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解网

两首《采莲曲》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发布时间:2022-10-12 06:02:04作者:楞严经讲解网
两首《采莲曲》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①荷飐风②,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③落水中。

【注】 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②风:在风中摇摆。③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①飐(zhǎn)风:在风中摇摆。


(1)白居易与 ▲ (人名)世称“元白”,发起“ 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分)
(2)两首《采莲曲》都塑造了可爱的采莲少女形象,试分析两诗采莲女形象的差别。(4分)
(3)结合诗句简析两首诗塑造形象艺术手法的有何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2分)元稹 新乐府(每点1分)
(2)(4分)白诗中少女腼腆羞涩、 多情纯真。王诗中少女青春美丽、活泼欢乐。
评分建议:每小点1分,白诗少女形象答出“羞涩”“害羞”1分,答出“多情”之类1分。王诗少女形象答出“美丽”“娇艳”之类1分,答出“活泼”“开朗”“欢乐”“充满活力”1分)
(3)(4分)白居易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以欲语而笑、搔头落水两个细节的描写,刻画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王昌龄运用比喻和衬托的手法,将罗裙比作荷叶,采莲女比作娇嫩的莲花,人花相互照映,难以分辨,表现采莲女的青春娇艳。
评分建议:每点2分,手法1分,结合诗句解说1分。白诗要答出细节描写或神态动作描写,王诗答出“比喻”或“衬托”皆可。

二:
1.简析这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点。
共同点: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不同点:王诗中的采莲少女美丽、欢快,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的采莲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
2.诗人通过对采莲少女形象的塑造,各表达出怎样的感情?
王诗:欢悦 白诗:惊喜

3.如果把这两首诗看成两幅“采莲图”,那么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姑娘,但两首诗对采莲姑娘的描写不尽相同,试结合作品分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王诗自始至终不让采莲姑娘在活动的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青青荷丛之中,以荷叶和芙蓉烘托出姑娘的美丽动人;白诗则描写了采莲姑娘的情态和动作,生动逼真。
答案:
王诗使用侧面烘托手法,白诗运用直接描写的手法来写采莲姑娘。王诗写女子的裙子与荷叶一色,荷花开在女子的脸旁,分不清哪是采莲姑娘,哪是荷花,使采莲姑娘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表现出采莲姑娘的美丽动人,同时也使全诗别具一种令人遐思的优美意境。白诗则直接描写女子的表情动作,使一个欲语还止,含羞带笑的女子如在眼前。

4、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采莲女形象的异同(3分)
答:⑴两首诗中的少女都辛勤劳作,热爱劳动。(1分)王诗中的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1分)白诗中的采莲女羞涩腼腆,纯真,情感真挚。(1分)
5、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是怎样刻画采莲女形象的。(4分)
答:
王诗采用了映衬手法。(1分)并不正面描写采莲女,而是用荷叶和罗裙一样绿、荷花和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而闻歌声加以衬托,巧妙的将采莲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这份和谐中我们感受到采莲女的快乐与活力。(1分)
白诗着重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来表现采莲女。(1分)作者抓住采莲姑娘一“逢郎”欲言又止,羞涩的低头浅笑,玉簪掉入水中等神情和动作精心刻画,活画出一个含羞带笑的采莲女子。(1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原文

  • 楞严经注音

  • 楞严经浅释

版权所有:楞严经讲解网