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持篇*
正确的修行观念
不要期待,就不会有得失心,失望可能信心大跌,而导致退出修行。禅修时不要去想,到底要坐多久才会成功,也就是说:不管坐得好不好,坐得好也要打坐,坐得不好也要打坐。因为坐在那里专注,也就减少了造恶业的机会,万一修不好,也是累积了善波罗蜜的。持戒、布施、禅修都是有功德的,因此每支香结束后不要忘记做回向功德。
打坐是要有耐心,水到渠成、滴水成桶。
要持之以恒,因缘俱足,时间到了,你就会有成就。每天坐在禅堂培养定力,像一滴水、一滴水,会一滴滴的滴满一桶水,禅修没有速成班,不像读书,学习佛法一样,看完一本书,就可以去讲经说法,马上看到成绩。不是参加禅修营就保证可修上去,而是要每天的练习。好象种稻子一样,每天看着稻子长得慢,就每天把它拔高几公分,拔不到十公分,稻子就死了,而是要每天除草、施肥、引水、适当的气候、阳光、照顾,时间到了就长出稻子了。不要比较,不要去管别人修得如何?别人修得好或坏,都不关你的事,自己有没有用功,才是重要的。也就是说每个人过去生,禅修的波罗蜜不同,别人前世可能修了几十万劫的修行,这世自然修得快又好,随喜恭喜别人之外,自己应该努力用功才是。不要去和别人比较,你比他聪明,比较漂亮,这些都没用的,自己有没有培养定力,才是你应该注意的,不要去比较。
禅修也不要闭门造车,拿了书把门关起来,自己研究、练习禅法,这样是很危险的。
禅修的方法,大部份在经典里是找不到的,有的话,也只是理论上或境界上谈一下,大约的介绍而已。只有老师才会教导一个步骤一个步骤清楚的练习方法。一旦自己摸索练错了方法,以后就很难改,也造成了自己的困扰。如同乱吃药,最后引发了难以治疗的病,连老师也查不出来就麻烦了。最后要放弃整个从头、重新再开始练习,因而生起了大烦恼。
用正确的方法练习,禅修一开始,就要用正确的方法练习。如果一开始练习错误的方法,就状况频频,麻烦一大堆,造成干扰,会对自己的信心下跌;比如有的老师要你左手在上,现在别人又叫你换右手在上,就不能专注了。也就是说一开始就用正确的方法来练习比较好,才不会换来换去。
现在,在教禅的老师很多,禅法也很多,即使相同名称的禅法,也出现不同的修法,很令禅修者困扰,到底应该跟随那一个,每个人都说自己的方法是正确的。
世尊教导的四十种禅法,都有名字的。首先要确定那些是世尊教的,那些不是,或是多方面的验证。大部份世尊教的禅法,可在经典上验证的(比如:《大念处经》、《阿毗达摩》),或是多打听。
有些人喜欢这位禅师,就说他好,快去学。有的人不喜欢这禅师,就说他不好;也有人怕造口业,也不敢说;所以并不容易知道,从经典上验证,是比较可靠的。
不要一直更换业处,有些人没耐心,这个禅法,修不到十天,又换另一个禅法,不到一个月又换别的。频频更换业处,就如同挖井一样,这里挖不到水,没关系,就在隔壁又挖新的井,挖不到,又在附近挖。到最后整个土壤都挖坏了,还是一无所获,就如同我们一直不停地更换业处,最后信心大跌,最后退出禅修。
有人问世尊:是不是你的弟子都可证入涅槃?
世 尊 答:不是的。
又 问:为什么?有你正等正觉亲自教导,又有解脱之法,也有涅槃,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可证悟?
世 尊 答:我有什么办法,我只是个指路人而已。
禅修大部份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来赢得自己的解脱,佛陀没有办法带着你一起入禅定的。修行和禅修者自己的精进努力及过去的波罗蜜都有关;老师只是教导正确的方法而已,能不能成就,大部份是跟禅修者自己的实力有关。
修行这条路,必须一个人走,无法成群结伴。漫长寂静,身、心都沉静,长久的独处,就会明白梵行的喜悦,远胜过寂寞。寂寞就会想接触,欲乐、感官的快乐,又导致痛苦。二人在一起,就会看见相互彼此的缺点,开始互相指责、谩骂,犹如同一个手臂上的两个金镯子,每天互相碰撞。看见即将发生的危险,宁可一个人独居,一个人才是快乐,独居就是智慧,没有分离的悲伤。知道通往涅槃解脱之路的喜悦,早超过寂寞,拋弃这个无益的感受。
不断主动地投入善行来累积波罗蜜,如同一个旅人,因为缺乏旅费而终无法到达终点。
这些善波罗蜜会适时的支助我们,成为我们证悟涅槃之助缘。
持戒要清净,正如经典上常指出,要得到心的清净,必须通过戒行的修持,否则是无法达到心清净和证入解脱的。
佛陀的教导起点是戒,是道德的行为坚定稳固之后,就必须制伏散乱的心。
佛弟子要驯服自己的舌头,控制身体的行为,以过纯洁梵行的生活。努力地守护诸根,才能修定、圆证菩提,不靠河水沐浴、祭祀或忏罪来清净自己。
知道戒条,又不遵守戒律的人,如同点亮了灯后,却又把眼睛闭上了。戒不清净,确实会障碍禅修。若有人说你犯这个戒、犯那个戒,当你在打坐时,它就会浮起而心生烦恼,一直重复想,到底那里犯戒呢?
佛陀说:如何禅修得定呢?必须心要平静
下来,所以必须学习戒律,就是这个原因。若禅修很久的时间,仍然没有什么进步,就要检查,是否每天在犯大大小小的戒呢?要如法的忏罪清净,戒不清净,干扰安宁和修定。
自制和自律,才能守护诸根,保持身、口、意的清净,进而开展出高尚的精神和品格的修养,进而启发了智慧。
*每日开示*
无所企求
人们总为自己喜爱之物悲伤,因为占有之物不会永恒。认识到存在之物,总要消亡,不要居家。
贪恋自己喜爱之物的人,不能摆脱忧愁、悲伤和贪婪。因此,要摒弃执取,四处云游寻求宁静。
在任何地方都无所依赖,即不欢喜也不厌恶。悲伤和贪婪沾不上他,犹如水珠沾不上荷叶,不沾任何所见、所闻、所想,即不激动也不冷漠。
因为实现了凡人的愿望,他一定感到快乐,心满意足,因为他追求爱欲。他追求爱欲,满怀渴望,但却未能如愿,他就感到痛苦,如利箭穿身。应避开爱欲,犹如避开蛇头,不去踩它。
有识的人呀……如此才能克服世上的这个执着。
否则任这些东西摆布他、危险折磨他、痛苦追随着……犹如河水一直涌入漏船。
有识之人应永远避开爱欲,舀出船中的漏水而越过河水,到达彼岸,对整个世界无所企求。
*每日开示*
不推崇任何观点
世尊说:不要流露贪婪的眼光,不要听取村民的闲谈,不要垂涎美味,不要觊觎世上的一切。
不应该渴望生存,不应该面对恐怖而颤抖。
应该禅修,不要散漫,不要作恶,不要懈怠,应拋弃懒惰、虚妄、嬉笑、娱乐和装饰。
不应该采用巫术和咒语、梦兆、面相、星相、鸟兽声鸣(来判断凶吉),不要实施怀孕术。
不应该因受谴责而发抖,因受赞扬而得意,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应该骂人。
不执着所见、所闻、德行和善恶,拋弃一切所得,在这世上无所作为,不认为能有通过别种方法达到净化。
有些人拋弃原先的观念,又接受另一种,他们追随欲望,不能超越执着,抓住这个,舍弃那个,就像猴子抓住这根树枝时,舍弃那原来抓住的树枝。执着“名想”便会陷入种种的事情,不制造观念。
不推崇任何观点,也不自称无比纯洁,无论是所见、所闻、所想,都不怀敌意。
*每日开示*
怎样才是坚定的人
在生活中戒绝暴力应该认清骄傲,不要贪恋诸色,不要堕入欺狂。
不应该迷恋旧事物,不应该承受新事物,不应该哀伤消失的东西。
贪欲如洪水,爱欲的泥潭难以逾越。
不背离真理,站在高处,精通知识、理解正法,越过世上难以越过的束缚,斩断水流。
他不考虑自己有什么,也不考虑别人有什么,他没有自私心,任何情况下都是如此,不鲁莽、不贪婪、不渴求,这才是坚定的人。
*每日开示*
怎样获得幸福
无上的佛陀,赞美纯洁。人们说那是无间禅定,这种禅定无以伦比,在正法中能找到这种珍宝,但愿凭借这一真理,获得幸福。
他们摒弃爱欲、专心致志,遵行佛陀的教导,达到至高的目地,进入永恒、享受寂静之乐,犹如打入土中之“因陀罗”柱,四方来风吹不动。──称这样的人为贤者,他完全领悟了圣谛,为获真谛,他们摒弃灵魂说、疑惑、仪式,摆脱四恶道。旧业已铲除,新业不再生、心厌来生、毁弃再生种子,意志坚定,欲望无增如一盏油灯。愿凭这真理,获得幸福。
*每日开示*
学会涅槃
佛陀说:看到人们如同浅水池塘里的鱼一样乱蹦乱跳,看到他们互相倾轧恐怖情景,世界毫无价值。看到众生互相斗争,厌恶产生。
我看见一支难以看见的箭射入人的心中。
被这支箭射中的人,四处乱跑;而拔去这支箭的人,他就不再乱奔波而坐定下来。应该学会诚实、不骄傲、不愤怒、克服贪婪和自私,向往涅槃的人应该克服昏睡、懒惰……。
不要陷入世上的种种束缚,看透爱欲之后,应该学会涅槃。
版权所有:楞严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