没有差别)微尘、胜妙、自在、众生主等,如是九物不生不灭;世尊亦说,一切性不生不灭,有无不可得。(外道说微尘、胜妙、自在天、大梵天、时节、方位、四大、神我、众生主等九物不生不灭。世尊亦说,一切法不生不灭,其有其无都不可得)外道亦说四大不坏自性,不生不灭,四大常,是四大乃至周流诸趣,不舍自性。世尊所说,亦复如是。(顺世外道说世间一切生物、事物亦皆由地、水、火、风四大合成,人死后,四大亦随之离散。而四大具有不坏之性,不生不灭,是为常住。这四大周转流布于人天等各道,其性不坏不变。佛亦说一切色法皆由四大和合而成)是故我言无有奇特。”(因此我说,佛的说法并没有奇特之处)

  “惟愿世尊,为说差别所以奇特,胜诸外道。(还请世尊说明您说的在哪些方面差别于外道之论,所以显得奇特,胜于外道)若无差别者,一切外道皆亦是佛,以不生不灭故。(如果没有差别,那么,一切外道也都是佛了。为什么呢?因为佛和外道所讲的都是不生不灭)而世尊说,一世界中,多佛出世者,无有是处。(然而世尊说过,一个世界中,不存在有多个佛)如向所说,一世界中应有多佛,无差别故。”(如果世尊所说与外道说的无异,那么,在同一个世界就应有多个佛了)

  佛告大慧:“我说不生不灭,不同外道不生不灭。(佛告诉大慧:我说的不生不灭不同于外道说的不生不灭)所以者何?彼诸外道有性自性,得不生不变相,我不如是堕有无品。”(不同之处在哪里呢?那些外道先是计著有法、有因和法有自性,然后得到所谓的九物不生不灭、四大不坏的“结论”。我不同外道那样落于有无二边)

  “大慧,我者,离有无品,离生灭,非性、非无性。(大慧,我说的不生不灭,离有离无,离生灭,是非有法,非无法)如种种幻梦现,故非无性。(说非无法,是说确有种种诸法如幻梦般而现,所以不能说无有)云何无性?谓色无自性,相摄受,现不现故,摄不摄故。(但又为何说无有呢?这是因为,我们眼睛见到的一切都无自体实性,色像的有和无,取决于心的现或不现和眼的摄不摄取)以是故,一切性,无性、非无性。(所以说,一切诸法是非有亦非无)但觉自心现量,妄想不生,安隐快乐,世事永息。(若能了悟一切都是自心所现,便能妄想不生,安稳快乐,一切世事烦恼便都永远息灭了)愚痴凡夫妄想作事,非诸贤圣。”(然而愚痴凡夫就是依妄想作事,故不成贤圣)

  “不实妄想,如揵闼婆城及幻化人。大慧,如揵闼婆城及幻化人,种种众生、商贾出入。愚夫妄想,谓真出入,而实无有出者、入者,但彼妄想故。(什么叫不实妄想呢?比如揵闼婆幻化城郭和人一事。大慧,在揵闼婆幻化的城中,有集市,有各色各样的人出出入入。愚夫见到,便产生妄想,说是真的有人出入,但实际上并非真的有人出入。计著有人出入,全是他的妄想,把虚幻景象当作真实)如是,大慧,愚痴凡夫起不生不灭惑,彼亦无有有为无为;如幻人生,其实无有若生若灭,性无性,无所有故。(大慧,愚痴凡夫就是如此,对幻化景象生起不生不灭之迷惑。其实这些幻象,不是真有,也不是无有。人生同样如幻,其实没有什么生,也没有什么灭,有和无有,本来就是无所有)一切法亦如是,离于生灭,愚痴凡夫堕不如实,起生灭妄想,非诸贤圣,不如实者,不尔。(一切法也都是如此,本来就不生不灭,愚痴凡夫堕于不如实知,生起生灭妄想,所以不是圣贤。不如实知一切法,不能称为圣贤)如性、自性、妄想,亦不异。若异妄想者,计著一切性自性,不见寂静。不见寂静者,终不离妄想。(法、自性、妄想,名虽不同,但三者不异。若作异想,则会计著一切事、一切自共相,心不得寂静。心不得寂静,就永远离不开妄想)是故,大慧,无相见胜,非相见。(所以,大慧,我的法是以无相胜于外道,不像外道对法作真实有的见。【注】无相的主要含义是,一切法诸性皆空,一切法的性为无有实性)相者,受生因,故不胜。”(计著法的真实有,是受生死的因,所以外道不能胜我)

  “大慧,无相者,妄想不生,不起不灭,我说涅槃。(佛告诉大慧,证入无相境界者,一切妄想不生,妄想不生,也就无灭。妄想不起不灭,就是我说的涅槃)大慧,涅槃者,如真实义见,离先妄想心心数法,逮得如来自觉圣智,我说是涅槃。”(大慧,涅槃就是如实知见一切法,得真实义,离开了之前的心的无数妄想,得自觉圣智,入如来地。这就是我说的涅槃)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灭除彼生论,建立不生义。(偈义:为灭除外道的生灭论,故建立诸法不生不灭义)

  我说如是法,愚夫不能知。(我说不生不灭法,愚痴凡夫无智慧,所以不能知)

  一切法不生,无性无所有。(说一切法不生,是说一切法无有实性,空无所有)

  乾闼婆幻梦,有性者无因。(一切法如乾闼婆城,如幻梦,有者亦是无有,无有理由有)

  不生无自性,何因空当说?(为何说一切法不生不灭,无有自体实性?为何说一切法空?)

  以离于和合,觉知性不现。(因为离开了因缘和合相,便觉知一切法不现)

  是故空不生,我说无自性。(因缘和合是虚妄,所以说一切法性空不生。因是性空不生,所以我说一切法无有实性)

  谓一一和合,性现而非有。(所以说,一切因缘和合法,虽现而非有)

  分析无和合,非如外道见。(我分析无真实的因缘和合,不同于外道的邪见)

  梦幻及垂发,野马乾闼婆。(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翳目妄见空中垂发,如乾闼婆城。将虚幻计为真实,妄想生出如野马)

  世间种种事,无因而相现。(世间种种事,无有外道所计的生因,也没有真实不虚的现)

  折伏有因论,申畅无生义。(折伏外道的有因论,是为了申明畅通无生之义)

  申畅无生者,法流永不断。(申明畅通了无生之义,正法将永远流传不断)

  炽然无因论,恐怖诸外道。(无生无因论一旦昌大盛行于世,外道即会被震慑而感到无立足之地的恐怖。【注】此无因论是针对外道的有因论而言。外道说,是微尘、胜妙、自在天、大梵天、时节、方位、四大、神我、众生主等生出诸世间及世间万物。佛说不对,一切法不生,无有外道说的有因生)

  第五十六分 佛说非有有因生 亦无无因生

  尔时,大慧以偈问曰:(已经知道,外道的有因论是错误的,那么诸法是怎么生出来的呢?于是大慧以偈问道:)

  “云何何所因?彼以何故生?(生出诸法的原因是什么,为何会生出诸法)

  于何处和合,而作无因论?”(诸法在何处所和合生,为何又作无因论)

  尔时,世尊复以偈答:(世尊也以偈答道:)

  “观察有为法,非无因有因。(观察到有为法,既非有因生,亦非无因生,若知一切法不生)

  彼生灭论者,所见从是灭。”(则那些生灭论者的种种邪见也就会随之灭去)

  【注】外道说,世间及世间一切的生出是有其作者的,或者说是有因的。这是建立在“有”的认识上生出的妄想。如果一个理论的前提错了,则整个理论也就不能成立。若是觉了一切法不生,便知无有所谓的作者,或所谓的因。因为本就无生,无生者,哪里还有什么生的作者或生的因。譬如虚空本就无生,它无有作者或生因,若议论虚空的作者或生因,或言谈虚空是无因而生,这不是妄想,又是什么呢?一切法从何而来?乃是因缘和合生,而因缘无实,和合如幻,皆不真实,所以一切因缘法也就性空无有。因为缘起性空,所以一切法不生。因一切法不生,所以也就无有什么有因生或无因生。一旦觉悟了,就不应再作有因生或无因生之想。

  第五十七分 佛说无生义

  尔时,大慧说偈问曰:(大慧以偈再问:)

  “云何为无生?为是无性耶?(什么叫无生,无生的含义是不是一法无有的意思)

  为顾视诸缘,有法名无生?(或者顾视诸因缘中,有一法名为无生)

  名不应无义,唯为分别说。”(既有无生之名,必有无生之义。愿佛解说)

  尔时,世尊复以偈答:(世尊仍以偈作答:)

  “非无性无生,亦非顾诸缘。(偈义:无生,并非是无有的意思,也不是观察诸因缘中别有一法名为无生的意思)

  非有性而名,名亦非无义。(非有一个法名为无生,但既然有无生这个名词,那就必有它的含义)

  一切诸外道,声闻及缘觉,七住非境界,是名无生相。(一切外道、声闻乘、缘觉乘,乃至七地菩萨皆不在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名为无生无相境界。【注】也就是说,无生者是一种境界)

  远离诸因缘,亦离一切事。(远离因缘的有无之见,亦离一切事物的有无之见。【注】也就是说,无生者就是远离有无二见)

  唯有微心住,想所想俱离。(唯有一微妙之心安然寂静而住,远离妄想及妄想所想之事。【注】也就是说,无生者就是无妄想)

  其身随转变,我说是无生。(如此,身心可随之转变,变得清净,我说这就是无生。【注】也就是说,无生者是一种身心的清净)

  无外性无性,亦无心摄受。(离心无有法,一切法无实性,亦无心的摄受。【注】也就是说,无生者就是离自性相)

  断除一切见,我说是无生。(断除一切分别和邪见,我说这就是无生。【注】也就是说,无生者是一种正知正见)

  如是无自性,空等应分别。(对于诸法无自体实性、一切法空等语,应善知其义。【注】也就是说,无生者就是自宗通)

  非空故说空,无生故说空。(非是有一个法名为空而说空,而是因一切法无生,故而说空。【注】也就是说,无生者是诸法皆空)

  因缘数和合,则有生有灭,离诸因缘数,无别有生灭。(万事万物起于众数的因缘和合,缘起相生,缘尽则灭。离了众因缘的和合,在此之外,无另有法的生灭。【注】也就是说,无生者是离了因缘,诸法不生)

  舍离因缘数,更无有异性,若言一异者,是外道妄想。(是因缘和合生诸法,除此,再无诸法生起的其它原因。若是说,在因缘和合外,还有诸法生起的其它原因,则属外道之妄想)

  有无性不生,非有亦非无,除其数转变,是悉不可得。

  (有也不生,无也不生。一切法,既非有,亦非无。法的生与灭、有和无、增或减,除了是心数的转变,再没有其它。【注】心数:心法。因其法数多,故曰心数)

  但有诸俗数,展转为钩锁,离彼因缘锁,生义不可得。(世间的一切如同连环钩锁,展转相生相现。离开了这个因缘锁或断裂了锁链,即无一切生)

  生无性不起,离诸外道过,但说缘钩锁,凡愚不能了。(了知无生,则不起有无之执,即能离开外道的错误之见。佛说因缘钩锁是为破外道的生灭论和有因论,但愚痴凡夫理解不了)

  若离缘钩锁,别有生性者,是则无因论,破坏钩锁义。

  (若说在因缘钩锁之外,还有别的诸法生起之因,则同等于外道的无因论,坏了因缘钩锁之义。【注】无因外道主张万物无因无缘自然而生)

  如灯显众像,钩锁现若然,是则离钩锁,别更有诸性。(什么是因缘钩锁而现,比如灯照诸物,众色像因灯而显。若是离开了灯的钩锁,则诸物不现。所以,离开了因缘钩锁,哪里还有什么诸物之现呢?【注】没有光就见不到色像,没有空气就听不到声音,没有热就闻不到香气,没有液体就尝不到滋味,没有神经就感受不到冷热痛痒,等等,世间一切,无不是因缘钩锁而现。也就是说,无生者是离诸因缘钩锁,诸法不现)

  无性无有生,如虚空自性,若离于钩锁,慧无所分别。(说无有、无生,是说有和生如同虚空性。觉悟之人能离开因缘钩锁,以智慧观察对法不加分别)

  复有余无生,贤圣所得法,彼生无生者,是则无生忍。(无生还有一个含义,是指贤圣所得之法,即了知其生无生,是为无生法忍,为第八地菩萨所证)

  若使诸世间,观察钩锁者,一切离钩锁,从是得三昧。(若是世间众生能善观察因缘钩锁法,便可离妄而得无生三昧)

  痴爱诸业等,是则内钩锁,攒燧泥团轮,种子等名外。(因缘钩锁有内钩锁和外钩锁。无明、痴爱、造业等十二因缘为内钩锁,是现三界六道,感生死流转之因缘;如钻燧生火、团泥成瓶、种子生芽等为外钩锁,是事物生出之因缘)

  若使有他性,而从因缘生,彼非钩锁义,是则不成就。(若是认为另有一些法是从因缘而生,但相互之间并无钩锁,则此说不通,决不成就)

  若生无自性,彼为谁钩锁,展转相生故,当知因缘义。(或是认为无有诸法从因缘生,但又认为有钩锁,那么谁又钩锁谁呢?应当知道,因缘的含义,就是彼此钩锁,展转相生)

  坚湿暖动法,凡愚生妄想,离数无异法,是则说无性。(坚、湿、暖、动四大之性,是愚痴凡夫生出的妄想。离开心的妄想,什么也没有,是故说无生无所有)

  如医疗众病,无有若干论,以病差别故,为设种种治。(就像医生治病,没有很多不同的理论,但会因病不同而对治,给出不同的治疗和药方)

  我为彼众生,破坏诸烦恼,知其根优劣,为彼说度门。(同样,如来为医治众生烦恼,也是视其根性的优劣,随宜而说方便法门)

  非烦恼根异,而有种种法,唯说一乘法,是则为大乘。”(佛开方便法门,并非是因众生的烦恼根不同,就有多种乘。佛法无二种,所说一切法,都是说一乘,这一乘法就是普度众生的佛法。【注】烦恼根,是指妄想习气)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第四卷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五十八分 佛说外道无常论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大慧菩萨再请佛开示)“世尊,一切外道皆起无常妄想。世尊亦说:‘一切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世尊,一切外道皆起“无常”妄想。世尊亦说“世间一切生命、事物、行为都是经常转变变迁的,都是生生灭灭的”)此义云何?为邪、为正?为有几种无常?”(外道的无常是何义?是邪是正?外道有几种无常论?)

  佛告大慧:“一切外道有七种无常,非我法也。(佛告诉大慧:外道有七种无常论,都不是我说的法)何等为七?(是哪七种)彼有说言作已而舍,是名无常。(第一、他们有的说,始造即舍,造了后又舍弃掉,这个始造者即名无常)有说形处坏,是名无常。(第二、有的说,色的形体会坏,而色的质体不坏。色的形体坏即名无常)有说即色是无常。(第三、有的说,即色是无常)有说色转变中间,是名无常。无间自之散坏,如乳酪等转变,中间不可见,无常毁坏,一切性转。(第四、有的说,事物的转变过程,即名无常。说事物自己总是不停的转变散坏,如乳酪的变质转坏,这中间的转变过程虽不可见,但其确实是在毁坏,这就是无常。一切事物都在自己转变散坏)有说性无常。(第五、有的说,有一种能令万物变坏的东西叫做无常)有说性无性无常。(第六、有的说,从有到无即是无常)有说一切法不生无常,入一切法。”(第七、有的说,一切法不生即是无常)

  “大慧,性无性无常者,谓四大及所造,自相坏,四大自性,不可得,不生。”(佛先批外道第六种无常论,即性无性无常论,对大慧说:性无性无常论外道说,是地水火风四大造物,造后,又自己将它们坏掉。然而四大性空,不可得,不生。自身都是不可得、不生的,哪里还有四大造物呢!无有造物,哪里还有相坏可言)

  “彼不生无常者,非常无常。一切法有无不生,分析乃至微尘,不可见,是不生义。非生,是名不生,无常相。若不觉此者,堕一切外道,生无常义。”(佛再批外道第七种无常论,即不生无常论,对大慧说:不生无常论外道说,一切法不生即是无常。既然不生,也就没有什么常和无常。不生之义,是说一切法的有和无都不生,是说将物一直解析下去,最终便不可见。一切法非有生,故名不生,不生者,也就没有所谓的常。如果对此无知不觉,就会堕入外道,生起“无常”见)

  “大慧,性无常者,是自心妄想,非常无常性。(佛再批外道第五种无常论,即性无常论,对大慧说:所谓有一种能令万物变坏的叫做“无常”的东西,纯属外道的自心妄想,哪里有什么叫做“常”和“无常”的东西)所以者何?(为什么这么说呢)谓无常自性不坏,大慧,此是一切性无性无常事。(如果说,真有一种叫做“无常”的东西其自身不坏而能令万物变坏,大慧,那么一切法就不是无常了)除无常,无有能令一切法性无性者,如杖瓦石破坏诸物。(因为,把“无常”这个东西除去,那就没有什么能令一切法坏灭。譬如以杖坏瓦,以石坏物等,除掉杖,瓦即不坏,除掉石,物即不坏。这个叫做“无常”的东西能找得到吗?)现见各各不异,是性无常事,非作所作有差别,此是无常,此是事。(现在我们看到,世间的一切没有什么不同,其性都是无常的,并不因为是作用者和被作用者,其性就有差别,不能根据此差别,指出此是“无常”者,此是被“无常”作用之事物。【注】就拿杖、瓦、石、物来说,这些东西没有一个是不坏的,并不因为杖能击坏瓦、石能击坏物,就能说,杖、石就是“无常”者,它们自身不坏,而瓦、物就是被“无常”作用之事物,它们是因杖、石的作用而坏)作所作无异者,一切性常,无因性。(说作用者和被作用者其性没有差别,不仅是说一切法都是无常的,亦是说,一切法都是非常非无常,一切生灭都是因缘法,缘散则灭,缘尽则散,除此别无原因)大慧,一切性无性有因,非凡愚所知。(佛告诉大慧,根本就没有什么导致一切法坏灭的东西,这不是愚痴凡夫所能知道的)非因不相似事生,若生者,一切性悉皆无常。(非是因一个叫做“无常”的事物导致了其它的事物发生坏灭,如果真的是这样,则一切事物都应是那个“无常”。譬如杖可以坏瓦,瓦也可以坏其它,若说杖是无常,瓦岂不也是无常。以此类推,一切事物悉皆无常)是不相似事,作所作,无有别异,而悉见有异。(事实是,事物与事物、作用者与被作用者,它们的性没有什么差别和不同,只是在妄想分别中见有差异)若性无常者,堕作因性相。若堕者,一切性不究竟。(若是相信了外道的性无常论,则会堕入有某种作因使事物无常的邪见而生无常之想。若是堕入邪见,就不能究竟一切事物之性了)一切性,作因相堕者,自无常应无常。无常无常故,一切性不无常,应是常。(若是一切法的无常皆是因所谓的“无常”者的作用而发生,那么这个“无常”者也应自己生出“无常”。“无常”生出“无常”,延续下去,那么这个久远世界的一切,现在也就不是无常了,应是常了。这岂不自相矛盾,究竟是不成立的)若无常入一切性者,应堕三世。(若是这个“无常”者是没有形,不是物,而遍入一切法中,那就应落在三世之中,因为一切法都落在三世中。【注】三世,又称三际,即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彼过去色与坏俱,未来不生。色不生故,现在色与坏相俱。(想一想,那些过去了的色也都坏灭了,未来的色还没有生出。未来的色还没有生出,现在的色又与那个叫做“无常”的毁坏者相俱在一起,那么,这个不坏的“无常”又是怎样的入于未来的一切色的呢?)色者,四大积集差别,四大及造色,自性不坏,离异不异故。(色者,是由四大积集而成的有差别的事物,若“无常”者遍入一切法中,则色亦不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无常者既然能入于一切法中,那么与四大所造之色在性质上应当也就不异了,“无常”者其性永久不坏,色的性亦也应是永久不坏。但事实上,色不是不坏的)一切外道,一切四大不坏。一切三有,四大及造色,在所知有生灭。离四大造色,一切外道于何所思惟无常?四大不生,自性相,不坏故。”(一切外道都认为四大不坏,是常住不坏的四大造出了三界之物。然众所周知,三界内的一切皆有生灭。离开四大所造之色及色的生灭,那些外道又从哪里思维见到这个常住不坏的“无常”的?四大不生,没有四大造色,一切生、住、灭现象都是自心所现自性相,是自性不坏,故见有生有灭。【注】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义同三界)

  “离始造无常者,非四大复有异四大,各各异相。自相故,非差别可得。彼无差别,斯等不更造。二方便不作,当知是无常。”(佛再批外道第一种无常论,即始造即舍无常论,对大慧说:应离开始造即舍无常论,在四大之外没有异于四大且各有各相的能造色的始造者。外道说不出始造者各有什么相,与四大有何不同,那就是说始造者与四大无有差别。既然他们之间没有差别,那就没有始造者造色或始造者与四大共同造色这两种事。由无有这两种事当知,始造者即无常这一说不成立。【注】二方便:此指始造者造色、始造者与四大共同造色)

  “彼形处坏无常者,谓四大及造色不坏,至竟不坏。(佛再批外道第二种无常论,即形处坏无常论,对大慧说:外道的形处坏无常论者说,四大及四大所造之色是不坏的,不论色之形体怎样变化,色之质体至竟不坏)大慧,竟者,分析乃至微尘,观察坏四大及造色。形处异见,长短不可得,非四大。(大慧,外道所说的至竟的“竟”,是把四大及四大所造之色破坏分解直至微尘进行观察。他们认为,不论怎么破坏物的形体,其构成之质总是不坏。但随着物体的不断分析下去,最终将成为虚无,既见不到形状的差异,也没有大小长短可得,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还说什么坏与不坏)四大不坏,形处坏现,堕在数论。”(若说构成物体的四大不坏,坏的只是物体之形,则堕于数论派的诸法皆常,但形处转变的邪见)

  “色即无常者,谓色即是无常,彼则形处无常,非四大。若四大无常者,非俗数言说。世俗言说非性者,则堕世论。见一切性,但有言说,不见自相生。”(佛再批外道第三种无常,即色是无常论,对大慧说:外道说色即是无常,但色的无常是色的形体无常,而不是构成色的四大无常。若是四大无常,则就无有世间事物了,这不符合世人之见和世俗之言。但若随顺世俗言说,对非有说有,则堕于世论。所谓见到有世间事物,不过是一种言说罢了,离言说,便无所有。一切生灭都是自性相,虽生无生,虽灭无灭,应不起生灭见、常无常见)

  “转变无常者,谓色异性现,非四大。如金作庄严具,转变现,非金性坏,但庄严具处所坏。如是余性转变等,亦如是。(佛再批外道第四种无常,即转变无常论,对大慧说:外道说,事物的转变只是事物之性的转变,而构成事物的四大并不转坏。他们以金属器具的转变为例,说,一种器具转变为另一种器具,这中间的转变,非是金性转坏,只是器具的形状变了。说是一切事物的转变,也都是如此)如是等,种种外道,无常见妄想,火烧四大时,自相不烧。各各自相相坏者,四大造色应断。”(事物转变无常论外道的种种无常见妄想都大致如此,他们认为,火烧四大时,四大不坏,只是各自分散。若是四大能烧坏,则四大造色就应断掉了。【注】①四大不坏属于外道常见。外道之见总是不出二见,无论常见还是无常见,都是外道的妄计妄执。②火烧四大时,可能是指外道言说的世界灾难时期,或是世界末日时期一类)

  “大慧,我法起非常非无常。所以者何?(佛对大慧说:我说的法是建立于非常非无常。为什么这么说呢?)谓外性不决定故。唯说三有微心,不说种种相有生有灭。(因为了知除了自心,其它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我只说三界一切都是微妙心所现,所现如梦如幻,不说种种相有生有灭)四大合会差别,四大及造色故。妄想二种事摄所摄,知二种妄想,离外性无性二种见,觉自心现量。(种种相是怎么来的?是四大和合的差别和因缘聚会的差别,造出不同的色,生出不同的相。愚夫于自心所现生起常和无常二种妄想,住于其中。应知常和无常皆是妄想,离开事物的有和无二种见,觉一切都是自心现)妄想者,思想作行生,非不作行。(有了妄念,就会在心里思之想之,作出行动。一旦行动了,就不能说没有行动)离心性无性妄想,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一切法,非常非无常。(离开自心的常和无常二种妄想,那么见世间法、出世间法、出世间上上法等一切法,都是非常非无常)不觉自心现量,堕二边恶见相续。(如果不能如实了解自心所现之相的虚妄性,便会陷于有无、常无常等二边恶见而至妄想不断)一切外道不觉,自妄想,此凡夫无有根本,谓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从说妄想生,非凡愚所觉。”(一切外道都不能觉知自心的妄想,这些凡夫无有根本智,凭自己想当然,言称佛说的世间法、出世间法、出世间上上法是从言说中妄想而生。此三种法,非诸凡愚所能觉之。【注】根本智,又作根本无分别智、如理智、实智、真智。即照了诸法实相,于法不作分别、不生计著,不起妄想之智慧。由具根本智,能生其它智)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远离于始造,及与形处异,性与色无常,外道愚妄想。(偈义:远离七种无常论,这些都是外道愚夫的妄想)

  诸性无有坏,大大自性住,外道无常想,没在种种见。(无有诸法的坏灭和无常,无有四大的常住不坏性,外道之所以有无常妄想,乃是为假相所迷惑,沉溺于种种见)

  彼诸外道等,无若生若灭,大大性自常,何谓无常想?(那些外道们啊,无有你们说的这个生、那个灭,也没有四大的常性。什么是无常妄想呢?)

  一切唯心量,二种心流转,摄受及所摄,无有我我所。(无常妄想就是对自心所现生起二种心——计有计无心,计生计灭心。其实无有我人、我的摄受、我之所见、我之所处)

  梵天为树根,枝条普周遍,如是我所说,唯是彼心量。”(有外道主张大梵天为一切众生祖,是他生出众生遍布世界,就像树根连着树干和枝条。佛言,这纯属他们的妄想心量)

  第五十九分 佛说灭正受差别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一切菩萨、声闻、缘觉灭正受次第相续。(大慧菩萨又对佛说道:世尊,但愿您为我们说一说菩萨、声闻、缘觉等修人灭正受的次第过程。【注】灭正受:灭后而得正受。正受,为禅定三昧之异名。灭者,灭烦恼、灭念想,灭妄想,灭六识等)若善于灭正受次第相续相者,我及余菩萨,终不妄舍灭正受乐门,不堕一切声闻、缘觉、外道愚痴。”(如果我们正确的了解了修人灭正受依次经历的过程,便不会忘记和舍弃无住之灭正受的法乐门,而不堕入声闻、缘觉、外道愚痴的有住之灭正受)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佛告诉大慧:好好听着,用心思考和忆念,现在我就为你说)

  大慧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大慧说:我用心听着呢,请世尊为我说)

  佛告大慧:“六地起菩萨摩诃萨及声闻、缘觉入灭正受。(佛告诉大慧:修到第六现前地的菩萨及声闻、缘觉,都能入灭正受境界)第七地菩萨摩诃萨念念正受,离一切性自性相正受,非声闻、缘觉。(修至第七远行地的菩萨,其灭正受的心念是离一切心自性相的灭正受心念,这与声闻、缘觉二乘是不同的)诸声闻、缘觉,堕有行觉,摄所摄相灭正受。(声闻、缘觉二乘人堕于觉有心行,以灭摄受念想及所摄受念想为正受)是故七地非念正受,得一切法无差别相非分,得种种相性,觉一切法善不善性相正受,是故七地无善念正受。”(而七地菩萨不是以灭念想为正受,而是得知一切法无有差别而不作分别,得知种种相的虚妄性,觉世间一切法无有好与不好,于是以不分别法的善和不善、摄受的善和不善为正受)

  “大慧,八地菩萨及声闻、缘觉,心意意识妄想相灭。(佛告诉大慧:至第八不动地的菩萨,以及声闻、缘觉都可达到不起心意意识、熄灭妄想的境界)初地乃至七地菩萨摩诃萨,观三界心意意识量,离我、我所,自妄想修。堕外性种种相愚夫,二种自心摄所摄,向无知,不觉无始过恶,虚伪习气所薰。”(初地菩萨,直至七地菩萨,观三界众生的种种心意意识时,应离开有我及我所摄受,须观三界烦恼皆出于自己的妄想,如此而修之。在修行中,不要像愚夫那样,堕于计著种种相,一向不知摄和所摄、受和所受乃是自心虚妄现,不觉这二种虚妄现都是起于无始以来的恶习,为虚伪习气熏染的缘故)

  “大慧,八地菩萨摩诃萨,声闻、缘觉涅槃。(大慧:至第八不动地的菩萨,以及声闻、缘觉都可获得涅槃寂灭)菩萨者,三昧觉所持,是故三昧门乐不般涅槃;若不持者,如来地不满足,弃舍一切为众生事,佛种则断。(但菩萨持正觉三昧,却不住三昧之乐而入涅槃。为什么呢?因为若不持正觉三昧,则不能满足达到如来地之要求,若弃舍一切众生,不做化度利益众生事,住三昧乐而入涅槃,则断成佛之种)诸佛世尊,为示如来不可思议无量功德。声闻、缘觉,三昧门得乐所牵故,作涅槃想。”(诸佛世尊以博大无边的慈爱之心,为度化众生成佛,示现如来不可思议无量功德所成国土,劝令自利利他,不断精进,但声闻、缘觉二乘得三昧之乐后沉迷其中,为其所牵,便欲以此为正受,作入涅槃想,而不思进取成佛。【注】如来不可思议无量功德所成国土,例如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药师佛的净琉璃世界)

  “大慧,我分部七地,善修心意意识相,善修我、我所,摄受人法无我、生灭自共相,善四无碍、决定力三昧门,地次第相续入道品法。(大慧,我演说初地至七地各地菩萨修行境界,是为了使修行者能正确地修持自己的心意意识,正确地观察自我及我周围的一切,取人无我、法无我观,不取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对生灭的自共相作深入的认识,从而修入第九地善慧地,得到并善于运用四无碍智弘传佛法,广度众生,然后进一步修入第十地法云地,以无生三昧定力,不断修习提高和积累功德,直至究竟成佛。【注】①四无碍:解法无碍、解义无碍、解词无碍、辩说无碍。②道品法:通往涅槃、通往成佛之道法)不令菩萨摩诃萨不觉自共相,不善七地堕外道邪径,故立地次第。(为不使菩萨们不觉法的自共相,不使七地内菩萨误入外道邪径,所以我才设立修行境界的次第)大慧,彼实无有若生若灭,除自心现量。所谓地次第相续,及三界种种行,愚夫所不觉。愚夫所不觉者,谓我及诸佛说地次第相续,及说三界种种行。”(大慧,没有法的真实生或真实灭,一切皆是自心现量,除此别无其它。所谓修行地、修行过程的次第,以及在三界中的种种修行,也是如此,无有真实,愚夫对此是不了解的。因为愚夫不了解一切都是自心现量,犹如梦幻,所以他们才说,我和三世十方之佛都说有修行地和修行次第,有三界种种修行)

  “复次,大慧,声闻、缘觉、第八菩萨地,灭三昧乐门醉所醉,不善自心现量自共相,习气所障,堕人法无我法摄受见,妄想涅槃想,非寂灭智慧觉。(再者,大慧,声闻、缘觉,乃至八地菩萨,都有可能醉心于寂灭三昧门乐,而不能察见禅中所现种种景象与感受都是自心所现自共相,这是被过去的习气障碍所至。由此会堕入我得“二无我”法之见,妄想自心所现相即是涅槃境界,以为住此之中,得此之乐,即是涅槃,而不知此非寂灭涅槃义,不知涅槃是智慧之觉,是离一切相,离一切妄想)大慧,菩萨者,见灭三昧门乐,本愿哀愍大悲成就,知分别十无尽句,不妄想涅槃想。(大慧,真正的菩萨是,见寂灭三昧门之乐,但不同二乘以此为涅槃,而是忆念度生悲愿,修行于十无尽句,不起入涅盘之想,更不以禅定中所现幻象作涅槃觉)彼已涅槃,妄想不生故,离摄所摄妄想,觉了自心现量,一切诸法妄想不生,不堕心意意识、外性自性相计著妄想。非佛法因不生,随智慧生,得如来自觉地。(菩萨不起入涅盘之想,但不表示不在涅槃境界中,因为这样的菩萨已达到了妄想不生。远离了取与所取、受与所受之妄想,觉了一切皆是自心所现,犹如梦幻,即能对一切诸法不生妄想,不堕计著自心心意意识及自心所现自性相而生妄想。非是因佛法使妄想不生,乃是随着生出般若智慧,成就像如来那样的自觉境界,妄想便不再生起了。【注】这句话十分要紧,佛在告诉我们,是般若智慧成就了妄想不生,而不是靠念诵佛经、咒语、佛号使得妄想不生的。欲使妄想不生,必须先要生出般若智慧,随着生出般若智慧,才能渐使妄想不生。也就是说,智慧是无妄想正定所依,没有智慧作依靠,是不可能达到妄想不生的。这就是为什么人在诵佛念经时常常妄想杂念不绝如缕、常常走神的原因)如人梦中方便渡水,未渡而觉,觉已思惟:‘为正、为邪?非正、非邪?余无始见、闻、觉、识、因想,种种习气,种种形处,堕有无想,心意意识梦现。’(譬如有人在梦中欲渡一河,还未渡便已醒。他醒后思量,此梦是为正,为邪?还是非正、非邪?之后他意识到,之所以会做这样的梦,乃是长期形成的见、闻、觉、知、想等的种种习气使自己的认知不是堕于有的妄想就是堕于无的妄想的结果,梦中所现是自己心意意识的反映,为虚幻不实,不生,不可得,没有什么正和不正,邪和不邪)大慧,如是菩萨摩诃萨,于第八菩萨地,见妄想生。从初地转进至第七地,见一切法如幻等方便,度摄所摄心妄想,行已,作佛法方便,未得者令得。(大慧,如同这个梦醒之人,第八地菩萨已大觉大悟,见一切法皆是在妄想中生出,其生犹如梦幻,回头审视从初地修至第七地的历程,见修与所修,一切如幻,然后以方便法门度脱无量众生,使之离开摄与所摄妄想,使未得解脱者得到解脱,自度度他完毕,不作有所作和有所度想,视所作为一种佛法方便和梦幻之行。【注】方便:以度化众生为目的,以佛法为度具的善巧便利之行)大慧,此是菩萨涅槃方便不坏,离心意意识,得无生法忍。”(大慧,这就是菩萨行的恒在涅槃而方便不坏,到这个层次,已离心意意识,得无生法忍)

  “大慧,于第一义,无次第相续,说无所有妄想寂灭法。”(最后,佛告诉大慧:从不生不灭、毕竟空的第一义来说,无有一法可得,何况有修行的次第相续。应依于第一义,说无所有的妄想寂灭法)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心量无所有,此住及佛地,去来及现在,三世诸佛说。

  (偈义:一切唯心量,毕竟无所有。菩萨住地和佛地亦是心量,所以也是无所有。过去、未来及现在三世诸佛都是这样说的)

  心量地第七,无所有第八,二地名为住,佛地名最胜。(七地是自我感觉得了正受的心量,八地是处在无所有觉中的心量,这二地虽有区别,但都名为有住。而佛地是一切不住,故名最胜。【注】一切不住者,不住有,不住无,不住觉,不住非觉,离一切二边)

  自觉智及净,此则是我地,自在最胜处,清净妙庄严。(佛地是自觉圣智光照和法界清净。处在佛地,一切自在,身相清净妙庄严)

  照曜如盛火,光明悉遍至,炽焰不坏目,周轮化三有。(佛的智慧之光如同盛火般的照耀十方,光明遍至一切处。如来光焰虽炽盛,却不伤人目。如来法轮覆三界,度化众生常转动)

  化现在三有,或有先时化,于彼演说乘,皆是如来地。(或为现在度化,或于过去度化,对他们演说解脱之门、成佛之道,所说皆是如来地法)

  十地则为初,初则为八地,第九则为七,七亦复为八,第二为第三,第四为第五,第三为第六,无所有何次?”(十地亦为初地,初地亦为八地,九地亦为七地,七地亦为八地,二地亦为三地,四地亦为五地,三地亦为六地,诸地无所有,哪有何次第。【注】除了无所有之义,此八句还有另一层意思,是说,即使到了十地,若是松懈,仍将返回初地;而初地者亦可闻法顿悟直达八地;若不持续精进修学,地位则会回落;若机缘巧合加上自身的用功努力,所入地位则能跳级上升。所以说,修行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上升次第,也不是得到即得到。是故,不应作我入十地、我入八地、我入九地、七地、五地、四地、三地、六地等等之想)

  第六十分 佛说如来非常非无常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为常、无常?”(大慧菩萨再请佛开示:世尊,如来是常者,还是无常者?【注】如来、应供:佛的名号。正觉:真实不谬,遍而无漏,正而不偏之觉)

  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非常非无常,谓二俱有过。(佛告诉大慧:如来非是外道言论的常者,亦非是无常者。说如来是常者,或说如来是无常者,两种说法都有错)若常者,有作主过。(若说如来是常者,则堕入外道说的有作者是常的错误)常者,一切外道说作者,无所作,是故如来常非常。(常者,是一切外道所说的作者——如自在天、大梵天、众生主等。如来不是外道所说的作者,也无有所作。所以说,如来的常非是外道言论的常。【注】①佛说一切唯心造,非由作者造。同样的,佛世界亦非如来造,而是自心造。自心出如来,亦出佛世界。②如来是常,但这个常不是外道说的作者的常。外道妄想自在天、大梵天、众生主等为常不思议的作者,是这些“作者”创世界,生众生,造万物。因为这纯粹是外道的妄想,所以这个常不思议的“常”当然是非有的常。而如来的常是不断灭的常,此常是真常。所以佛说,如来的常非是外道言论的常)非作常,有过故。(如果说如来不是常,也是有错)若如来无常者,有作无常过。阴所相,相无性,阴坏则应断,而如来不断。(为什么呢?因为,若说如来是无常者,这就等于说如来是有为法,而有为法都是无常的;这就等于说如来就是五阴相,而五阴相是无自性的,会坏灭的。如果如来同于五阴相,则亦应断灭。然而,如来并不断灭,不断灭即是常)大慧,一切所作皆无常,如瓶、衣等。(大慧,一切做出来的东西皆是无常的,比如瓶、衣等)一切皆无常过,一切智众具方便应无义。(说一切所作皆无常,这是对的。但是说一切皆无常就不对了。若是一切皆无常,则智者为众生开示的一切离苦得乐的方便法门便应毫无意义)以所作故,一切所作,皆应是如来,无差别,因性故。(假设所作是常,那么就会因为如来同一切所作在性质上无有差别,一切所造之物都应当是如来了。这显然是不对的)是故,大慧,如来非常非无常。”(所以说,如来非是外道言论的常者,亦非是无常者)

  “复次,大慧,如来非如虚空常。如虚空常者,自觉圣智众具,无义过。(佛进一步告诉大慧:如来是常的,但这个常不是如虚空那样的常。若是如虚空那样的常,则说如来具备广大圆满的自觉圣智就毫无意义了)大慧,譬如虚空非常、非无常,离常无常、一异、俱不俱,常无常过,故不可说。(佛告诉大慧,虚空是空,无所谓常和无常,它与常和无常、异和不异、俱不俱生无关,若说虚空是常,或是无常,都是有错。所以,不能说虚空是常,或是无常)是故,如来非常。”(所以,不能说,如来如虚空那样的常)

  “复次,大慧,若如来无生常者,如兔马等角,以无生常故,方便无义。以无生常过故,如来非常。(佛陀继续对大慧说:如果认为如来的常是无生的常,就像兔、马不会生角,如来不生,因为不生,所以是常,这同样不对。如果如来的常是无生的常,则如来的方便法门便是无有。知道了将如来的常看成是无生的常是错误的,就不能说,如来的常是无生的常)复次,大慧,更有余事,知如来常。(又,大慧,能从一些事知道如来是常的)所以者何?谓无间所得智常,故如来常。(是那些事呢?例如如来具有源源不竭的恒常不坏的大智大慧,所以说,如来是常)大慧,若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毕定住。(大慧,不论如来出世与否,佛法毕定常住。【注】佛法毕定常住,这是说,佛法一直就住在我们的自心之中,从来不曾丢失,不增不减,我们的觉悟修行过程只是发掘自身的宝藏并加利用而已)声闻、缘觉,诸佛如来无间住,不住虚空,亦非愚夫之所觉知。(声闻法、缘觉法、诸佛如来法无不一直住于自心之中,这不是愚痴凡夫所能觉知的)大慧,如来所得智,是般若所熏。大慧,如来非心意意识,彼诸阴界入处所熏。(大慧,如来所得智乃是自心般若的汇聚结晶,而不是心意意识,心意意识是受五阴、十八界、十二入所熏而生。【注】般若者,出世间之智慧、寂灭涅槃之智慧。菩萨为达涅槃彼岸,必修六种行,亦即修六波罗蜜。其中之般若波罗蜜被称为‘诸佛之母’,成为其他五波罗蜜之根据,而居于最重要之地位)大慧,一切三有,皆是不实妄想所生,如来不从不实虚妄想生。(佛告诉大慧,三界及三界中的一切都是不实妄想所生,唯独如来不是从虚幻不实的妄想生)大慧,以二法故,有常无常非不二。不二者寂静,一切法无二生相故。(大慧,因如来法是自觉所得法和本住法,不是因缘法、生住灭法,所以不能说,如来法在有常无常上是不二的。不二是寂静的意思,是一切法无生、不二相的意思)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非常非无常。”(因此,如来既不是无生的常,也不是有为法的无常)

  “大慧,乃至言说分别生,则有常、无常过。(大慧,依于言说生出分别,是有常无常之见生出的过错。【注】愚痴凡夫总是执著于有常无常的分别思维,所以才对如来作常无常分别。这是无始习气所致故。若思维不能离分别,则永远不能见如来)分别觉灭者,则离愚夫常无常见不寂静。(觉悟者,不作常无常分别妄想,灭了分别妄想,就离开了愚夫的常无常见的不寂静观)慧者,永离常无常,非常无常熏。”(要想生出智慧,就要永离常无常分别,不听常无常言论,不为外道邪见影响)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众具无义者,生常无常过,若无分别觉,永离常无常。

  (偈义:由于众生处在虚无的妄想之中,故生常、无常之见。若无分别意识,则永离常、无常二边,建立正智得寂静)

  从其所立宗,则有众杂义,等观自心量,言说不可得。”(从常、无常二边立宗,其宗自坏,且多种种杂义。平等不二观一切法皆是自心现量,言说的“常、无常,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等,皆不可得)

  第六十一分 佛说远离二种摄受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大慧菩萨再请佛开示)“世尊,惟愿世尊,更为我说阴界入生灭。(世尊!还请世尊再为我们解说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的生灭之事)彼无有我,谁生谁灭?(佛说人法无我,既然无有我,那么,是谁在生,是谁在灭呢)愚夫者依于生灭,不觉苦尽,不识涅槃。”(愚痴凡夫总是不离生灭之见,从生灭现象中见到自己的存在,这就不能觉悟离苦,不识涅槃之乐)

  佛言:“善哉!谛听,当为汝说。”(佛说:好啊!注意听着,现在我就为你说)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大慧对佛说:我恭敬受教了)

  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佛告诉大慧:如来藏是造善造恶及造不善不恶之根源,它能兴造九界,生出一切,现轮回转世。【注】①如来藏,在佛经中有时称自心,有时称真如、妙真如等。②九界,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天上、声闻、缘觉、菩萨)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这情形就像耍幻术的艺人能变现出一些奇幻之事,这变的过程不为人所觉察。在如来藏、藏识、七识这三缘的和合下,不知不觉中生出一切善与不善事和善与不善行)外道不觉,计著作者。(但愚夫外道不识如来藏,凭妄想,认为是所谓的胜妙、自在天、大梵天等作者生出和主宰一切)为无始虚伪恶习所薰,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无始以来形成的种种虚伪恶习,是不善的种子,就藏在心中,名为阿赖耶识,因它而生烦恼境界,它与七识相俱,如同海水与大风相俱,浪身从此涌起,如此烦恼常生不断。【注】恶习,即十分顽固的习气。习气者,惯性也、习惯也。孟子说,食色性也。这个性,指的就是习气,而非本性。七识,即末那识,又名心意、识心、意根等,名相为思量和记忆)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若能离开无常的事物,不生思量心,离开人法我执,使有垢自性转为无垢自性,终将达到毕竟清净的境界)

  “其诸余识,有生有灭。(在八种识中,除藏识,其余七识都是有生有灭,即生即灭)意、意识等,念念有七,因不实妄想,取诸境界,种种形处计著名相,不觉自心所现色相,不觉苦乐,不至解脱。(心意、意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七识,都是自己的心念。愚夫受妄想习气驱使,心念起处,摄取那些不实境界,对事物加以分别,计著其名和相,却不觉种种色相都是自心所现,在不知不觉中感受苦乐,流转生死,得不到解脱)名相诸缠,贪生生贪。(愚夫总是被种种名利和种种相缠缚着,生出种种贪心,贪又生贪,永无止境)若因若攀缘,彼诸受根灭,次第不生余自心妄想,不知苦乐,入灭受想正受第四禅。(若是断灭了攀缘心,则六根识灭,然后不生其余的自心妄想,进而不再感受到苦乐,从而进入灭受想得正受的第四禅境界)善真谛解脱,修行者作解脱想。”(什么是真正的解脱?真正的解脱,就是修行者以善知诸法空空、不生不灭真谛为解脱,离苦得乐)

  “不离不转,名如来藏识藏。(佛告诉大慧:如来藏中的藏识又名不离不转。【注】不离不转:不离去,不流转)七识流转不灭,所以者何?(为什么七识的流转是不灭的呢)彼因攀缘,诸识生故。(就是因为藏识不离不转,因为阿赖耶识的作用,才对六尘生起攀缘心,随着攀缘六尘从而生出虚妄的七识)非声闻、缘觉修行境界,不觉无我,自共相摄受,生阴界入。(以声闻、缘觉的修行境界,我所说的这些,他们是看不到的。他们觉知不到无我,计著种种摄受,于六根、六尘、六识等处生出种种妄想。【注】自共相摄受:即自相摄受和共相摄受。自相摄受,是对自我意识及对自我感受的计著。共相摄受,是对各种事物及各种见闻的计著)见如来藏、五法、自性、人法无我,则灭。(若见了如来藏,了解了相、名、妄想、如如、正智这五法,及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这三自性,知人无我和法无我,妄想则灭)地次第相续转进,余外道见不能倾动,是名住菩萨不动地。(随着菩萨修行的转进,境界将得到不断提高,当到了一切外道邪见不能动摇时,即名为住菩萨不动地)得十三昧道门乐,三昧觉所持,观察不思议佛法,自愿不受三昧门乐及实际,向自觉圣趣。(到了菩萨十地,当得三昧道的法乐,并以三昧所觉观察不思议佛法,自愿不去享受如幻三昧法乐,不把如幻之境当作实际,趋向自觉圣智境界)不共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所修行道,得十贤圣种性道,及身智意生,离三昧行。(这是与声闻、缘觉及诸外道不同的修行道路,也就是得十贤圣种性及得智慧意生身的修行道路。智慧意生身,此身可出肉身,离三昧,任游十方世界,作功德行。【注】修菩萨行得十住、行十行、生十回向者,皆名为贤;住十地,名圣种性)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欲求胜进者,当净如来藏及藏识名。”(因此,大慧,修习菩萨行的人,欲求胜进,当净如来藏,转变藏识,修得自性清净的如来藏心)

  “大慧,若无识藏名,如来藏者,则无生灭。(佛告诉大慧:若说无有藏识这个东西,那么如来藏就不会现诸法生灭)大慧,然诸凡圣,悉有生灭。(然而,凡愚圣贤都见有诸法生灭,这说明藏识并非无有)修行者自觉圣趣,现法乐住,不舍方便。(得自觉圣趣的修行者,现住三昧道法乐时,是不会舍弃度化众生的功德之行的。【注】不舍方便,即不灭藏识,不断佛种。不断佛种,才能成佛)大慧,此如来藏、识藏,一切声闻、缘觉,心想所见,虽自性净,客尘所覆故,犹见不净,非诸如来。(大慧,对于如来藏和藏识,一切声闻、缘觉心里都想见到,虽然他们觉得自性已经清净,但实际上其心仍有妄想和计著,所以仍为不净,与诸如不在一个境界。【注】客尘,指妄想心、计著心、见思等惑)大慧,如来者,现前境界,犹如掌中视阿摩勒果。”(大慧,诸佛如来见现前境界,就像看掌中的阿摩勒果。【注】阿摩勒果:又名庵摩罗果,一种印度果实,形似槟榔。现前境界:指大到无边三千大千世界,小至微细结构)

  “大慧,我于此义,以神力建立,令胜鬘夫人及利智满足诸菩萨等,宣扬演说如来藏及识藏名,七识俱生。(佛告诉大慧:佛陀曾以神力加被胜鬘夫人及其他具足上等智慧的菩萨,令他们宣讲如来藏及藏识的含义,演说如来藏、藏识、七识这三缘俱在一起,生出种种善与不善法。【注】胜鬘夫人:印度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女,逾阇国的王妃)声闻计著,见人法无我,故胜鬘夫人承佛威神,说如来境界,非声闻、缘觉及外道境界,如来藏、识藏,唯佛及余利智依义菩萨智慧境界。(由于声闻计著于佛说的人法无我言说句,却不能正确地加以领悟,不得实义,因此,胜鬘夫人承佛威神,对他们说,如来的境界不是声闻、缘觉及外道凭臆想测度的境界。如来藏、藏识,只有佛及上根利智依义而解的菩萨以智慧才能见到)是故,汝及余菩萨摩诃萨,于如来藏、识藏,当勤修学。莫但闻觉,作知足想。”(所以,你和诸位其他大菩萨在如来藏、藏识这问题上,应当勤加修学。莫要听过了、觉知了,便自满自足了)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甚深如来藏,而与七识俱,二种摄受生,智者则远离。(如来藏、藏识的含义是非常深的,是如来藏、藏识、七识这三缘相俱,生出自相共相二种摄受。智者则是远离这二种摄受的)

  如镜像现心,无始习所薰,如实观察者,诸事悉无事。(如同镜子显像,一切法都是心的显现。之所以会显现,乃是因无始习气所薰。如实进行观察,所生无生,一切事物皆是无有)

  如愚见指月,观指不观月,计著名字者,不见我真实。(如像愚夫那样见人指月,不以所指去观月,而当手指即是月,计著于言说的种种名词,则不能见到佛说的真实义)

  心为工伎儿,意如和伎者,五识为伴侣,妄想观伎众。”(如来藏这个心就像耍幻术的魔术师,意者如同魔术师的心愿,藏识如同魔术师的技巧,眼等五识好像观众,心意、意识就像观众的妄想。【注】这是形容如来藏能像魔术师般的变出一切事物,而藏识就像魔术师的技巧,没有这个技巧,魔术师就变不出幻境来。如来藏变出东西,眼等五根就来观看,由此生出五识。有了五识,随之就会生出心意、意识,就像观众为魔术师变出来的幻境所迷,生出种种妄想。而这一切,犹如梦幻,其中无有谁有生,谁有灭)

  第六十二分 佛说一切佛法都是说五法、自性、识和二种无我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大慧再请佛开示)“世尊,惟愿为说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分别相。(世尊!请再为我们解说,五法、三自性、八识和二种无我究竟是什么)我及余菩萨摩诃萨,于一切地次第相续,分别此法,入一切佛法。(使我和其他菩萨在各修行地中,都能善于分别之,而契合佛说的一切法)入一切佛法者,乃至如来自觉地。”(能依“五法、三自性、八识和二种无我”来理解和掌握一切佛法而修行,最终可达如来自觉境界)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佛对大慧说:你们仔细听着,认真思考,随时忆念)

  大慧白佛:“唯然受教。”(大慧对佛说:我恭敬受教了)

  佛告大慧:“五法、自性、识、二无我,分别趣相者,谓名、相、妄想、正智、如如。(佛告诉大慧:细分别三自性、八识和二种无我的趣味和含义,都不出“名、相、妄想、正智、如如”这五法。【注】三自性: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二种无我:人无我,法无我)若修行者修行,入如来自觉圣趣,离于断常、有无等见,现法乐正受住,现在前。(如果修行者修入如来自觉圣智境界,离断常、有无等二见,即能现证,通解五法,而得法乐,以此为正受而住其中。【注】佛说这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如果修行者修入如来自觉圣智境界,对于五法、三自性、八识和二种无我,自然就融会贯通了)大慧,不觉彼五法、自性、识、二无我,自心现外性,凡夫妄想,非诸贤圣。”(大慧,如不觉五法、自性、诸识、二无我等,唯是自心所现,是自心心量,而是像凡夫那样将其妄想为心外的东西,此非贤圣也)

  大慧白佛言:“世尊,云何愚夫妄想生,非诸贤圣?”(大慧不解,插话道:什么叫“凡夫妄想,非诸贤圣”)

  佛告大慧:“愚夫计著俗数名、相,随心流散。(佛告诉大慧:愚夫总是计度和执著于世间种种事物的名和相,见一种事物,便要给它设立一个名字,听到一个事物的名字,便要在心中形成一个形象。心为名、相所牵,随之而转,散乱不堪)流散已,种种相像貌,堕我、我所见,希望计著妙色。(如此这般,便堕于有我,生出事物形象相貌的种种差别都是我之所见的妄想,对妙色生起欢喜之心,希望得到持有之)计著已,无知覆障,故生染著。(如此这般,自心便为无知覆盖障碍,生出烦恼,被五阴污染)染著已,贪恚所生业积集。(如此这般,便会造诸贪嗔痴恶等业,越积越多)积集已,妄想自缠,如蚕作茧,堕生死海、诸趣旷野,如汲井轮。(如此这般,便被自己的妄想所缠,如蚕作茧自缚,使自己沉沦于生死海中,迷于欲望的无边旷野,身在六道中轮回,永无休止,不得解脱,如汲水井轮般旋转不停)以愚痴故,不能知如幻、野马、水月,自性离我、我所,起于一切不实妄想。(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佛告诉我们,因为愚夫愚痴,故而不能知道一切法犹如梦幻,如水中月;不知自己的妄想如同脱缰野马,不由自主的狂奔不止;不知一切法都是自性相,不知这些自性相是离于虚妄的“我”和我所摄受而起于自心的不实妄想。【注】所谓自性相是离于虚妄的“我”和我所摄受而起于自心的不实妄想,其意思是:自性相的生起是出于自心的不实妄想,而不是由虚妄的“我”和我的摄受所生出)离相、所相,及生住灭,从自心妄想生,非自在、时节、微尘、胜妙生。(应离开我相、人相、众生相、事物相,离开我所摄受,离开法的生、住、灭见。要知道,一切之有都是从自心的妄想中生出,而非外道所说的从自在天、胜妙天、时节、微尘等生出)愚痴凡夫,随名、相流。”(愚痴凡夫的心是随着名、相流转)

  “大慧,彼相者,眼识所照,名为色;耳、鼻、舌、身、意识所照,名为声、香、味、触、法,是名为相。”(那么,什么是相呢?佛解释道:大慧,相者是指眼识所对应的称之为色的事物;与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所对应的称之为声、香、味、触、法的这些事物也名之为相。【注】色、声、香、味、触、法,名为六尘,六尘和相二名无异,各有适合所用)

  “大慧,彼妄想者,施设众名,显示诸相,如此不异,象、马、车、步、男、女等名,是名妄想。”(那么,什么是名呢?佛解释道:大慧,名者,是指给事物,也就是各种相安个名称,以显示它们之间的不同。比如象、马、车、足、男、女等,即是所起名称。依相起名是心的妄想)

  “大慧,正智者,彼名、相不可得,犹如过客;诸识不生,不断不常;不堕一切外道、声闻、缘觉之地。”(那么,什么是正智呢?佛告诉大慧:正智者,是知名、相不可得,犹如过往旅客,不停不留;是知诸识虚妄,不生不灭,无断无常;是不落于一切外道、声闻、缘觉的境界)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以此正智,不立名、相,非不立名、相,舍离二见建立及诽谤,知名、相不生,是名如如。”(那么,什么是如如呢?佛告诉大慧:如如者,是以此正智,不取名、相,亦不舍名、相,于一切法不作分别取舍,离于种种二边之见,舍弃一切建立在二见之上的言论及对佛法的诽谤,知一切名、相不生,而不起妄想。这即是如如之义)

  “大慧,菩萨摩诃萨,住如如者,得无所有境界故,得菩萨欢喜地。(佛告诉大慧,当菩萨得正智,住如如地,因为亲证了无所有境界,解脱了烦恼,故而心中充满欢喜,此名菩萨欢喜地,即菩萨十地之初地)得菩萨欢喜地已,永离一切外道恶趣,正住出世间趣,法相成熟,分别幻等一切法,自觉法趣相,离诸妄想,见性异相。(到达欢喜地的菩萨,便永远离开了一切外道的邪见及恶趣,正住于出世间境界。此地菩萨智慧成熟,知一切法如幻而不加分别,以自觉所得法观察一切相,而能离于种种妄想见事物间的差异。【注】什么是离诸妄想见事物间差异?即是对事物间的差异观见的明明白白,但不作此相如何、彼相如何等分别)次第乃至法云地,于其中间,三昧力自在,神通开敷。(菩萨应立于此地,精进修行,不断向上提升,直至到达法云地,即菩萨第十地。在法云地中,菩萨已具深三昧力,自在神通便水到渠成而开通)得如来地已,种种变化,圆照示现,成熟众生如水中月,善究竟满足十无尽句,为种种意解众生分别说法。(当菩萨到达如来地,将具种种神通变化,示现光明圆照。他们以神力住世,成就众生智慧,度众生无数。虽度众生无数,却不作有度之想,知其度与所度悉皆无度,度与所度犹如梦中事、水中月。虽然如此,但毕竟满足十无尽句,为种种心愿不同、理解能力不同的众生分别作了说法。其慈悲善行,毕竟获得功德无量)法身离意所作,是名菩萨入如如所得。”(觉了法身是离心意意识及所作,这叫做菩萨入如如地所得到的。【注】什么是法身离心意意识及所作?譬如画工能作画,但画非画工,画工是离开所作之画及作画心意的。无论有意无意,有作无作,有画无画,他都是画工)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世尊为三种自性入于五法?为各有自相宗?”(大慧菩萨再请佛开示:世尊!是这样的吗,三种自性等都统摄在五法中?它们有各自的相吗?)

  佛告大慧:“三种自性及八识、二种无我,悉入五法。(佛回答大慧:是的,三种自性及八识、二种无我,全都统摄在五法中)大慧,彼名及相,是妄想自性。(大慧,五法中的名和相属于妄想自性。因为名和相都是从自心妄想生)大慧,若依彼妄想,生心心法,名俱时生,如日光俱,种种相各别,分别持,是名缘起自性。(大慧,若依于妄想,便会生起心心法,心心法生,名、相便因此俱时生,其情形如同日光将种种相俱时显现,种种相各各有别,分别持有。此名缘起自性。【注】①心心法者,种种心也,前后心也。心之所想、心之所计、六根诸识,皆是心心法。心心,是相继而生的意思,也是不断生起的意思。②依什么而生起,称作缘起。依妄想,便会生出种种名子和种种相。依其缘起,计著虚妄的名子和种种相,又会生起更多妄想。如此循环,便会妄想不断,永不停止,越来越多)大慧,正智、如如者,不可坏故,名成自性。(大慧,正智和如如没有生灭相,不可坏灭,因为不坏,故称为成自性)复次,大慧,自心现妄想,八种分别,谓识藏、意、意识及五识身相者。不实相妄想故,我、我所二摄受灭,二无我生。(佛再告诉大慧,自心所现妄想有八种,分别是藏识、末那识、意识以及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因为它们都是妄想相,所以没有自身实性,当得知了人无我、法无我,对我和我所的二种执著便都灭去了)是故,大慧,此五法者,声闻、缘觉、菩萨、如来自觉圣智,诸地相续次第,一切佛法悉入其中。”(所以,大慧,声闻法、缘觉法、菩萨法、如来自觉圣智等,诸地境界虽有次第,但一切佛法都是在说此五法)

  “复次,大慧,五法者,相、名、妄想、如如、正智。(佛再重申一遍:五法者,即是相、名、妄想、如如、正智)大慧,相者,若处所、形相、色像等现,是名为相。(佛以“色”为例,对大慧说:相者,是指事物所在位置,以及事物的形状、颜色、相貌等在自心的显现)若彼有如是相,名为瓶等,即此非余,是说为名。(有了这个“相”,然后就会想到给它一个称呼,比如瓶子,以此区别此是此,而不是其它。于是,就有了名字、名称)施设众名,显示诸相,瓶等,心心法,是名妄想。(给众事物起名字,以及提到名字,便在心中显示出对应该事物的相,比如说到酒瓶,心中便现出酒瓶的样子,这都是心心法,名为妄想)彼名、彼相毕竟不可得,始终无觉,于诸法无展转,离不实妄想,是名如如。(当了知那些名子、那些相毕竟不可得,始终不加分别,不为名、相所迷惑,不为诸法牵着转动,离于不实妄想,便是如如)真实决定,究竟自性不可得。彼是如相,我及诸佛随顺入处,普为众生如实演说,施设显示于彼,随入正觉,不断不常,妄想不起,随顺自觉圣趣,一切外道、声闻、缘觉所不得相,是名正智。”(真实者,可得。不真实者,不可得。这就决定了一切自性法,毕竟不可得。如如也是自性法,因此也是不可能真实得到的。我和诸佛,以所如如地,随顺所至,普为众生如实演说诸法实相,显示真谛,引导众生入于正觉而不断失,不起妄想,令众生通过自心觉悟得法,随顺得到法乐。此如如相,非一切外道、声闻、缘觉所能得到。这就是正智)

  “大慧,是名五法、三种自性、八识、二种无我,一切佛法悉入其中。(佛告诉大慧,以上这些就是我说的五法、三种自性、八识和二种无我。一切佛法都在其中)是故,大慧,当自方便学,亦教他人,勿随于他。”(所以,大慧,应当好好学习五法、三种自性、八识和二种无我,并以此教化他人,切勿依随外道邪说)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五法三自性,及与八种识,二种无有我,悉摄摩诃衍。(偈义:五法、三种自性、八识和二种无我,统摄了一切佛法,因此应当好好学习之。【注】摩诃衍:大乘法)

  名相虚妄想,自性二种相,正智及如如,是则为成相。”(名、相虚妄,出于妄想,是二种自性相。正智及如如,是为成自性,一切圣者所成就)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第四卷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六十三分 佛说如何理解说如来如恒河沙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所说句,过去诸佛如恒河沙,未来、现在亦复如是。(大慧又问佛:世尊曾说过“过去诸佛如恒河沙,未来的佛、现在的佛也是这样,如恒河沙”)云何,世尊,为如说而受?为更有余义?惟愿如来哀愍解说。”(世尊,我应当如何理解你说的话:你是在说诸佛之数多如恒河沙?或者你说的话别有它义?请如来为我们解说明白)

  佛告大慧:“莫如说受。三世诸佛量,非如恒河沙。(佛对大慧说,莫要作这样的理解:我在说诸佛之数多如恒河沙。说三世诸佛数量多如恒河沙是不对的)所以者何?过世间望,非譬所譬。(为什么呢?诸佛数量之多超过世人的想象,非是能用恒河沙数来比喻)以凡愚计常,外道妄想,长养恶见,生死无穷。欲令厌离生死趣轮,精勤胜进,故为彼说言:诸佛易见!非如优昙钵华,难得见故,息方便求。(以愚痴凡夫执着的世间常规思维,以外道的妄想,只会增长恶见,导致生死无穷。为令众生厌恶和离开生死轮回,引导众生修行佛法精勤胜进,便对他们说诸佛易见,而不是像优昙钵花那样难得一见,这样,众生就不会因畏难而放弃追求成佛,放弃修行。【注】优昙钵花:传说此花一般不开,若转轮王出世,此花则现)有时复观诸受化者,作是说言:佛难值遇,如优昙钵华!优昙钵华,无已见,今见,当见。(有时为鼓励受教化之人珍视佛在世的机遇,便对他们说,佛很难遇到,就像优昙钵花那样难得一见,今天见到了,就不要错过)如来者,世间悉见。不以建立自通故,说言如来出世如优昙钵华。(其实,世间人都能见到如来。只是因为他们不加自觉,不去努力修学佛法,以建立对诸法的通达,才对他们说如来出世如优昙钵华)大慧,自建立自通者,过世间望,彼诸凡愚,所不能信。(大慧,若自心能建立了对诸法通达,就能超出世间的想象而见到如来。这是那些凡夫愚痴之人怎么也不能相信的)自觉圣智境界,无以为譬。(没有什么比喻能够说明如来的自觉圣智境界)真实如来,过心意意识所见之相,不可为譬。”(如来是超心意意识的,如来相非是心意意识所能见,真实如来不可用任何语言来形容,只有建立了自通才能知悉。【注】真实如来,指如来法身。如来法身是无色、无形象,非肉眼可见。那么,为什么说世间人都能见到如来呢?这当然不是说世间人能以肉眼见到真实如来,而是说,若世人能刻苦修学佛法,建立自通,见诸相非相,知法所生,即见如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可名为见到如来,见到如来,即是见到了佛性,佛性即是自心觉性、清净自性。诸相非相,是一切相皆是虚妄、非有的意思。知法所生,即觉了一切法不生,知一切相为自心现。见者,是以智慧而见,或者说是以法眼而见)

  “大慧,然我说譬,佛如恒沙,无有过咎。(佛告诉大慧,用恒河沙数譬喻诸佛,是十分贴切的,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大慧,譬如恒沙,一切鱼鳖、输收魔罗、师子象马、人兽践踏。沙不念言‘彼恼乱我’而生妄想,自性清净,无诸垢污。(大慧,比如恒河沙被鱼、鳖扰动,受人、兽践踏,沙不会动念,说“真烦啊,他们打扰我”,不会因此生出摆脱烦恼的妄想。如恒河沙,诸佛自性清净,没有任何污垢——烦恼和妄想。【注】输收魔罗:梵语,一种杀子鱼)如来应供等正觉,自觉圣智恒河,大力神通自在等沙,一切外道、诸人兽等,一切恼乱,如来不念而生妄想。(诸佛如来是正觉者,其自觉圣智流淌犹如恒河,其大力神通自在等齐恒河沙数。如来对一切外道、世人、兽类等的种种烦忧,就像恒河沙一样的不动念,更不会因此生出妄想)如来寂然,无有念想。如来本愿,以三昧乐,安众生故,无有恼乱,犹如恒沙等无有异,又断贪恚故。(诸佛如来心地如恒河沙一样的寂静,不动念,不生妄想。如来的本愿,是以三昧乐来安众生,使众生不再有烦扰,就像恒河沙那样的平静,又因此断除了断贪恚)譬如恒沙是地自性,劫尽烧时,烧一切地,而彼地大不舍自性,与火大俱生故。(又譬如,恒河沙其性为地。到劫尽时,一切大地都被大火燃烧,火灭后,地大不失,这是因为地大与火大是同时俱生的)其余愚夫,作地烧想,而地不烧,以火因故。(而愚夫不知原故,他们作这样的想,是火在地上燃烧,而不是地在燃烧,所以火灭后,地大不失)如是,大慧,如来法身,如恒沙不坏。(大慧,告诉你,如来法身如同恒河沙一样的永远不坏)大慧,譬如恒沙,无有限量,如来光明亦复如是,无有限量,为成熟众生故,普照一切诸佛大众。(大慧,再譬如,恒河的沙粒数量无限,如来发出的光明也是如此,无有限量。为成熟众生智慧,如来以慧光平等普照一切佛土之大众)大慧,譬如恒沙,别求异沙,永不可得。如是,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无生死生灭,有因缘断故。(大慧,再譬如,恒河沙性质纯净,要想在里面找求杂沙,永远也办不到。同恒河沙一样,诸佛如来都是正觉者,都是断了三有因缘,了了生死,不生不灭)大慧,譬如恒河沙,增减不可得知。如是,大慧,如来智慧成熟众生,不增不减,非身法故。(大慧,再譬如,恒河的沙粒多得不可计数,增减数因此无法计算。同恒河沙一样,如来以智慧度脱的众生也是多得不可计数,如来法身也是不因度脱无数众生而有所增减,这是因为如来法身非身,无形无相,不可测度)身法者,有坏。如来法身,非是身法。如压恒沙,油不可得,如是一切极苦众生,逼迫如来,乃至众生未得涅槃,不舍法界,自三昧愿乐,以大悲故。(身者是有为法,会坏。如来法身非身,不是有为法,因此不会坏。就像沙压榨不出油来,所有的极苦众生都在逼迫如来,但如来决不起烦恼。如来欲使众生皆得涅槃,有一众生未得,也绝不舍弃。这是出于大悲心,出于如来本愿,如来自愿于三昧中行此本愿而乐度一切众生)大慧,譬如恒沙,随水而流,非无水也。如是,大慧,如来所说一切诸法随涅槃流。(大慧,再譬如,恒河沙是随水而流,无水不流。如恒河沙一样,如来所说一切法是随涅槃流出)是故说言如恒河沙。(因这些原故,所以言说如来如恒河流沙)如来不随诸去流转,去是坏义故。(如来者,如如不动,不随诸法变迁流转而流转。去是散坏的意思,如来不坏,不来不去)大慧,生死本际不可知,不知故,云何说去?大慧,去者,断义,而愚夫不知。”(大慧,“生死本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是不可知的。既然不知本际,又怎么能说“去”呢?大慧,“去”是断灭的意思,但愚夫不知了却生死的真正含义。【注】印度古代有本际外道,他们主张在久远的过去之初有本际,从此时开始而有万物生。本际,即最初之边际)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众生生死本际,不可知者,云何解脱可知?”(大慧插话问道:如果说众生生死本际不可知,那么为什么又说解脱是可知的呢?)

  佛告大慧:“无始虚伪过恶妄想习气因灭,自心现,知外义,妄想身转,解脱,不灭。(佛回答大慧:从无始以来形成的虚伪恶劣的妄想习气,是造成虚妄生死的原因。一切生死都是自心所现,要知道自心所现的虚妄性。当断灭了妄想,将妄想转为正智,便了却了生死,得到解脱。说是了却,然实无了却,本来就不生不灭,无有生死可了,实无有灭,无有可灭)是故,无边非都无所有,为彼妄想,作无边等异名。(所以说,认为空无边、识无边、解脱无边等等无边并非都是无所有,乃是妄想,种种无边之名都是由妄想生出)观察内外,离于妄想,无异众生、智及尔焰,一切诸法悉皆寂静。(若以正智观察内外一切诸法,离开妄想,知一切众生、智与知识境界悉皆平等,无有差别,则一切法都归寂静。【注】尔焰:知识境界、所知境界)不识自心现妄想,故妄想生。若识,则灭。”(由于不识一切诸法都是自心现,所以才会有妄想生起。若是认识到了,则妄想便会寂灭)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观察诸导师,犹如恒河沙,不坏亦不去,亦复不究竟,是则为平等,观察诸如来。(观察三世诸佛,犹如恒河沙,其性皆都是不坏,亦都是不来不去,究竟没有差别。此为平等来观诸如来)

  犹如恒沙等,悉离一切过,随流而性常,是则佛正觉。”(说诸佛如来犹如恒河沙,是比喻所有诸佛如来皆离一切烦恼和妄想,所说一切法都是随涅槃流出,如来正智皆为常住,这是因为诸佛如来皆是成就正觉者)

  第六十四分 佛说刹那坏义及三种波罗蜜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惟愿为说一切诸法刹那坏相。世尊,云何一切法刹那?”(大慧菩萨继续恳请佛说法:世尊!请为我们说一说一切诸法刹那坏的情况。为什么一切法都是刹那坏?【注】以为一切法刹那,这是对佛所说之法的误解。无有刹那不刹那,也不是一切性刹那。刹那的含义及刹那所指,佛在下面将作出开示)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佛告诉大慧:好好听着,用心思考和忆念,现在我就为你说)

  佛告大慧:“一切法者,谓善、不善、无记,有为、无为,世间、出世间,有罪、无罪,有漏、无漏,受、不受。(佛告诉大慧:所谓一切法,是指包括了所有的善法、不善法、非善非不善的无记法、有为法、无为法、世间法、出世间法,以及有罪、无罪,有漏、无漏,受、不受等等法。【注】有为法: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法,包括五阴、十八界、十二入。无为法:指离因缘造作之法,包括如如、正智、涅槃寂灭等。漏:烦恼之异名。有漏,即是有烦恼有执著。无漏,即是清净无烦恼、无妄想。受:受法、受生、乐受、苦受等等)大慧,略说心意意识及习气,是五受阴因。(佛对大慧说,我先对你简略地说一说心意、意识和习气之事。心意、意识和习气是生起五阴的原因。【注】五受阴,即五阴,即色,受,想,行,识。这五阴出自我们的自心,障碍我们的知见,覆蔽我们的慧性,就像阴云遮住了日月光辉,故称为五阴。五阴,又名五蕴,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取所受所想所作,其实都是我们自心的感受,所以五阴又称五受阴)是心意意识习气,长养凡愚善不善妄想。(是心意、意识及习气,长期滋养着愚痴凡夫的种种妄想,增长我们的烦恼和痛苦)大慧,修三昧乐,三昧正受,现法乐住,名为贤圣,善无漏。”(佛对大慧说,修习三昧可得正受之乐,心现法乐而安住其中,即可称为圣贤。圣贤者,心地至善无争,清净无烦恼)

  “大慧,善不善者,谓八识。(佛对大慧说:我再说说八识。分别事物的善或不善,便生出八识。【注】比如,分别这人面美,那人面丑,变生出眼识。又比如,分别这人好,那人坏,便生出意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识藏,心意、意识及五识身,非外道所说。(什么是八识,即藏识、心意、意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八识是佛说的,不是外道说的。【注】心意,即末那识)大慧,五识身者,心意、意识俱,善不善相,展转变坏,相续流注。不坏身生,亦生亦灭。不觉自心现,次第灭,余识生,形相差别摄受,意识、五识俱相应生,刹那时不住,名为刹那。(大慧,眼识等五识与心意、意识都是对法的善不善的分别。此七识生出后就会转向变坏,随生随灭,灭了又生,生灭相续,就像水一样的流注。看似不坏的身识,亦是生生灭灭。七识是自心所现,但却不为自心觉察。前识刚灭,后识便生,若是见到事物形相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差别,则意识和五识都会同时生起。这七识的生起灭去、生起灭去,是刹那间的事,一刻也不停止,把这种现象称为刹那生、刹那坏)大慧,刹那者,名识藏,如来藏意俱生识习气刹那。无漏习气非刹那,非凡愚所觉。(大慧,刹那生、刹那坏者,是指阿赖耶识即如来藏与心意合在一切生出诸识的习气,这是有漏习气,有漏习气的作用是刹那的。但无漏习气的作为不是刹那的,这非愚痴凡夫所能觉知。【注】‘漏’是烦恼、妄想的异名,有漏就是有烦恼、有妄想,远离烦恼和妄想,自心清净,称为无漏)计著刹那论,故不觉一切法刹那、非刹那,以断见、坏无为法。(愚痴凡夫计著讲刹那的言论,因此不知道一切法不生,无有刹那和非刹那,他们以断灭、坏灭为无为法,认为无为就是法的断灭、坏灭)大慧,七识不流转,不受苦乐,非涅槃因。(大慧,修到七识不流转,便不受苦乐,但这还不是成就涅槃的因。【注】不流转:不再有七识的生起和转变)大慧,如来藏者,受苦乐,与因俱,若生若灭。四住地、无明住地所醉,凡愚不觉,刹那见,妄想熏心。”(告诉你,大慧,受苦受乐者是如来藏,受苦受乐之因也全在如来藏中,七识的或生或灭都是如来藏所现。可谓作也是它,受也是它。愚痴凡夫不知真相,迷醉在四住地及无明住地中,生刹那见,心为妄想所熏,不能入涅槃。【注】①四住地:简称四住,即三界内的四类见思惑。一为见一切住地,即三界之一切见惑,即计著所见所受所知生出的惑乱;二为欲爱住地,即欲界的一切思惑,即贪着五欲生出的惑乱;三为色爱住地,是色界的一切思惑,即爱著色界种种妙种种乐生出的惑乱;四为有爱住地,是无色界的一切思惑,即爱著无色界的四空定境界生出的惑乱。惑者,迷惑、疑惑、恼乱、烦乱、昏昧、妄想之状态,总称烦恼。②无明住地:是声闻、缘觉的住地,为我法二执中之法执。声闻、缘觉已除我执,但未能尽除法执。四住地与无明住地合称为五住地)

  “复次,大慧,如金、金刚、佛舍利,得奇特性,终不损坏。(佛再告诉大慧,比如黄金、金刚石、佛舍利因为得到了奇特性,也是永久不坏的。【注】佛舍利:佛灭度火化后留下的遗骨、遗物)大慧,若得无间,有刹那者,圣应非圣。(大慧说,若得无间道者,还存有刹那见,虽自称圣贤,但还不能算是圣贤。【注】无间道:在得解脱之前,先要断除修道之惑,破除证道障碍,断除了修道之惑,便称为得无间道)而圣未曾不圣,如金、金刚,虽经劫数,称量不减。(能称为圣贤者,一定不会存有任何执著,其圣贤之性就像黄金、金刚石那样,虽历经万劫而重量不减)云何凡愚,不善于我隐覆之说,于内外一切法,作刹那想?”(为何愚痴凡夫不理解我为什么要说刹那坏相,而随我言说,对内外一切法都作刹那想呢。【注】内外一切法,此处指一切有为法和无为法,刹那者,是有为法,无为法非刹那。像三昧正受、黄金、金刚石、佛舍利、光音天的宫殿则属于有为法和无为法之间,也是非刹那的)

  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六波罗蜜满足,得成正觉。’何等为六?”(大慧又问:世尊,你说,当修行满足了六波罗蜜,便能成就正觉。什么是六波罗蜜呢?【注】波罗蜜:梵语,意思为自生死迷界之此岸而至涅槃解脱之彼岸。六波罗蜜,即六度,依次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菩萨修此六法,为自利利他、自度度他之行,可到涅槃之彼岸,故称六波罗蜜)

  佛告大慧:“波罗蜜有三种分别,谓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佛告诉大慧:同是修波罗蜜,因为初发心的不同,便有三种差别,分别是世间波罗蜜,出世间波罗蜜,出世间上上波罗蜜)

  “大慧,世间波罗蜜者,我、我所摄受计著,摄受二边,为种种受生处,乐色、声、香、味、触故,满足檀波罗蜜,戒、忍、精进、禅定、智慧亦如是。凡夫神通,及生梵天。”(大慧,修世间波罗蜜者,执著有我和我的所受、所在、所有,取二边见,在所受生的三界中乐于色、声、香、味、触的感受,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自身的胜福之报,行的是布施波罗蜜,至于修习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也是为了获得此报。修世间波罗蜜,能得凡夫神通,顶多生到大梵天。【注】檀波罗蜜:即布施波罗蜜。大梵天:色界之初禅天之第三天)

  “大慧,出世间波罗蜜者,声闻、缘觉,堕摄受涅槃故,行六波罗蜜,乐自己涅槃乐。”(大慧,修出世间波罗蜜的,是声闻、缘觉一类,修行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涅槃而行六波罗蜜,他们只是追求自己的涅槃之乐,不为安乐众生,不求成佛)

  “出世间上上波罗蜜者,觉自心现妄想量,摄受及自心二故,不生妄想,于诸趣摄受非分,自心色相不计著。(修出世间上上波罗蜜者,以智慧观察诸法实相,觉内外一切法都是自心现妄想心量,取与不取,受与不受,全由自心,故而不生妄想,自心清净,对于在三界中的所摄所受,不加分别,对自心所现的色相从不计著)为安乐一切众生故,生檀波罗蜜,起上上方便。(他们行布施波罗蜜的目的,是为了安乐一切众生。他们为众生布施佛法,作上上方便行)即于彼缘妄想不生戒,是尸波罗蜜。(他们随缘布施、随缘方便时,令自己不生妄想,是为持戒波罗蜜。【注】尸波罗蜜,即持戒波罗蜜)即彼妄想不生忍,知摄所摄,是羼提波罗蜜。(他们安住于妄想不生之忍地,对一切法都不生妄想,能忍受一切困辱而作度人利他之行,知其所受困辱和困辱之境,皆是虚妄,是为忍辱波罗蜜。【注】羼提波罗蜜:即忍辱波罗蜜)初中后夜,精勤方便,随顺修行方便,妄想不生,是毗梨耶波罗蜜。(他们日夜修学,勇猛精进,坚持不懈,为度化各类众生而随顺修行各种方便法门,并且不于修中生妄想,是为精进波罗蜜。【注】毗梨耶波罗蜜:即精进波罗蜜)妄想悉灭,不堕声闻涅槃摄受,是禅波罗蜜。(虽然他们的一切妄想全都寂灭了,但却不像声闻、缘觉二乘入于涅槃而取涅槃之乐,菩萨在三昧定中做着无尽的度人利他之事,是为禅波罗蜜)自心妄想非性,智慧观察不堕二边,先身转胜而不可坏,得自觉圣趣,是般若波罗蜜。”(他们了知自心妄想的虚妄性,对一切法如实观察而不生有无、非有非无、异不异、俱不俱生、常无常等分别,不堕二见,将先前之身转化为坚固不坏的胜妙清净之体,得自觉圣趣,是为般若波罗蜜。【注】般若波罗蜜:即智慧波罗蜜)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的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空无常刹那,愚夫妄想作,如河灯种子,而作刹那想。(偈义:对于空、无常、刹那等言说句,愚痴凡夫总是作种种妄想。如来常以“如河流水”、“如种子发芽”、“如灯生焰”、“如风兴起”、“如云涌现”等句来比喻诸识的生起,说识生起后刹那间便转坏,但愚夫不知其中之义,而对内外一切法都作刹那想)

  刹那息烦乱,寂静离所作,一切法不生,我说刹那义。(佛说识的刹那相,目的是使众生认识到诸法的虚幻不实,是为了熄灭众生烦恼,令众生离有所作想,心得寂静。佛说刹那相的隐含之义是一切法无生)

  物生则有灭,不为愚者说,无间相续性,妄想之所熏。(我不对愚人说事物有生必有灭,我只说识的刹那生灭相续流注相,只说一切相的生出都是妄想熏习所至。【注】佛不对愚人说事物有生必有灭,只说事物不生不灭,两者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事物有生必有灭是世间的观念,是建立在有生有灭之见上的观念)

  无明为其因,心则从彼生,乃至色未生,中间有何分?(不明佛之说法的用意,是因有分别心的原因。佛说刹那生、刹那转坏,于是愚夫便计著一切法刹那生、刹那转坏。那么对眼识已灭未生这中间过程,又作如何区分比较呢?)

  相续次第灭,余心随彼生,不住于色时,何所缘而生?(诸识的相续相是,分别心刚刚灭去便又生起。如果心不住于六尘,分别心又从何生起呢?)

  以从彼生故,不如实因生,云何无所成,而知刹那坏?(七识是因心住六尘而生出的,然六尘不实在,所以所生诸识亦不实在。不实在者是无生无成,对无生无成者,又怎么能说刹那坏呢?所以说,刹那坏相,只不过是一种言说而已)

  修行者正受,金刚佛舍利,光音天宫殿,世间不坏事。(佛告诉大慧,并非是一切法都会转坏,比如修行者得三昧正受、金刚石、佛舍利、光音天的宫殿都是世间不坏事)

  住于正法得,如来智具足,比丘得平等,云何见刹那?(从正法所得,例如如来具足的圆满智慧、出家人所得的平等观,又怎么能说是刹那坏呢?)

  乾闼婆幻等,色无有刹那,于不实色等,视之若真实。”(一切色法犹如幻化的乾闼婆城,没有什么刹那不刹那。而愚夫将虚幻不实的事物视为真实而有。【注】色法:总称物质之存在。需要注意的是,佛说色无有刹那,并非是说色不转坏,色是常。是依第一义而言,说色无有刹那)

  第六十五分 佛说十事缘由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世尊记阿罗汉,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与诸菩萨,等无差别?(大慧菩萨再请佛开示,提出了十个问题。一问:为什么世尊授记阿罗汉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与诸菩萨平等无差别?【注】阿罗汉:为声闻乘的最高果位,修到此果位者,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一切众生法不涅槃,谁至佛道?(二问:佛说菩萨不入涅槃。如果一切众生都做菩萨,那么谁来成就佛道呢?【注】佛道:即成佛之道)从初得佛至般涅槃,于其中间不说一字,亦无所答?(三问:佛说,从初成佛道至入涅槃,在这中间不曾说过一字,也没有做作任何回答。这是为什么?【注】此问题是重复之问,佛在前面已作过解说——见第三十八分)如来常定故,亦无虑,亦无察?(四问:如来常在三昧定中,是不是无有思考,也不作任何观察?)化佛,化作佛事?(五问:化佛,是不是化身作佛事。【注】化佛:又名应化佛、变化佛,即由法佛所化的用眼可见的佛,是原无而忽然化现之佛形)何故说识刹那展转坏相?(六问:为何要说识的刹那展转坏相?)金刚力士常随侍卫?(七问:佛身为何有金刚力士侍卫在左右?)不施设本际?(八问:佛为何不说生死的本际?)现魔魔业?(九问:佛为何会现魔障?【注】据记载,世尊在菩提树下初成道时,见魔王波旬前来威吓,向他发射毒箭,发动魔军来攻,驱使毒蛇猛兽来害,降下雪雹雷霆,并派三个美貌女儿竭尽诱惑,采用种种办法阻止他成佛。世尊将之一一击败,成就了正果)恶业果报,旃遮摩纳、孙陀利女,空钵而出,恶业障现,云何如来得一切种智,而不离诸过?(十问:佛在世间曾受过很多磨难,问,为什么佛已证入如来地,得一切种智,还不能脱离这些过患,受到恶业果报呢?【注】据记载,佛在此世间成道后曾遭遇过九难。一、受女孙陀利诽谤,五百阿罗汉亦被谤。二、旃遮婆罗门女腹揣木盂,装扮怀孕,招摇过市,诽谤说肚中是佛的孩子。三、提婆达多推山压佛,伤足大指。四、逆木剌脚。五、毗琉璃王兴兵杀诸释子,佛头大痛。六、佛及五百罗汉于毗兰邑时受‘食马麦九十日’之苦。七、佛于阿罗婆伽林中,冬至前后八夜,冻寒不堪,曾索三衣御寒。八、六年苦行。九、入婆罗门聚落,乞食不得,空钵而回)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佛告诉大慧:好好听着,用心思考和忆念,现在我就为你说)

  大慧白佛:“善哉!世尊,唯然受教。”(大慧说:好的!世尊!我恭敬受教了)

  佛告大慧:“为无余涅槃故,说诱进行菩萨行者故。此及余世界修菩萨行者,乐声闻乘涅槃,为令离声闻乘,进向大乘,化佛授声闻记,非是法佛。(佛告诉大慧:为诱导我们所在世界和其它世界的声闻人及修菩萨行却乐于得声闻乘涅槃的人离开小乘,进向大乘,是故化佛授记声闻,说声闻乘人只要回心转向大乘,是可以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但这不是法佛授记的,而是化佛授记的)大慧,因是故,记诸声闻与菩萨不异。”(佛说,这就是我授记声闻与诸菩萨平等无差别的原因)

  【注】①小乘,指声闻乘和缘觉乘。②法佛,即法身佛,即佛之本体、本心也。法佛是无形无相的,不可眼见,如如不动,不作不说,说法者,是法佛所化之佛。因此,世尊说,是化佛授记,不是法佛授记。但化佛说法是依于法佛,就像灯光照明依于灯体。③大乘,即佛乘,即菩萨乘,为使开一切智,成就佛果的教法。

  “大慧,不异者,声闻、缘觉、诸佛如来,烦恼障断,解脱一味,非智障断。(佛对大慧说,我授记阿罗汉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与诸菩萨平等不异,这不异,是说得声闻圣果或缘觉圣果者以及诸佛如来都断了烦恼障,在得到解脱这一点上都是平等无差别的。声闻、缘觉虽断了烦恼障,但智障还未断。【注】智障,即所知障,又称智碍,指执着于我所摄受、所证之法、所成之事、所受之乐、所得之果,障覆所知境界,障碍菩提的法执)大慧,智障者,见法无我,殊胜清净。(大慧,断了智障,便见法无我,这才算是彻底的清净)烦恼障者,先习见人无我,断七识灭,法障解脱,识藏习灭,究竟清净。(声闻、缘觉先断烦恼障,见人无我,若是再断灭七识,转变妄想习气,得法无我正智,解脱了法障,这才是毕竟清净。【注】法障,即智障)因本住法故,前后非性。无尽本愿故,如来无虑无察而演说法。正智所化故,念不忘故,无虑无察。(因佛法本就住于自心之中,所以无论如来出不出世,佛法都不会失去。出于救度众生的无尽本愿,如来为众生演说佛法,但这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观察,这是因为佛法本住,一切皆在心中,从来都不曾忘失。如来说法,全由正智自然流出,当然无虑无察。【注】这也就回答了谁来成就佛道的问题,佛道本就住在众生自心之中,无需成就)四住地、无明住地习气断故,二烦恼断,离二种死,觉人法无我,及二障断。”(佛告诉大慧,修行大乘者,因为断除了如来藏中的四住地、无明住地习气,故而得断二烦恼,离二种死,得以确立二无我观,得以断尽烦恼障和智障。【注】①四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及见一切住地。住地者,住在其中,生出相应妄想和烦恼。②无明住地:无明住地:是声闻、缘觉的住地,为我法二执中之法执。③二烦恼:即随眠烦恼和现行烦恼。随眠烦恼,是潜伏如来藏中的根本烦恼习气,根本烦恼即贪、嗔、痴、慢、疑、恶见等六种大烦恼。现行烦恼,是六根对六境现起的烦恼,即见思二惑。④二种死:即命尽死和外缘死。命尽死,是指生命走到尽头,自然死亡,或是福报已尽,重新受生而亡。外缘死,是指非自然死亡,包括自杀、他杀、互杀、遭遇横祸而死等)

  “大慧,心意、意识、眼识等七,刹那习气因,善无漏品离,不复轮转。(佛告诉大慧,心意、意识、眼识等七识的刹那生是妄想习气造成的,应通过修习无漏法而离开有漏法,不再在三界中生死轮回。【注】这也就回答了,为何佛要说七识刹那展转坏相。佛说七识刹那展转坏相是使众生脱离生死轮回之苦。无漏法:即大乘佛法,即远离烦恼垢染的清净法。有漏法:即生出世间种种烦恼和邪见,能招三界生死苦果的一切不善法。心意:即末那识)大慧,如来藏者,轮转、涅槃苦乐因。空乱意慧。愚痴凡夫所不能觉。”(佛对大慧说,如来藏既是入六道轮回受苦的因,亦是涅槃离苦得乐之因。但小乘涅槃著空,这就乱了自己的心意和智慧。这些都不为愚痴凡夫所能觉知。【注】这也就回答了,佛为何不说生死本际。生生死死皆在如来藏,生由如来藏现,死亦由如来藏现,一切所现皆虚幻,这就是生死的本因,实无有开始和结束)

  “大慧,金刚力士所随护者,是化佛耳,非真如来!(佛告诉大慧,金刚力士随身护卫的是化佛,化佛不是真如来)大慧,真如来者,离一切根量。一切凡夫、声闻、缘觉及外道根量悉灭,得现法乐住,无间法智忍故,非金刚力士所护。(真如来无形无相,不是六根能见,不需要金刚力士护卫。若是一切凡夫、声闻、缘觉及外道达到七识皆灭,涅槃而得法乐常住,成就无生法忍及自觉圣智,常持不间断,也同样是不需要金刚力士护卫的。【注】这也就同时回答了,佛为何在成道时遭遇魔业,及成道后还会受恶业果报。遭受魔业及受苦报者是化佛,非是真如来,亦非真有遭受受报。真如来是一切不受,也无有所受)一切化佛,不从业生。化化佛者,非佛,不离佛。(不同于凡夫之身是随其所造之业而生,一切化佛不从业生。化佛是法佛所化之佛,虽不是真如来,但他不是离真身而存在,亦不是离真身而说法。【注】真身,即如来法身,即佛之自性真如如来藏)因陶家轮等,众生所作相而说法,非自通处说自觉境界。”(就像陶匠转动轮子制作陶具,是根据各人所需而做不同器形,佛也是依众生的不同状态而为众生演说佛法,而不是依其自通之法,对自觉境界自说自话)

  “复次,大慧,愚夫依七识身灭,起断见。(佛在最后作出总结,告诉大慧,愚夫将七识身的亡灭看成是生命的断灭,从而生起断见)不觉识藏故,起常见。(愚夫不识藏识及其作用,故而生起种种常见)自妄想故,不知本际。(愚夫为自心的妄想所转,不知生死的由来)自妄想慧灭故,解脱。(以般若智慧除灭自心的妄想,便可得到解脱)四住地、无明住地习气断故,一切过断。”(若是断除了四住地和无明住地习气,则过去的一切烦恼和生死轮回之苦都会断灭)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的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三乘亦非乘,如来不磨灭,一切佛所记,说离诸过恶。(偈义:三乘非乘,全由自心现,一切法如幻,无所有,不可得。无论如来出世与否,佛法都在自心常住,永不磨灭。一切诸佛都授记阿罗汉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是令声闻、缘觉离开过去的恶见恶习,得成佛果)

  为诸无间智,及无余涅槃,诱进诸下劣,是故隐覆说。(为令众生得不断不失的无漏智及无余涅槃,引导智慧下劣者向上进取,所以才授记阿罗汉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注】无漏智:离诸烦恼和妄想,心无垢染的清净智)

  诸佛所起智,即分别说道,诸乘非为乘,彼则非涅槃。(根据众生的智慧不同、所作所乐不同,而为他们分别演说成道的方便法门,这是诸佛的智慧体现。就像涅槃非涅槃,诸乘亦非乘,一切皆虚幻。【注】如来所说法,如同承载众生过生死海到涅槃彼岸的渡船,众生到了岸边,便应将乘坐的渡船舍去,若是做在船中不肯离去登岸,是为执著于法,仍不得解脱。而乘渡船过生死海,是如幻之行,非有所乘,亦非有乘者,也没有真实不虚的涅槃彼岸)

  欲色有及见,说是四住地,意识之所起,识宅意所住。(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及见一切住地,称为四住地。四住地是因意识而生起,意识是因阿赖耶识而生起。【注】这四句的隐含之义是,种种烦恼和疑惑即末那识是缘意识而生起,而意识是由阿赖耶识所决定,阿赖耶识是生起意识的因,只要有阿赖耶识这个习气在,意识就会不断地生起。如来藏就像一所宅子,阿赖耶识就住在其中)

  意及眼识等,断灭说无常,或作涅槃见,而为说常住。”(为断灭意识、眼识等七识,故说诸识刹那坏灭无常事。为了引导众生入涅槃,又为众生说常住)

  第六十六分 佛说当戒杀生食酒肉

  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言:(大慧菩萨唱偈,最后一次问佛)

  “彼诸菩萨等,志求佛道者,酒肉及与葱,饮食为云何?(菩萨们志求成佛之道,请问饮食有何戒律,是否可食酒、肉、葱?)

  惟愿无上尊,哀愍为演说。愚夫所贪著,臭秽无名称。(希望无上世尊哀悯众生,为我们作些指导。愚夫贪爱的酒、肉、葱,真的是气味秽臭难形容啊!)

  虎狼所甘嗜,云何而可食?食者生诸过,不食为福善。(愚夫如虎似狼般嗜好的酒、肉、葱,究竟可不可食?我认为食酒、肉、葱有很多坏处,还是不食为好。)

  惟愿为我说,食不食罪福。”(但求世尊为我们说一说,食与不食酒、肉、葱的罪和福)

  大慧菩萨说偈问已,复白佛言:(大慧菩萨唱偈后,再次恳求,对佛说道:)“惟愿世尊,为我等说食不食肉,功德、过恶。(但愿世尊为我们演说不食肉的功德和食肉的罪恶)我及诸菩萨,于现在未来,当为种种希望食肉众生分别说法,令彼众生,慈心相向。(好让我们在现在与未来,为喜爱食肉的众生说法时,令他们生出慈心,变得善良)得慈心已,各于住地清净明了,疾得究竟无上菩提。(具备慈心后,修菩萨行,在各住地清净明了,很快得到圆满的无上菩提)声闻、缘觉自地止息已,亦复逮成无上菩提。(使声闻、缘觉止息烦恼后,亦能再发心速成无上菩提)恶邪论法,诸外道辈,邪见断常,颠倒计著,尚有遮法,不听食肉!况复如来,世间救护,正法成就,而食肉耶。”(那些持恶法邪论的外道们,起断常邪见,认识颠倒,执著己见而不弃,他们尚有遮禁,不允许食肉!何况救护世间、成就正法的如来,能允许自己和他人食肉吗!)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佛对大慧说:好啊!好啊!注意听着,认真思考,随时忆念,我现在给你说)

  大慧白佛:“唯然受教。”(大慧说,好的,请佛赐教吧)

  佛告大慧:“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然我今当为汝略说。(佛告诉大慧,不许食肉的缘由有无数,但我今天只和你简略的说一说)谓一切众生,从本已来,展转因缘,常为六亲,以亲想故,不应食肉。(缘由之一,一切众生从一开始,在六道轮回中,由因缘的作用,不断进行着生命角色和关系角色的转换,今天你食的动物,在过去的前世,常常就是你的六亲。想到它曾是你的亲人,就不应食其肉)驴、骡、骆驼、狐、狗、牛、马、人、兽等肉,屠者杂卖故,不应食肉。(缘由之二,有屠夫将兽肉和人肉混杂在一起出卖,食兽肉时可能会食到人肉。所以不应食肉)不净气分所生长故,不应食肉。(缘由之三,食肉增长自身恶气、邪气,使人得病。所以不应食肉)众生闻气,悉生恐怖,如旃陀罗及谭婆等,狗见憎恶惊怖群吠故,不应食肉。(缘由之四,众生闻到屠夫、谭婆身上的气味,会心生恐怖。狗见到他们亦是憎恶惊恐,群起而吠。所以不应食肉。【注】旃陀罗:指以屠杀为业者。谭婆:指食狗肉之人)又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不应食肉。(缘由之五,食肉会令修行人泯灭慈悲心。所以不应食肉)凡愚所嗜,臭秽不净,无善名称故,不应食肉。(缘由之六,凡夫愚痴所嗜食的肉食腥臭污秽,吃荤也没有好名声。所以不应食肉)令诸咒术不成就故,不应食肉。(缘由之七,吃荤使咒术不灵。所以不应食肉)以杀生者,见形起识,深味著故,不应食肉。(缘由之八,杀生的人,见到它所杀生的动物,就会想起自己的杀生行为,在心里烙下深深的印记,死后会受生为那个动物。所以不应食肉)彼食肉者,诸天所弃故,不应食肉。(缘由之九,食肉的人为三界诸天所弃,不得眷爱。所以不应食肉)令口气臭故,不应食肉。(缘由之十,食肉的人口气臭。所以不应食肉)多恶梦故,不应食肉。(缘由之十一,食肉的人多恶梦。所以不应食肉)空闲林中虎狼闻香故,不应食肉。(缘由之十二,食肉的人走在林中时,身上的气味易招引虎狼。所以不应食肉)令饮食无节量故,不应食肉。(缘由之十三,食肉会导致饮食无节制,由此而致病。所以不应食肉)令修行者,不生厌离故,不应食肉。(缘由之十四,食肉的人对生死不生厌离之心。所以不应食肉)我尝说言,凡所饮食,作食子肉想、作服药想故,不应食肉。听食肉者,无有是处。”(我曾经说过,要把食肉想作就是食自己之子之肉,或者就是服用毒药,所以不可食用。听任自己的口欲,放纵自己食肉,没有一点好处)

  “复次,大慧,过去有王,名师子苏陀娑,食种种肉,遂至食人。臣民不堪,即便谋反,断其奉禄。以食肉者,有如是过故,不应食肉。”(大慧,我再告诉你,从前有一个国王,名叫狮子苏陀娑,什么肉都食,最后发展到食人肉。臣民终于无法忍受了,便起来造反,撵他下台,断了他的俸禄。食肉有这么多祸害,所以不应食肉)

  “复次,大慧,凡诸杀者,为财利故,杀生屠贩。(再说,杀生者,都是为了谋取钱财,做屠杀贩卖之事)彼诸愚痴食肉众生,以钱为网而捕诸肉。(愚痴食肉者,是在做着间接杀生事,他们用钱买肉,同等于以钱买网捕杀动物)彼杀生者,若以财物,若以钩网,取彼空行、水陆众生,种种杀害,屠贩求利。(那些杀生的人,或以财物,或以钓勾,或以罗网等,捕取空中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走的种种众生。他们屠杀贩卖动物的动机就是求利,因为总有人会来买,卖了就会有钱,为了得到钱,他们就会不停地去屠杀)大慧,亦无不教、不求、不想而有鱼肉。以是义故,不应食肉。”(所以,实际上是食肉者叫他们去杀生。天下若是没有人叫杀生,没有人想食肉,也没有人求食肉,那就没有人去做杀生之事。由于这些道理,所以不应食肉)

  “大慧,我有时说遮五种肉,或制十种。今于此经,一切种、一切时,开除方便,一切悉断。”(佛告诉大慧,说他在先前,有时说应减食五种肉,有时说应禁食十种肉。今说的这部经,于一切人,一切时,均不开方便之门,一律禁止食用一切肉。【注】当时佛门禁食肉,也有灵活性,对体弱病残的出家修行者网开一面,允许食五种肉,即不当面见杀,可食;不闻被杀的痛苦叫声,可食;没有我杀嫌疑,可食;猛禽吃剩的,可食;自死者,可食。又,禁制十种肉,是指绝对禁食人肉、象肉、马肉、狗肉、蛇肉、狮子肉、老虎肉、豹肉、熊肉和土狼肉等十种肉)

  “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尚无所食,况食鱼肉?亦不教人!以大悲前行故,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是故不听令食子肉。”(佛告诉大慧,成佛后,什么都不食,何况食肉,更不会教人食肉!佛是大慈大悲之心,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家人,所以不听任,也不令众生食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的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曾悉为亲属,鄙秽不净杂,不净所生长,闻气悉恐怖。

  (偈义:飞禽走兽与游鱼,曾经都是你亲属。肉食污秽不净,食之使人生病。常杀生者气味恶,众生闻之心恐怖)

  一切肉与葱,及诸韭蒜等,种种放逸酒,修行常远离。(一切肉、葱及韭、蒜,令人放纵种种酒,修行众生应远离)

  亦常离麻油,及诸穿孔床,以彼诸细虫,于中极恐怖。(麻油系以虫所出,因此佛子不应食。床有穿孔藏细虫,侵害身体极恐怖,所以睡眠不可用。【注】天竺有一种油,产于虫体。其生产方法是,将麻捣砕使之生虫,虫肥多脂,经压榨即可得油,称为麻油)

  饮食生放逸,放逸生诸觉,从觉生贪欲,是故不应食。(酒肉葱蒜有大害,放纵口欲增不净,生出贪欲不能制,所以远离不应食)

  由食生贪欲,贪令心迷醉,迷醉长爱欲,生死不解脱。(由食酒肉生贪欲,贪令心迷醉享乐。迷醉生活滋爱欲,由此生死不解脱)

  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是恶业,死堕叫呼狱。(为谋利益杀众生,以财换肉是帮凶。杀生食肉俱恶业,死堕地狱极悲苦。【注】叫呼狱,即阿呼地狱。据起世因本经卷四地狱品载,阿鼻地狱除有十六个附随围绕之小地狱外,复有十个小地狱,其中第三狱即阿呼地狱。此地狱之众生受严切苦逼时,叫唤‘阿呼、阿呼’,甚为苦切,故称阿呼地狱)

  若无教想求,则无三净肉,彼非无因有,是故不应食。(若是众生不食肉,世上则无杀生事,可见杀生有原因,因此须戒不应食)

  彼诸修行者,由是悉离远,十方佛世尊,一切咸呵责。(所有修行佛弟子,一切酒肉悉远离,贪食有罪祸患多,十方诸佛皆呵责)

  展转更相食,死堕虎狼类,臭秽可厌恶,所生常愚痴,多生栴陀罗,猎师谭婆种。(今世你食我的肉,来世我食你的肉,循环报应逃不脱,死后展转成虎狼。食肉秽臭可厌恶,所生后代常愚痴,多为屠夫猎户种)

  或生陀夷尼,及诸肉食性,罗刹猫狸等,遍于是中生。(或是生为食人鬼,或变狸猫妖媚鬼,都在恶道之中转。【注】陀夷尼,此指罗刹女,为食人女鬼。罗刹为恶鬼之总名,男称罗刹娑,女称罗刹私)

  缚象与大云,央掘利魔罗,及此楞伽经,我悉制断肉。(我在之前所说经,现在所说楞伽经,悉数禁制食诸肉。【注】缚象、大云、央掘魔罗,都是经名)

  诸佛及菩萨,声闻所呵责,食已无惭愧,生生常痴冥。(诸佛菩萨及声闻,同责食肉常叮咛。食肉心不生惭愧,生生世世为痴愚)

  先说见闻疑,已断一切肉,妄想不觉知,故生食肉处。(佛说禁制早已明,先前已断一切肉,愚夫误解生妄想,以为说是可食肉)

  如彼贪欲过,障碍圣解脱,酒肉葱韭蒜,悉为圣道障。(若不自律纵贪欲,障碍圣智不解脱。一切酒肉葱韭蒜,皆是修道之羁绊)

  未来世众生,于肉愚痴说,言此净无罪,佛听我等食。(未来世上有众生,愚痴说能食酒肉,言此干净无有罪,称是佛许不禁止)

  食如服药想,亦如食子肉,知足生厌离,修行行乞食。(食肉应作服毒想,亦作食子之肉想。饮食知足厌酒肉,修行磨炼行乞食)

  安住慈心者,我说常厌离,虎狼诸恶兽,恒可同游止。(慈心宽厚仁爱者,远离杀生食酒肉,即使虎狼等恶兽,亦能相伴与之游)

  若食诸血肉,众生悉恐怖,是故修行者,慈心不食肉。(若然奢食诸血肉,众生闻听悉恐怖。是故修习菩萨行,培养慈心不食肉)

  食肉无慈悲,永背正解脱,及违圣表相,是故不应食。(食肉不善无慈悲,永不解脱背正道。好相乃是由心生,不善之人无好相。为得圣人祥瑞相,慈悲众生不食肉)

  得生梵志种,及诸修行处,智慧富贵家,斯由不食肉。”(能得生为梵志种,至入梵室修行处,或是智慧富贵家,因缘来自不食肉。【注】梵志种,此应指在家修行人。梵室,指寺院房舍,为出家人的清净住室)

  后 记

  一、为梳理经义,方便解读,本注解将经文分出六十六个标题,为本人所自加。此作说明。

  二、参加楞伽法会的都是大罗汉、大菩萨,都得了大神通,其中大慧菩萨是他们的代表,向佛问答。可见,此经是专为登地人说的,一般人听了会不信,更不能理解。

  三、大慧菩萨在楞严大会上代表与会大众一连串向本师佛陀提出一百多个问题,希望佛陀能够给予解说。佛陀就所问,教导大慧,哪些是应当问的,哪些是不需要问的,哪些是应问而没有问的。

  四、佛在本经中说,一切佛法说的都是五法、三自性、八识和二种无我。这就是说,五法、三种自性、八识和二种无我之内容和含义是修学佛法的重点,为人讲解大乘佛法也应依照五法、三种自性、八识和二种无我来教化他人。能对五法、三种自性、八识和二种无我做到透彻领悟和掌握,即超一切声闻、缘觉境界,堪为人师。

  五、佛在本经中说,应当好好修学离四句,以此来观察一切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修行的主要功夫之一是去一切分别心,以平等不二观一切法、一切众生。不去分别心,就不能断灭七识,不断灭七识,就不能解脱法障,不解脱法障,就不能离三界爱,获得清净,不能获得自心清净,便不能出三界,离生死,不离生死者,难保不堕恶道。

  六、什么是法,什么是相?法者,是自心所生。相者,是自心所现。不要分别法是法,相是相。法、相不二,从不生、空性来说,一切法的本质就是一个相,一个虚妄的相,无有实质。为何说无有实质?若是有实质,必是不可坏,不可灭。

  七、什么是无相,无相是无所有,不可得,是一切法不生。什么是性?一切法都是性,即心自性,譬如现众色像,是摩尼珠宝性。知一切法即心自性,不生贪,不分别,不计著,可成就慧身。

  八、一切法如幻,世界如幻,物质如幻,事物如幻,众生如幻,生灭如幻,相续如幻,迁流如幻,转变变化如幻,色、声、香、味、触如幻,受、想、行、识、见、闻、觉、知亦如幻,悉皆如幻。一切法如幻,如幻之法从何而生?佛说是因缘和合生。为何说一切法不生,是说因缘所生法无实性,其性是空,不可得。所以说,应离一切执著,不起分别妄想,不生贪心。六尘是空,其性无常,何必作攀缘。不分别,不攀缘,则七识不起。七识不起,则自心清净。自心清净,则烦恼断,智慧出,离生死界。自心清净极,得意生身及三昧神通。

  九、什么是因,什么是缘?譬如造家具,因是想要、想造,缘是工具、材料、人工工作场所等方便因素,二者相遇,即生家具。又譬如生子,因是父母想生和自己想受生,缘是身体、精血、卵子、清净四大等条件,二者相俱,即有孩子生。从真实而言,诸缘非有,因缘和合如幻,一切法不生。若见无生,即知自心本来寂静。安住自心本来寂静,即是般涅槃。

  十、从真实而言,一切法无有“常”和“无常”。从如幻而言,有“常”和“无常”。一切有为法是无常,而涅槃是常,如来是常,自觉圣智境界是常,无漏习气是常。凡夫俗子希望修得肉身不死,此为妄想。何以故?肉身是四大和合的有为法,故不可常。

  十一、四大造色、因缘和合生诸法,不是了义法。了义法是实相法,是第一义上的法。第一义者,是诸法不生不灭,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第一义者,是一切唯心造,诸法唯心现。第一义者,是一切法皆是性,一切相皆是自性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第一义者,是离心量、离六根、离分别,离譬喻、离言说事、离一切相。第一义者,是心如虚空,涅槃寂静。第一义者,是众生平等,诸法不二。第一义者,是无智无得,无解脱。第一义者,是一切佛法是自觉所得,自心本住。说四大造色、因缘和合,是从“有”的角度。就真实而言,四大是空,因缘是妄。观色是空,即知生死无有,摄受如幻,所行似梦;知如幻梦,即知种种计著和攀缘是为妄想;知是妄想,便应远离;知应远离妄想,即不应于事于人起分别,心无妄念。妄想识灭,即名涅槃。

  十二、有很多人以为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这是个大错误。如来藏是如来藏,阿赖耶识是阿赖耶识,这一点搞不清楚的话,就别指望读懂楞伽经,乃至很多大乘经典。又,阿赖耶识是藏识,但认为藏识就是阿赖耶识,也是错误。如果藏识就是阿赖耶识,那么何必要立二名?藏识有二种,一为真识,一为阿赖耶识,真识是无漏习气,阿赖耶识有漏习气,二者一真一妄,不可不知。修行大乘,就是要转变藏识,灭除有漏习气,建立增强无漏习气,由凡夫愚痴境界入自觉圣智境界。

  十三、佛家讲因果,是因为因果不虚。福报是果,涅槃是果,成佛是果,一切善果都是修得。修行修行,需要修需要行,一切所得有因缘,无有无缘无故的得到,也无有无缘无故的受苦。善行结善缘,恶行结恶缘,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十四、见如来不等于是如来。见如来是见了佛性,自心有佛性。而如来者,是成就了出过一切虚伪,圣性显明。圣性是无杂的金性、胜净妙明性。见了佛性,就要依佛性而修,使圣性显发,大耀光明。

  十五、观察众生,各有所乐所愿,其种性、悟性、烦恼、境界、经历、遭遇、知识等多有差别,故应分类随宜而教。如乐做人者,为说人乘。乐为天人者,为说天乘、梵乘。乐涅槃乐者,为说声闻乘、缘觉乘。发心成佛者,为说菩萨乘。可顿悟者,可施顿教。普通资质者,应施渐教。最方便的是念佛三昧,心无旁骛。

  十六、众生者是自心众生,度众生即是度自心。我是众生之一员,我与众生无差别。非是有我无众生,亦非无我有众生,我与众生悉无有,唯是自心梦幻现。虽说众生无所有,然不可不度,譬如烦恼虚妄,但不可不灭。众生的善,即是自心的善。众生的恶,即是自心的恶。何以故?一切自心现故,自心妄见故。什么是度自心?修学佛法,行六度,按善法修自心,不弃一众生,如本经所嘱。为何不弃一众生,是为得圆满。

  十七、万法唯识。从八识之义来说,一切法因“藏识”生,若无有藏识,即无诸法生。又,万法分别唯是心识。作事物分别,于是法相生,计著身摄受,于是我相生,计著六道差别,于是人相生,执著身体是实,于是众生相生,畏死乐生、计得涅槃,于是寿者相生。所执五种相,是五种识境界,离五种识境界,诸法无所有、无分别。是故说,万法唯识也。

  十八、研学楞伽经可帮助佛弟子分别什么是正法,什么是外道,什么是世间言论。修学佛法及修禅那,若不辨外道、世间言论,必如歧途,背离正法,如此,不仅所愿不成,更甚者,乃至堕入恶道。凡是使人增贪欲、起淫欲、引诱情爱、滋养恶趣、生长七慢、不得清净的,皆应远离。

  最后以偈作结:一切如幻梦,悉是心所现。觉者无所著,妄想识不起。无著无妄想,烦恼俱尽空。心向大乘道,求取佛菩提。五阴待销尽,如幻三昧定。圣性当现前,觉入如来海。

  通过以上的讲述我们可以知道楞伽经原文及白话文注解,其实念诵楞伽经也是为了让我们的内心更加的平静和纯净,使我们在修行时能够事半功倍,而且通过念诵楞伽经还可以帮助我们排除心中的杂念,使我们能心无杂念和专心致志。以上如有不正确之处请多多包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